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典禮

字數:6161   加入書籤

A+A-


    盛夏的晨光透過高大的梧桐樹葉,在京科大學的主幹道上灑下斑駁跳躍的光點。
    作為京城頂尖學府,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無疑是整個校園年度中最隆重、最充滿希望與感懷的盛會。
    空氣中彌漫著梔子花的淡淡香氣,混合著青春特有的蓬勃朝氣。
    從氣勢恢宏的東校門開始,鮮豔的紅色地毯便如一條莊嚴的河流,一路蜿蜒,穿過懸掛著“逐夢山海,不負韶華”巨大橫幅的林蔭道,最終匯入被裝點得莊重而熱烈的體育館。
    禮堂入口處,鎏金的京科大學校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館內舞台背景板上蒼勁有力的“明德精工”校訓遙相呼應。
    放眼望去,滿場湧動的紅色學士服,像一片沸騰的、喜悅的海洋,將這場青春加冕禮的儀式感烘托得淋漓盡致。
    禮堂內,座無虛席。看台上,是翹首以盼、滿臉驕傲與不舍的家長親友團,他們手中的相機、手機早已嚴陣以待,準備記錄下子女人生中這至關重要的時刻。
    嘉賓席上,校領導、院係教授們身著莊重的導師服或正裝,笑容中飽含著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與欣慰。
    畢業生區域則是一片紅色的歡騰。年輕的畢業生們或興奮地互相整理著學士帽和肩頭象征學有所成的流蘇,或湊在一起低聲笑語,回憶著四年間的趣事糗事,眼神交換間,藏著對鎏金歲月的不舍,也閃爍著對未知未來的憧憬、迷茫與躍躍欲試的勇氣。
    在這片紅色的海洋中,拾穗兒靜靜地站著,她的指尖下意識地輕輕撚著學士服光滑的衣角,試圖平複內心如潮水般翻湧的情緒。今天,對她而言,意義遠非同尋常。
    她不僅要和數千名同學一樣,為自己四年的寒窗苦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更要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登上那聚光燈下的發言席,向母校、向師長、向同窗匯報自己的成長與誌向。
    而更讓她心潮澎湃的是,在她學士服內側的口袋裏,靜靜躺著昨天餞行時陳陽送給她的火車票。
    那兩張硬質卡片還殘留著陳陽的體溫,目的地是她魂牽夢縈的戈壁,發車時間,就在今天下午,畢業典禮結束之後。
    離別與奔赴,總結與開啟,竟如此緊密地交織在這個特殊的夏日。
    上午九時整,莊嚴的國歌聲響起,畢業典禮正式拉開帷幕。流程莊重而有序,校長的致辭高屋建瓴,語重心長,滿是“京科學子當以所學報效家國”的殷切囑托;教授代表的發言則如春風化雨,諄諄教誨中藏著“此去繁花似錦,莫忘來時路”的深邃叮嚀。每一句話,都敲打在畢業生們的心坎上,引發陣陣深思與掌聲。
    當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念出“下麵,有請優秀畢業生代表拾穗兒同學上台發言”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掌聲中,有對“優秀畢業生”這一榮譽的認可,更有許多人對“拾穗兒”這個名字及其背後“戈壁助學計劃”的敬佩與支持。
    拾穗兒深吸了一口氣,那口空氣帶著體育館特有的、混合著木質座椅和鮮花清甜的味道,她握緊了手中的發言稿,穩步走向舞台中央。
    聚光燈打在她身上,有些灼熱,讓她微微眯了下眼。視線適應光線後,她清晰地看到了台下那些熟悉的麵孔——
    嘉賓席第一排,張教授正朝她溫和地微笑著,老人家的膝上,端端正正地托放著即將頒發給她的那份沉甸甸的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那眼神仿佛在說:“孩子,別緊張,你是最棒的。”
    家長席中,圖書館的李阿姨不顧旁人目光,使勁地朝她揮著手,臉上是如同自家孩子出息了般的自豪與激動。
    而她最好的姐妹們——蘇曉、楊彤彤、陳靜,更是擠在了觀眾席最前排,高高舉著不知何時準備好的、用亮彩筆寫著“穗兒加油!戈壁之光!”的牌子,對著她擠眉弄眼地做著鼓勵的手勢。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畢業生隊伍的末尾,陳陽就站在那裏,身姿挺拔如白楊。他沒有像姐妹們那樣激動外露,隻是目光沉靜而專注地追隨著她,那眼神裏盛滿了化不開的溫柔、毫無保留的支持,還有一種與她同赴未來的堅定。
