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維克多教授
字數:5791 加入書籤
第七圖書館坐落在林恩大學老校區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緊挨著一段爬滿枯藤的古老圍牆。與中央“智慧塔”圖書館的宏偉喧囂不同,它更像一座被時光遺棄的修道院,由暗灰色的石材砌成,窗戶窄小而高聳,透出一種沉默而固執的氣質。空氣中彌漫著陳年紙張、幹燥皮革以及石牆本身散發出的陰冷潮氣,連終日不散的林恩霧氣在這裏似乎都變得更加濃稠、凝滯。
陳維按照維克多教授的指示,在下午三點準時抵達。圖書館入口是一扇低矮的、鑲嵌著鐵條的橡木門,門前沒有管理員,隻有一個嵌入牆壁的、結構複雜的黃銅認證裝置。他取出那張泛黃的通行憑證,猶豫了一下,將其貼近裝置上一個凹陷的、與憑證上幾何圖案形狀吻合的區域。
“哢噠…嗡…”
憑證上的幾何圖案驟然亮起微弱的藍光,與黃銅裝置內部某些結構產生了共鳴。厚重的橡木門內部傳來齒輪轉動的沉悶聲響,隨後緩緩向內滑開一道僅容一人通過的縫隙,露出後麵更加幽深的黑暗。
陳維深吸一口帶著黴味的空氣,側身閃入。門在他身後無聲地合攏,將外界的光線與聲音徹底隔絕。
門內是一條狹窄、陡峭、僅靠牆壁上間隔很遠、燃燒著幽藍色火焰的煤氣燈照亮的石階,盤旋向下。溫度明顯降低,寒意透過單薄的外套滲入肌膚。這裏的“回響”背景極其古怪,原本清晰的八大回響哀鳴仿佛被一層厚厚的隔音材料包裹,變得模糊而遙遠,唯有那種代表“知識”與“秘密”的回響波動異常活躍,卻又帶著一種被禁錮、被束縛的壓抑感。
他沿著石階向下,腳步聲在封閉的空間裏產生空洞的回響。走了大約兩三層樓的高度,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巨大的、拱頂結構的地下大廳。
這就是第七圖書館的“禁書區”。
與其說是圖書館,不如說更像一個埋葬知識的墓穴。巨大的空間被無數頂天立地的深色金屬書架分割成迷宮般的通道,書架上密密麻麻地塞滿了各種形態的載體——皮革封麵的巨冊、殘破的羊皮卷軸、鐫刻在金屬板上的文獻、甚至還有一些被封存在透明水晶方塊中的、流淌著奇異光暈的未知記錄。空氣凝滯,灰塵在少數幾盞懸掛的、同樣燃燒著幽藍火焰的提燈光線中緩慢漂浮。寂靜是這裏的主旋律,一種沉重得幾乎能壓垮靈魂的寂靜。
陳維按照指示,在如同迷宮般的書架間穿行,尋找“第七閱覽室”。他能感覺到,某些書架上散發著令人不安的“回響”波動,有的冰冷刺骨,有的躁動不安,有的則帶著蠱惑人心的低語幻聽,仿佛那些被禁錮的知識本身就在試圖影響靠近者。他緊守心神,懷中的古玉傳來穩定的暖意,幫助他抵禦著這種無形的侵蝕。
最終,他在一個相對開闊的、由四張沉重橡木長桌拚成的區域看到了維克多教授。教授坐在一張長桌的盡頭,就著一盞古老的綠罩台燈的光芒,閱讀著一卷材質奇特、仿佛由某種生物皮革製成的黑色卷軸。他今天穿著一件深紫色的學者長袍,襯得他灰白的頭發更加顯眼。在這幽暗的環境中,他那溫和的麵容也似乎染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
“教授。”陳維走近,低聲問候。
維克多教授從卷軸上抬起頭,金絲邊眼鏡後的目光銳利如常,但深處似乎藏著一絲疲憊與亢奮交織的情緒。“你來了,陳維。很好,很準時。”他指了指對麵的座位,“坐。”
陳維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桌上那卷黑色卷軸吸引。卷軸上用銀色的墨水書寫著扭曲的文字,那些文字仿佛在緩緩蠕動,散發出一種與“永眠回響”(死亡、安息、記憶)相關的、令人心悸的冰冷波動。
“不必在意這個,”維克多教授注意到他的目光,隨手將卷軸卷起,用一根銀絲係好,推到一邊,“一份關於古代葬儀與靈魂歸宿的禁忌抄本,充滿了臆測與危險的好奇心,價值有限。”他的語氣帶著學者式的挑剔,但陳維感覺他並非完全不在意。
“這裏……”陳維環顧四周壓抑的環境,“就是您平時研究的地方?”
