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台水力機床的誕生

字數:4955   加入書籤

A+A-


    青禾村外的小河邊,早已熱鬧非凡。
    十餘根粗壯的原木深深紮根在河床兩側,構成水力鍛錘的主體框架,黝黑的鐵件與嶄新的木材相映,透著一股工業時代的粗糲與力量感。鐵山光著膀子,指揮著十幾個壯實的村民,將最後一根橫梁架上框架,汗水順著他古銅色的肌膚滑落,砸在地麵的石板上,濺起細小的水花。
    蘇晚晴站在一旁,穿著便於行動的短打,往日一絲不苟的發髻鬆了幾分,幾縷碎發貼在汗濕的額角,卻絲毫未減她眼中的專注。她手裏拿著設計圖,時不時彎腰查看齒輪的咬合情況,或是用木炭在水車葉片上修正陣紋,指尖的墨痕早已蹭到了臉頰上,渾然不覺。
    林舟則蹲在鍛錘的基座旁,仔細檢查著水泥與磚石的結合處。為了承受鍛錘起落的巨大衝擊力,基座特意用鋼筋(鐵絲替代)加固,澆灌了厚厚的水泥,牢牢固定在地麵之下,如同紮根大地的磐石。
    “林小哥,框架都搭好了!”鐵山直起身,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聲音洪亮,“水車也安裝完畢,就等蘇姑娘刻完陣紋,咱們就能試水了!”
    林舟點點頭,站起身看向蘇晚晴。此刻她正站在水車旁,手持特製的鐵筆,在葉片的木質表麵刻繪陣紋。那些陣紋蜿蜒曲折,既符合聚靈的邏輯,又順著葉片的弧度分布,能最大限度引導水流的動能。鐵筆劃過木材,留下深淺一致的凹槽,蘇晚晴的動作精準而流暢,每一筆都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猶豫。
    周圍圍滿了看熱鬧的村民,有老人,有孩子,還有放下手中農活趕來的工匠。大家看著這台造型奇特的大家夥,臉上滿是好奇與期待。
    “這玩意兒真能自己打鐵?不用人動手?”一位白發老者捋著胡須,滿臉疑惑。
    “林小哥和蘇姑娘聯手做的,肯定錯不了!上次那守城的武器,不就是他們琢磨出來的?”旁邊的年輕後生反駁道。
    “俺還是不信,這麽重的錘子,怎麽能自己動起來?”有人搖著頭,滿臉質疑。
    議論聲中,蘇晚晴終於刻完了最後一道陣紋。她直起身,長長舒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疲憊卻欣慰的笑容:“好了,陣紋全部刻完,靈氣傳導路徑已經打通。”
    林舟走上前,仔細檢查了一遍陣紋,確認沒有偏差後,對鐵山說道:“放水!讓水車轉起來!”
    鐵山立刻揮手示意,早已守在水閘旁的村民們合力拉開閘門。河水順著渠道奔湧而出,湍急的水流衝擊在水車的葉片上,巨大的水車緩緩轉動起來,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隨著水流速度加快,轉動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葉片上的陣紋在水流的衝刷下,泛起淡淡的微光。
    “齒輪傳動正常!”
    “連杆沒有卡頓!”
    “鍛錘基座穩固!”
    負責監測各個部位的工匠們紛紛匯報,聲音中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
    水車轉動的動力通過一係列齒輪傳遞給連杆,連杆帶著頂端的鐵製鍛錘緩緩升起,升至最高處時,在重力與水流動力的雙重作用下,猛地向下砸落!
    “咚!”
    一聲沉悶的巨響,鍛錘精準地砸在下方的鐵胚上,火星四濺。緊接著,在齒輪的帶動下,鍛錘又緩緩升起,然後再次落下,“咚!咚!咚!”的聲響規律而有力,回蕩在小河邊,震得人耳膜發麻。
    周圍的村民們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的景象:那柄數百斤重的鐵錘,在沒有任何人操縱的情況下,竟然按照固定的節奏,一次次精準地鍛打鐵胚。鐵胚在鍛錘的重擊下,逐漸變形、延展,朝著模具的形狀靠攏,每一次打擊都恰到好處,力道均勻,遠比手工鍛打更加精準高效。
    “我的天!真動起來了!”
    “這也太神了吧!不用人管,自己就能打鐵!”
    “林小哥太厲害了!蘇姑娘也太厲害了!”
    短暫的寂靜過後,村民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臉上滿是震撼與喜悅。那些之前持懷疑態度的人,此刻也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鐵山看得心癢難耐,忍不住湊上前,想感受一下鍛錘的力道。趁著鍛錘升起的間隙,他伸出手,想要觸摸一下錘柄。可還沒等他碰到,鍛錘便猛地落下,巨大的衝擊力通過空氣傳遞過來,震得他手臂發麻,連忙縮回手,連連甩著胳膊,嘟囔道:“這力氣,比俺還大!俺打鐵這麽多年,也沒這麽大的勁兒!”
    眾人見狀,紛紛哈哈大笑起來,之前緊張的氣氛瞬間變得歡快起來。
    林舟看著運轉正常的水力鍛錘,心中也充滿了成就感。這台鍛錘融合了現代機械原理與這個世界的陣法之道,水車的轉速通過齒輪調節,鍛錘的起落高度可以通過連杆長度控製,模具則可以根據需要更換,既能鍛打弩機的核心部件,也能打造農具、鐵器,真正實現了多功能、批量化生產。