    就在這一刻,拾穗兒心中所有的緊張與忐忑,都奇異地平複了下來。
    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身後,站著師長,站著摯友,站著那個決定與她同行的人。
    她走到發言台前,調整了一下話筒的高度。開口時,聲音清亮而沉穩,透過優質的音響係統,清晰地傳遍了體育館的每一個角落。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叔叔阿姨們,大家上午好。”
    簡單的開場白後,她稍稍停頓,目光掃過台下數千張麵孔,繼續說道:“在這個充滿榮耀和希望的時刻,站在京科大學畢業典禮的發言台上,我不想過多談論績點和榮譽,那些隻是過去的注腳。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片遠方的土地,以及它賦予我的使命——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廣袤而貧瘠的戈壁灘。”
    她的聲音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將所有人的思緒帶向了遠方。
    “那裏的沙棗樹,每年深秋會結滿紅彤彤的小果子,甜味中總是帶著一絲獨特的澀,就像我此刻的心情,對母校、對京城有萬般不舍,但對即將踏上的歸途,又無比堅定。”
    她動情地回憶起大一那個暑假,她回到戈壁,看到孩子們在漏風的土坯房裏,握著短得幾乎捏不住的鉛筆頭,趴在破舊的桌椅上,依然無比認真地書寫著歪歪扭扭的漢字,那雙雙清澈的眼睛裏,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也寫滿了環境局限下的無奈。那個畫麵,像一根刺,深深紮進了她的心裏,也催生了最初“戈壁助學計劃”的萌芽。
    她說到自己抱著那份稚嫩卻充滿熱情的計劃草稿,忐忑地敲開張教授辦公室的門。那位嚴謹的學者,沒有絲毫輕視,而是戴上老花鏡,用紅筆一字一句地幫她斟酌,當圈出“教育,是照亮戈壁最深處的光”這句話時,張教授眼中閃過的讚賞與支持,讓她備受鼓舞,師生二人甚至一路討論修改到深夜。
    她提起圖書館的李阿姨,總是能“恰好”地幫她找到最需要的參考文獻,那本厚厚的《西部教育發展報告》的扉頁上,李阿姨用娟秀的字跡寫著:“丫頭,戈壁的孩子需要你,阿姨幫你找了些資料,加油!”這默默的關懷,如同冬日暖陽。
    她感謝她的室友們:外向的蘇曉為了給助學計劃募捐,在熙攘的街頭喊啞了嗓子;細心的楊桐桐熬夜為戈壁的孩子們織了一打又一打厚實的圍巾手套;而沉靜的陳靜,則在她因為壓力巨大而失眠的夜晚,陪她在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隻說一句:“穗兒,不管你做什麽選擇,我們都在你身邊。”
    講到這裏,拾穗兒的聲音有些哽咽,她停頓了一下,努力平複情緒,目光再次掃過舞台上方那枚莊嚴的校徽,聲音變得更加堅定:“也許有人會問,從京科這樣的頂尖學府畢業,留在京城,你會有無數種看似更輕鬆、更光鮮的可能,為什麽偏偏要回到那片許多人眼中貧瘠落後的戈壁?”
    她自問自答,眼神清澈而明亮:“因為,那裏不僅有奶奶蒸的沙棗糕裏那份獨特的煙火氣,更有孩子們拉著我的衣角,說‘拾穗兒姐姐,京科大學是什麽樣子?我們以後也想看看’時,那份沉甸甸的期待。更因為,在京科四年,‘明德精工’的校訓,特別是‘立己達人’的精神,已經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裏。它讓我真正明白,個人的成長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否用這成長的力量,去溫暖、去照亮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身處困境卻依然懷揣夢想的孩子們。”
    “今天,我從京科畢業,但這絕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她擦去不知不覺滑落眼角的淚水,臉上綻放出充滿憧憬的笑容,“我要回到戈壁,盡我所能,蓋起明亮溫暖的校舍,讓那裏的孩子們能踩著知識的階梯,走出沙漠,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同時,我也想用我的行動告訴所有人,我們京科人的足跡,既可以留在前沿的實驗室、繁華的寫字樓,也同樣可以、而且應該,深深烙印在需要我們的地方——在戈壁的風沙裏,在邊疆孩子們的書本間,在祖國最需要播撒希望的土地上!”
