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章恒甩出的王炸(4900字)
字數:7960 加入書籤
盡管被數十道灼熱的目光注視著——其中不乏來自公安部刑偵局、省廳、市局的各級領導——章恒的表現依舊沉穩如山,冷靜似水。
他的思路異常清晰,仿佛早已在腦海中將一切梳理了無數遍。
他的聲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無需借助麥克風,便清晰地傳遍了會議室的每一個角落,確保每一個人都能聽清他接下來的每一個字:
“各位領導,同誌們,大家好。”
他的開場白簡潔而有力,“就在參加這次會議之前,我們視頻篩查小組,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個重大的突破性發現。”
他刻意停頓了半秒,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後擲地有聲地宣布:“我成功找到了一段關鍵監控視頻,其中清晰地記錄下了本案犯罪嫌疑人的正麵影像!在這段視頻中,他的身形體態、五官輪廓、甚至部分麵部細節,都被拍攝得清清楚楚!”
轟!!!
此話一出,宛如一顆重磅炸彈直接投入了平靜的湖麵,又像是隕石撞擊地球,瞬間在會議室裏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原本因為領導講話和王廣浩的部署而暫時壓抑的焦慮與期待,此刻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徹底引爆!
“什麽?!這不可能吧!居然真的有正麵影像!”
“他是怎麽確定那就是凶手的?不會是隨便找個人頂替吧?”
“天呐!如果這是真的,那這小夥子也太神了!簡直是雪中送炭啊!”
“快說說,到底是怎麽發現的!”
“……”
幾乎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極度的震驚和難以置信,表情精彩紛呈。
就連端坐在主席台上,一直努力保持著威嚴和鎮定的王廣浩總隊長,以及那位來自部裏、見慣了大風大浪的白襯衫領導,此刻也都無法再保持絕對的淡定,眼中爆發出銳利而又充滿期待的光芒!
限期半個月破案! 這沉甸甸的壓力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人頭頂。
最關鍵、最讓人無從下手的困境就是——凶手是誰?他長什麽樣?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所有這些基本問題都還是未知數。
偵查工作如同在黑暗的迷宮中摸索,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
而現在,章恒竟然宣稱,他找到了凶手的正麵影像!
這一上來就丟出的“王炸”,直接將整個會議室的人都炸得暈暈乎乎的。
大腦一時間幾乎無法處理這個信息量巨大的好消息,心中充滿了各種複雜的情緒,其中最主要的,依舊是難以置信!
無數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章恒身上,這一次,目光中的含義更加複雜:有震驚,有狂喜,有難以置信的懷疑,有迫切求解的好奇,有審視,有期待……種種情緒,交織成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章恒周圍。
那位來自公安部刑偵局的領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問,直接開口詢問道,他的聲音帶著審視,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
“小章同誌,你這個發現非常驚人!但是,我有一個關鍵問題:你是通過什麽方法,如何能夠確定,這段監控視頻裏拍攝到的人,就是我們要找的係列殺人案凶手,而不是一個恰巧路過的普通行人呢? 這一點,必須要有充分的依據!”
何止是他,會議室裏超過九成的人,此刻都抱著同樣的疑問。
原本因為震驚而騷動起來的會場,隨著這位領導的提問,漸漸再次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章恒的回答。
這個問題,直指核心,也是決定這個“重大發現”是真金還是廢鐵的關鍵。
麵對來自最高層級領導的直接質疑,以及全場數十雙帶著各種疑問的眼睛,章恒的臉上依舊沒有任何緊張和慌亂的跡象。
他沉穩得仿佛一座曆經風浪的礁石,聲音依舊洪亮而穩定,帶著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
“這位領導問到了最關鍵的點上,這也是我必須向各位詳細說明的。”
他從容不迫地回應道,然後提出了一個請求,“為了更清晰、更直觀地展示我的判斷過程和依據,我申請使用一下投影儀。我事先準備了一些資料和幻燈片,可以圖文並茂地向各位進行匯報。”
王廣浩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化為更深的讚賞。
他沒想到章恒不僅帶來了好消息,竟然還準備得如此充分,連輔助演示的幻燈片都準備好了。
他立刻衝著章恒點了點頭,沉聲道:“批準!工作人員,配合一下章恒同誌!”
