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醫典校注引風波

字數:3803   加入書籤

A+A-


    李震將銅管置於案上,指尖輕壓管口,未取紙條。窗外風止,灰燼不再翻飛,他轉身離去,隻留一道命令:“封存,待查。”
    蘇婉在醫館熬完最後一劑安神湯,指尖沾著藥渣的微澀。她將湯藥遞給工坊傷員,目送其緩步離去,才提燈走向藏書閣。夜已深,廊下無巡衛,唯有她足音叩地。工坊連番驚變,她心中不安未消,便想借整理醫典平心。
    藏書閣門軸輕響,燭火晃入。她將燈擱於案角,取下《千金方》校注本。此書三日前由京師遊學士子獻上,稱是王太傅門人整理先唐遺本,特贈寧遠堡以示醫道共濟。李震未拆封,隻交由她審定是否可入醫館典藏。
    她逐頁翻檢,紙頁脆薄,墨色勻淨。翻至“解毒湯”條目時,目光微凝。頁側邊緣一道極細朱痕,若不側光幾不可見。她湊近,以指腹摩挲,觸感微凸,形如半枚勾連紋——與王氏族徽下半部吻合。她心頭一緊,立即抽出另兩卷校注本比對,皆在藥方頁角發現相同痕跡,位置規律,似有意標記。
    她翻開“解毒湯”原方,再對照此本,發現一味“白蘞”被改為“赤蘞”,劑量翻倍。她閉目回想藥性,赤蘞性烈,久服傷肝,與解毒之效相悖。再查“止血散”條,原用“地榆炭”,此本卻作“紫草根”,後者活血,反致血湧。三處藥方皆改得隱蔽卻致命,若依此施治,患者初愈後必複發,甚或暴亡。
    她合上書,呼吸略沉。這非疏漏,是蓄意篡改。若此書廣傳,百姓病亡,必歸咎李氏醫館用錯方,而獻書者反可指其“私藏正典,拒傳良方”。她當即提筆錄下異處,命侍女去喚李瑤。
    李瑤披衣而來,發未束,手中握著一冊賬簿。她入閣未語,先看蘇婉所標三處藥方,又取校注本細察朱痕。片刻,她問:“此書何時入堡?”
    “三日前,由三名遊學士子聯名獻上。”
    李瑤翻開書末題跋,見落款為“京兆王門弟子周元等敬校”。她冷笑:“周元?去年科考落第,其父曾任太醫院副使,因貪墨被貶。此人早與王太傅府有往來。”
    她轉身取來文書登記簿,翻至半月前記錄。果然,三名士子持“太醫院薦書”入寧遠堡遊學,每月領取廩食,出入醫館抄錄藥方。她再查近五日進出記錄,發現其中一人曾攜一卷《青囊書》殘頁離館,申報為“借閱醫典”,守衛未阻。
    “他們不是來學醫的。”李瑤聲音冷下,“是來栽贓的。先偷傳殘頁,再以篡改本冒充真典,待民間流傳,便說我們壟斷秘術,拒不公開。”
    蘇婉點頭:“若我們拒用此書,便是心虛;若用了,便是害人。無論哪條路,都毀醫名。”
    李瑤合上登記簿:“我即刻追查刊印源頭。”
    次日午,李瑤帶回消息:校注本用紙為宮廷特供“玉版箋”,非民間可得。印刷坊位於京郊,昨夜突遭火災,老板攜家逃遁。坊中殘存印版經比對,確為此書。更關鍵的是,三名士子離堡後,曾夜訪京師某書肆,托售此書十部,標價低廉,稱“李氏私藏禁方,得之可活人無數”。
    “他們要造勢。”李瑤道,“先讓百姓以為《青囊書》在我們手中,再以毒方敗壞名聲,最後逼朝廷出麵‘索還’。”
    蘇婉沉吟:“他們要的不是書,是名分。若我們交不出真本,便是欺世;若交出,又無此書——兩難。”
    李瑤忽道:“那我們就給他們一本。”
    當夜子時,二十名太醫自京師疾馳而至,叩開寧遠堡醫館大門。為首者持黃絹詔令,聲言奉旨查證“李氏私藏《青囊書》一事”,要求立即交出全本,以正醫道。
    蘇婉立於堂前,素衣未飾,身後僅立李瑤與兩名醫女。她不驚不怒,隻道:“諸位遠來,既為醫典,何不入內詳談?”
    太醫團入堂,環立四周,目光逼視。為首者冷聲道:“《青囊書》乃前朝禁典,失傳百年,今聞藏於貴府,敢請出示,以驗真偽。”
    蘇婉微笑:“諸位既知此書失傳,又何以認定我處有之?”
    “民間已有傳抄本流出,皆稱源自寧遠堡。”
    “那便請出示傳抄本。”
    一人遞上一冊,正是那校注本。蘇婉接過,翻至“解毒湯”頁,指著被改藥方:“此方以赤蘞代白蘞,劑量加倍,若依此用藥,三日內必肝損嘔血。請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眾太醫語塞。
    蘇婉合書,抬眸:“若此即所謂‘青囊真本’,那我寧遠堡寧可無書,也不傳毒方。”
    為首者強辯:“此或是後人誤抄,非原書之過。”
    蘇婉不答,隻向身後醫女點頭。醫女捧出一卷絹帛,呈於案上。
    “這,才是我處所藏《青囊書》。”
    眾人趨前,隻見絹帛空白,無一字跡。
    蘇婉伸手撫過紙麵:“諸位要的書,就在這裏。若無濟世之心,得之何用?若存仁術之誌,何須秘典?”
    她指尖輕點空白處:“我李氏行醫,不靠秘方,靠辨證。藥有千變,方無定法。今日用此方,明日或當改,全在醫者之心。若諸位隻為求一紙文字,那我隻能說——書在此,但不在紙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滿堂寂靜。
    一名太醫低聲問:“若無秘本,何以解釋坊間流傳之說?”
    “有人獻上此書。”蘇婉取過校注本,“紙用玉版箋,墨含鬆煙金屑,非民間可製。三位獻書士子,皆王太傅門生。書中三處藥方被改,可致慢性中毒。若此書廣傳,病者亡,醫者罪,誰得益?”
    她目光掃過眾人:“是你們?還是幕後之人?”
    太醫們麵麵相覷,無人應答。
    為首者冷汗微出,強撐道:“即便如此,朝廷詔令在此,豈能空手而歸?”
    蘇婉依舊微笑:“詔令可查,但書——沒有。”
    她抬手,醫女將空白絹帛緩緩卷起,係上青絲絛。
    “若諸位不信,可留此查證三日。醫館賬冊、藥方記錄、患者案卷,皆可翻閱。若有私藏,任你們處置。”
    為首的太醫喉頭滾動,終未再言。
    一刻後,二十人默然登車,離去時馬蹄聲雜亂,未敢回首。
    李瑤立於門側,目送車隊遠去,低聲問:“那絹帛……真的一字未寫?”
    蘇婉未答,隻將絹帛收入匣中,鎖扣合攏。
    李瑤忽覺袖中賬冊微沉,那是她從印刷坊殘址帶回的一角登記紙,邊緣焦黑,上有半行小字:“……送玉版箋二十刀,收訖,王府賬房。”
    她指尖撫過字痕,未及細看,忽聞外頭馬蹄急響。
    一名哨探飛馳而至,翻身下馬,手中緊握一封密報。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