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分工
字數:9838 加入書籤
篝火的餘溫尚未完全散盡,橘紅色的光焰在凜冽的寒風中頑強地跳躍著,將打穀場上百餘張飽經風霜卻又無比堅毅的麵孔映照得格外清晰,每一道皺紋、每一個眼神都仿佛在訴說著生活的艱辛與不屈。
拾穗兒站在那張承載著金川村未來希望的簡易木桌旁,額前幾縷被汗水濡濕的碎發在火光的映照下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
她那雙亮如星辰、此刻卻布滿血絲的眼睛,緩緩地、極具分量地掃過全場每一張熟悉的麵龐。
方才她與張教授、陳陽一同描繪的那四張關乎存亡的戰場藍圖,已然像投入幹涸心田的火種,在每個人心頭燃起了熊熊的求生鬥誌與變革的決心。
與張教授、陳陽再次低聲快速商議了幾句,敲定了幾個關鍵細節後,拾穗兒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霍然轉身,再次麵向鴉雀無聲的人群。
她的聲音雖然帶著連日操勞的沙啞,卻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人們心上的鼓點,清晰地穿透了戈壁夜風那永不停歇的嗚咽:“鄉親們!四個戰場的路子,咱們已經擺清楚了!形勢逼人,生死攸關,容不得半點猶豫,更容不得半點含糊!現在,到了咱們分兵派將,各司其職的時候了!要把每一分力氣都用在刀刃上,要把千斤重擔,實實在在地扛在每個人的肩膀上!”
人群瞬間變得更加寂靜,連孩子的啼哭聲都仿佛被這肅穆的氣氛所感染而止息。百餘雙眼睛,帶著全然的信任與急切的期盼,齊刷刷地聚焦在拾穗兒身上,聚焦在她身後那張畫滿了箭頭和標記的地圖上。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臨戰前的緊張與激動。
“第一戰場,水源攻堅隊!”
拾穗兒的聲音陡然拔高,清晰地在夜空中回蕩。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燈一般,率先落在了坐在前排、眉頭緊鎖、吧嗒著旱煙袋的李大叔身上。
“李大叔!”
她語氣鄭重,“您是咱們村的老把式,幾十年風裏來沙裏去,對咱們村周邊每一道溝壑、每一片沙地的脾性,比對自己手掌的紋路還熟!找水打井這項牽頭重任,關係到全村人的命脈,非您這位經驗老道、沉穩可靠的老將出馬不可!這個隊長,請您來當!”
李大叔像是被點燃的炮仗,猛地從磨得光滑的石滾上站起身,常年被風沙侵蝕而略顯佝僂的腰背瞬間挺得筆直,仿佛一株迎著風沙的老紅柳。
他扔掉手中的煙袋,聲音洪亮,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絕:“穗兒娃!張教授!還有鄉親們!你們就放一百二十個心!這把老骨頭,就算豁出去,也保證完成任務!找不到水,我李老五沒臉回來見大家!”
“好!”
拾穗兒眼中閃過讚許和信任的光芒,隨即開始細化部署,“您的隊伍,以趙鐵柱、王強等二十名最精壯、最能吃苦耐勞的年輕後生為主力!他們的任務,就是全力配合張教授帶來的專業勘測團隊——搬運那些精貴的儀器設備、根據勘測結果清理井場、做好一切前期準備和後續的挖掘工作!同時,再配五名心細如發、手腳麻利的婦女同誌,提前籌備好打井所需的繩索、籮筐、鐵鍬、鎬頭等一應工具物資,確保前線需要什麽,咱們後方就能立刻補上什麽,絕不能耽誤一分一秒!”
她說完,立刻轉向身旁的張教授,語氣極為懇切,“張教授,這尋找地下水源,是技術活,更是精細活,所有的勘測、定位、技術把關,就全仰仗您和您的團隊了!咱們村裏人,全力配合!”
張教授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鏡,鏡片後的眼睛裏滿是科學工作者的嚴謹和不容置疑的堅定:“拾穗兒同誌,李大叔,各位鄉親,請放心!我們團隊已經連夜調試好了所有設備,明天天一亮,立刻開工!我們會爭分奪秒,運用一切技術手段,爭取在三天之內,拿出最科學、最可靠的初步井位方案!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站在張教授旁邊的陳陽緊接著上前一步,年輕的臉龐上寫滿了責任與擔當:“穗兒,李大叔,我跟李大叔的隊伍一起行動!我負責協助張教授記錄勘測數據、協調技術上的細節溝通,確保信息暢通無阻。同時,我會立刻想辦法聯係省水利廳和農科院的專家老師,爭取通過電話或者最快的方式,獲得更多的遠程技術指導和支持!多一份智慧,咱們就多一分把握!”
