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加官晉爵

字數:4599   加入書籤

A+A-


    皇上一句“想辭職,門都沒有”和“再幹二十六年”的金口玉言,算是給這場風波暫時定下了基調。
    這也是給陳知禮天大的麵子。
    陳知禮心中那塊大石落地,雖對背後的陰私依舊憤懣,但至少天子的信任未曾動搖,這便足夠了。
    既然準了假,陳知禮便也不再耽擱,第二日就去戶部衙門,與周尚書和方嚴知進行事務交接。
    周尚書看著陳知禮整理出來的一疊疊文書卷宗,頭立馬疼了起來,連連歎氣,花白的胡子都跟著一抖一抖。
    “知禮啊知禮,你這不是在難為我這老人家嗎?雖說眼下大部分事情都已理順,走上了正軌,剩下些瑣碎麻煩有方大人頂著,可你這一歇就是兩個月……是不是也太長了點?”
    他揉著額角,那裏因連日操勞皺紋又深了不少。
    陳知禮心中也有些過意不去,歉然道:“大人,下官也知道此時離開,實屬不該。隻是家中……您也知曉,嶽家那邊氣病了好幾位,內子產後也需靜養,下官實在是……”
    周尚書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要說顧家人病倒他能理解,陳夫人二月初生產,自家夫人還去了禮 如今已經六月初,四個月了,還需要靜養嗎?
    他歎道:“罷了,罷了,老夫也就是抱怨兩句。你去吧,好好歇歇,陪陪家人,寬慰寬慰顧老神醫。
    若真有我等決斷不了、或是方大人也覺棘手的大事,少不得還是要派人去你府上叨擾,你可不能躲清靜。”
    他話鋒一轉,不等陳知禮開口:“知禮啊,你看……能不能麻煩老神醫,還有你夫人,也幫老夫和我家夫人調調身子?
    這人老了,真是不中用了,哪哪都覺得不得勁,夜裏也睡不踏實。”
    陳知禮看著周尚書那雖然帶著疲憊,但總體還算康健的氣色,苦笑道:“大人,您這話說的……按理,您開口了,下官內子、嶽祖父自是義不容辭。
    隻是這段時間,顧家因這些無妄之災,實在是……心境難平。
    您看是不是稍微等等,待事情徹底平息,大家心氣都順了,再請祖父和內子為您和夫人仔細瞧瞧?
    下官看您精神矍鑠,老當益壯,這滿麵紅光的,哪裏有不好的樣子?”
    周尚書被他這話氣得笑了出來,指著自己眼下的烏青:“你小子,現在也學會睜著眼睛說瞎話了!你看看老夫這眼眶,都快趕上食鐵獸了!
    我家夫人昨日還念叨,說我臉色又黃又黑,當然啦,老夫這輩子也沒白淨過就是。
    罷了罷了,過段時間就過段時間吧,總得讓顧家順了這口氣。”
    他不再糾纏此事,轉而正色道,“知禮,你再跟方大人仔細交接交接,特別是農事和幾個工坊接下來的關鍵節點,務必交代清楚。”
    陳知禮與方嚴知又仔細商議了許久,將各項事務的脈絡、可能遇到的問題、應對的預案都梳理了一遍,確認無誤後,陳知禮這才真正開始了他的兩個月假期。
    假期期間,陳知禮並未完全隔絕外界。
    方嚴知果然如周尚書所言,遇到幾件頗為棘手、牽扯到其他衙門協調的事務時,便親自登門請教。
    陳知禮都與方嚴知剖析利害,商議對策。
    其餘時間,他便真正沉下心來,陪伴家人,教兒子和兩個小徒弟讀書,帶著嬌嬌識字玩耍,抱著小兒子在院子裏曬太陽,陪著父母說話。
    隔三差五便帶著娘子孩子去顧家,在他的寬慰和陪伴下,顧家人那股鬱憤之氣漸漸消散,盼兒的氣色也一日好過一日。
    就在陳知禮休假期間,皇宮與朝廷並未閑著。
    皇帝顯然動了真怒,雷厲風行地開始清算。
    一個月內,京兆府連同大理寺,根據之前穆家案子和此次流言風波查出的線索,順藤摸瓜,發作了一批官員。
    其中既有幾個平日就喜歡搬弄是非、沽名釣譽的言官,也有幾個在六部任職、被查實與二皇子舊部仍有暗中往來的中低層官員。
