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考證

字數:7891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的校園,秋意已經深了。梧桐葉落了一地,剩下光禿禿的枝椏伸向天空,在清晨灰蒙蒙的天色裏,顯得格外利落、有勁兒。
    拾穗兒抱著一大摞厚厚的專業書,踏著滿地的晨光,匆匆走在林蔭道上。
    腳下的落葉被她踩得沙沙響,那聲音清脆得很,一聲接一聲,仿佛在催著她快點,快點,再快點。
    離“國際青年生態科技創新大賽”的資格考核隻剩不到一個月了。
    這段時間,她像一名與時間賽跑的旅人,小心翼翼地將每一寸光陰折疊成前進的力氣。
    專業課不能落下,實驗報告要準時完成,還有那三本厚如城磚的參考資料,她必須一頁一頁地翻過去,一字一句地種進心裏。
    “穗兒,這邊!”
    圖書館靠窗的角落被晨光鍍成淡金色,蘇曉已經為她占好了位置。
    木桌上整齊地攤開她們昨夜奮戰到淩晨的複習資料,最上麵是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表,時間精確到每一個小時。
    桌角靜靜立著一杯豆漿,熱氣嫋嫋升起,像一縷溫柔的問候。
    “謝謝你,蘇曉。”
    拾穗兒輕聲回應,眼底泛著淡淡的青黑,那是連日挑燈夜戰留下的印記,卻也襯得她目光更加清澈堅定。
    她緩緩坐下,從背包裏取出筆袋和筆記本,動作輕緩而莊重,仿佛不是在擺放文具,而是在安放一份沉甸甸的夢想。
    當她翻開那本《生態工程學原理》,密密麻麻的筆記幾乎覆蓋了每一處空白。
    那些蜿蜒的公式、層疊的推導,像一片片尚未開墾的荒野,而她正握著筆,一步一步踩出路徑。
    這是她最不擅長的科目,複雜的數學模型曾讓她屢屢受挫,可此刻她注視著書頁,眼神裏沒有畏懼,隻有一種近乎溫柔的執著——
    因為她知道,每一個晦澀的公式背後,都連著一片渴望綠色的土地;每一個解不開的難題,都在呼喚著她走向更遠的地方。
    她輕輕坐下,從包裏取出文具,動作間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鄭重。
    但這次比賽對她而言意義非凡——如果能獲得名次,不僅能拿到獎學金減輕家裏負擔,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型”就有可能獲得專家指導,真正應用到家鄉的戈壁灘上。
    “先從這個公式開始吧。”
    她輕聲自語,手中的鉛筆在草稿紙上飛快演算。
    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她專注的側臉上投下細碎的光影,長長的睫毛在眼下映出一片小小的陰影。
    午後的圖書館格外安靜,隻能聽見書頁翻動和筆尖劃過的沙沙聲。
    拾穗兒揉了揉發酸的眼睛,抬頭看了眼牆上的時鍾——已經下午三點,她連午飯都忘了吃。
    “給你帶了包子。”
    蘇曉輕輕推過來一個還溫熱的紙袋,“就知道你又廢寢忘食了。”
    拾穗兒這才感覺到胃部的空虛,她感激地接過包子,咬了一口,目光卻還停留在書本上:“這個汙染物遷移模型我還是不太明白...”
    “先吃飽再說。”
    蘇曉按住她的手中的書,語氣帶著心疼,“你呀,比高二的時候還拚。這才兩周,我看你人都瘦了一圈。”
    能不拚嗎?拾穗兒在心裏輕聲問自己。她想起上周和村長通電話時,奶奶阿古拉在電話那頭驕傲地向鄰居介紹:“我家穗兒要參加國際比賽了!”聽到她興奮而又激動的聲音,讓她既心酸又溫暖。
    視頻結束時,奶奶悄悄對她說:“穗兒,別太累著,我給你攢了一筐雞蛋,等你回來吃。”
    戈壁灘上的風沙,奶奶佝僂的背影,還有那些因為生態惡化而不得不背井離鄉的鄉親……這一切都成為她前進的動力。
    她要證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可以並行,農村的天地大有可為。
    連續兩周的高強度複習,讓拾穗兒的身體終於發出了警報。
    周一下午,正在做習題的她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眼前的公式開始模糊重影。
    “穗兒,你臉色好差。”
    蘇曉擔憂地摸了摸她的額頭,“好燙!你在發燒!”