拾穗兒看著配合默契的教授和學子,心中稍安,重重地點了點頭。
她的目光隨即越過人群,落在了靠後位置一位頭發幾乎全白、手裏下意識地攥著一截磨得異常光滑的舊草繩的老者身上。
那是馬大爺,村裏最年長的幾位老人之一。
拾穗兒的語氣變得愈發懇切,甚至帶上了幾分敬重:“第二戰場,固沙護田隊!”
她聲音清晰地說道,“咱們村周邊這一千多畝曾經能長出好莊稼的良田,是祖祖輩輩留下的命根子,是咱們未來能不能重新吃上自己糧食的根基!草方格固沙,看著簡單,就是埋草捆子,可這裏麵的門道深了!分寸、地形、草的疏密、埋的深淺,差之毫厘,效果就可能謬以千裏!搞不好,不但固不住沙,反而可能傷了地裏殘存的墒情,甚至毀了將來可能發芽的禾苗!”
她停頓了一下,讓話語的分量沉下去,然後目光灼灼地看向馬大爺:“馬大爺!您跟著父輩們,在這片沙地邊上紮了一輩子的草方格,最懂這裏麵的訣竅,最知道怎麽讓它既能牢牢鎖住風沙,又不會毀了咱們莊稼生長的希望!這護田隊的隊長一職,經驗至上,非您這位老把式莫屬!請您務必挑起這個擔子!”
馬大爺原本有些渾濁的眼睛,在聽到拾穗兒這番話後,驟然迸發出驚人的光彩。
他渾身一震,用那滿是老繭、青筋凸起的手撐著膝蓋,有些顫抖卻異常堅定地站了起來,臉上的每一道深壑般的皺紋裏,都透出了沉甸甸的責任感和被信任的激動:“穗兒娃!張教授!你們……你們信得過俺這把老骨頭,俺……俺就算拚了命,也得把這事辦好!這田,是俺們祖祖輩輩用血汗澆灌出來的,是咱們金川村的根!俺就是用手刨,用牙啃,也得用這草方格,把該死的風沙死死擋在田外邊!”
“有您這句話,咱們就放心了!”
拾穗兒的聲音也帶著一絲激動,她開始詳細部署這支隊伍的結構,“您的隊伍,要以像您一樣有經驗、熟悉地情的老人為核心!請您親自挑選十五位跟您一樣,在這片土地上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真正摸透了地裏脾氣的老夥計!你們的核心任務,就是定方位、把控全局,尤其是每一個草方格的疏密間距和埋設深度——這直接決定了固沙的效果和田地的未來,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然後,再配二十名肯學能幹、有力氣的青壯勞力,和十五名心細耐勞的婦女同誌!讓老人們手把手地教,年輕人踏踏實實地學!負責割草、捆紮、運輸、鋪埋這些具體工作!咱們就用老帶新、熟帶生的法子,既保證工程質量,又能把進度趕上去,還能把這門保命的手藝傳下去!”
她再次轉向張教授,“張教授,還得勞煩您,把科學的間距參數、埋深標準,和馬大爺他們這些老輩人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結合起來,找出最優方案,讓咱們的草方格固沙效果更穩、更持久!”
張教授連忙鄭重地點頭,眼中充滿了對民間智慧的尊重:“馬大爺是真正的實踐專家,是活地圖,活教材!我一定全力配合,幫助把經驗數據化、標準化,咱們雙管齊下,保證把這千畝良田,護得如同鐵桶一般嚴實!”
馬大爺身後,那些被點到的、同樣滿臉風霜的老人們紛紛激動地應聲,而年輕人們也主動往前湊,眼神裏充滿了想學到這門安身立命真本事的渴望和幹勁。
“第三戰場,風口阻擊戰!”
拾穗兒的聲音陡然再次拔高,帶上了臨戰前的肅殺之氣,目光如同鷹隼般掃過全場那些血氣方剛的青壯年。
“這裏!”
