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智取縣令位
字數:4910 加入書籤
李瑤將玉簡收回袖中,指尖殘留著數據流轉的微光。她未抬頭,隻低聲說:“刪減版賬冊已備好,隻留王氏名號,其餘痕跡盡數抹去。”
李毅站在門側,手中摩挲著一枚銅牌,邊緣刻痕清晰,是倉令私印無疑。他未言語,隻是將銅牌收入懷中,轉身推門而出。門外風急,吹起他衣角一角,隨即被夜色吞沒。
蘇婉從醫案匣中取出一包藥粉,輕輕倒入陶罐。她喚來兩名學徒,命他們明日一早隨義診隊入城,專挑崔氏族人聚居的南坊施藥。“記著,每劑藥都當眾稱量,登記姓名、病症、用藥分量,一張不漏。”她語氣平實,卻字字如釘。
三日後,青牛縣西市當鋪內,一名滿臉風霜的商人將銅牌遞上櫃台。掌櫃接過細看,眉頭微皺。“這印……是濟民倉的?”
“小人也不知。”那人嗓音沙啞,“前日在城外荒坡撿的,聽人說值幾錢銀子。”
掌櫃沉吟片刻,命人取銀兌付。那商人接過銀角,踉蹌出門,拐入小巷後腳步驟然穩健。他摘下臉上薄泥,正是李毅。
消息傳開不過半日,崔氏族學內已有私語。一名老學正拍案而起:“王家竟敢吞我三成賑糧?縣令縱容至此,還談何共治?”
與此同時,蘇婉派去的學徒已在南坊發放藥湯。一名崔氏旁支的婦人接過碗,見藥色清亮,不由多問一句:“這藥,真是寧遠那邊送來的?”
“千真萬確。”學徒遞上登記簿,“您服藥後若有效,可在此簽字畫押,我們每月匯總上報,李氏親自過目。”
婦人猶豫片刻,還是簽了名。
——
趙德踏入縣衙主簿府邸時,天色尚早。他未通報,隻遞上一塊青布包裹的木牌。主簿解開一看,竟是半頁賬冊殘片,墨跡未幹,赫然寫著“王氏承運,銀三百兩”,落款日期正是去年賑災撥銀次日。
“崔家已得全本。”趙德低聲道,“若您不早作決斷,明日上奏的名單裏,恐怕不止縣令一人。”
主簿手一抖,殘片落地。
當夜,他親自將一疊賬冊送入崔府。崔氏家主連夜召集族老,次日清晨便在縣衙議事廳當眾發難。
“濟民倉空置兩年,糧銀卻年年申報耗損。王倉令,你可敢對天起誓,未曾私運一粒米?”
縣令臉色鐵青:“此乃內部事務,崔公何須越俎代庖?”
“越俎?”崔氏冷笑,“百姓餓殍遍野,爾等卻分贓不均,還要我袖手旁觀?”
廳中眾吏麵麵相覷。主簿低頭不語,縣丞則悄然退後半步。
爭執持續至午時,縣令終未能平息眾怒。他拂袖離堂,隨即傳出“染疾閉門,暫不理政”的告示。
——
李驍率護衛隊護送醫官入城時,縣衙門前已聚起數十名流民。他們衣衫襤褸,高喊“要糧要藥”,有人甚至攀上縣衙石獅。
“讓開!”差役揮棍驅趕,人群騷動加劇。
李驍未下令,隻抬手示意護衛列陣前行。隊伍行至縣衙台階前,一名流民突然撲向差役,奪過棍棒。混亂瞬間爆發。
李驍一聲令下,護衛迅速控製局麵,將鬧事者隔離,餘眾則被引導至空地坐下。醫官當即打開藥箱,為受傷者包紮。
“李將軍!”一名商會執事匆匆趕來,“百姓苦等賑糧無果,如今縣令閉門,政務停擺,再無人主事!”