    “鐵山,你帶人把準備好的鐵胚放進模具,試試批量鍛打扳機!”林舟下令道。
    “好嘞!”鐵山立刻應聲,帶著幾名工匠上前,將燒紅的鐵胚放入鍛錘下方的模具中。鍛錘一次次落下,鐵胚在模具中逐漸成型,冷卻後取出,稍加打磨,便是一個合格的弩機扳機。
    之前手工打磨一天才能做出三個合格的扳機,現在水力鍛錘運轉一個時辰,便做出了二十個,而且每個扳機的精度都一模一樣,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太快了!這也太快了!”鐵山拿著剛做好的扳機,激動得手都在發抖,“林小哥,有了這玩意兒,咱們的弩箭再也不愁不夠用了!”
    蘇晚晴看著運轉的鍛錘,眼中滿是異彩。她能感覺到,葉片上的陣紋正在持續引導水流動能,同時匯聚天地間的微弱靈氣,不僅讓水車轉動得更加順暢,還在緩慢滋養著齒輪和鍛錘,減少磨損。這種機械與陣法的結合,遠比她之前想象的更加奇妙。
    “林舟,這台水力鍛錘的效率,超出了我的預期。”蘇晚晴轉頭看向林舟,語氣中滿是讚賞,“如果我們再優化一下齒輪的齒數比和陣紋的布局,效率還能再提升三成。”
    “那太好了!”林舟點點頭,“等忙完這一陣,我們就著手改良。不過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手示意村民們安靜下來,聲音洪亮地說道:“各位鄉親,水力鍛錘的成功運轉,意味著我們青禾村的生產力,將迎來質的飛躍!從今天起,我們正式建立‘軍工車間’,專門生產弩箭、盾牌、投石機等武器裝備,同時也生產改良後的農具,滿足村裏的需求!”
    “好!”村民們紛紛歡呼響應,臉上滿是激動。他們知道,這台水力鍛錘不僅能讓村裏的武器更充足,還能讓農耕效率更高,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林舟繼續說道:“鐵山,你擔任軍工車間的負責人,帶領工匠們熟悉水力鍛錘的操作,製定生產計劃,確保武器和農具的產量和質量。蘇姑娘,麻煩你繼續優化鍛錘的設計,同時研究其他水力機械,比如水力打磨機、水力鋸木機,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放心吧林小哥,俺一定把車間管好!”鐵山拍著胸脯保證。
    蘇晚晴也點了點頭:“我會盡快拿出其他水力機械的設計圖。”
    接下來的幾天,軍工車間正式投入運轉。水力鍛錘日夜不停地工作,合格的弩機部件、鐵叉、盾牌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堆積如山。村民們看著這些精良的武器和農具,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林舟在忙完軍工車間的籌備工作後,卻陷入了沉思。隨著青禾村的發展,與外界的聯係越來越頻繁,之前派往青林鎮的偵察隊,來回一趟需要兩天時間,信息傳遞極為不便。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及時獲取消息,很可能會陷入被動。
    “必須解決遠程通信的問題。”林舟喃喃自語。在現代社會,電話、網絡讓遠程通信變得輕而易舉,但在這個時代,隻能依靠人力傳遞消息,效率太低。
    他想到了烽火台,但烽火台隻能傳遞簡單的信號,無法傳遞複雜的信息;他也想到了信鴿,但信鴿的穩定性太差,容易受到天氣和天敵的影響。
    “或許,可以結合陣法和電磁原理?”林舟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個世界存在靈氣,蘇晚晴的陣法能夠引導和傳導能量,而電磁感應的原理,或許可以與陣法結合,製造出簡易的通信裝置。
    他將這個想法記在紙上,畫了一個初步的構想:用銅線纏繞鐵芯,製成簡易的電磁鐵,通過電流的通斷產生磁場變化,再配合陣法引導能量,實現信號的遠距離傳遞。這便是他心中的“靈網”雛形——一個融合了電磁原理與陣法之道的遠程通信網絡。
    這個項目比水力鍛錘更加複雜,需要深入研究電磁感應與陣法的結合,還需要解決電源(初步設想用蓄電池或人力發電)、導線(需要更優質的銅線)等一係列問題。但林舟知道,一旦這個項目成功,青禾村將徹底擺脫信息傳遞的束縛,能夠及時掌握外界的動向,甚至與其他勢力建立快速通信,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天傍晚,林舟站在河邊,看著水力鍛錘依舊在規律地運轉,火星在暮色中閃爍。軍工車間的燈火通明,工匠們還在忙碌著,整個青禾村都充滿了蓬勃的生機。
    他從懷中掏出那張畫著通信裝置構想的圖紙,眼神堅定。水力鍛錘的成功,讓他看到了機械與陣法結合的巨大潛力。接下來,他要集中精力,攻克遠程通信這個關鍵難題。
    “靈網”的夢想,將從這個最簡單的需求開始。而這個項目的啟動,也將讓青禾村的技術水平,再次邁出曆史性的一步。
    隻是,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構想,能否成功實現?蘇晚晴在得知這個想法後,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青禾村的“通信革命”,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