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古老的文獻
字數:4543 加入書籤
第七圖書館禁書區的寂靜,是一種有重量的存在,壓迫著耳膜,也沉澱著思緒。維克多教授在給予陳維那本《時序淺析》後,便再次沉浸在那卷黑色的皮革卷軸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已與他無關,隻剩下與禁忌知識的無聲對話。他那專注而略帶偏執的側影,在幽藍與昏綠交織的燈光下,如同一尊守護著秘密的石像。
陳維拿著那本沉甸甸的金屬封皮書籍,沒有立刻開始閱讀。他先是在維克多教授所在的這片相對“安全”的區域坐下,調整呼吸,嚐試調動那縷與“燭龍回響”的微弱連接,同時感受著懷中古玉傳來的溫潤暖意。他需要先讓自己的感知穩定下來,適應這片區域獨特而壓抑的“回響”環境。
《時序淺析》的內容果然比維克多教授的筆記更加係統,但也更加艱深晦澀。它並非直接教導如何操控時間,而是從哲學層麵探討“時序”的本質,將其描述為一種“有彈性的織物”,由無數“因果之線”縱橫交錯編織而成。書中強調,初窺門徑者首要任務並非去“拉扯”或“剪斷”這些線,而是學會“觀察”它們的走向、密度和張力,理解事件之間那無形的關聯。其中記載的幾個冥想圖式和精神引導法,旨在將意識沉入一種類似“內視”的狀態,去模擬和感受時間紋理的細微變化。
陳維嚐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引進行冥想。他閉上眼睛,放空思緒,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懷中古玉的穩定暖意上。起初,周圍隻有死寂和黑暗。但漸漸地,在他高度集中的精神感知下,一些極其模糊的“線條”開始在意識的視野中浮現。它們無色無形,卻帶著某種“方向性”和“關聯性”,連接著周圍的書架、書籍、遠處的維克多教授,甚至穿透石壁,延伸向不可知的遠方。這就是……因果之線的雛形感知?
他感到一陣輕微的精神眩暈,仿佛大腦在處理遠超負荷的信息。他立刻停止了嚐試,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僅僅是初步的“觀察”就已經如此耗費心力,更不用說後續可能涉及的“影響”了。
他睜開眼睛,長長舒了口氣,額角已滲出細密的汗珠。維克多教授依舊沉浸在閱讀中,並未注意到他短暫的嚐試。陳維意識到,這種訓練需要持之以恒,無法一蹴而就。
他將《時序淺析》小心放在一邊,目光投向了周圍那如同迷宮般、散發著各種危險或神秘波動的書架。維克多教授允許他在這裏自由翻閱,這個機會絕不能浪費。他需要尋找更多線索,不僅僅是關於“燭龍回響”的,更是關於那被抹去的“第九回響”、關於古玉的來曆、關於這個世界失衡根源的信息。
他站起身,像一頭謹慎的幼獸,開始在這片知識的密林中探索。他避開那些散發著強烈惡意、冰冷死寂或躁動不安波動的區域,主要在一些感覺相對“中性”或帶著古老、厚重氣息的書架前停留。
他看到了用早已失傳的精靈語刻寫在生命之葉上的史詩殘篇,葉片本身還殘留著微弱的生命回響;看到了記錄著矮人鍛造大師將火山核心融入武器的禁忌工藝的金屬板,上麵還縈繞著“鑄鐵回響”的熾熱餘溫;還有一卷用某種深海生物皮膚製成的海圖,上麵標注著被風暴與幻象籠罩的島嶼,散發著“風暴回響”與“鏡海回響”交織的混亂波動……
這些文獻任何一件流落在外,都可能引起軒然大波,但在這裏,它們隻是浩如煙海的禁忌知識中不起眼的一部分。陳維心中震撼於這圖書館所藏之深,也更加理解了維克多教授為何甘願長期潛伏於此。
他的目光最終被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吸引。那裏有一個低矮的、用某種黑色木頭製成的書架,與其他金屬書架格格不入。書架上沒有多少書籍,隻零散放著幾卷顏色暗沉、材質不明的卷軸和一些殘破的泥板。吸引陳維的,並非它們散發出的“回響”波動——這些物品的波動極其微弱,幾乎如同死物,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
這種熟悉感,源自他懷中的古玉。
當他靠近這個書架時,古玉傳來的暖意明顯增強了,並非危機時的灼熱,而是一種仿佛遇到同源之物的、溫和的共鳴。
他蹲下身,仔細審視著這些古老的遺存。大部分卷軸上的文字他都無法辨認,泥板也破碎嚴重。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卷用某種淡黃色、質地堅韌如皮革的材質製成的卷軸上。這卷軸看起來比其他的要完整一些,外麵用一根早已失去光澤的銀色絲線係著。卷軸的材質給他一種奇怪的熟悉感,與他包裹古玉的東方絲綢有幾分相似,但更加古老。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觸碰到卷軸表麵。冰涼粗糙的觸感傳來。與此同時,懷中的古玉猛地跳動了一下,暖意變得清晰而穩定。
他解開了銀色絲線——絲線在他觸碰時竟化作了細微的塵埃,緩緩將卷軸展開。
卷軸內部是用一種暗紅色的、仿佛幹涸血液書寫的文字,字符扭曲而古老,並非他所知的任何一種文字體係。然而,就在他目光接觸到這些文字的瞬間,他靈魂深處那縷“燭龍回響”的連接輕輕震顫起來,而古玉的暖意則如同涓流,引導著他的感知。
奇跡般地,那些原本無法理解的暗紅字符,在他眼中開始扭曲、重組,逐漸轉化為他能夠理解的意象和信息碎片!不是翻譯,更像是一種直接的精神傳遞,借助古玉與“燭龍回響”的力量,跨越了時空與語言的障礙!
