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戰爭

字數:2655   加入書籤

A+A-


    與此同時,另一邊古月放下手中的電報,深吸了一口煙。淞滬前線的戰況通過地下黨的渠道,源源不斷地傳回延安。
    “這個李學文,打得不錯嘛,不愧是李老的兒子。”他對身邊的周明說,“以一旅的兵力,擋住了日軍精銳部隊一個月的進攻。”
    周明點點頭:“確實是個人才。據說這個他,在上學期間也接觸過馬克思主義。”
    “哦?”古月感興趣地挑挑眉,“那就更值得關注了。告訴上海的同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嚐試接觸。這樣的人,將來或許能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他走到窗前,望著遠方的黃土高坡:“淞滬會戰雖然打得艱苦,但它向全世界證明了一點——華夏人民不會屈服於外來侵略!這對我們爭取國際支持,很有幫助。”
    隨著時間的流逝,戰鬥進入白熱化。259旅傷亡激增,彈藥告急。李念安將旅部警衛連都填了進去,他自己也多次持槍參與一線阻擊。在一次反擊日軍突入陣地的戰鬥中,他親自用衝鋒槍撂倒了三名日軍士兵,左臂也被彈片劃開一道深口子。
    “旅座!鬼子又上來了!二營頂不住了!”通訊兵嘶喊著。
    李念安吐掉嘴裏的泥沙,抓過電話,要通了炮連最後的位置:“徐連長!全體都有,急速射!把所有炮彈打光!然後炸炮撤退!”
    炮火再次覆蓋了前沿,暫時遏製了日軍的攻勢。趁著間隙,李念安下令各部按預定計劃,分批向蘇州河方向轉移。撤退組織得有條不紊,傷員被盡量帶走,重武器能帶則帶,不能帶則徹底破壞。
    當他最後一批撤過浮橋,回頭望去時,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羅店和蕰藻浜,那片他用鮮血和生命守衛了近一個月的土地,正在漸漸隱沒在晨霧之後。
    當最後一批後衛部隊撤出陣地時,羅店鎮方向升起了太陽旗。但日軍占領的,是一片滿目瘡痍、付出巨大代價的廢墟。
    撤至蘇州河南岸的259旅,經過短暫休整和補充盡管杯水車薪,再次被投入到蘇州河的防禦中。李念安繼續運用他那一套靈活機動的戰術,結合巷戰、夜襲,屢次挫敗日軍渡河企圖。他的名聲在軍中逐漸傳開,“小李將軍”的名號越叫越響。
    基於李念安在羅店及蘇州河防禦作戰中的卓越表現,以及在極端困難條件下成功保存部隊主力、予敵重創的戰績,經第三戰區總司令李宇軒力薦,軍事委員會正式下達命令:
    “茲任命李念安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軍第259旅旅長去‘暫代’二字,此令。”
    這份晉升令在淞滬戰場引起了不小震動。年僅二十三歲的少將旅長,在整個國軍序列中都極為罕見。羨慕、嫉妒、質疑之聲皆有,但更多是從血火中拚殺出來的官兵們的認可。
    與此同時,另一邊在延安,古月等中共領導人通過內部渠道也關注著淞滬戰局。對於李學文這樣一位戰術靈活、不拘一格的國民黨將領,他們表現出很高的興趣。某次內部會議上,古月曾言:“這個李學文,不愧是李老的兒子打法有點意思,不像那些頑固派。要是能多幾個這樣的,抗戰局麵或可不同。”
    而在上海租界內,西方軍事觀察員們則將李念安的戰術作為研究中國軍隊抵抗意誌和戰術演變的案例。英國《泰晤士報》一名記者在報道中寫道:“……在羅店、蘇州河等戰役裏,一位年輕的華夏將軍以其非凡的韌性和創新的戰術,讓裝備精良的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這或許預示著,華夏軍隊並非不堪一擊,他們正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莫斯科,鐵人同樣關注著東方戰場的每一個變化,對李宇軒、李念安父子這類與德國軍事體係淵源頗深,卻又在對日作戰中表現突出的將領,心情複雜,既懷有警惕,也不得不承認其價值,這影響著對華援助的微妙平衡。
    九月十八日,江灣鎮259旅指揮部李念安站在臨時挖掘的掩體裏,用望遠鏡觀察著對岸日軍的調動。嶄新的少將領章在昏暗的光線下並不醒目。他臉上多了幾分滄桑,眼神卻更加深邃堅定。
    “旅座,司令部通報,日軍第三、第九師團正在醞釀新一輪總攻,重點可能還是我旅防區。”參謀長江明遠報告。
    李念安放下望遠鏡,目光掃過掩體內一張張疲憊而堅毅的麵孔:“知道了。告訴兄弟們,羅店的苦我們都熬過來了,蘇州河也守住了,這裏,一樣能守住。”
    他走到地圖前,開始部署新一輪的防禦。此時的他,已不僅僅是一個善打巧仗的團長,而是真正開始思考旅級兵團作戰的指揮官,如何協調步、炮、工兵,如何利用有限兵力形成防禦縱深,如何在與上級和友軍的溝通中為部隊爭取更多生存空間。
    李念安站在瞭望口前,望著遠處被炮火映紅的夜空。血戰仍在繼續,他的259旅像一顆釘子,牢牢釘在防線上。他摸了摸肩上的少將星徽,感覺沉重無比。這不僅僅是榮耀,更是責任,是無數將士的生命信任地托付於他。
    參謀長送來最新戰報:“旅座,三團二營陣地失而複得,營長陣亡……日軍第九師團一部已突破我左翼友軍防線,威脅我側後。”
    李念安目光銳利,迅速回到地圖前:“命令預備隊一團三營,向左翼迂回,堵住缺口!通知炮兵團,全力支援左翼戰鬥!同時,向軍部報告,我部右翼壓力減輕,可酌情抽調部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