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青牛新政啟序幕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城樓上的商字旗尚未完全展開,風自北來,將旗麵一角猛地扯起,犁、秤、舟、車四象在布麵上劇烈晃動。李震立於高台邊緣,目光未落於旗,而是越過城牆,投向三州交匯處的官道。那裏已有數隊商旅集結,貨箱堆疊如山,炮車鐵輪深陷土中。李瑤立於案前,手中玉簡微光流轉,正將“互市盟約”條款逐條錄入。
“第一支貨隊明日啟程。”她抬眼,“若青牛縣不開關放行,商路便卡在咽喉。”
李驍握槍的手一緊,槍杆頓地:“一紙盟約,不如鐵騎破關。我率輕營連夜突入,奪了縣衙,看誰敢攔。”
“奪得了衙門,奪不了民心。”李瑤未看他,指尖劃過玉簡,“青牛縣令三年未換,背後牽連洛陽三族。你今日破門,明日禦史便至,朝廷一道詔書,我們所有商策皆成‘僭越’。”
李毅立於門側,手按刀柄,聲音低沉:“若不動武,便隻能從內拆骨。查他貪腐,挖他賬目,等他自己站不穩。”
李震終於轉身,步下高台。他走到沙盤前,指尖點在青牛縣城位置:“三州互市,七成貨道經此。我們賣農具、茶引、布匹,靠的是暢通。可若縣令一紙令下,說‘疫病未清,禁行商旅’,百姓信誰?信他,還是信我們?”
眾人默然。
“所以,不能隻靠商路。”他聲音平穩,“要靠權。靠能定規矩的權。”
李驍皺眉:“你是說,要取他縣令之位?”
“不是取。”李震搖頭,“是讓他自己跌下來。我們不爭官位,隻問治事。誰能讓百姓有糧吃、有病醫、有冤申,誰才配掌縣政。”
李瑤目光微動:“你是想,以實政逼虛權?”
“正是。”李震點頭,“先查他賑糧賬目。去年大旱,朝廷撥銀三千兩,青牛報災民八百戶。可據寧遠流民口供,實際逃荒者逾兩千。多報災,為貪銀;少報戶,為省糧。這筆賬,一定有問題。”
李瑤立即調出數據,指尖在玉簡上疾點。片刻後,她眉峰一凝:“青牛上報糧損三成,曆年平均為一成二。三年累計,虛報耗糧近萬石。若按市價折算,約合白銀四千餘兩。”
“還不夠。”李毅低聲道,“賬麵可做假,但銀子去向難掩。若他真貪,必有外賬,或藏於士族名下,或流入私倉。”
“你去查。”李震看向他,“帶兩個信得過的賬房,偽裝成鹽商雇員,混進縣府外圍吏員圈。重點盯三件事:賑銀出庫記錄、倉吏輪值名冊、與鄰縣的‘災情通稟’文書。”
李毅頷首,轉身欲走。
“慢。”李瑤忽道,“若他察覺有人查賬,提前毀契滅口,我們便再無證據。”
“那就讓他覺得,沒人想動他。”李震淡淡道,“我們不查縣令,隻查製度。瑤兒,擬一份《財政清查草案》,列出‘賬目公開、糧倉輪檢、災報實名’三條,明日便在寧遠試行。讓百姓知道,賬不是一個人說了算。”
李瑤會意:“一來立信,二來設標。等青牛百姓見了寧遠的明賬,自然會問:為何我們縣的糧銀從不公示?”
“對。”李震點頭,“民心一旦起疑,便是裂隙。”
李驍仍持槍而立,眉頭未展:“可若他幹脆不理,繼續壓著商路呢?”
“那就讓他壓不住。”李震目光轉向蘇婉,“婉娘,你昨日提的醫學院,可有眉目?”
蘇婉自案後起身,手中捧著一冊手寫醫案:“我已整理出‘活命湯’的煎製標準,另編了《基礎診療十法》,專教百姓辨症、消毒、止血。若能在青牛設醫館,派十名醫徒常駐,三年內可培訓百名鄉醫。”
“好。”李震道,“你明日便帶人去青牛,在城南設義診棚,免費施藥。隻做一件事:登記病患,公示用藥,每旬貼出‘救治名錄’。讓百姓親眼看見,誰在救人,誰在扣藥。”
李驍冷笑:“他若派差役驅趕呢?”
