第144章 大明火龍駒何在!
字數:5068 加入書籤
趙九聲音平靜,帶著一絲調侃。他將寫好的聖旨小心卷起,放在禦案一角。
李自成腳步停下,他看著趙九,眼中疑惑。
趙九站起身,緩步走下禦階。他先是扶起王承恩,背後走到李自成麵前,側身伸手。
“請。”
李自成眉頭緊鎖,他看了看趙九,又看了看自己身後蜂擁而入的士卒。
趙九隻看著他,眼中沒有絲毫波瀾。
幾息後,李自成終究還是跟著趙九走到龍椅旁。
趙九在旁邊的軟榻上坐下,手一指,示意李自成坐龍椅。
“不必。”李自成坐到了一旁的太師椅上,手按在刀柄。他沒敢坐龍椅。
趙九笑笑,也不強求。他拿起禦案上的茶盞,倒滿兩杯。一杯推給李自成。
“此乃貢品,太平猴魁。嚐嚐看。”
李自成接過嗅了嗅茶香,又看看趙九,眉頭微動。
這是什麽操作?他有些摸不透眼前這個皇帝。
“陛下不跑,反倒在此飲茶,是何道理?”
“跑?”趙九端起茶盞,輕啜一口,“天下皆朕之土,四海皆朕之臣。朕能跑到何處?又能跑到誰的天下?”
他放下茶盞,背對著李自成,目光投向夜空。
夜幕沉沉,籠罩著這座滿目瘡痍的京師城。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朕這龍椅,坐得再久,也終究要換人。”趙九語氣平靜,沒有絲毫留戀,“但換了誰來坐,這天下,卻還是漢人的天下。”
他轉過身,目光落在李自成身上。
“李闖王,攻入京師,乃是順應天命。這天下大勢,風雲變幻,你可知,這真正的威脅,並非來自這紫禁城?”
“李闖王帶兵入京,可曾留意京城以北,關外之勢?”
李自成手一頓。
“關外蠻夷?”
“非蠻夷,乃大清。”趙九輕描淡寫糾正,“皇太極已改國號。如今,不再是那個隻懂得打草穀的部落。他們已窺我中原腹地,虎視眈眈。”
他拿起筷子,夾起盤中一塊糕點。
“京城之北,山海關外,尚有吳三桂十萬精銳。一旦京城有變,恐難保其心。”
李自成不是愚笨之人,趙九這幾句話,看似閑聊,實則暗藏深意。
“陛下……”李自成放下茶盞,聲音漸沉,“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知陛下,到底是何用意?”
趙九聽著他的詢問,笑了。他從袖中取出一卷明黃色卷軸,拍在禦案上。
“這是朕的退位詔書。”
“一年前,朕便已準備妥當,並加蓋傳國玉璽。”趙九指指卷軸,“如何做,全看你自己。”
李自成霍然起身。他盯著那卷軸,又看向趙九。
他想過崇禎會頑抗,會求饒,甚至會假扮太監逃跑。
但他從未想過,這亡國之君,竟會主動給他退位詔書!而且,還是一年前就準備好的!
這意味著,這皇帝,早有退位的打算!甚至,早就預料到了今日的局麵!
李自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他本以為自己是天命所歸,是替天行道。可這皇帝,卻似乎比他更早看到了這一切。
“陛下,你這是何意?”李自成直視趙九,試圖從他眼中看出哪怕一絲破綻。
“何意?”趙九反問,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李闖王,你攻入京師,名不正,言不順。”
“若無朕這退位詔書,你即使坐上龍椅,也終究會被人詬病。”
他伸手指了指聖旨,“有了它,你便是承天順命。你並非謀逆,而是奉詔平亂。這便是名正言順。”
“但朕有一個要求。”趙九語氣一轉。
“什麽要求?”李自成疑惑。
“你的新國號,必須為‘後明’!”
“後明?”李自成皺眉。
改國號為“後明”?這算什麽要求?他本以為趙九會提出放他一條生路,或者保全朱家血脈之類的條件。
“我闖軍威名赫赫,為何要冠以‘明’字?”
“因為大明,代表的不是朕一人,而是這片土地,是木聖,是這天下萬萬百姓。”趙九聲音提高。
“這是朕的底線!你若真有天下之誌,便當明白!”
他眼神銳利,直刺李自成,“你若不願,那便殺了朕。這詔書,你也拿去。”
李自成看著桌上的退位詔書,又看著趙九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
他沒有去仔細查看詔書的真偽,因為他能感覺到,這皇帝,沒有在說謊。
這魄力,這見解,他不認為這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能說出來的話。
大殿之內,李自成與趙九對視,空氣凝固。
突然,李自成笑了。
“你不怕我殺了你?”
他抬手指向殿外,“而且你就這麽斷定我打不過皇太極?”
“況且如今京師已破,天下已定。你已是案板上的魚肉。你有何資格,與我談條件?”
趙九也笑了,他看著李自成,“李闖王,你說的沒錯。朕確實是案板上的魚肉。”
他端起茶杯微抿一口,“但朕的價值,可不僅僅是一條魚肉。”
趙九輕聲笑著,直視李自成。
“屆時朕若真死在了這乾清宮內。”
“若無這退位詔書,南京官員必定扶持太子朱慈烺繼位。大明國號,便可繼續。”
他指指詔書。
“若你用此詔書,便是名正言順。承接大明社稷,改不改國號對你來說都沒損失。”
他攤開手。
“若你真心不願,那我也拿你沒辦法。”
趙九目光如炬,直視李自成。
“但我隻有一句話。明可亡,天下不可亡。但有豪傑能光複河山,解救萬民者,自當取此天下,為萬民之主!”
他拿起禦案上的卷軸,遞給李自成。
“這是朕真心遺言,也算是一篇罪己詔。”
趙九聲音鏗鏘,“若你覺得可許,便明發天下。”
“若不許,你現在殺了朕也可。”
就在他話音落下的一瞬。
“砰!”一聲沉悶而尖銳的爆響,在皇宮上空炸開。
李自成和殿內所有闖軍將士,包括倒在血泊中的王承恩,都下意識地抬頭,看向殿外。
那是某種特製的煙花,聲音獨特,在寂靜的夜空中顯得格外刺耳。
趙九身軀一震,他眼神中閃過錯愕,隨即卻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好!好!好啊!”
李自成有些不解,他聽著外麵突然傳來混亂的槍炮聲,以及馬蹄聲,皺眉看向趙九。
“崇禎,你笑什麽?”
“笑你啊,李闖王!”趙九收斂笑聲,目光灼灼地盯著李自成,“笑你低估了木聖的文化認同感。”
趙九頭頂冠冕落下,露出滿頭白發,但他仍高呼:
“大明火龍駒!何在!”
“在!”
“在!”
無數回應,從四麵八方傳來。聲音震耳欲聾。
“火龍駒第三旗!”
“在!”
“火龍駒四十二旗!”
“在!”
“火龍駒第七旗!”
“在!!!”
“火龍駒第……”
“在!在!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