“之一。”維克多教授微微頷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發出篤篤的輕響,“知識的海洋廣袤無垠,但大多數浮於表麵,充斥著官方認可的、經過‘淨化’的謊言。真正的真相,往往沉在最深、最黑暗的地方,需要冒著風險去打撈。這裏,就是這樣一個打撈點。”
他身體微微前傾,台燈的光暈在他臉上投下明暗交織的輪廓,目光緊緊鎖定陳維:“那麽,讓我們開始吧。這兩天,你對筆記的研究,有什麽初步的體會?或者說……你對你自身那‘特殊’的感知,有了什麽新的認識?”
問題直接切入核心。陳維知道,在這裏,在這位可能知曉部分真相的教授麵前,繼續完全隱瞞已無意義,他需要展現出一定的坦誠,以換取更深入的指導。
“我……嚐試練習了筆記中關於感知時間‘紋理’的冥想,”陳維謹慎地開口,選擇從相對安全的“燭龍回響”切入,“確實能感覺到周圍時間流速的一些……極其微妙的差異。比如遠處鍾聲的間隔,或者燈光搖曳的頻率。”他沒有提及古玉的幫助,也沒有說起鏡中的異動和艾琳的警告。
維克多教授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很好!感知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時間並非均質,它如同織物,有著疏密不同的經緯。能感受到這一點,證明你在這條道路上確實具備天賦。”他話鋒一轉,“那麽,關於‘回響衰減’,筆記中的觀點,與你自身的‘感知’,是否有所印證?”
陳維沉默了一下,決定透露更多:“是的。我能……持續地‘聽’到一種背景音,像是……支撐世界的巨柱正在發出不堪重負的**。八大回響,無一例外,都在走向衰敗。這絕非自然的熱寂,更像是一種……係統的崩壞。”他用了維克多筆記中的比喻。
維克多教授的呼吸似乎急促了一瞬,他緊緊盯著陳維,仿佛要確認他話語的真實性。“持續地……聽到……”他喃喃自語,眼神中閃爍著震驚與一種“果然如此”的複雜情緒,“孩子,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普通人,甚至大多數低階的回響者,都無法直接感知到這種本源層麵的衰變!唯有靈魂本質極度敏感,或者……與某些特定回響有著超乎尋常親和力的人,才能捕捉到這種‘世界的悲音’。”
他站起身,在長桌旁踱步,長袍下擺在灰塵中拖曳。“而你,不僅感知到了衰減,還能引動共振器顯示出那種程度的混亂反應,甚至……”他壓低了聲音,幾乎如同耳語,“……觸及了那不該存在的‘灰色’……這已經超出了‘天賦’的範疇。你的靈魂,陳維,你的存在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異常點’。”
陳維的心沉了下去。果然,教授對那次測試的結果耿耿於懷。
“教授,那‘灰色’……到底是什麽?筆記中沒有提及,您上次似乎也……”他試探著問道。
維克多教授猛地停下腳步,轉過身,臉上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猶豫和掙紮。他看了看周圍寂靜的書架,仿佛擔心那些沉默的書籍本身就在竊聽。
“那是一個名字都不能輕易提及的禁忌,”他的聲音壓得極低,帶著深深的忌憚,“官方曆史中,它被徹底抹去,任何相關的記錄、研究甚至口頭傳說,都會招致‘秩序鐵冕’最嚴厲的製裁,以及……‘靜默者’的‘淨化’。我隻能告訴你,在極少數未被完全銷毀的古老文獻的隱晦記載中,它被稱為……‘基石’,亦或是……‘終焉’。”
基石與終焉!這與古玉傳遞的信息不謀而合!陳維的心髒狂跳起來,但他強行控製住表情,沒有顯露分毫。
維克多教授沒有注意到陳維內心的波瀾,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繼續說道:“關於它的真相,早已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被刻意攪渾的泥沙之下。我追尋了半生,也隻找到一些零碎的、互相矛盾的片段。有人認為它的沉寂導致了衰減,也有人認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脅……但毫無疑問,它與‘回響’體係的平衡息息相關。”
他走回座位,重重坐下,臉上帶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光芒:“而你,陳維,你的出現,你獨特的感知,你與那‘灰色’的莫名聯係……或許,你就是打破目前僵局,揭開古老真相的關鍵!你是一把鑰匙,一把可能打開通往救贖,或者……通往更大災難之門的鑰匙!”