她的手指向地圖上那個標著巨大紅色箭頭的西北方向。
“是咱們的第一道防線,更是最關鍵、最凶險的一道屏障!那片不斷移動的流動沙丘,就是這次吞掉咱們家園的罪魁禍首!如果不把它們牢牢鎖死在風口,那麽,護田隊辛辛苦苦紮好的草方格,水源隊未來打出的深井,都可能在一場大風之後,被新的流沙無情掩埋!這個戰場,條件最苦,環境最險,意義最重!必須派上咱們金川村最硬、最韌、最能打硬仗的骨頭頂上去!”
她的話音未落,人群中,一個身材高大魁梧、古銅色臉龐上帶著一道淺疤、眼神銳利如刀的漢子應聲而出,聲如洪鍾:“穗兒娃!這風口,俺熟!往年跑運輸沒少在那吃沙!這隊長,讓俺來!”
正是村裏有名的硬漢周虎,膽大心細,為人仗義,在年輕人中極有威信。
拾穗兒看到周虎主動請纓,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和讚許,沉聲道:“周虎哥!你膽大心細,熟悉風口地形,更有一股子不服輸的狠勁,這風口阻擊隊的隊長一職,非你莫屬!”
她頓了頓,語氣變得異常嚴肅,帶著叮囑,“但是,周虎哥,還有即將跟你去的所有兄弟們,你們都要給我牢牢記住!咱們這不是去逞匹夫之勇,不是去蠻幹!這是阻擊戰!是持久戰!戰略上要藐視它,戰術上必須重視它!既要千方百計守住風口,擋住沙丘,也必須要時刻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咱們金川村的每一個勞力,都是寶貴的財富,一個都不能折損!”
周虎胸膛挺得如同戈壁上的白楊,用力握拳捶打著自己結實的胸膛,發出沉悶的響聲:“穗兒娃!你放心!道理俺都懂!不把那沙魔釘死在這風口上,俺周虎,提頭來見你和鄉親們!”
“好!要的就是這股子氣勢!”
拾穗兒開始布置最前線的任務,“你的隊伍,要精選三十名身強力壯、意誌堅定、絕對敢打敢拚又能聽從指揮的小夥子!張教授會首先帶領你們去風口實地勘察,根據風向、沙丘移動速度和地形地貌,科學選址,教你們如何利用天然地形布防。你們要運用的主要武器,是沙袋、蘆葦簾,以及更高密度、更堅固的加強型草方格!目標是搭建起多層次的立體防護牆!你們的任務,就是在沙丘向前推進的關鍵路徑上,用最快的速度,築起一道乃至數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最大限度地減緩風速,固定流沙,想盡一切辦法,絕不能讓沙丘再往前挪動哪怕一步!”
她再次看向張教授,眼神中帶著托付,“張教授,風口地形複雜多變,所有的技術指導、作業規範,尤其是安全紅線,就拜托您了!一定要把風險降到最低!”
張教授神色凝重地點頭,深知肩頭責任重大:“我會親自跟著風口隊行動至少頭三天!先劃定絕對安全的作業區域,建立預警機製,然後再一步步教大家科學布防的方法和緊急避險的措施。確保咱們的阻擊行動,既有效果,又最大程度保證人員安全!”
周虎身後,那三十名被點到的精壯小夥子紛紛上前一步,自動排成兩排,個個眼神熾熱,臉上透著視死如歸的決絕,齊聲發出震天的呐喊:“守住風口!絕不後退!人在陣地就在!”
雄壯的聲浪匯聚在一起,直衝雲霄,仿佛要將這壓抑的夜空撕開一道口子,連寒風的呼嘯聲都被短暫地壓了下去。
“第四戰場,生態恢複隊!”
拾穗兒的語氣從剛才的肅殺轉為深沉而充滿期許,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老、中、青三代村民。
“鄉親們,這第四個戰場,是咱們的未來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是給咱們的子孫後代留下綠蔭和福澤的長遠之仗!等到風口初步穩住,水源有了基本保障,咱們就要立刻見縫插針,開始在收複的沙地上,種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
她抬手指向地圖上那些用綠色標記出的、規劃中的防護林帶和恢複區,聲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咱們要種的,不是嬌貴的花花草草,都是經過千百年自然選擇、能在沙地裏頑強生存的‘硬骨頭’——沙棗、沙棘、梭梭、檸條、楊柴!這些樹種,個個都是耐旱、耐貧瘠、抗風沙的英雄!它們的根係能像網一樣牢牢抓住流沙,它們的樹冠能有效削弱風力。而且,沙棘、沙棗的果子能賣錢,梭梭可以嫁接肉蓯蓉,檸條、楊柴是很好的飼草和燃料!這既是治沙,也是咱們未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人群中,一位常年默默打理著村裏殘存的那小片老林帶、對各種苗木習性極為熟悉的老人站了出來,他是趙老根。
趙老根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沉穩的力量:“穗兒娃,張教授,俺老頭子沒啥大本事,就是擺弄了一輩子樹木,懂些栽種管護的皮毛。這生態恢複隊,俺想試試,牽頭帶著大家幹起來!”