獲得允許後,章恒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主席台側方的多媒體控製台。
他熟練地打開投影儀,連接好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將準備好的PPT文件打開。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現了第一張幻燈片——那是椿樹村案發現場的方位圖和簡要介紹。
接下來,章恒開始了一場邏輯清晰、證據鏈環環相扣的“微型報告”。
他利用精心準備的幻燈片,配合自己沉穩有力的講解,將整個發現過程娓娓道來:
他從椿樹村雙屍案開始講起,重點提到了在現場側門內側發現的那個關鍵且獨特的腳印,以及他如何通過專業的痕跡學知識,從那個腳印中分析出凶手的大致身高、體重、步態特征和力量感。
他展示了在地圖上繪製的凶手逃跑路線推斷圖,解釋了為何判斷凶手是向青州市方向流竄。
他提到了在青州市案發現場的再次勘察,以及他基於直覺和邏輯,將排查重點鎖定在城郊結合部的思路。
他展示了從青州市那個郵政儲蓄所獲取的高清監控視頻截圖的時間點和環境,解釋了為何這個攝像頭的位置極具價值。
最後,他放出了那幾張至關重要的彩色打印圖片的電子版——首先是凶手穿著灰色夾克在拉麵店吃早餐的背影和側影,重點標注了其肩寬、坐姿、頭頸比例等與椿樹村腳印分析高度吻合的體態特征。
緊接著,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切換到了下一張幻燈片——那張清晰無比的凶手正麵特寫照片,瞬間占據了整個大屏幕!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徹底定格了!
偌大的會議室裏,瞬間陷入了一種極致的、近乎真空般的安靜!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附在了大屏幕上那張臉上!
那是一張看起來甚至有些普通、帶著底層勞動者常有的、被生活磨礪出的些許滄桑感的麵孔。
眉毛濃黑,鼻梁不算很高,嘴唇微厚,但那雙眼睛……盡管是靜態圖片,卻似乎能感受到其中隱藏著一絲與麵相不符的冷漠,甚至是……一絲難以言喻的陰沉。
原來……製造了七起滅門慘案、殺害23條人命的冷血惡魔,就長這個樣子!
這個認知,如同冰冷的電流,瞬間穿過每一位與會者的脊背!
足足過了好幾秒鍾,章恒清晰而沉穩的聲音,才再次響起,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寂靜,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各位領導,同事們,以上就是我們發現並鎖定這名嫌疑人的全過程。”
他的語氣回歸了客觀和冷靜,“雖然我們現在成功獲得了嫌疑人的清晰正麵影像,但是,我必須坦誠地告訴大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這個人具體是誰,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
他話鋒一轉,提出了明確的工作建議:“因此,我認為,專案組下一階段的核心任務和首要突破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這張照片為鑰匙,盡快弄清楚屏幕上這個人的真實身份! 隻要身份明確了,後麵的抓捕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王廣浩聽完,深以為然,重重地點了點頭。
有了如此清晰的照片,通過戶籍係統人像比對、發動基層民警和群眾辨認等方式,查明身份應該難度不大,至少比之前大海撈針要容易千百倍。
但是,會場中仍有少數思維縝密、習慣性質疑的人存在。
一位來自省廳技術處的資深專家在章恒講完後,禮貌地站了起來,推了推眼鏡,提出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章恒同誌,你的匯報非常精彩,邏輯也相當嚴謹,但我個人最好奇的一點是——你是如何精準地‘追蹤’到凶手在青州市的出現區域,並且從海量的監控視頻中,如此‘幸運’且‘精準’地找到他,並最終確認的呢? ”
“這其中,除了你提到的痕跡學分析,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嗯,比如更依賴於個人經驗的‘直覺’成分?”
