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蔣馮之戰下

字數:2923   加入書籤

A+A-


    1929年5月23日的菏澤城外,硝煙蔽日。孫良成站在前沿陣地的沙包後,望著如潮水般湧來的中央軍。他手中的駁殼槍已經發燙,軍裝上的血跡早已幹涸發黑。
    “師座,右翼崩了!”傳令兵連滾帶爬地跑來,臉上滿是驚恐,“陳調遠的坦克上來了!”
    孫良成舉目望去,隻見陣地右側煙塵滾滾,幾十輛雷諾坦克正碾過戰壕,履帶下還粘著陣亡士兵的殘肢。他深吸一口氣,躍上高處,聲嘶力竭地喊道:
    “弟兄們!身後就是黃河,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今日若敗,西北軍就此除名!為了總司令,為了死去的弟兄,殺啊!”
    殘存的西北軍士兵發出困獸般的怒吼,挺起刺刀發起反衝鋒。一時間,喊殺聲、槍炮聲、慘叫聲響徹雲霄。
    然而,實力的差距不是勇氣可以彌補的。中央軍在炮兵和空軍支援下,以絕對優勢的火力碾壓著西北軍的防線。一架偵察機在陣地上空盤旋,不時投下炸彈,引發一片片火光。
    在開封前線,吉鴻暢接到韓付榘叛變的電報時,一拳砸在指揮所的土牆上,鮮血順著指縫流淌。
    “韓付榘這個王八蛋!總司令待他如子,他竟敢背叛!”吉鴻暢雙目赤紅,聲音嘶啞,“傳令各團,立即收縮防線,向洛陽方向撤退!”
    但軍心已散,令不行禁不止。許多部隊開始自發後撤,軍官們拔槍威嚇也無法阻止潰敗的洪流。
    黃河老渡口,混亂達到了頂點。數以千計的西北軍潰兵聚集在岸邊,爭搶著寥寥無幾的渡船。槍聲、哭喊聲、咒罵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一幅末日圖景。
    老船工李老漢的破木船已經來回擺渡了十幾次,船幫被扒船的士兵抓得滿是手印。這一次,船上又擠上了二十多個傷兵,河水幾乎與船舷齊平。
    “老總,真的不能再上了!船要沉了!”李老漢跪在船頭,向著還要往船上爬的士兵磕頭作揖。
    一個滿臉是血的軍官舉槍對準李老漢:“老東西,不開船就斃了你!今天我必須過河!”
    就在這時,天空中傳來刺耳的呼嘯聲。中央軍的炮兵發現了這個渡口,密集的炮火瞬間覆蓋了河岸。
    “轟!”
    一發炮彈正中李老漢的小船。木屑紛飛,殘肢斷臂被拋向空中,黃河水頓時染成一片猩紅。李老漢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仿佛看到了家鄉的麥田,那裏沒有戰爭,隻有豐收的喜悅。
    渡口變成了屠宰場。不會遊泳的士兵在河中掙紮,會遊泳的也被沉重的裝備拖入水底。對岸的中央軍機槍手還在向著河麵掃射,鮮血在黃河上形成一條條觸目驚心的紅色飄帶。
    5月27日,馮遇祥在極度失望中寫下一份的下野通電。在神都司令部裏,他逐字斟酌,手中的毛筆幾次停頓。
    “遇祥自參加革命以來,始終以國家統一、民族複興為己任。今見黨內紛爭不止,將士離心,實非國家之福。為免生靈塗炭,遇祥自願下野,所有西北軍政事務,交由各將領好自為之……”
    寫到這裏,這位以剛強著稱的“基督將軍”不禁潸然淚下。他想起了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想起了北伐時的豪情壯誌,更想起了韓付榘、石有三這些他一手提拔的將領的背叛。
    通電發出後,馮遇祥隻帶著八名貼身侍衛,悄然登上華山。在雲台觀安頓下來後,他站在華山北峰,俯瞰著蒼茫大地。
    “總司令,何必如此消沉。”侍衛長遞上一件外衣,“我們還有劉鬱分、宋哲源等忠勇之將,假以時日,必能重整旗鼓。”
    馮遇祥搖頭歎息:“你不懂。韓付榘、石有三的叛變,不是個人的背叛,而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在金錢和權力麵前,理想和忠誠顯得如此脆弱。”
    遠處,黃河如帶,夕陽如血。馮遇祥想起自己當年在直奉戰爭中的英姿,想起五原誓師時的豪邁,如今都化作過眼雲煙。
    消息傳到豫西,正在收攏殘部的張自終痛哭失聲。他把部隊集合在一處山穀中,站在一塊大石上,聲音哽咽:
    “弟兄們!總司令已下野,但我們還要活下去。今日之恥,他日必雪!記住今天,記住倒下的弟兄,記住背叛我們的人!”
    殘兵們舉起手中武器,發出震天的怒吼:“雪恥!雪恥!雪恥!”
    與此同時,在金陵總統府,委員長正得意地對李宇軒說:“景行,看到了吧。這就是反對我的下場。”
    李宇軒眉頭微蹙:“少東家,隻是這樣容易引起其他派係的恐慌,恐怕……”
    “好了,”委員長打斷他,“你不是想要兵工廠嗎?我投了。”
    李宇軒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恢複平靜:“謝少東家。不過,我們要建的不僅是兵工廠,更是國防工業的基礎。德國顧問建議,應該同時發展鋼鐵、機械、化工等配套產業。”
    委員長滿意地點頭:“就按你說的辦。但是記住,這件事要秘密進行,不能讓其他人察覺。”
    “明白。”李宇軒敬禮告退。
    走出總統府,李宇軒望著金陵城的萬家燈火,心中百感交集。他既為能夠實現建設國防工業的夢想而興奮,又為內戰的血腥而痛心。他知道,華夏現在正處在十字路口。一邊是永無止境的內戰,一邊是強敵環伺的外部危機。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抓住這個機會,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家打造一把自保的利劍。
    夜色漸深,長江水默默東流,帶走了一天的喧囂,也帶走了無數生命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