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人小鬼大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A+A-


    顧瑞是顧宇宸的兒子,今年三歲半,倒是隔一日就跟著大人過來請安一次。
    “學生陳知禮帶犬子來給山長、老夫人請安。”陳知禮笑著行禮,又輕輕推了推兒子,“鈞兒,快給明太祖父、明太祖母磕頭。”
    鈞兒一點兒不怕生,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了看兩位麵容慈祥的老人,然後像模像樣地跪下,奶聲奶氣卻口齒清晰地說道:“鈞兒給明太祖父、明太祖母請安,祝明太祖父、明太祖母身體安康!”
    這小大人般的模樣,頓時逗得明山長和老夫人笑了起來。
    明山長放下棋子,招招手:“好孩子,快起來,到太祖父這兒來。”
    鈞兒爬起來,拉著顧瑞的小手,邁著小短腿走到明山長麵前。
    兩個孩子站在一起,顧瑞明顯更文靜靦腆些,規規矩矩地行禮問好。
    明山長看著眼前這兩個粉雕玉琢的娃娃,心情愈發愉悅,生了考校逗弄之心。
    他想著孩子年紀尚小,定然未曾開蒙,便撿些最簡單有趣的來問。
    他先指著棋盤上的棋子笑問:“你們兩個小家夥,可知這是什麽?”
    顧瑞小聲答:“是棋子。”
    鈞兒卻補充道:“明太祖父,這是黑色的棋子和白色的棋子,外祖父說是在下圍棋。”
    明山長點點頭,又隨口吟道:“雲對雨,”
    他故意停下,看向兩個孩子。
    這是《聲律啟蒙》裏的句子,他料想孩子們接不上。
    顧瑞眨著眼睛,努力想著,這個他好像聽過,卻記不起來。
    鈞兒卻幾乎不假思索,脆生生地接道:“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明山長微微一怔,眼中閃過訝異,繼續道:“來鴻?”
    “對去燕!”鈞兒馬上接上。
    “宿鳥?”
    “對鳴蟲!”
    這下不僅明山長,連顧四彥和陳知禮都有些吃驚了。
    他們知道鈞兒記性好,常跟著大人聽念書,偶爾也能蹦出幾句,卻沒料到他對《聲律啟蒙》如此熟悉。
    明山長興致更高了,又指著桌上果盤裏的蘋果和梨問:“這又是什麽?”
    顧瑞答:“蘋果和梨。”
    鈞兒卻歪著小腦袋,看著蘋果想了想,說:“外祖父說,這個紅紅的果子,性甘涼,能生津止渴!梨子潤肺!”
    他竟說出了些許藥性!
    明山長這下真是刮目相看了。
    他接著又問了幾個簡單的數字對應、物品分類,甚至故意說了兩個短句讓複述,鈞兒幾乎都對答如流,思維之敏捷、記憶之清晰,完全超乎了他對一個兩歲半幼童的認知!
    顧瑞雖也有些基礎,但相比之下就顯得尋常了許多。
    明山長看著鈞兒那雙清澈靈動、仿佛會說話的眼睛,再看他那副聰慧卻不張揚的小模樣,心中驚歎不已。
    捋著胡須對顧四彥和陳知禮道:“顧兄,知禮,老夫今日可是開了眼界!瑞兒斯文乖巧,知禮家這小子……”他指著鈞兒,眼中滿是激賞,“靈性十足,聞一知十,記憶力更是驚人!老夫觀之,大抵古籍中所載之神童,也不過如此了吧?”
    陳知禮忙謙遜道:“山長過譽了,小孩子家記性好些罷了,當不得如此誇讚。”
    顧四彥卻是與有榮焉,笑得合不攏嘴:“這小子,應該比他爹小時候還機靈點!”
