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歸鄉與啟程

字數:5406   加入書籤

A+A-


    從同程離職後的第三天,我踏上了返回天水的列車。
    車窗外的景色從江南水鄉的溫婉細膩,逐漸變為西北黃土高原的蒼茫雄渾。當熟悉的鄉音在車廂裏響起,當空氣中開始彌漫著家鄉特有的幹燥清爽的氣息時,那顆在都市叢林中變得浮躁疲憊的心,竟奇異地平靜下來。
    在家的半個月,是我這些年過得最慢,也最踏實的日子。每天睡到陽光灑滿炕頭,聽著院子裏母親喂養的土雞“咕咕“叫喚,幫著父親侍弄那一小片菜園,或者就搬個小馬紮坐在老槐樹下,看日頭慢慢西沉。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職場的紛擾,這種近乎原始的簡單生活,讓我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和治愈。
    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我躺在院子裏的搖椅上,忽然想起了石雲。那個在日本緊急關頭打來電話的姑娘,那個讓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真摯關懷的老同學。我該好好謝謝她。
    掏出手機,我斟酌著發了條微信:“石雲,我回天水了,在家休息。上次在日本多虧你及時來電,一直想當麵致謝。明天晚上有空嗎?想請你吃個飯,順便叫上趙俊俊和馮喜明,咱們好久沒聚了。你看市裏哪裏方便?“
    消息發出去後,心裏竟有些莫名的期待。
    沒過多久,手機亮了:“好呀,你回來啦。市裏有家西北菜館不錯,味道正宗,環境也安靜,我把定位發你。“
    第二天傍晚,我提前到了石雲推薦的那家位於天水市中心的餐廳。裝修很有地方特色,牆上掛著麥積山石窟的壁畫,桌椅都是實木的,透著西北特有的質樸厚重。
    石雲到的時候,夕陽的餘暉正透過窗欞灑進來。她穿著一件淺藍色的襯衫,配著簡單的牛仔褲,像是剛下班的樣子。見到我,她微微一笑:“等久了吧?市裏這會兒有點堵車。“
    “沒有,我也剛到。“我起身給她拉開椅子,“這地方選得不錯,很有味道。“
    我們正寒暄著,包間門“砰“地被推開,趙俊俊和馮喜明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老馮!可以啊!“趙俊俊上來就給我一個結實的擁抱,他身上還帶著田野間的陽光氣息。幾年不見,他比以前更壯實了,皮膚曬得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地裏勞作的人。
    馮喜明還是那副憨厚模樣,搓著手笑道:“瑞東,這地方真氣派。“他褲腳上還沾著點泥土,想必是剛從果園趕來。
    “啥氣派不氣派的,就是吃個便飯。“我招呼他們坐下,順手給他們倒上茶水,“俊俊,聽說你的櫻桃園今年收成不錯?“
    “嗨,別提了!“趙俊俊一擺手,眉頭就皺了起來,“今年春天雨水多,櫻桃裂果嚴重,價格也上不去。這看天吃飯的營生,真是讓人操心。還是你們在外麵闖蕩的好,見多識廣,賺的都是活錢。“
    馮喜明也歎了口氣,聲音低沉:“我那蘋果園也一樣。今年市場行情不好,好蘋果賣不上價,差蘋果更是無人問津。守著這幾十畝果園,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還是你們有出息。“
    我聽著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些從小一起光屁股玩到大的夥伴,如今都在為生計奔波勞碌。我給他們斟上本地的白酒,誠懇地說:“話不能這麽說。俊俊你的櫻桃園要是能打出自己的品牌,那就是一份可以傳承的事業。喜明守著祖輩的土地,心裏踏實安穩。我在外麵看著風光,其實壓力大得很,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石雲也接過話茬,語氣輕快地說:“是啊,我在市裏做投標工作,天天對著標書和數據發愁,頭發都快掉光了。這年頭,誰都不容易。“
    她的話讓我們都會心地笑了。幾杯白酒下肚,氣氛頓時熱鬧起來。我們說起小時候一起偷鄰居家的棗,被狗追得滿村跑;說起在河灘上烤玉米,把眉毛都燎沒了;說起在課堂上偷偷傳紙條,被老師抓個正著......那些泛黃的記憶,在酒香和笑聲中漸漸鮮活起來,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說起來,真要好好謝謝你,石雲。“我端起酒杯,鄭重地說,“上次在日本,要不是你那個電話,我可能真就被騙子得逞了。“
    石雲的臉頰在酒意和燈光下微微泛紅,她擺擺手,語氣輕鬆:“哎呀,都過去的事了,還提它幹嘛。我就是覺得不對勁,想著還是打個電話確認一下。“她頓了頓,帶著點後怕說,“當時可把我急壞了,錢都準備去取了。“
    趙俊俊瞪大眼睛,嗓門洪亮:“還有這事?老馮你得好好敬石雲一杯!這要是在舊社會,那就是救命之恩啊!“
    馮喜明也憨厚地笑著點頭,端起酒杯:“是該好好敬一杯。“
    那一刻,看著石雲在燈光下溫柔的笑容,我心裏湧起一陣暖流。這份來自故鄉的牽掛,這份不計得失的真誠,比什麽都珍貴。
    那頓飯吃到很晚,直到餐廳服務員禮貌地提醒即將打烊。走出餐廳門口,天水市中心的霓虹燈在夜色中安靜地閃爍,晚風帶著初夏的涼意,吹散了包廂裏殘留的酒氣和喧鬧。
    趙俊俊和馮喜明住在鄉下,需要去趕最後一班回鎮的班車。我們在餐廳門口用力地握手、擁抱,互相拍打著肩膀,約定著下次不知何時才能再聚的聚會。
    “老馮,在外麵好好的!“
    “瑞東,發達了別忘了兄弟們!“
    “一定!你們也保重!櫻桃和蘋果熟了記得給我寄點!“我笑著回應,看著他們快步走向不遠處的公交站台,身影很快融入了夜色。
    轉眼間,喧鬧的門口就隻剩下我和石雲。周圍的喧囂退去,氣氛忽然變得有些安靜,甚至帶著一絲微妙的局促。
