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浩瀚
字數:7505 加入書籤
陳理踏足青雲大殿。
甫一進入,一股沉凝如實質的靈壓便籠罩周身,殿內高闊穹頂隱於流轉的雲靄罡風之下,粗糲如玄鐵的古樸石柱上刻滿了歲月侵蝕的符文痕跡,空氣中彌漫著檀香與清冽靈氣的混合氣息,他目光掃過,正欲向佇立在殿側、身著水藍道袍的林清霜拱手致禮,那清冷的身影卻已先一步有了動作。
“你先看看這個。”林清霜的聲音如同冰泉擊石,清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疏離。
話音未落,一本厚實的書冊便被她信手一拋,裹挾著一縷極淡卻異常精純的水靈寒氣,精準地落向陳理懷中。
陳理心中念頭急轉:林師姐行事還是這般幹脆利落,連寒暄都省了。這書冊……入手微涼,不知是何要事,竟讓她如此鄭重?
帶著幾分好奇與謹慎,陳理低頭看向懷中書冊。
入手微沉,封皮是某種深色獸皮鞣製而成,觸感冰涼堅韌。他輕輕掀開封麵,幾個遒勁古樸的大字映入眼簾:
~《天域》~
~三千凡國修正版~
在浩瀚寰宇之中,有一界域名曰天域。
其孕育的本輪璀璨文明,已悠悠綿延七萬四千載歲月。
這是一片靈機豐沛、道法昌隆的廣袤天地:蒼穹之上,靈氣凝結如星環垂落;
山川大地間,古老道痕銘刻於磐石,遺跡星羅棋布;
無數承載仙凡印記的城郭與聚落,散落於廣袤的平原與深邃的峽穀。
仙凡共存於此,共譜的史詩,其波瀾壯闊之氣,早已烙印於這方天地的每一寸光陰與每一縷流轉的靈機之中。
天域廣袤無垠,陸地麵積達二百零七億兩千萬平方公裏。
這片浩瀚的土地之上,三千凡塵國度星羅棋布,如同鑲嵌在大地上的明珠,滋養著超過一兆兩千萬即一萬兩千億)的芸芸眾生。
凡俗之人,壽元不過百載,在紅塵俗世中世代耕作、商貿、生息繁衍。然天地間靈霧氤氳於山川河穀,大道之痕隱現於古木奇石,終留一線之門。
約莫一萬凡人之中,便隻有一到兩人身具靈根,得以踏入煉氣之境——此境之始,常現於山野洞府內殘存的簡陋蒲團,或是溪畔林間幾不可察的微弱靈氣擾動痕跡,自此脫胎換骨,壽元倍增至兩百春秋,此乃通天之梯無可置疑的起點,亦是億萬生靈夢寐以求、日夜叩擊大道之門的回響。
如今,這天域浩土之上,煉氣修士之蹤跡遍及城鎮坊市、荒野秘境,其數計有四百萬到五百萬眾。
然而,仙道之途,其艱其險,猶如逆溯九天罡風,每一步攀登皆烙印著宇宙法則的無情篩選。
煉氣之上,是為築基,此境瓶頸,常化為橫亙於靈台識海深處的無形天塹,或天地靈壓驟然凝成的萬鈞壁壘。
萬名煉氣修士之中,僅有一到兩人能破關而出,引天地元氣鑄就道基,自此壽享八百載春秋。
築基境修士,根據各國宗門世家統計,現有七萬左右,其洞府氣息隱現於靈脈節點之上,已是凡俗難覓的秘境。
築基之上,金丹大道更為縹緲難求,其門檻之高,令無數修士止步。
萬名築基修士中,同樣有一到兩人能於丹田氣海之內,凝聚那不朽金丹,坐擁六千四百載悠長壽元。
天域之內,金丹真人統計較為清晰共計三千七百零五位,其存在本身便如定海神針,周身道韻流轉,或引動山嶽共鳴,或牽引星輝垂落,已是此界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金丹之後,元嬰之境,更是無數修士畢生仰望的巔峰。
一萬金丹修士中,唯有一到兩人能碎丹成嬰,成就元嬰壽元暴增至十萬兩千四百年,近乎長生久視,此等大能,天域現存八千六百零一位元嬰期漫長的壽命導致數量甚至超過了金丹修士),每一位都是震懾一方的巨擘。
至於化神之境,已是此界力量的頂點,觸及世界法則,神通莫測。
天域曆經七萬四千年積累,化神尊者總數約不過百位。
其中,有幾位身份特殊,被稱之為“異域神”,其來曆與目的,往往諱莫如深,是天域格局中隱秘而強大的變數。
天域修士勢力,以四大超級宗門為尊,共同掌控著此界近四成的修士力量與核心資源。
東方的青雲門,雄踞於層巒疊嶂、靈氣如龍脈奔湧的青雲山脈之中。山脈西側,三座巍峨主峰拔地而起,呈品字形拱衛宗門核心。
其勢雄渾,峰頂常年積雪,在日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寒芒,山體陡峭處裸露著億萬年風霜刻蝕的岩脊,訴說著古老的歲月。