這個問題很委婉,但切中了要害,確實,整個過程聽起來有些過於“順利”和“精準”了。
章恒麵對這個問題,臉上露出了坦誠而自信的笑容,他並沒有回避“直覺”這個詞,但也沒有將其神化。
“這位老師問得非常好。”章恒回答道,體現出強大的自信,“一方麵,確實離不開一種基於現場感知形成的、類似於‘直覺’的判斷。 ”
“當我站在青州的案發現場,閉上眼睛去感受時,凶手離開時的那種‘氣息’和方向感,會比其他方向更強烈一些。我相信在座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刑警,都有過類似的、難以完全用語言解釋的辦案體驗。”
他話鋒一轉,立刻將重點拉回到可驗證、可理解的理性層麵:“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基於客觀痕跡和嚴密邏輯的推理。”
他再次強調了那個關鍵的腳印,“通過對那個獨特腳印的深度分析,我不僅能推斷出他的身高體重,還能大致判斷他的走路發力習慣、可能從事過的體力勞動類型,甚至年齡區間,這些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相對清晰的‘體態畫像’。”
他指著屏幕上凶手的背影和正麵照:“當我看到這段監控視頻時,視頻中這個人的整體姿態、行動時肌肉的發力模式、肩膀的傾斜角度、甚至背包的習慣性位置,都與我腦海中基於腳印構建的那個‘畫像’高度吻合。”
“這種吻合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巧合的範圍,再加上他出現的時間、地點,與案發時間、凶手逃跑路線推斷都完美契合。所以,我才能如此確定,他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他這番解釋,既有對刑偵工作中某種玄妙“直覺”的承認,又牢牢紮根於痕跡學、邏輯推理等堅實的科學和實踐基礎,顯得既真實可信,又突出了他個人超凡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不少人聽完,再次讚同地點頭。
他們知道,在刑偵領域,確實存在一些天賦異稟的“天才”,他們的直覺往往建立在被常人忽略的、海量的細微信息潛意識整合之上,並非無稽之談。章恒,顯然就是這一類人。
看到還有人似乎想進一步追問細節,王廣浩適時地抬手示意了一下。他清楚,現在不是深入探討方法論的時候,時間緊迫,必須爭分奪秒。
“好了,各位同誌!”王廣浩的聲音重新變得鏗鏘有力,“如果心中還有什麽具體的、技術性的疑問,可以在散會之後單獨找章恒同誌交流探討,現在,我以專案組組長的身份,開始部署下一步的緊急任務!”
一聽到“部署任務”四個字,會議室裏瞬間徹底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坐直了身子,如同聽到號令的士兵,豎起耳朵,全神貫注,筆記本和筆也再次被緊緊握住。
王廣浩雷厲風行,進行了一係列清晰而有力的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舉全專案組之力,乃至協調三省警方資源,以那張清晰照片為核心,在最短時間內,查明嫌疑人的真實身份!
他也明確表態,基於章恒展示的嚴謹過程和高度吻合的特征,他個人認為,照片上這個人就是本案真凶的可能性極高!
“至於最終確認,”王廣浩補充道,“方法很簡單。一旦查明他的身份信息,找到他的直係親屬(父母、兄弟姐妹),與我們在多個現場提取到的凶手DNA進行比對,結果自然會告訴我們最終的答案!”
會議結束後,各項指令以最高優先級迅速下達並執行。
一場規模更加龐大、目標更加明確的排查行動,轟轟烈烈地鋪開!數以萬計的民警被動員起來,嫌疑人的彩色照片被緊急加印,分發到了三省涉及的各個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乃至重要的治安卡點和基層單位。
青陽區分局。
主管刑偵的副局長胡誌華,在接到專案組下達的緊急任務後,立刻如同上緊了發條,召集所有相關人員,進行了一係列緊張而有序的安排和部署。
當他從內部渠道得知,在剛才的專案組會議上,章恒竟然甩出了這樣一張“王炸”,亮出了嫌疑人如此清晰的照片時,他用力地拍了一下大腿,臉上充滿了由衷的佩服和興奮:
“好小子!不愧是章恒!總是能在關鍵時刻給人驚喜!這下子,案子真的有希望了!”
而與胡誌華的振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刑偵大隊長李鵬威的反應則複雜得多。
他的心中充滿了擔心和害怕。
擔心的是,如果章恒找到的才是真凶,那張樹森就百分之百是抓錯了,他之前力主偵查方向、甚至可能存在的“非常手段”,都將成為他職業生涯中無法抹去的汙點,追責幾乎是必然的。
原本的那點自信,在專案組正式發布嫌疑人照片後,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懷疑和恐懼。
但與此同時,他心底深處又殘留著一絲不甘和幻想,或者說是一種嫉妒引發的抗拒:“萬一……萬一是章恒搞錯了呢?萬一他隻是碰巧找到一個有點像的人呢?”
這種不服氣,甚至演變成了一種憤憤不平:“尼瑪的,憑什麽他章恒找出來的人,你們就當成寶,我抓的張樹森,你們就各種質疑?憑什麽他一個副大隊長能進專案組核心,我這個正職大隊長反而成了外圍人員?這不公平!”
然而,此刻估計沒有人會去在意李鵬威那點複雜的小心思和情緒波動。
就連市局層麵,也暫時無暇去追究他在張樹森案子上的可能失誤,隻是將他“晾”在了一邊。
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那張照片上。
當務之急,隻有一個:盡快弄清楚照片上這個男人的信息!
他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有什麽社會關係?
隻要弄清楚了這些,這個橫跨三省、殺害23條人命的驚天係列大案,就相當於向前邁進了最具決定性的一大步,甚至可以說,案件已經偵破了一半!
..........
各位書友,大佬們,又是三更13000+,求各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