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大結局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A+A-


    時光荏苒,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又是兩年光陰流轉。
    朝堂之上,亦是新舊交替,薪火相傳。
    周尚書終於得償所願,功成身退,歸家榮養。
    皇上感念其多年辛勞,尤其是在推行新政期間的鼎力支持,溫言撫慰,厚加賞賜,準其所請。
    周尚書留下的戶部尚書一職,毫無懸念地落在了陳知禮的肩上。
    彼時,陳知禮雖年紀尚輕,不過二十八歲,但其能力、魄力、尤其是那經世濟民的實幹之才與卓著功績,早已滿朝公認。
    由他執掌戶部,統管天下錢糧,無人不服。
    而原本的戶部侍郎之位,則由數年來兢兢業業、能力出眾、已成為陳知禮最得力臂助的方嚴知接任。
    兩人搭檔,一個高瞻遠矚,一個精細縝密,共同推動著大珩朝的財政與經濟發展。
    而大理寺早在半年前也迎來了新的掌舵人。
    半年前,原大理寺卿李濤李大人因年事已高,加之身體抱恙,再次上疏乞骸骨。
    皇帝在多方考量後,擢升了資曆、能力、品性皆堪當此任的穆雲接任大理寺卿一職。
    穆雲曆經風雨,愈發沉穩幹練,執掌天下刑名,亦是眾望所歸。
    說起退下來的李濤李大人,其間還有一段驚險插曲。
    李大人致仕後,原本想著頤養天年,卻在歸家後不久發覺腹部日漸膨隆。
    起初隻當是年紀大了,心寬體胖所致。後來察覺硬塊,且身體不適,才驚覺不對,忙請了顧四彥看診。
    顧四彥仔細診察後,麵色凝重,直言其腹中恐生了一個巨大的“肉瘤”,需及早處置,是好是壞現在還說不清楚。
    李家人一聽“開腹”二字,嚇得魂飛魄散。
    但顧四彥言明,若任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權衡再三,李家最終還是選擇相信顧家的醫術。
    這次手術,由醫術仍由盡得祖父真傳的盼兒主刀,其父顧蘇沐從旁協助,祖父顧四彥則親自坐鎮,以金針和藥物穩住李大人的生機。
    萬幸,手術極為成功,取出的大肉瘤經查驗並非惡腫。
    李大人經過數月精心調養,終於轉危為安,對顧家感激涕零。
    此事更讓顧家“外科聖手”之名,響徹朝野。
    陳知禮的長子陳鈞與侄兒顧瑞,自幼同一個師父,一同讀書一同上書院,互相砥礪。
    兩人皆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之輩。
    他們同在九歲和十歲的年紀考中童生,又在十三歲和十四歲時雙雙中了秀才,一時傳為美談。
    陳鈞更是連奪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頭名,得了“小三元”的榮耀,顧瑞的名次亦十分靠前。
    此後,兩人在科舉路上穩步前行。
    陳鈞十七歲中舉,十八歲便在大比之年高中狀元,金榜題名,瓊林賜宴,風頭無兩!
    顧瑞亦不遑多讓,十八歲中舉,十九歲便高中進士,名次也很不錯。
    表兄弟二人又一同被選入翰林院任職,起點之高,前途不可限量。
    陳知禮看著兒子與侄兒青出於藍,心中之欣慰,難以言表。
    穆雲家的兩個小子,穆之清和穆之涵,在陳知禮多年的悉心指點,以及自家祖父、父親的教導下,亦是不負眾望,在二十一二歲的年紀雙雙高中進士,雖名次不及陳鈞、顧瑞耀眼,卻也穩穩邁入了仕途門檻。
    穆家後繼有人,穆雲肩頭重擔,總算可以稍稍放鬆。
    陳知禮的小堂弟陳知行,於二十三歲時中了舉人,可惜名次靠後。
    此後連續三次參加會試,皆未能更進一步,最終止步於舉人。
    他倒也豁達,看清自身局限後,不再強求,索性在京城開辦了一家私學,以其紮實的學問和溫和的性情,教書育人,日子過得逍遙自在,頗受學生愛戴,也算是另辟蹊徑,實現了自身價值。
    歲月流淌,帶來了成長,也終會帶來離別。
    顧家定海神針般的顧四彥老爺子,在八十六歲那年,於睡夢中安然離世,無痛無災,麵容安詳。
    顧陳兩家乃至所有受過老爺子恩惠的人,無不悲痛萬分。
    但轉念一想,老爺子一生救人無數,德高望重,晚年兒孫繞膝,享盡清福,最終得以如此安詳地壽終正寢,已是難得的圓滿和福報。
    大家將悲傷化為綿長的思念,遵循其遺願,喪事從簡。
    陳知禮在五十四歲這年,遭遇了接連的離別。
    先是二叔陳富才因病去世。剛滿一年,與他感情同樣深厚的二嬸郝氏也追隨二叔而去。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陳知禮心中悲痛難抑。
    然而,生老病死,非人力可挽。兩年後,他的親生父母,也因年事已高,一前一後,在相隔不久的時間裏安然辭世。
    四位老人都活到了近七八十歲的高齡,已是難得的長壽,且兒孫孝順,晚年無憂,算是喜喪。
    接連守孝,加上多年為國事操勞,陳知禮身心俱疲。
    在送走雙親之後,他心中那份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陪伴家人的渴望,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回首大半生,他位極人臣,推行新政,惠澤萬民,於國於民,可謂無愧於心。
    如今,長子陳鈞早已經在朝中嶄露頭角,家族興旺,家資豐足,也是時候停下腳步,為自己,為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娘子,活一回了。
    他最終向皇帝遞上了懇切的辭呈,言明多年勞累,欲歸田園,含飴弄孫。
    皇帝雖萬分不舍,但念及其多年功績與已然斑白的兩鬢,最終還是準奏,並給予了極盡的榮寵和賞賜,讓這位功勳卓著的臣子,得以風光致仕。
    其實皇上年紀比陳知禮還大上好幾歲,他自己也打算撂挑子給太子了。
    卸下官袍的那一日,陳知禮感到肩頭一輕。
    他回到府中,盼兒正站在庭院那棵他們一起種下的海棠樹下等他,笑容溫婉,一如當年。
    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歲月靜好,莫過於此。
    (全書完)
    又:今晚給書結尾,心裏百轉千回,說不出的滋味。
    二月底跟平台簽約,三月一號晚上摔斷了手,平生第一次上了石膏板,而且是整整一個月,其中的心酸無以言表。
    幸虧之前存了一部分稿,又立馬把每天發的章節減少到兩章,總好過斷更。
    我這人可能有些強迫症,新書動手了就不想停下,隻好用一隻手在手機上敲字,但這樣到底那隻“壞手”還是要拿著手機,如今後果來了,八個半月了,我的左手還是沒有恢複好,根本沒有右手好使。
    期間好幾個書友好心勸我休息,不然以後會有傷痛,可惜我還是沒有完全聽進去,老實說,現在很是後悔……
    這本書寫的不盡人意,我把這些一部分怪到手上麵(別笑我),其實主要還是能力不夠,下本書我會好好寫的!
    最後,真誠地謝謝所有看我書的朋友們,謝謝你們的支持與肯定!我會加油的!請你們以後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謝謝!
    有緣下本書再會!
    又:新書十一月一號發新章節,書名《你若花一樣盛開》,歡迎所有的書友來看來聽,好的不好的意見都請指出來,我會根據書友們的提議來修正故事的情節,隻是麻煩各位不要給我大差評!拜托!拜托!!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