青雲門中央的青雲峰,氣勢最為磅礴,山體如擎天巨柱直刺蒼穹。峰頂常年籠罩在罡風與流雲漩渦之下,唯有堅逾精金的古老石階盤旋而上,通往隱於雲靄深處的殿閣群。
此處靈壓厚重,乃掌門及宗門核心中樞所在,峰體本身散發的無形威儀便足以令低階修士心生敬畏。
青雲門南側的天水峰,千丈絕壁如被巨斧劈開,光滑陡立。絕壁之上,並非一瀑,而是千條水龍自雲霧繚繞的山巔奔騰咆哮而下,轟鳴之聲晝夜不息,震徹山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水汽彌漫,經年累月在山腳形成氤氳靈霧深潭,無數細小虹霓穿梭其間。此地水行靈氣濃鬱得幾乎凝成實質水滴,滋養著峰壁間頑強生長的古老水屬性靈植,確為水法修士參悟自然的無上聖地。
青雲門北側的無名峰終年被厚重、流轉不息的乳白色雲霧所包裹,峰形若隱若現。此雲霧非比尋常,不僅隔絕神識探查,更常伴有奇異的光影折射現象,使山體輪廓時而扭曲,時而消散。
峰內寂靜異常,連風聲鳥鳴都仿佛被吞噬,唯餘山石縫隙間偶爾逸散出的精純而古老的靈氣波動。此地天然形成的隱秘場域,使之成為宗門長老潛修或處理秘事的絕佳之所,尋常弟子難窺其蹤
南方的天劫殿, 傲然矗立於大陸磁極之巔——磁極巔。
此地乃天地元磁之力狂暴交匯、扭曲撕扯的絕對核心,其環境之險惡,堪稱造化禁區。
磁極巔地表並非尋常山石,而是由無數被強磁反複碾磨、熔融又凝固的暗色金屬質岩構成,地麵天然烙印著巨大而紊亂的螺旋磁痕。
遊離的鐵砂與塵埃在此永無休止地懸浮、震顫,形成肉眼可見的、扭曲光線的磁暴渦流。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臭氧與電離後的金屬腥氣。
磁極巔上空無量雲並非普通雲層,而是一片終年翻湧不息、厚重如鉛墨的雷暴汪洋。其內並非偶有雷霆,而是億萬道熾白或暗紫色的閃電如同液態金河般奔騰不息,撕裂長空,轟鳴之聲非“如雷”,而是化作實質的次聲波衝擊,不斷撼動著整座磁極巔的山基。
狂暴的九天罡風在此被磁力與雷霆撕裂、加速,形成足以蝕金削玉的高能粒子風刃流,於雲海與山巔間尖嘯肆虐。
天劫殿修士於此絕域,非僅為生存,更主動攫取、解析並駕馭這方天地的毀滅之力。其修行功法霸道剛猛至極,常以殿外聳立的、布滿引雷古符的巨型玄鐵柱陣為媒介,主動接引狂暴天雷貫體,於毀滅中淬煉己身。
殿宇本身亦如一件龐大的法器,其深沉的輪廓隱於雷光與磁暴之後,隱約散發著代天執掌劫罰、肅清寰宇的無上威壓與毀滅道韻。
西方的熵魔宗深植於大陸至險至惡之地——混沌火獄。此非尋常火山群,而是一片被混沌本源之力深度汙染、法則基礎持續崩壞的活體煉獄。
混沌火獄的地表並非完整岩殼,而是由無數巨大、龜裂、流淌著暗紅與幽綠熔岩的地痂構成。熔岩河中,不僅翻滾著熾熱的矽酸鹽漿流,更夾雜著粘稠如血漿、散發硫磺與腐朽氣息的混沌毒火。
這些火焰燃燒處,空間留下短暫但肉眼可見的黑色灼痕。
混沌火獄的空氣因高溫劇烈折射光線,形成永續的視覺重影。
更深處,空間褶皺如活物般蠕動、撕裂,短暫的法則裂隙時隱時現,從中噴吐出不可名狀的異色能量流或吞噬周遭物質的微型黑洞。重力場紊亂,碎石可能懸浮燃燒,也可能驟然加速砸入熔岩。
混沌火獄的物理規則被扭曲,火焰燃燒無聲或發出刺耳尖嘯,熔岩冷卻時可能詭異地膨脹而非收縮,甚至短暫地凝結出蘊含混亂信息的結晶噪音簇,隨即又崩解為灰燼。
北方的寒淵穀, 深嵌於極北苦寒之地的核心,沉眠於萬丈冰原之下。此地非僅寒冷,而是永寂之寒的具象化。
穀壁與穀底並非普通冰雪,而是密度駭人、折射出幽藍冷光的萬載玄冰。其堅硬逾精鋼,寒氣並非彌漫空中,而是如同活物般從冰體內部輻射而出,所經之處,空氣本身被凍結成細碎的、閃爍著微光的晶塵雪霰,緩緩沉降。
聲音在寒淵穀被徹底吞噬,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震動都被玄冰貪婪吸收。唯一的“聲響”,是偶爾冰層深處因極致收縮產生的、跨越數十裏清晰可聞的次聲冰裂,如同大地骨骼的呻吟。
光線被極致凝練的寒氣扭曲,形成永恒籠罩穀地的、緩慢流淌的極光寒霧,將一切染上蒼白與幽藍。
深穀核心處,玄冰色澤轉為深邃的墨黑,散發出並非溫度之寒,而是直抵靈魂的寂滅之意。