拾穗兒眼中頓時滿是欣喜和激動,連忙用力點頭:“趙大爺!您太謙虛了!您懂苗木習性,會育苗嫁接,更知道怎麽伺候這些小苗成活、長大,您是咱們村活著的林業百科全書!這生態恢複隊的隊長,由您來擔任,是再合適不過了!咱們的未來,就拜托您了!”
她開始描繪這支特殊隊伍的藍圖,“您的隊伍,不分老幼,不論男女,隻要願意學、肯出力、心中有綠意的,都可以加入!咱們先挑選十位像您一樣懂些苗木知識的老人,作為技術核心,負責挑選最適合的苗木品種、培育健壯的樹苗、最關鍵的是,要把栽種、管護的技巧,毫無保留地教給年輕人!然後,再配備二十名青壯勞力,負責平整沙地、挖坑、栽苗這些需要力氣的重活;婦女同誌們可以發揮心細的優勢,幫忙收集樹種、處理枝條、澆水、施肥、看護幼苗。咱們的策略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首先在村莊周圍相對避風、土質稍好的地方,以及在風口屏障的內側試種,積累經驗,成功後再逐步向外擴大種植麵積,最終形成包圍咱們家園的綠色長城!”
她轉向張教授和陳陽,語氣懇切:“張教授,陳陽,這植樹造林,科學性極強,什麽時候種、種多深、株距行距多少、怎麽澆水施肥能提高成活率,這些都需要你們專業的指導!”
張教授臉上露出了對這項長遠事業充滿信心的笑容:“沒問題!我會立刻整理一份詳細的、圖文並茂的栽種管護手冊,把每種樹的習性、適宜的立地條件、栽種要點和常見問題處理辦法都寫清楚,印出來發給大家,並且現場手把手地教,直到大家掌握要領!”
陳陽也立刻補充道:“我已經通過郵件聯係了我的導師和農科院的師兄師姐,向他們說明了咱們這裏的緊急情況和長遠規劃,正在積極爭取協調一批優質的、適合咱們這裏生長的耐旱苗木和草籽,一旦有消息,我會第一時間想辦法盡快運過來支援大家!”
趙老根聽著這周密的計劃和有力的支持,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欣慰笑容,他提高嗓音,對周圍的鄉親們說:“鄉親們呐!種樹,就是種希望,種未來!隻要咱們按照科學的方法來,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精心管護,俺相信,這片黃沙地裏,一定能長出綠苗,咱們金川村的日子,也一定能像這樹苗一樣,重新煥發生機,越來越有奔頭!”
人群中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響應聲,不少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對綠色家園的憧憬之光,尤其是年輕人和婦女們,紛紛激動地表示要加入生態隊,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蔭。
“最後,也是至關重要的,後勤保障與水資源管理隊!”
拾穗兒的目光最後轉向了以王嬸為首的婦女們,“王嬸,還有所有的姐妹們!你們是所有前線戰場的堅強後盾,是維係整個戰鬥體係運轉的生命線!你們的工作,看似不在風沙一線,卻至關重要,關乎全局!”
她的語氣無比鄭重,“清點、加固現有的每一個水窖,製定並嚴格執行最節水的分配方案,保障所有前線隊員的夥食供應,收集、儲備一切可以用於儲水的工具……每一件工作,都細致繁瑣,卻都關係到咱們這支治沙大軍能不能堅持到底,能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王嬸,這個大後方,這個命脈中的命脈,我就全權拜托給您和婦女同誌們了!”
王嬸立刻放下懷裏已經睡熟的孩子,快步走出人群,她的聲音清脆響亮,帶著婦女特有的幹練和韌勁:“穗兒!張教授!你們就放心吧!水是命根子,飯是硬支撐!俺們婦女同誌,心細,手巧,能吃苦!保證把咱們的水源看得比眼珠子還金貴,一滴都不浪費!也保證讓前線的爺們兒們,不管多晚回來,都能吃上一口熱乎飯,喝上一口幹淨水!這大後方,俺們一定守得穩穩當當,絕不給前線拖後腿!”