李驍不答,隻望向縣衙緊閉的大門。
——
趙德連夜聯絡城中商會、學正、坊老,召集議事。
“縣令稱病,主簿不言,縣丞推諉,三日無政令下達。”他立於堂中,聲音沉穩,“糧倉無人開倉,稅房積壓文書,刑房囚犯斷食。若再無人出麵,青牛將亂。”
“那依趙先生之見?”學正問。
“李震治寧遠三年,無饑民,無疫死,百姓安居。今其部下已平騷亂,若由他暫代縣事,可穩民心。”
“此舉逾矩。”一名坊老皺眉,“未經朝廷委任,豈能擅掌縣權?”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策。”趙德取出一份聯名書,“已有百二十七人署名,皆為商戶、鄉老、醫者,懇請李震臨危受命,代管縣務,待朝廷另派賢能。”
眾人沉默良久,終有人點頭。
——
次日清晨,李震踏入縣衙大堂時,主簿與縣丞已在等候。
“李公此來,所為何事?”縣丞拱手,語氣謹慎。
“受百姓所托。”李震將聯名書置於案上,“青牛政務停滯,民生困頓。我非奪權,隻為維持秩序。糧倉、稅房、刑房三處,暫由寧遠派員協理,其餘官吏,各司其職。”
“代政不代官?”主簿低聲重複。
“正是。”李震目光掃過二人,“待縣令康複,或朝廷新令下達,我即交還權柄。”
縣丞與主簿對視一眼,終未反對。
——
三日後,代政會議在縣衙偏廳召開。李瑤攜寧遠賬冊出席,當眾展開三年田賦對比圖。
“寧遠實畝計稅,三年增賦一成五,而民負反降兩成。”她指尖點向數據,“青牛虛報田畝三成,官紳隱田避稅,真正耕者反多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縣丞輕咳一聲:“清丈田畝,曆來艱難。若激起民變,誰來擔責?”
“不丈量,才是最大隱患。”趙德開口,“我提議,由鄉老會監督丈量,每村推選兩名百姓代表,與官吏同查。官田、寺田先行,以示公正。”
主簿皺眉:“寺田牽涉佛門,恐有非議。”
“正因為牽涉佛門,才需率先清查。”李瑤語氣平靜,“寧遠已派十名賬房協助,三日後開丈。”
李震端坐主位,聽罷眾人爭執,終抬手示意。
“準。”他隻說一字。
廳內一時寂靜。
縣丞欲言又止,最終低頭記錄。主簿則悄然攥緊手中筆杆,指節發白。
——
李瑤回到暫居院落,立即調出空間中的“商業藍圖”界麵。她輸入青牛田畝數據,係統自動生成稅賦模型。若全麵清丈,五年內可增稅六成,且九成收益將用於減免耕戶正賦。
她合上玉簡,抬頭看向窗外。寧遠派來的賬房已在城外集合,每人背負一具木箱,內裝量尺、登記冊、印泥。
——
趙德獨自坐在書房,手中握著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提及王氏與縣令的銀錢往來,細節詳盡。他遲遲未發,隻因知曉一旦送出,士族內鬥將再難收場。
但他終究提筆,蘸墨寫下最後一行。
——
李驍在城南校場操練新募護衛,專司維持清丈秩序。他下令每人佩雙刀,一為防身,一為標記田界。
“明日開丈,若有阻撓,先勸後製,不得擅傷人命。”
一名護衛問:“若官吏拖延呢?”
“那就讓他們知道,政令不是紙,是鐵。”
——
蘇婉在醫館複查昨日施藥者。一名老農握著她的手,聲音顫抖:“三年沒領到賑糧,昨兒卻有人送藥上門……李家姑娘,你們真是來幫我們的?”
蘇婉點頭:“每一筆賬,我們都會查。”
老農抹了把臉,轉身離去。
——
李震立於縣衙後院,手中握著一份密報。李毅傳來消息:王氏私倉確有糧囤,藏於城西廢窯,守衛森嚴。
他未動聲色,隻將密報收入袖中。
——
三日後清晨,第一支清丈隊抵達城郊官田。趙德親自主持,鄉老會成員列席。寧遠賬房打開木箱,取出量尺,鋪展登記冊。
一名官吏遲疑上前:“這……真要從官田開始?”
李瑤站在隊首,將印泥盒放在田埂上。
“從這裏。”她指著腳下,“第一尺。”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