此地空間結構異常穩定,卻帶著一種令人窒息的沉重感,是陰屬性靈力自然匯聚、沉澱、結晶的天然道胎。
寒淵穀修士於此絕域中呼吸吐納,其氣質之清冷孤高,乃是環境法則刻入生命本源的印記。
其功法多走極端凝練之路,修行痕跡常體現為穀中特定區域,玄冰表麵凝結出異常繁複、蘊含極致冰魄之力的天然符文冰晶;或是空中懸浮著被永久凍結、形態各異的靈力軌跡囚籠,如同時間靜止的標本。
他們視這絕對之寒與寂滅之陰為力量至理,於永恒的冰封中淬煉著剔透而致命的道果。
除卻四大宗門這四根支撐天域蒼穹的巨柱外,此界修士勢力之分布,亦如多維度展開的生態圖卷,呈現出蓬勃的百花齊放之勢。
那三千凡塵國度,其疆域如星羅棋布,其城郭聚落如棋盤落子。
它們不僅是芸芸眾生的棲息地,更構成了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共生係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係統持續不斷地滋養、匯聚並篩選著約占天域修士總量一成五的龐大群體。
這些紮根於紅塵的修士,如同遍布沃野的根係網絡,構成了整個修真文明最為深厚的基石。
其存在本身,便在各凡國核心的靈樞台、貫通國境的靈材驛路以及供奉向各大宗門的歲貢倉庫中,留下了清晰可辨的能量印記與資源流向。
他們既是維係凡俗秩序的基石力量,亦如無數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將最具潛力的新鮮血液,通過古老的升仙古道或宗門定期的靈根遴選儀式,輸送至四大宗門那高懸於雲端之上的山門之內。
古老修仙大族,其根基如同深植於特定靈脈節點的古木根係,盤踞一方,代代相續。
他們掌控著約占天域修士七分的精銳力量。
擁有銘刻著先祖真名與血脈源流的傳承血碑;唯有特定血脈方可自由穿行的祖靈結界;獨門秘術。
其“盤踞一方”,則體現於對關鍵地域的絕對掌控。
世代經營的核心靈脈與稀有礦藏,其產出烙有獨特的家族徽記;
領地內矗立的、風格統一且帶有強烈家族印記的防禦塔樓與監察法陣;
溝通四方、僅服務於家族利益的專屬飛舟航道與傳送節點。
其“底蘊深厚”,早已沉澱為可見的法則與物化的曆史:
家族秘境內,靈氣因長期浸染而帶有獨特的血脈屬性特質;
重要建築所用的基石與梁柱,多取自上古異獸遺骸或神木殘軀,天然散發著滄桑威壓;
族庫中積累的、曆經無數代汰選珍藏的古法器與異寶胚胎,其靈光即便在封印下也隱隱透出。
由那幾位位行蹤詭秘、根腳莫測的“異域神”於暗影中發展或扶植的勢力,雖僅占據天域修士的三分,卻因其根源與力量的本質迥異於此界法則,其存在本身便如嵌入世界的異質晶核,散發著令人不安的波動。
這僅占三分的勢力,其存在本身便如同在平靜湖麵下潛行的深淵暗影,其活動軌跡雖隱晦,卻已足以引發四大宗門及頂尖世家在其邊境線悄然增設的、專門偵測異種法則擾動的警戒天網與空間穩定錨陣列。
不依附任何組織的獨行客或小團體,占一成五,遊走於規則邊緣,亦不乏驚才絕豔之輩。
數量眾多,占據剩餘兩成的修士它們或依附大宗,或偏安一隅,在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
天域的修士體係,清晰地勾勒出一條殘酷而現實的通天之路。
從凡人到煉氣;煉氣到築基;築基至金丹;金丹破元嬰,每一步都遵循著這近乎鐵律的不足萬一突破概率。
這意味著一名築基修士,已是數千萬凡人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一位金丹真人,其腳下是數以億計凡人和百萬煉氣修士難以企及的骸骨之路;而元嬰老祖,更是曆經了難以想象的淘汰與磨難,站在了億萬萬生靈的頂端。
至於化神尊者,每一位的誕生,都是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以及難以複製的曠世機緣,是天域七萬四千年文明精華的結晶。
天域,這片靈蘊之地,便在凡塵的喧囂與修士的求索中,在四大宗門的輝煌與無數勢力的交織下,在嚴酷的晉升法則與對長生的永恒渴望中,譜寫著屬於它的、波瀾壯闊的史詩篇章。它的曆史仍在繼續,其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