    話音落下,短暫的寂靜之後,是如同雷鳴般席卷全場的掌聲!這掌聲持久而熱烈,充滿了敬意與感動。
    許多家長和老師眼中都閃爍著淚光,為這個年輕女孩的純粹、堅韌和博大情懷所深深觸動。
    接下來的頒證環節,當拾穗兒走到台前,從張教授手中莊重地接過那本象征著她四年汗水與智慧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時,她向著恩師,向著母校,深深地、虔誠地鞠了一躬。
    張教授慈愛地看著她,笑著用手指輕輕點了點證書封麵上那枚燙金的校徽,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拾穗兒,恭喜你,順利畢業。這兩本證書,是你四年努力的最好證明,也是京科大學給你的底氣。記住,以後在戈壁,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要記得,你是京科學子,學校,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謝謝您,張教授!謝謝母校!”
    拾穗兒雙手緊緊捧著證書,眼淚終於忍不住,大顆大顆地砸在燙金的封麵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水漬。她哽咽得說不出更多話,隻能用力地點頭。
    隆重的畢業典禮在激昂的校歌聲中落下帷幕。
    畢業生和家長們湧出禮堂,校園瞬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象征著京科歲月的銀杏道上、莊重的校訓石前、氣勢恢宏的主樓廣場上,到處是穿著學士服拍照留念的身影,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蘇曉興奮地拉著宿舍四個姐妹,在校訓石前擺出各種造型合影。相機快門聲不斷,定格下四個女孩緊緊相擁、又哭又笑的動人瞬間,四年的同窗情誼,都濃縮在這一張張照片裏。
    這時,陳陽拿著兩頂學士帽走了過來,他很自然地拉住拾穗兒的手,對其他人笑了笑:“借穗兒一會兒,我們去校門口合個影。”蘇曉她們心照不宣地笑著起哄。
    在京科大學那四個鎏金大字的校牌下,拾穗兒和陳陽並肩而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他們年輕的臉上跳躍。
    陳陽小心翼翼地幫拾穗兒把有些歪斜的學士帽扶正,動作輕柔。攝影師按下快門的瞬間,一陣夏風吹過,兩人寬大的學士服衣角被風吹得緊緊貼在一起,纏繞著,仿佛一雙悄悄牽住的手,定格成青春最美好的畫麵。
    “拋帽子啦!”人群中不知誰高喊了一聲,這幾乎是畢業典禮後的保留節目。頓時,一大群穿著紅色學士服的畢業生歡呼著圍攏過來,數著“一、二、三!”,然後將頭頂的學士帽用力地、高高地拋向蔚藍的天空!無數頂帽子在空中劃出各種歡快的弧線,像一群掙脫束縛、飛向自由的紅色鳥兒。
    拾穗兒和陳陽相視一笑,也一起抬手,將帽子拋向空中。
    仰頭看著那片紅色的雲彩,拾穗兒忽然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四年前那個第一次站在京科大門口,背著簡單行囊,滿臉拘謹、膽怯又充滿好奇的戈壁姑娘。
    而如今,她手中握著沉甸甸的畢業證書,口袋裏揣著一張即將開往故鄉戈壁的火車票,身邊,還站著一個理解她、支持她、願意與她共同奔赴那片廣闊天地的誌同道合者。
    帽子紛紛落下,陳陽眼疾手快地接住了兩頂,他輕輕地將其中一頂重新扣在拾穗兒有些淩亂的發梢上,動作自然得像做過無數次一樣。
    “走吧,”他低聲說,眼神裏帶著笑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寵溺,“我們去買校門口那家你最愛吃的糖葫蘆,吃完,咱們就得去趕車了——下午的火車,可不能誤點。”
    拾穗兒撫平被帽子弄亂的頭發,臉上漾開一個無比燦爛而安心的笑容,用力地點了點頭:“好!”
    夏日的風,帶著京科園裏草木的清香,帶著離別的淡淡愁緒,更帶著滿滿的祝福與希望,穿過喧鬧的人群,穿過搖曳的銀杏樹梢,一路向南,又仿佛一路向西,吹向那個遙遠而又親近的、名叫戈壁的地方。
    這場隆重的畢業典禮落幕了,但拾穗兒知道,這不是離別,而是她帶著母校四年的滋養,帶著師長的囑托,帶著朋友的祝福,帶著那份悄然萌芽的愛情,和陳陽一起,滿懷信心與力量,奔向那片長滿沙棗樹、也充滿無限希望的土地的全新開始。他們的故事,剛剛寫下序章,最精彩的部分,還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