斷斷續續的信息流入他的腦海:
“……九柱擎天,八顯一隱……顯者司掌存在之象,隱者執掌歸墟之衡……”
“……平衡非靜,乃動態之循環……隱柱為基,納溢泄,滌汙穢,啟新生……無隱柱,則八顯淤塞,光輝漸黯,體係崩壞在即……”
“……妄者懼其‘歸墟’之力,視其為終結,未解其亦為‘伊始’……遂行‘絕契’之舉,裂其柱,封其名,斷其音……”
“……碎片星散,鑰匙蒙塵……等待……共鳴之人……重續循環……”
“……然‘絕契’之傷深重,強行喚醒,恐引不可控之‘虛無’……需以‘時序’為引,以‘因果’為橋,徐徐圖之……”
“……警惕守誓之影,彼等視契約為唯一,不惜一切維護‘寂靜’……”
……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後麵的卷軸部分似乎因為年代久遠而破損缺失了。但僅僅是這些碎片,已經讓陳維心神俱震!
這卷軸明確提到了“九柱”,提到了那被隱藏、被撕裂的“隱柱”(第九回響)作為平衡基石的重要性,提到了它被封印(“絕契”)的曆史,甚至提到了“碎片”和“鑰匙”!這幾乎就是對古玉來曆和世界現狀的直接描述!
“守誓之影”?這指的是“靜默者”嗎?他們是為了維護某個“契約”而執行“寂靜”?
而最後那句“需以‘時序’為引,以‘因果’為橋”,更是直接指向了他正在行走的“燭龍回響”之路!難道,掌握時間與因果的力量,是安全引導第九回響回歸、修複世界平衡的關鍵?
這卷軸的價值,無法估量!
他強壓下心中的激動,迅速而小心地將卷軸重新卷好。他不能在這裏久留,必須將這份文獻帶走仔細研究。但他也知道,私自帶走禁書區的文獻是重罪,一旦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他看了一眼依舊沉浸在研究中的維克多教授,心中飛快權衡。教授顯然也在追尋這些秘密,將卷軸的存在告知他,或許能獲得更多的幫助和解讀?但教授那熱切到近乎偏執的態度,又讓他有些猶豫。這份文獻太過重要,他不能輕易交出主動權。
最終,他決定冒險一試。他不動聲色地將卷軸塞入懷中寬大的外套內襯裏,緊貼著古玉存放。古玉的暖意立刻包裹住卷軸,那微弱的“回響”波動似乎也被進一步掩蓋了。
他剛做完這一切,維克多教授那邊忽然傳來了動靜。
教授放下了手中的黑色卷軸,用力揉了揉眉心,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和失望,喃喃自語:“……還是不對,關鍵的連接點缺失了……難道真的需要去‘那個地方’才能找到線索嗎?”他抬起頭,似乎才意識到陳維的存在。
“怎麽樣?《時序淺析》可有收獲?”教授問道,語氣恢複了平時的溫和。
“受益匪淺,教授。隻是內容深奧,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陳維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
“嗯,循序漸進是對的。”維克多教授站起身,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脖頸,“時間不早了,今天就到這裏吧。記住我布置的課題,下次見麵,希望能看到你的進展。”他似乎並沒有察覺到陳維剛才的小動作。
陳維心中稍稍鬆了口氣,拿起那本《時序淺析》,恭敬地道別:“我會努力的,教授。再見。”
他轉身,沿著來時的路,快步離開了第七閱覽室,離開了那片埋葬著無數秘密的幽暗之地。懷中的卷軸緊貼著他的胸膛,如同一個剛剛到手、滾燙而沉重的寶藏,也像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古老的文獻已經到手,真相的拚圖又多了一塊。但前路的迷霧,似乎並未消散,反而因為窺見了更多的輪廓,而顯得更加深邃和危機四伏。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僅要在暗中成長,還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好這個剛剛發現的、可能改變一切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