周圍的婦女們群情激昂,紛紛出聲響應,眼神中透著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堅定和責任感。
接下來,分工繼續有條不紊地細化下去:村裏的老木匠負責帶領徒弟檢修、製作所有需要的工具;略懂電器的年輕人協助張教授的學生們調試和維護勘測設備;幾位德高望重但體力不足的老人自發組成了安置點巡邏隊,負責照看老弱病殘,維持秩序;以蘇曉為首的支教老師們,則主動承擔起了記錄各隊每日分工、統計工分、管理登記有限物資的文書工作,確保一切有據可查,公開透明。
當所有的分工大致落定,拾穗兒環視全場,語氣變得格外嚴肅,宣布了一項重要的製度:“鄉親們!從今天起,咱們金川村自救委員會正式成立!同時,實行工分製!各隊隊長,負責詳細記錄每個隊員每天的工作量、完成情況。每天晚上,由王嬸她們匯總,在打穀場的公告欄上公示!未來所有物資的分配,無論是糧食、工具還是未來的用水,都將嚴格按照工分來執行!多勞多得,公平公正!絕不允許出現渾水摸魚、偷奸耍滑的現象!咱們要用製度,保證咱們的汗水,不會白流!”
這番話,像是一顆定心丸,讓原本還有些擔憂分配不公的村民們徹底安心了,臉上露出了踏實和更加積極的笑容。
最後,拾穗兒走到木桌旁,指尖帶著無比的珍視,輕輕拂過地圖上那些代表未來的綠色標注,用深沉而有力的聲音做最後的總結和動員:“鄉親們!大家要牢牢記住,咱們這四個戰場,是一個整體,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水源隊是咱們的命脈,是希望之源;風口隊是咱們的屏障,是生存之盾;護田隊是咱們的根基,是溫飽之依;生態隊是咱們的未來,是綠色之夢!咱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絕不能各自為戰,更不能顧此失彼!”
“聽穗兒的!”
“咱們都記下了!”
“一定互相幫襯!”
人群中響起了整齊而響亮的回答,聲音裏充滿了眾誌成城、共渡難關的磅礴力量。
此刻,戈壁的寒風依舊在曠野中不知疲倦地呼嘯盤旋,但打穀場上的氣氛卻截然不同,變得無比熱烈、堅定而充滿希望。
曾經在天災麵前一度茫然無措、如同一盤散沙的村民們,此刻已然被有效地組織起來,凝聚成了一支目標明確、分工清晰、紀律嚴明的戰鬥集體。
每個人的臉上都褪去了昨日的恐慌與絕望,換上了堅毅、果敢與決絕的神情,一雙雙眼睛裏,閃爍著對生存的強烈渴望、對家園的深沉眷戀,以及一種即將投身偉大戰鬥的激動與莊嚴。
拾穗兒看著眼前這令人熱血沸騰的一幕,心中百感交集,有壓力,有感動,更有無限的勇氣升騰而起。她抬起雙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用一種帶著滾燙溫度、仿佛能點燃夜空的的力量,發出了最後的戰鬥號令:
“鄉親們!路,已經鋪在了咱們腳下!仗,就在咱們眼前!從明天天亮開始,咱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全力以赴!我拾穗兒在這裏,和大家立下誓言:隻要咱們不放棄、不退縮、心連著心、手挽著手,就沒有跨不過去的火焰山,沒有擋不住的風沙魔!我相信,咱們金川村人,一定能用我們的雙手,我們的汗水,我們的智慧,打贏這場治沙保村的生死戰!一定能在這片黃土地上,重新種出綠色的家園,牢牢守住咱們的根!”
“守住家園!種出綠洲!金川村,必勝!”
“必勝!必勝!必勝!”
撼天動地的呐喊聲,再次從每個人的胸腔中迸發出來,匯聚成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在清冷的夜色中久久回蕩、激蕩。
篝火的光芒映照下,每一個人的身影都被拉得很長,顯得格外挺拔,仿佛一道道正在崛起的、堅不可摧的綠色屏障,毅然決然地矗立在了金川村與那肆虐無情的風沙之間。
一場艱苦卓絕、考驗意誌的治沙生存之戰,即將在黎明破曉時分,正式拉開悲壯而偉大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