    明山長越看越喜愛,心中起了愛才之念,沉吟片刻道:“如此良材美玉,若不好生引導,未免可惜。若是你們放心,待開春天氣暖和了,讓這兩個孩子每日到我家來學上一個半時辰。
    老夫雖不才,倒也還能為他們啟蒙,打些根基。”
    他主要是想親自教導鈞兒。
    但瑞兒這孩子也很好,何況還是顧蘇沐的長孫。
    陳知禮和顧四彥聞言,皆是又驚又喜!
    明山長學問淵博,德高望重,早已不再親自授課,如今竟主動提出要為兩個稚齡小兒啟蒙,這是何等難得的機會!
    陳知禮當即躬身行禮:“山長厚愛,晚輩感激不盡!這是犬子天大的福氣!”
    他立刻順勢提出,“山長若不嫌棄,不如就讓這兩個孩子正式拜您為師?”
    顧四彥也連連點頭稱是。
    明山長卻笑著擺擺手,態度豁達而真誠:“拜師之事,暫且不必。
    老夫年逾六旬,精力有限,能否長期教導尚未可知。
    再者,孩子們天賦異稟,將來際遇難測,或許會遇到比老夫更合適的先生。如今先開蒙啟智,打牢根基便是。若他們真有造化,你我日後再說師徒名分不遲。”
    他這話說得十分誠懇,既表達了愛才之心,又不為名分所拘,全然是為孩子長遠考慮。
    陳知禮和顧四彥聽了,心中更是敬佩不已,不再強求拜師,隻是再三道謝。
    鈞兒似乎也明白自己得到了這位看起來很厲害的爺爺的認可,小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又乖巧地行了個禮:“多謝明太祖父!”
    明山長哈哈一笑,將倆孩子攬到身邊,越看越是喜歡。
    這個寒冷的臘月午後,因著這聰慧孩童的到來,客院裏充滿了溫暖與希望的氣息。
    夜深人靜,明夫人蹙眉:“你如此喜歡這個孩子,為何不同意正式收下當弟子?你這一生,二十歲高中進士,當了二十年的官,又當了二十年的山長,獨獨沒有收弟子,可以說滿滿腹經綸,如今又可以賦閑在家,我有點想不通。”
    她心裏是願意相公收兩個孩子的,一個是顧家的長子長孫,一個是陳知禮的孩子,其他放一邊,他們明家不用巴結別人,但相公突然從書院回家,會不會不習慣養老的生活?
    他們夫妻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去外地,夫妻和睦,不用他們操心。
    長子現在接手書院,膝下三個兒子,兩個大孫子在國子監讀書,都已經是舉人,隻等三年後的會試,小孫子則在書院,十五歲已經是個小秀才,三個孩子讀書不能說驚才絕豔,但也不用他們操心。
    幺兒遠在閩州當官,膝下一子一女,兩個孩子年紀還不大,兒媳婦不舍得離開孩子們,一直自己養著。
    所以他們夫妻年紀已經六旬,到現在還沒有見到第四代,而且短時間裏還不可能。
    不說相公,就是她見到這樣可愛的孩子,也照樣走不動道。
    明山長輕笑:“我都已經六旬的人了,能教他們多少年?再說,陳知禮年紀輕輕,才華驚人,又會在江南呆上幾年?
    我是喜歡這兩個孩子,尤其是鈞兒,特別的聰慧,瑞兒也不錯,像宇晟,小小年紀就很沉穩,好了睡吧,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我現在的睡抿很好,別說盼兒的藥繕堪比人參,我感覺一日比一日好,你的氣色也好了許多。”
    明夫人本已經要躺下,又坐直了身子:“相公,我就是覺得太好,才想著什麽時候讓老大也來調調?他那身子也就一般。
    按說書院早已經放年假了,我就不明白有什麽好忙的?就非得到小年才回城?”
    明山長笑起來:“書院的事多著呢,裏裏外外的,這些你不懂,我正月帶老大過來拜年,讓顧兄給他診診,總之這些我安排就好,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