    “沒事,”
    拾穗兒強撐著坐直身子,試圖擠出一個讓人安心的笑容,“可能就是有點累,我喝點熱水就好。”
    可她剛站起身,就是一個踉蹌,幸好蘇曉及時扶住了她。
    到了晚上,她的體溫已經升到38.5度。在校醫院輸液後,醫生皺著眉頭叮囑:“你這姑娘,必須休息兩天,不能再熬夜了。”
    “今晚就別去圖書館了,”
    室友們圍在她的床前勸道,“身體要緊啊。”
    拾穗兒看著桌上那本《環境生態學》,搖了搖頭,聲音虛弱卻堅定:“後天就要模擬考了,我還有三個章節沒複習完。就今晚,我保證早點回來。”
    蘇曉還想再勸,卻被她眼神中的倔強止住了。
    那是她們相識三年來,蘇曉再熟悉不過的眼神——
    每當拾穗兒下定決心要做成什麽事時,眼睛裏就會燃起這樣一簇火焰,任誰都無法撲滅。
    初冬的夜風已經帶著刺骨的寒意。拾穗兒裹緊外套,抱著複習資料走向通宵自習室。
    每走一步,都感覺頭重腳輕,額頭上不斷滲出虛汗。
    路燈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在空蕩蕩的校園裏顯得格外孤單。
    自習室裏燈火通明,卻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她找了個角落坐下,從包裏掏出退燒藥,就著溫水服下。藥片的苦澀在口中蔓延,她不禁皺了皺眉。
    翻開書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在眼前晃動。
    她用力眨了眨眼,試圖讓視線變得清晰。可是發燒帶來的眩暈感一陣陣襲來,讓她幾乎想要放棄。
    就在這時,手機屏幕亮起,是班長陳陽發來的消息:“拾穗兒,複習別太晚,注意身體。我今天去超市裏給買了紅棗,我媽好說是補氣血的。我小時候最愛吃的紅棗。”
    拾穗兒的眼眶瞬間濕潤了。她仿佛看見陳陽騎著共享單車,在京城的街上穿梭,就為了給她買一包自己小時候吃的紅棗。
    她深吸一口氣,用冰涼的手拍了拍自己的臉頰,在心裏默念:“拾穗兒,你不能放棄。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身後有整個班級的同學,有家鄉的親人的期望。”
    重新拿起筆,她開始一道題一道題地攻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複推演;記不住的概念,就一遍遍抄寫。
    退燒藥開始發揮作用,汗水浸濕了她的劉海,但她渾然不覺,整個人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
    深夜十一點,自習室裏的人漸漸少了。拾穗兒的體溫又開始回升,臉頰泛著不正常的紅暈。
    她不得不停下來,把滾燙的額頭貼在冰涼的桌麵上稍作休息。
    桌麵的涼意讓她稍微清醒了一些,可隨之而來的是更強烈的眩暈。
    “穗兒,你還好嗎?”
    管理員阿姨關切地走過來,聲音放得很輕。
    “我沒事,”
    她抬起頭,擠出一個蒼白的笑容,“就是有點熱。”
    阿姨摸了摸她的額頭,驚呼:“這麽燙!快回去休息吧!這樣硬撐會出事的!”
    “阿姨,求您了,”
    拾穗兒的眼睛裏閃著懇求的光,聲音因為發燒而有些沙啞,“讓我把最後這點看完,就一章,一章就好……這個比賽對我真的很重要……”
    看著她倔強的眼神,阿姨歎了口氣,轉身倒了杯熱水放在她桌上:“年輕人啊,別太拚命了。我給你倒杯水,你慢慢看,不舒服一定要說。”
    淩晨兩點,拾穗兒終於合上了最後一本參考書。
    她長長地舒了口氣,整個人虛脫般地趴在桌上。
    手指因為長時間握筆已經僵硬,手腕酸麻得幾乎抬不起來。
    可是她的心裏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充實感。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此刻在腦海中清晰地串聯成體係。
    她甚至開始理解各個學科之間的內在聯係,感受到生態學這門學科的博大精深。
    收拾書包時,她發現早上蘇曉偷偷塞進來的一張紙條:“穗兒,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是我們的驕傲。記得你常說的那句話嗎?"星光不負趕路人"。你就是那個最勇敢的趕路人。”
    眼淚終於忍不住落了下來,滴在紙條上,暈開了墨跡。
    在這個寒冷的深夜裏,這句簡單的話語像一束光,溫暖了她疲憊的身心。
    她小心翼翼地把紙條夾進筆記本裏,仿佛收藏著一件珍貴的寶物。
    回宿舍的路上,校園裏空無一人。拾穗兒走得很慢,發燒讓她的腳步有些踉蹌。
    抬起頭,滿天的星鬥格外明亮,讓她想起戈壁灘上的夜空。
    小時候,奶奶阿古拉常指著星空對她說:“穗兒,你看,再黑的夜,星星也會亮著。人這一生啊,隻要心裏有光,就什麽都不怕。”
    此刻,她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她前行的方向。
    而這一路的艱辛,都是為了離那顆星更近一些。
    資格考核那天,拾穗兒的燒還沒有完全退去。
    她強迫自己吃下早飯,盡管味同嚼蠟。考場外,班長陳陽,蘇曉,楊桐桐和陳靜都來為她加油。
    “別緊張,你準備了這麽久,一定沒問題!”
