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日月同輝,火龍駒歸
字數:4757 加入書籤
殿外,那一聲聲“在”如同滾雷,從紫禁城的四麵八方匯聚而來。
李自成臉上的肌肉不受控製地抽動著,他不是聾子。
火龍駒!
他們不是應該在山海關外,抵禦後金的嗎?
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
......
與此同時,京城之外。
晨曦初現,薄霧籠罩。
原本喊殺震天的戰場,此刻卻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死寂。
闖軍的營地裏,士兵探出頭來,驚疑不定地望向城南的方向。
隻見地平線的盡頭,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一麵殘破卻依舊鮮紅的“孫”字大旗,在無數明黃色的龍旗簇擁下,正以一種一往無前的姿態,朝著京城碾壓而來!
大地震動,仿佛有千軍萬馬正在奔騰。
“是……是潼關的秦軍!”一名闖軍哨兵失聲尖叫。
孫傳庭!
那個在潼關硬生生擋了他們數月,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的大明名將!
他怎麽敢出來?!他怎麽敢帶著他的秦軍主力,離開潼關來這京師送死?!
然而,更讓他們感到肝膽俱裂的,是跟在秦軍身後的那些騎兵。
他們身著漆黑的重甲,連人帶馬都包裹在鋼鐵之中,隻露出一雙雙冰冷的眼睛。
手中的也不再是傳統的騎槍或馬刀,而是一種造型奇特的燧發槍。
“將軍有令!”
一名背負著令旗的傳令兵,縱馬馳騁於陣前。
“火龍駒全軍,準備衝鋒!”
“日月同輝,永耀大明!”
話音落下,數萬秦軍將士,數千火龍駒鐵騎用手中的兵器,重重地敲擊著自己的胸甲!
“日月所照,皆為明土!”
又是一聲整齊的捶甲之聲!
“舉頭三尺有神明!木聖的在天之靈在天上看著呢!如今奸臣當道,陛下雖有撫民之治卻處處受限!山河破碎,北方異族入侵!”
一名獨臂的火龍駒統領,越陣而出,他用僅剩的右臂,高高舉起手中的馬槊,直指燈火通明的京城。
“我等深受皇恩,食大明俸祿,守大明疆土!如今京師有難,君父蒙塵!”
“大明火龍駒,能退嗎?!”
“死戰不退!”
山呼海嘯般的怒吼,從每一個士兵的胸膛中迸發出來!
他們的眼神中,燃燒著名為“信念”的火焰!
一年前,當陛下的密詔與傳國玉璽,一同送到遠在邊關的火龍駒大營時,所有人都被震驚了。
這樣一道幾乎是“放權”乃至“托孤”的聖旨,徹底打消了他們心中最後一絲疑慮。
陛下沒有忘記他們!
陛下依舊是那個心懷天下,想要重振大明的君主!
隻是他被那些該死的文官和勳貴,給架空了!
而當孫傳庭接到那封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的信時,這位被原主崇禎逼到絕路的大明最後名將,在潼關的城樓上,對著京師的方向,長跪不起,嚎啕大哭。
【孫將軍,朕信你。】
簡簡單單五個字,比千軍萬馬更能讓他感到慰藉。
士為知己者死!
這一刻,什麽猜忌,什麽委屈,都煙消雲散。
剩下的,隻有一腔滾燙的熱血!
“陛下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獨臂統領的聲音,冰冷如刀。
他調轉馬頭,目光掃過那些同樣奉詔前來,此刻卻按兵不動,甚至隱隱將他們包圍起來的京營兵馬,眼中殺機畢露。
那些勳貴和外戚,在軟禁了皇帝之後,便打著“護駕”的名義,接管了京城防務。
可當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時,他們卻選擇了開門投降!
國丈周奎,更是第一個跪在李自成麵前,獻上了自己的小女兒,也就是當今皇後的妹妹,以求榮華富貴!
“傳我將令!”
“全軍——”
“衝鋒!!”
“我不要傷亡數字!”
“一小時之內,我要見到賣國賊國丈周奎,以及所有開門投降的勳貴將領的狗頭!”
“殺!”
一聲令下,數千火龍駒鐵騎,如同黑色的潮水,瞬間淹沒了那些還在猶豫觀望的京營部隊。
沒有勸降,沒有對峙,隻有冰冷的鋼鐵,和毫不留情的殺戮。
麵對這些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真正精銳,那些養尊處優的京營兵,連一個照麵都撐不住,便被鑿穿了陣型,哭喊著四散奔逃。
一場勤王救駕的大戲,在開始的瞬間,就演變成了一場冷酷無情的“清君側”!
孫傳庭看著這一幕,沒有絲毫意外。
“全軍,進城!”
“目標,奉天殿!”
“活捉李自成,向陛下謝罪!”
就在孫傳庭的秦軍與火龍駒毫不費力地撕開京城那層由叛徒和懦夫構成的脆弱外殼時。
京城以東,通州碼頭。
夜色下的運河,本該是靜謐的。
此刻,卻被一片巨大的陰影所籠罩。
數艘體型龐大到超乎這個時代想象的巨艦,正靜靜地停泊在水麵之上。
船舷兩側,一門門口徑駭人的巨炮,如同蟄伏的凶獸,在月光下閃爍著冰冷寒光。
岸邊聞訊趕來的大明百姓和潰兵,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如同從神話中駛出的怪物。
“這……這是什麽船?是寶船嗎?”
“寶船是木頭的!這……這是鐵打的!鐵疙瘩怎麽能浮在水上?”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驚駭莫名之時。
“嗡——”
一聲悠長的汽笛聲,劃破夜空。
為首那艘最為龐大的鐵甲艦上,巨大的船舷側門,伴隨著刺耳的齒輪轉動聲,緩緩放下,形成一道通往碼頭的寬闊斜坡。
下一秒。
整齊劃一,如同雷鳴般的腳步聲,從船艙內傳來。
一隊隊頭戴鋼盔,手持一種造型奇特、槍管更長火銃的士兵,從船艙內走了出來。
他們的軍容之嚴整,氣勢之肅殺,絲毫不弱於大明巔峰任何一支精銳!
而在他們的軍裝左臂上,都佩戴著一個相同的臂章。
臂章的圖案,是一輪青天白日,照耀著一片嶄新的大陸。
“立正!”
一名軍官站到隊前,用一種略帶南方口音的官話,厲聲喝道。
“唰!”
數千名士兵,動作整齊劃一,手中的火銃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我等乃漢趙二王後人,奉木聖遺命,遠渡重洋,開辟新州!”
“今日,故土蒙難,倭寇未除,流寇又起!我等奉格物院院長之命,跨越萬裏重洋,回援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