    “我送你回去吧?“我側過頭,看向身旁的石雲,很自然地提議道。晚風吹起她額前的幾縷發絲,路燈在她臉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她微微搖了搖頭,臉上帶著淺淺的、令人舒適的笑容,語氣輕鬆地說:“不用了,我家離這兒不遠,走回去就行,正好散散步,醒醒酒。“
    她的話語裏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篤定和獨立性,讓我不好再堅持。
    “那……你自己小心點。“我點點頭。
    “嗯,你也是。回去路上注意安全。“她看著我,眼神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清亮,那句在飯桌上說過的話似乎還在空氣中留有餘溫,“加油。“
    “好。“我應道,心裏那份因即將再次離別而生的淡淡惆悵,似乎被這兩個字衝散了不少。
    她朝我揮了揮手,轉身,沿著人行道不緊不慢地向前走去。我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站在原地,看著她的背影。她走得不快,步態從容,身影在路燈下拉長又縮短,穿過斑駁的光影,直到在一個拐角處停下,再次回頭朝我這邊看了一眼,似乎確認我還在,然後又揮了揮手,這才徹底消失在拐角之後。
    我站在原地,又停留了片刻,才深吸了一口家鄉夜晚清涼的空氣,轉身朝著自己停車的方向走去。心裏那份因老友重逢而產生的溫暖,以及石雲那份含蓄卻真切的鼓勵,仿佛化作了某種實實在在的力量,注入心田。這次歸鄉,這片土地和這些故人,給予我的慰藉和力量,遠超預期。
    在家又待了幾天後,我告別了依依不舍的父母,再次踏上了返回蘇州的列車。故鄉的溫情是充電站,但不能是永久停泊的港灣。我知道,前方還有一場硬仗在等著我。
    回到蘇州,我沒有立刻盲目地投入創業。而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了反複而細致的市場考察。我跑遍了蘇州幾個主要的城區,觀察人流,分析競爭格局,評估不同區域的租金成本和潛在客源。我也詳細研究了攜程的加盟政策,以及當時市場上其他幾家主流OTA的線下合作模式。
    利弊漸漸清晰。加盟,看似背靠大樹好乘涼,有品牌支持和一定的流量傾斜,但相應的,加盟費、管理費、嚴格的統一運營標準和對總部的強依賴性,也會束縛住手腳,利潤空間被壓縮,自主權有限。
    而我自己創業,雖然前期辛苦,風險自擔,但卻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更重要的是,我在同程這幾年,積累的並不僅僅是銷售技巧。我腦子裏裝著完整的線下門店運營管理體係,從選址裝修到招聘培訓,從客戶服務到產品供應鏈!是的,供應商!這才是我的核心優勢之一。幾年電話銷售和門店管理的經曆,讓我與全國乃至全球眾多的地接社、酒店集團、景區、航空公司等旅遊資源供應商建立了直接或間接的聯係,我熟知產品的成本構成、資源的優劣、合作的流程。這意味著,即使沒有同程或攜程的平台,我依然能夠憑借自己的資源網絡,組織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
    這個發現讓我信心大增。我不再隻是一個銷售執行者,我是一個掌握著核心資源的潛在經營者。
    2018年的4月,蘇州的春天已是繁花似錦。我不再猶豫,做出了最終決定:不加盟任何平台,自主創業!
    我盤點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那在同城攢下的四十萬,像一隊即將出征的士兵,等待著我的檢閱。我知道,這將是我全部的彈藥。
    我在蘇州一個不算核心但交通便利、租金相對便宜的寫字樓裏,租下了一個隻有六十多平米的小辦公室。手續跑完,當我把那張印著“蘇州華悅旅遊信息谘詢有限公司“和“法定代表人:馮瑞東“的營業執照,端端正正地掛在辦公室雪白的牆上時,內心湧動的,是一種混合著豪情、忐忑和巨大責任感的複雜情緒。沒有鑼鼓喧天,沒有鮮花簇擁,隻有我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房間裏,對著這張薄薄的紙,許下了無聲的誓言。
    “華悅“——取“中華“的“華“,“喜悅“的“悅“。我希望通過我的服務,讓每個客人都能在中華大地上收獲旅行的喜悅。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在上海開拓同城門店的起點。一個人,身兼數職。我是老板,也是第一個業務員;是行政,也是財務;是產品經理,也是客服。我拿著尺子測量辦公室的每一個角落,規劃著工位的擺放;我對比著各種辦公家具的價格,力求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我設計公司的Lo和宣傳資料,熬夜撰寫招聘啟事和培訓手冊。
    我用在上海學到的所有經驗,開始了新一輪的“從零到一“。隻是這一次,舞台更小,風險更大,但意義也截然不同——這一次,我是為自己搭建舞台。
    我在各大招聘網站發布了信息,期待著能像當年遇到何婷一樣,找到第一批願意與“華悅“這艘剛剛啟航的小船同舟共濟的夥伴。前路未知,風雨難測,但握著方向盤的人,是我自己。
    夜深人靜時,我常常會想起天水老家,想起那頓溫暖的聚餐,想起石雲那句“加油“,想起趙俊俊和馮喜明質樸的笑容。這些記憶,成了我創業路上最溫暖的行囊。
    馮瑞東的創業之路,就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裏,正式拉開了序幕。四十萬的啟動資金,像是四十萬顆希望的種子。我要讓它們在蘇州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