    蘇曉緊緊握住她冰涼的手,“記住,你是從戈壁灘上走出來的拾穗兒,沒有什麽困難能難倒你。”
    拾穗兒點點頭,深吸一口氣走進考場。
    當試卷發下來的那一刻,所有的緊張和不適都奇跡般地消失了。
    筆尖在答題卡上流暢地書寫,那些熬夜複習的知識點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
    她甚至能回憶起那晚自習室裏的燈光,以及自己在發燒時仍然堅持記下的每一個重點。
    交卷鈴聲響起時,她平靜地放下筆,臉上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真心的笑容。
    窗外,陽光正好,一如她此刻的心情。
    三天後的下午,拾穗兒正在實驗室做水質分析,手機突然響起。
    是張教授打來的:“拾穗兒,恭喜你!資格考核通過了!你的成績在全校參賽者中排名第一!”
    她愣在原地,手中的移液器差點滑落。
    蘇曉見狀趕緊接過電話,聽完後激動地抱住她:“穗兒,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全校第一啊!”
    那一刻,所有的艱辛和付出都化作了滾燙的淚水。
    她蹲在地上,哭得像個孩子。
    那些發燒還在堅持的夜晚,那些幾乎要放棄的瞬間,那些質疑自己的時刻……在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蘇曉輕輕拍著她的背,自己的眼眶也紅了。
    當她從教務處接過那張印著“國際青年生態科技創新大賽參賽資格”的證書時,手還在微微顫抖。
    證書很輕,卻承載著她無數個日夜的汗水和堅持。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燙金的字體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她輕聲說,把證書緊緊貼在胸前,仿佛能感受到它的溫度。
    傍晚,她撥通了村長家裏的電話,讓村長喊奶奶阿古拉接聽電話,當她把獲得證書的消息告訴給奶奶時,電話那頭的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奶奶阿古拉則不停地念叨:“我就知道,我家穗兒最有出息!我這幾天天天去村口等郵遞員,就盼著你的消息呢!”
    “奶奶,”
    拾穗兒紅著眼睛,卻笑得格外燦爛,“這隻是一個開始。我要讓全世界都看到,來自中國農村的生態創新方案。”
    掛斷電話,她獨自走上圖書館的天台。夕陽正在西沉,給整個校園鍍上一層金輝。
    她望著遠方,那裏有她的故鄉,有她心心念念的土地。
    晚風吹起她的發絲,也帶來了遠方熟悉的氣息——那是夢想成真的味道。
    手指輕輕撫過證書上的燙金字樣,她在心裏默默立下新的目標。
    這場比賽對她來說,從來不隻是個人的榮譽,更是一個讓世界聽見中國農村聲音的機會。
    她要讓所有人知道,在廣袤的鄉土中國,有著無數像她一樣的年輕人,正在用知識和汗水澆灌著希望的種子。
    夜風拂過,帶來初冬的涼意。拾穗兒裹緊了外套,眼神卻比任何時候都要堅定明亮。
    她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但此刻的她,已經準備好迎接一切挑戰。
    因為在她的身後,不僅有親友的支持,更有整片土地的期望。
    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在這個平凡的黃昏,一個來自戈壁灘的女孩,正一步步走向屬於她的星辰大海。
    而她相信,隻要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再遙遠的夢想也終將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