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沈老的震撼,現代經濟學的碾壓!
字數:4148 加入書籤
沈墨卿在問完後,腦海中雖然有些腹稿,想借此引申聖人之言。
但是很快就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平複下去。
他搖了搖頭,內心暗道:“自己怎麽會異想天開,竟然有想著‘對君問策’的想法!”
沈墨卿作為翰林講學士,沒有實權,說白了就是一個言官。
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他蹉跎了半輩子算是領悟到了。
所謂對君問策,那也得是君,兩人通過探討完治國方針,得出結論,是有可能推行下去,治理國家,造福百姓的!
可是,如果麵前的不是四皇子,而是二皇子,哪怕是尚武的大皇子,沈墨卿都覺得自己這一問,也算是為百姓造福。
因為無論是大皇子還是二皇子,如果他們能給出好的方略自然最好。
如果給不出好的方略,自己誇獎一番,然後給出自己的“仁政”方針,說不定也能上達聖聽,之後造福百姓。
可是對著蕭啟桓這個紈絝四皇子,那基本就是對牛彈琴,浪費感情了!
似乎印證了他的想法,書房外,春雨淅瀝瀝的下了起來!
就在沈墨卿暗自神傷、自怨自艾之際,蕭啟桓眉頭一挑!
就這?!
沈墨卿怎麽想他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個理科生,這特喵不就是一個基礎的“宏觀政策調控”和“市場經濟”問題。
蕭啟桓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一旁懸掛的《大晟坤輿全圖》前,拿起一支朱筆。
內心已經想好了第一步:可視化分析,運用現代地理與物流思維!
“先生,此問之解,不在聖賢書中,而在圖上。”
蕭啟桓在主要產糧區畫圈,“此為‘供給地’”,又在災區和主要消費城市畫三角,“此為‘需求地’。”
沈墨卿微微蹙眉,此等圖示法雖直接,卻也無甚新奇。
第二步:引入核心概念——經濟學模型!
蕭啟桓在供給和需求地之間畫線:“學生之法,有三。”
“一曰‘信息均’!”
“朝廷需建驛道快馬情報係統,專司收集各地糧價、雨晴、收成。”
“令天下糧價,十日之內匯聚於戶部。信息暢通,方可決斷。”
蕭啟桓運用了信息透明化的方法,讓沈墨卿本來不在意的表情,也專注了起來!
“二曰‘渠道均’!”
“朝廷不應直接下場買糧賣糧,而應發布‘漕運招標令’。”
“言明需運送五十萬石糧至某地,願出價幾何。”
“令各地商賈競標,價低者得。”
“朝廷隻需監督履約,如此,則效率最高,損耗最省。”
這是蕭啟桓運用了政府采購與市場競爭的方法!
沈墨卿此刻已經端坐身姿並微微前傾,眼神已變。
蕭啟桓見狀微微一笑,內心想著第三步:構建係統解決方案,也就是運用現代政策工具!
“三曰‘預期均’,此為最關鍵之處。”
蕭啟桓擲下朱筆。
“朝廷可設立‘常平倉基金’。”
“豐年時,用此基金以略高於市價收購餘糧,存入各地常平倉,此為‘托市’,保護農戶積極性!”
“災年時,開倉以略低於市價售糧,平抑物價,此非為賺錢,隻為穩定市場預期。”
“告知所有糧商:朝廷倉廩(lǐn)充實,爾等莫想奇貨可居。”
“若敢囤積居奇,待朝廷拋售,爾等將血本無歸。”
“如此,奸商不敢妄動,良商則因招標之利,仍願運糧。”
“以信息為基礎,以市場為工具,以國家資本為定海神針!”
“三者循環,可解‘不均’之患。”
殿內一片寂靜,隻剩窗外雨聲。
沈墨卿的臉上,那副古井無波的學者麵具徹底碎裂,他的眼神從疑惑到驚訝,再到深深的震撼。
他腦中飛速盤算:這套方法完全跳出了“道德譴責”或“行政強製”的傳統框架,構建了一個精密的、可自行運轉的係統!
它甚至將人性逐利之惡,也化為了推動係統運行的“燃料”。
這根本不是任何一個聖賢書上能教出來的答案!
這需要一種俯瞰全局的“上帝視角”,一種將天下視為一個可拆分、可組裝、可調試的精密器物的冷酷智慧。
這還是那個隻知道玩女人的紈絝四皇子嗎?
與此同時,書房內掌燈舔茶的宮女,在外站著的太監們,也都眼神一閃。
就像沈墨卿震撼一樣,他們何嚐不是如此!
看著誇誇其談的四皇子蕭啟桓,他們仿佛在看一個“大人物”!!
雖然蕭啟桓四皇子的身份,本就是一個大人物,可之前大家眼裏哪有把他當成四皇子。
而是覺得一個“草包”,幸運的生在了帝皇家而已!
良久,沈墨卿長長吐出一口氣,聲音有些幹澀:“殿下……此等‘基金’‘招標’‘預期’之說……從何而來?”
沈墨卿都沒有注意到,他竟然用“殿下”二字來稱呼四皇子了。
要知道之前他都是叫“四皇子”,這是表明蕭啟桓的身份,但並不代表他尊重!
蕭啟桓微微一笑,內心早有腹稿,雖然這個回答是他通過經濟學角度,用現代思維降維打擊碾壓古代的結果,在他看來根本算不了什麽。
但是對於沈墨卿而言,估計一時間有些難以理解吧!
蕭啟桓走到窗邊,看著雨幕,在這座古城裏,也有一絲江南雨景的美感。
他輕聲道:“先生可知,人生苦短,大起大落!”
“我本就無意爭奪皇位,奈何生在皇家!”
“我不過想當一世紈絝,享浮生半載!”
“可惜還是被人針對,落入天牢!”
“想必現在,如果我不做出點改變,連皇子之位都保不住了吧!”
沈墨卿聞言,瞳孔巨震,他死死盯著蕭啟桓的背影,試圖分辨此話真偽。
無意皇位,真有人可以做到嗎?
接著蕭啟桓從一旁書架上拿出《術算》、《大晟風土遊記》、《北地敘說》、《江南往事》等等雜書!
“先生所教,啟桓不敢忘卻,但是治國之道,不在刻板的四書五經之上!”
“這些遊記雜書中,一樣蘊含了大量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