    或貶謫,或罷免,或流放,一時間,京城官場風聲鶴唳,那些躲在暗處嚼舌根的頓時都消停了,風氣為之一清。
    轉眼便到了七月中,進入了一年中最關鍵的夏收時節。
    今年京畿地區的夏收,意義非同尋常。
    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那些采用了新法耕種的田地。
    太上皇與皇上更是極為重視,親自擺駕,帶著周尚書、已然提前銷假回來的陳知禮以及六部相關的大小官員,浩浩蕩蕩地前往京郊最大的皇莊,要親眼看一看這新法的成效。
    金黃的稻浪在夏日的驕陽下翻著波浪,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穀物成熟的芬芳。
    莊戶們臉上洋溢著壓抑不住的喜悅和緊張,在官員們的監督下,開始收割、脫粒。
    打下的稻穀被裝進麻袋,抬到早已準備好的大秤前。
    戶部的書吏們緊張地記錄著每一塊田的畝數和稱重結果。
    “新法田一號,一畝三分地,收穀四石七鬥!”
    “李老漢家,舊法田,一畝半,收穀兩石八鬥!”
    “皇莊東區,新法秧苗,一畝,收穀五石一鬥!”
    ……
    ……
    一個個數字報出來,在場的所有人,從太上皇、皇帝到最基層的小吏,呼吸都漸漸變得粗重起來,臉上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激動!
    畝產翻倍!
    真的出現了!
    即便那些增產幅度最小的田塊,也比往年最好的收成多了六七成!
    而這,還是在今年推廣新型漚肥法時間倉促,肥力未能完全跟上的情況下!
    周尚書激動得老臉通紅,搓著手,在原地直打轉,嘴裏不停念叨:“天佑大珩!天佑大珩啊!若是來年肥力跟上,精心伺候,這產量……這產量……”
    他都不敢想下去了。
    太上皇哈哈大笑起來。
    皇帝更是龍顏大悅,親自扶起跪地謝恩的莊頭,當眾宣布減免皇莊及周邊試行新法農戶的部分稅賦,並重重賞賜了負責此事的官員。
    夏收的巨大成功,徹底吹散了之前籠罩在陳知禮和顧家頭上的陰霾。
    待到九月初,秋高氣爽,一個更加爆炸性的消息,如同驚雷般傳遍了整個京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兩道明黃色的聖旨,在同一天,分別送達了陳府和顧府。
    陳府接到的旨意是:嘉獎戶部侍郎陳知禮忠勤體國,獻策有功,於農、工、商諸事皆有建樹,惠及萬民,功在社稷,特封為永昌伯,爵位可世襲三代!
    其妻顧氏盼兒,溫良賢淑,相夫教子,於醫道亦有貢獻,特封為永昌伯夫人!
    而顧府接到的旨意則是:嘉獎顧蘇沐獻家傳秘方,不避艱辛,深入軍營傳授外科醫術,活人無數,功在千秋,特封為永安伯,爵位可世襲三代!其妻鍾氏,封為永安伯夫人!
    一門兩伯爺!而且還是翁婿同時受封!並且都是實實在在、可傳三代的爵位!
    這在大珩朝立國以來,幾乎是前所未有之殊榮!
    消息傳出,全城轟動。
    昔日那些嘲諷陳知禮“沾名釣譽”、譏諷顧家“待價而沽”的聲音,徹底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剩下無盡的羨慕、驚歎與敬畏。
    陳府和顧府門前,一時間車水馬龍,前來道賀的官員、親友、故交絡繹不絕。
    陳知禮與顧蘇沐,這兩位新晉伯爺,站在各自府邸門前迎客時,心中亦是感慨萬千。
    永昌伯,永安伯。
    這兩個封號,也寄托了皇帝對於國家長治久安、永遠繁榮昌盛的殷切期望。
    伯爵雖好,肩上擔子也不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