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鐵礦滲透現危機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A+A-


    哨探翻身下馬,密報尚未遞入李瑤手中,李驍已從側廊疾步而出。他劈手取過信箋,目光掃過幾行墨字,眉頭驟鎖。信中所言,鐵礦山道夜有車馬出入,軌跡偏僻,行蹤詭秘,守夜礦兵竟無一人察覺。他未發一言,轉身便走,披風卷起廊下燈影。
    半個時辰後,李驍立於鐵礦主井口,寒風撲麵,礦燈昏黃。他俯身查看軌道車轍,指尖抹過石壁縫隙,沾上一層細密鐵粉。礦監迎上前,捧著賬冊躬身道:“今日出礦三百二十斤,皆已登記入冊,無一遺漏。”李驍不語,隻將賬冊接過,翻至昨日記錄,再比對冶煉坊報上來的入庫單。三日累計,開采量比入爐量多出六百餘斤,折合每日兩百斤精鐵礦不翼而飛。
    “賬麵齊整,礦卻少了。”他將賬冊遞還,聲音低沉,“你可知道,這六百斤鐵,能鑄多少刀矛?”
    礦監額角滲汗,強辯道:“或有損耗在轉運途中,或有碎礦未計入……”
    “損耗?”李驍冷笑,“碎礦再細,也留痕跡。你帶我去各支道走一趟。”
    他命親兵換上礦工粗衣,隨行巡查。至一處廢棄支道口,鐵門鏽蝕,鎖鏈斷裂,顯是近日被人動過。李驍蹲下,撥開碎石,發現車轍延伸入內,深淺一致,應是騾隊常行所致。他示意親兵蹲守,自己返程回堡。
    三更天,蹲守兵卒回報:黑衣人驅三頭騾子出山,每騾馱兩筐礦石,沿北嶺小徑疾行,方向直指雁門關外。
    李驍即刻召李毅入室。燭火搖曳,地圖鋪展於案,他以指為尺,劃過北境山脈走勢。“礦石每日流失,路線固定,絕非散盜所為。能繞開關防,必有內應。”李毅凝視路線,低聲道:“若流向北蠻,不出三月,其鍛兵之力將翻倍。”李驍點頭:“你帶三人,沿蹤追查,務必摸清終點,不得打草驚蛇。”
    李毅當夜出發。三日穿行荒嶺,踏過凍土與斷崖,終在雁門關外三十裏處尋得一處廢棄窩棚。棚內殘火未盡,角落堆著幾筐空鐵筐,筐底殘留鐵屑,與寧遠堡礦脈特有的灰斑紋吻合。他翻檢灰燼,拾出半張未燃盡的紙片,上有墨字殘跡:“……鐵三百斤,換皮貨五十車……”下方印有一枚暗記,形如蟠蛇繞刃,正是平西王私印的隱紋。
    他未取走紙片,原樣覆灰,悄然撤離。返程途中,他在沿途三處交接點布下暗樁,命眼線盯死後續動向。四日後,李毅回堡,將紙片呈於李震案前。
    李震端坐不動,隻將紙片翻來覆去看了數遍,指尖輕叩案角。良久,他抬眼:“平西王不敢明搶,便借北蠻之手耗我鐵料,又怕擔通敵之名,故以商易為名,暗輸軍資。”他將紙片推至中央,“他們想耗我,我偏不讓他獨占便宜。”
    當夜,密室聚議。李瑤執筆在沙盤旁記錄,聽罷李毅陳述,立即調出物資流轉圖譜,將鐵礦、冶煉、軍備三線數據並列推演。她道:“鐵礦可再生,采之不竭,而戰馬育成需十年。若我們將鐵礦化為籌碼,反可牽製北境。”李驍皺眉:“若我斷其私運,豈不更利?”李瑤搖頭:“斷則激變,平西王必反咬我阻商路,且北蠻若斷馬源,我騎兵補給亦難。”她頓了頓,“不如主動放行,但由我定價、我控量,將私運轉為明貿。”
    李震緩緩起身,踱至牆邊輿圖前。他手指劃過北境各部族領地,停在鐵木真部西側一支小族。“此部常年受壓,馬多而鐵缺。若我以優價換馬,彼必心動。”他轉身,“傳令:自即日起,寧遠堡鐵礦對外‘限量發售’,凡北境部族,可用戰馬換礦,價優三成,先付三成貨,餘款分期結清。”
    李毅問:“若平西王截殺商隊,或收買部族反咬,如何應對?”