“驅趕一次,我們貼十張告示。”蘇婉語氣平靜,“寫明‘青牛縣令禁醫,寧遠李氏代治’。百姓記不住政令,但記得住誰給了他們藥。”
李瑤補充:“我可同步放出消息,說寧遠將向青牛低價供藥,前提是‘縣政透明’。百姓若想長久得藥,就得自己去問縣令:為何不與寧遠簽互市約?為何不查貪腐賬?”
李震緩緩踱步至堂中,環視眾人:“驍兒要兵,瑤兒要財,婉娘要醫。其實,我們爭的不是哪一條路,而是誰來定這個縣的規矩。兵可守城,財可通貨,醫可聚心。三者合一,才是新政。”
他停頓片刻,從袖中取出一紙文書,鋪於案上:“我已擬好《青牛施政七條》初稿。第一條:縣賬三日一公示,百姓可查;第二條:災報須附民戶聯署;第三條:田賦按實畝計收,禁隱戶;第四條:設公學,五歲以上孩童皆可入學;第五條:立醫館,醫官由百姓推選;第六條:商稅明碼,不得私加;第七條:縣令若三度被百姓聯名質疑,須自請監察。”
堂內一時寂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驍率先開口:“七條一出,等於直接打臉縣令。他背後有士族撐腰,必會反撲。”
“反撲正好。”李瑤嘴角微揚,“他若動用私兵壓人,便是違法;若調官差抓醫,便是害民。我們不求他立刻倒台,隻求他出手。一動,就露破綻。”
李毅低聲道:“我已查到,縣令心腹倉吏常於夜間出入城西‘濟民倉’。那倉名義上儲賑糧,實則空置兩年。若能拍下他私運糧食的證據,再配合賬目缺口,足以定罪。”
“不急。”李震擺手,“證據要足,時機更要準。等義診開了,商隊壓境了,百姓開始問賬了,再拋出貪腐案。那時,不是我們攻他,是全縣百姓逼他下台。”
蘇婉輕聲道:“可若百姓不敢聯名呢?怕得罪官府?”
“那就讓他們知道,聯名不會死。”李震目光沉穩,“第一份聯名書,由寧遠百名商戶聯署,公開遞交縣衙。我們不匿名,不藏人,寫明姓名、鋪號、住址。看他敢不敢抓。”
李瑤迅速記錄,隨即抬頭:“財政改革草案明日可成。我建議,先在寧遠推行‘複式記賬法’,每筆收支雙錄,工坊、醫館、學堂皆用新賬冊。做出樣子來,讓青牛人自己來學。”
“好。”李震點頭,“你再擬一份《商監司章程》,設稽查、定價、物流三科,待青牛事定,立即推行。”
李驍忽道:“若縣令搶先一步,說我等圖謀不軌,勾結流民,煽動民變呢?”
“他若這麽說,你就問他:寧遠三年無饑民,無疫死,無盜匪,是圖謀不軌,還是治世有方?”李震直視他,“我們不怕他罵,隻怕他不說話。一開口,就得按我們的規矩答。”
堂內氣氛漸凝。
李瑤合上玉簡:“明日我召三州商首入城,簽互市盟約。條款隻一條:貨通則安,斷則亂。”
“若他們不肯簽?”李驍問。
“那就讓他們的百姓,親手撕了他們的關卡。”李震語氣未變,“我們不逼人,我們隻給選擇。”
蘇婉輕聲道:“醫學院的藥材,已備齊。明日一早,便可啟程。”
李震緩緩起身,走到門邊。風從外湧入,吹動案上紙頁,七條政令在風中微微翻動。他伸手壓住一角,指尖撫過“百姓聯名”四字。
“新政不是刀,是尺。”他低聲道,“量得出誰在為民,誰在為私。”
李瑤提筆,在《商監司章程》末頁寫下最後一行字。
李毅轉身出門,靴底踏過門檻時,一粒石子被踢起,撞在門柱上,彈入暗處。
蘇婉將醫案收入匣中,銅扣閉合,發出清脆一響。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