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技術瓶頸與突破

字數:3366   加入書籤

A+A-


    守城戰的勝利讓青禾村聲名鵲起,周邊幾個小村落紛紛派人前來交好,甚至有村民主動遷徙而來,村子的規模日漸擴大。但林舟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反而被一個棘手的問題難住了——弩箭產能的瓶頸。
    戰後清點物資時,林舟發現標準化弩箭的消耗遠超預期,雖然工匠們日夜趕工,可弩機核心的齒輪、扳機等精密部件,依舊需要靠手工打磨。鐵山的手藝已是全村最好,一天也隻能打磨出三個合格的扳機,齒輪的咬合精度更是全憑經驗,報廢率極高。
    “這樣下去不行。”林舟站在鐵匠鋪裏,看著滿地的廢料和工匠們疲憊的臉龐,眉頭緊鎖,“手工打磨效率太低,精度也不穩定,一旦再次爆發衝突,咱們的武器儲備根本跟不上。”
    鐵山抹了把臉上的汗水,無奈地搖頭:“林小哥,俺們已經盡力了。這些小零件太精細,鐵疙瘩又硬,磨快了容易變形,磨慢了又趕不上趟,實在沒辦法再提速了。”
    旁邊的工匠們也紛紛附和,臉上滿是疲憊與焦灼。他們知道武器儲備的重要性,卻被手工加工的局限死死困住,有力無處使。
    林舟沉默不語,手指無意識地在鐵板上畫著草圖。他需要一種能替代手工、實現高效鍛打和打磨的工具,而動力來源是關鍵——人力有限,畜力不穩定,唯一可靠且持久的,便是水流。
    “有了!”林舟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閃過亮光,“水力鍛錘!”
    他立刻找來紙筆,快速勾勒出初步構想:利用河流的衝擊力帶動水車,水車通過齒輪和連杆傳動,將水流的動能轉化為鍛錘的衝擊力,再配合固定模具,便能實現精密部件的批量鍛打和打磨。
    “水流帶動水車,水車轉齒輪,齒輪拉連杆,連杆帶鍛錘……”林舟一邊畫一邊解釋,“這樣一來,隻要水流不停,鍛錘就能持續工作,效率比手工高十倍不止,而且模具固定,部件精度也能保證。”
    鐵山和工匠們圍過來看,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懂,卻能隱約感覺到這工具的威力,臉上露出期待的神色。
    恰逢蘇晚晴前來查看武器改良進度,聽到林舟的構想,清冷的眸子裏瞬間迸發出熾熱的光芒。她快步走到桌前,目光緊緊盯著草圖上的齒輪傳動和連杆結構,又聽到林舟說要借助水流動力,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可以將陣法與機械結合!
    “林舟,你的想法太妙了!”蘇晚晴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打破了往日的沉靜,“水流的動能是外力,若在水車和齒輪上刻上聚靈陣紋,既能引導水流更順暢地帶動機械,又能借助靈氣滋養金屬部件,減少磨損,提升精度!”
    林舟聞言,眼前一亮。他隻想到了機械傳動,卻忘了蘇晚晴擅長的陣法之道。若能將機械原理與陣法結合,水力鍛錘的效率和穩定性必然能再上一個台階。
    “蘇姑娘所言極是!”林舟激動地說道,“聚靈陣紋引導動能,齒輪連杆傳遞動力,水力提供持續能量,三者結合,這台鍛錘的威力絕對超乎想象!”
    兩人越聊越投機,從水車的直徑、齒輪的齒數比,到連杆的長度、鍛錘的重量,再到陣紋的刻繪位置和聚靈節點,一一細細推敲。蘇晚晴的陣法知識為機械增添了靈氣加持,林舟的工程邏輯讓陣法更具實用性,兩個不同領域的“技術宅”,在這一刻碰撞出了驚人的火花。
    自那以後,蘇晚晴便徹底沉浸在了水力鍛錘的研究中。她往日清冷自持,如今卻像變了個人似的,把村委會的偏房當成了臨時書房,桌上、牆上、甚至地上,都鋪滿了畫滿陣紋和機械結構的草稿紙。
    她常常熬夜演算,燭火從黃昏燃到黎明,桌上的油燈換了一盞又一盞,草稿紙堆得比人還高。偶爾遇到難題,她便會抓著頭發冥思苦想,眉頭緊鎖,全然沒了往日的優雅;一旦想通關鍵,又會興奮地拍手,眼中亮得像藏著星辰,與平日的沉靜判若兩人。
    村民們路過偏房,總能看到她趴在桌上寫寫畫畫的身影,眼下的黑眼圈越來越重,頭發也有些淩亂,卻依舊精神矍鑠,仿佛有使不完的勁。
    “蘇姑娘這是魔怔了吧?”有村民私下議論。
    “你懂啥!”趙大立刻反駁,“蘇姑娘這是在研究能讓咱們武器量產的寶貝,等研究出來,咱們青禾村就更厲害了!”
    林舟也心疼蘇晚晴的辛苦,時常送來吃食和熱茶,卻很少打擾她。他知道,對於一個癡迷於研究的“技術宅”來說,攻克難題的過程既是煎熬,也是最大的樂趣。
    他偶爾會進去看看,隻見草稿紙上的設計圖越來越精細:水車的葉片上刻著螺旋狀的聚靈紋,能最大化引導水流動能;齒輪的齒縫間刻著傳導紋,讓動力傳遞更順暢;連杆與鍛錘的連接處刻著穩固紋,減少震動帶來的誤差;甚至連鍛錘的錘頭都刻著微型聚靈陣,能讓衝擊力更集中。
    每一處細節都經過反複推敲,既有機械的嚴謹,又有陣法的玄妙,將水力、機械、靈氣完美融合。
    幾天後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林舟正在查看水泥的凝固情況,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他回頭望去,隻見蘇晚晴頂著兩個濃重的黑眼圈,頭發隨意挽著,臉上還沾著些許墨漬,卻眼神明亮得驚人,手中緊緊攥著一張卷起來的圖紙,快步向他走來。
    “林舟!成了!我成功了!”蘇晚晴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難掩內心的興奮,她將手中的圖紙展開,遞到林舟麵前,“你看,這是最終的設計圖!”
    林舟低頭看去,隻見圖紙上畫著一台結構複雜而精妙的機械:巨大的水車矗立在河邊,通過一係列齒輪和連杆與鍛錘相連,每個關鍵部位都標注著詳細的陣紋圖案和尺寸,甚至連水流的流速、鍛錘的打擊力度都有精確的計算。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水力鍛錘,而是一台融合了機械工程與陣法之道的“符文水力鍛錘”!
    看著這張凝聚了兩人心血的設計圖,林舟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激動。他知道,這台鍛錘一旦建成,青禾村的生產力將迎來質的飛躍,弩箭、農具甚至更複雜的機械部件,都能實現批量生產。
    “蘇姑娘,你太厲害了!”林舟由衷地讚歎道。
    蘇晚晴疲憊地笑了笑,眼中卻滿是成就感:“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現在,就差把它造出來了!”
    林舟看著圖紙,又看了看遠處奔流的河流,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第一台“符文水力鍛錘”的建造,正式提上日程。而這台劃時代的機械,必將為青禾村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讓這個崛起的村落,在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接下來,便是召集工匠,籌備材料,將圖紙上的構想,變為現實。而這台融合了兩大智慧的機械,又將爆發出怎樣的威力?青禾村的“工業革命”,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