    李震冷聲道:“我既放話,便不怕他攪局。你即刻散布風聲——‘李氏願與北蠻通貿,共抑平西’。讓各部知道,誰敢與平西獨私,便失我商機。”
    三日後,一支北境小族遣使至邊境哨卡,攜二十匹瘦馬,欲換五十斤鐵礦。李驍親至交割點,驗馬後點頭:“馬雖劣,然遠來不易。”他命人除鐵礦外,另贈鹽糧各一車,言:“李氏重信,不欺遠人。今日五十斤,他日千斤亦可談。”
    使者愕然,未料竟得贈禮,連聲道謝而去。消息三日傳遍北境。
    半月後,李瑤在賬房清點新設“邊貿司”文書,忽聞外報:鐵木真麾下親信攜百騎抵至寧遠堡外圍十裏,求見李震。李瑤立即召李毅布防,同時命人備茶迎客。
    來者為首者年約四旬,披狼皮氅,目光如鷹。他未入堡,隻遣副使遞上密函,言願以千匹戰馬換萬噸鐵礦,分三期交付,首期先付三百匹。李瑤閱函後,提筆擬《邊貿約章》,列三則:非侵擾邊民者可貿,非走私軍械者可貿,守約者永續交易,違約者斷供三年。
    副使攜約章離去。兩日後,回信至,對方應允三則,唯求首期貨量增至五百匹。李震允之,但加一條:所有交易須經寧遠堡邊貿司登記,鐵礦流向須報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瑤親赴交接點監交。首日,三百匹戰馬入欄,毛色駁雜,但筋骨強健。她命人逐匹驗訖,登記造冊。鐵礦裝車時,她立於車旁,見礦石表麵覆有一層薄蠟,防止途中氧化。她伸手撫過車板,指尖觸到一道刻痕——極細,深淺不一,形如波浪。
    她未聲張,隻將那節車板記下編號,命親信暗中截留。返程途中,她翻開邊貿司初版賬冊,核對首批交易明細。鐵礦出庫三百車,每車三百斤,合計九萬斤。她指尖停在“運輸損耗”一欄,寫明“沿途損耗三百斤”,數字規整,無塗改。
    但她記得,出發前她親自點驗,每車皆滿,無一缺損。三百斤,恰好夠鑄一口行軍鍋或二十支箭頭。
    她合上賬冊,望向車轍延伸處。風卷黃沙,遮住遠行車隊的背影。一名押運兵正俯身係緊車繩,動作熟練。他右手虎口有一道舊疤,橫貫掌心,而左手卻無繭痕。她忽然想起,前日交接時,此人曾短暫離隊,稱去解手,歸來時靴底沾著濕泥,而當日並未下雨。
    她低聲喚來隨行文書:“去查這人身份,籍貫、入隊時日、經手記錄,全部調出。”文書領命而去。
    她重新翻開賬冊,翻至“蠟封工藝”條目。此項為新設,由工坊昨日報備,稱可防礦石風化。她提筆在頁邊批注:“蠟層厚度、成分、封印方式,需逐一驗明。”筆尖頓住,墨點微暈。
    她抬頭,見前方車隊已行至隘口。押運兵直起身,拍了拍車板,轉身牽馬欲行。他腳步頓了頓,似察覺什麽,回頭望來。李瑤未避視線,隻將賬冊合攏,夾入腋下。
    那兵略一遲疑,旋即翻身上馬,揚鞭催行。車隊緩緩駛入隘口,車輪碾過碎石,發出沉悶聲響。李瑤立於原地,指尖仍壓著賬冊邊緣。風沙撲麵,她未動。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