陳維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維克多教授顯然將他視為了某種希望,或者說,一個極其珍貴的研究對象和潛在的工具。
“教授,我……我隻是一個學生,我甚至無法完全控製我感知到的東西。”陳維試圖降低教授的期望。
“正因如此,你才需要引導!需要知識!需要力量!”維克多教授語氣熱切起來,“‘燭龍回響’是你目前顯現出的路徑,這條道路雖然艱險,但若能走下去,對時間的理解與操控,或許能幫助你洞悉因果,從曆史的迷霧中找出被掩蓋的線索!”他拿起那本棕色筆記,“我給你的,隻是入門。這裏——”他指了指周圍無邊的書架,“——有更多!關於‘燭龍’的高階應用,關於其他回響的本質,關於古代文明對回響體係的認知,甚至……關於如何應對‘回響侵蝕’!”
“回響侵蝕?”陳維捕捉到一個筆記中提及但未深入闡述的危險詞匯。
“力量的代價,孩子。”維克多教授的表情變得凝重,“與回響共鳴越深,同步率越高,靈魂便越容易被回響的本質同化,逐漸失去人性,走向非人的存在——這就是‘回響侵蝕’。每一條回響路徑,都伴隨著獨特的侵蝕體現。‘燭龍’之路,會讓你情感淡漠,視眾生為時間長河中的蜉蝣,甚至逐漸分不清過去、現在與未來。這是追求力量必須承擔的風險。”
陳維默然。這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警告。
維克多教授似乎看出了他的擔憂,語氣緩和了一些:“但並非沒有對抗的方法。某些古代文獻中提到,保持強烈的人性錨點——比如深刻的情感、堅定的信念、或者與現實的緊密聯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侵蝕。當然,最重要的,是時刻保持對自我的認知,明白你使用力量,而非被力量所用。”
他站起身,從旁邊一個書架上熟練地抽出一本用黑色金屬薄片作為封麵的書,遞給陳維。“這本《時序淺析》雖然名字普通,但裏麵記載了一些古代‘燭龍’行者關於穩定心神、對抗初期侵蝕的冥想技巧,比我的筆記更係統一些。你拿回去參考。”
陳維接過這本沉甸甸的金屬書籍,感受到其上傳來的、與時間相關的冰冷而古老的波動。“謝謝教授。”
“不必謝我。”維克多教授擺了擺手,重新坐回燈光陰影中,語氣恢複了平時的沉穩,但多了一絲難以察覺的急切,“我們是在共同探尋一個關乎世界命運的謎題。你需要成長,需要盡快掌握力量。下次見麵,我希望你能對‘時間切片’有初步的理解。現在,你可以在這裏自由翻閱,但切記,不要觸碰那些散發著強烈惡意或不穩定波動的文獻,有些知識……是活著的,並且饑餓。”
說完,他便不再理會陳維,重新拿起那卷黑色皮革卷軸,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陳維拿著那本《時序淺析》,看著維克多教授在幽藍燈光下顯得有幾分孤寂與偏執的背影,心情複雜。教授無疑掌握著海量的知識,也能為他提供寶貴的指引,但他那種近乎將希望寄托於自己身上的熱切,以及對於禁忌知識毫不掩飾的渴望,讓陳維感到一絲不安。
他就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人,突然看到一絲微光,便不顧一切地想抓住,甚至可能忽略了下方是否是懸崖。
陳維低下頭,撫摸著手中金屬書籍冰冷的封麵。他需要教授的知識,需要借助他的力量在這危險的世界立足和成長。但他也必須保持清醒,不能完全被教授的熱情所裹挾。
他站起身,走向旁邊一個散發著相對平和波動的書架,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先從那本《時序淺析》開始,一步步地,謹慎地,汲取他所需要的力量與智慧。
在這座埋葬著禁忌知識的幽暗圖書館裏,一場關乎未來與傳承的教導,正式開始了。而學生與導師各自的心中,都藏著未曾完全言明的秘密與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