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電話”的構想
字數:4696 加入書籤
青禾村的擴張速度遠超預期。隨著水力鍛錘帶來的生產力飛躍,軍工車間源源不斷地產出精良武器與農具,周邊村落的村民聽聞消息,紛紛拖家帶口遷徙而來。短短一個月,村子的範圍便擴大了一倍,新的住宅區、農田、作坊沿著小河兩岸鋪開,原本的村口變成了熱鬧的中心街區,往來行人絡繹不絕。
可擴張也帶來了新的難題。
林舟站在新落成的瞭望塔上,手持望遠鏡俯瞰整個村落。西邊的軍工車間傳來規律的鍛錘聲,東邊的農耕區裏村民們正用改良農具耕種,南邊的新住宅區工匠們忙著搭建房屋,北邊的貿易點已有零星的外村商人駐足。各個區域分散在兩裏範圍內,僅憑人力跑腿傳遞消息,不僅耗時費力,還時常出現指令傳達偏差。
“昨天讓木工坊送五十塊木板到城牆加固點,結果他們送成了三十塊,耽誤了大半天工期。”林舟放下望遠鏡,眉頭微蹙,“還有軍工車間的鐵料不夠了,等信使跑到鐵礦開采點,已經錯過了最佳運輸時間。”
身旁的蘇晚晴一襲青衫,正低頭記錄著水力機械的運轉數據,聞言抬起頭:“範圍擴大後,信息傳遞的滯後性確實成了大問題。之前靠人跑、靠喊的方式,已經跟不上現在的節奏了。”
她清冷的眸子裏閃過一絲思索:“或許可以增加信使的數量,劃分責任區域?”
“治標不治本。”林舟搖了搖頭,“信使再多,也趕不上事情變化的速度。而且遇到緊急情況,比如突發火災、野獸侵襲,等消息傳到我這裏,再派兵支援,可能已經造成損失了。”
他頓了頓,轉頭看向蘇晚晴,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蘇姑娘,你有沒有想過,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兩個相隔甚遠的人,實時聽到對方的聲音?”
“實時聽到對方的聲音?”蘇晚晴愣住了,秀眉微蹙,“相隔甚遠,聲音會被風打散,傳播距離有限,怎麽可能實時傳遞?”
這是她從未想過的問題。在這個時代,信息傳遞要麽靠人力,要麽靠信鴿、烽火,實時語音傳輸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稱之為‘電話’。”林舟拿起地上的樹枝,在瞭望塔的石板上畫了兩個並列的方框,中間用一條直線連接,“這兩個方框,就是‘電話’的兩端,分別放在需要通信的兩個地方。中間的直線,就是信號傳輸的通道。隻要我們能找到一種載體,將聲音轉化為可傳輸的信號,通過通道傳遞到另一端,再將信號還原為聲音,就能實現實時通信。”
蘇晚晴湊近石板,眼神專注地看著他畫的示意圖,手指輕輕撫摸著那條代表傳輸通道的直線:“載體?信號?轉化與還原?這些概念……聞所未聞。”
她的大腦飛速運轉,林舟的想法再次超越了她的認知,卻又隱隱透著某種邏輯上的可行性。就像當初林舟用“水流”“電阻”比喻陣法能量傳輸一樣,這個“電話”的構想,也帶著一種顛覆傳統的精妙。
“聲音是振動產生的,對嗎?”林舟問道。
蘇晚晴點了點頭:“沒錯,比如說話時聲帶振動,敲擊物體時物體振動,都會產生聲音。”
“這就對了。”林舟眼睛一亮,“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在‘電話’的一端,用一個薄膜接收聲音的振動,然後將這種振動轉化為靈氣的波動——這就是‘編碼’;再通過特定的陣法通道,將這種靈氣波動穩定地傳遞到另一端——這就是‘傳輸’;最後在另一端,將靈氣波動再轉化為振動,帶動薄膜發聲,還原出原本的聲音——這就是‘解碼’。”
他一邊說,一邊在石板上補充細節:“陣法通道可以用特製的導線(裹著絕緣材料的銅線)作為載體,上麵刻上聚靈、穩靈的陣紋,確保靈氣波動不會逸散;編碼和解碼的核心,就是找到振動與靈氣波動之間的對應關係,讓每一種聲音振動,都能轉化為唯一對應的靈氣波動,反之亦然。”
蘇晚晴聽得聚精會神,清冷的眸子裏迸發出熾熱的光芒。林舟的描述,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構想,拆解成了編碼、傳輸、解碼三個可實現的步驟,而這三個步驟,恰好與她擅長的陣法之道息息相關。
“這個想法太絕妙了!”蘇晚晴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振動轉化為靈氣波動,本質上就是能量形態的轉換,陣法完全可以做到;傳輸通道用導線配合陣紋,能最大限度減少靈氣逸散,保證信號穩定——這和我之前優化水力鍛錘的陣紋邏輯是相通的!”
可興奮過後,她的眉頭又皺了起來,語氣變得凝重:“但有一個核心難題。聲音的振動千變萬化,不同的音調、響度、音色,對應的振動頻率和幅度都不同。如何精準地將這些複雜的振動,編碼成唯一對應的靈氣波動?傳輸過程中,如何保證靈氣波動不發生畸變?接收端又如何精準解碼,還原出原本的聲音?”
這正是林舟麵臨的困境。他知道電話的基本原理,卻缺乏具體的實現技術。在現代社會,這需要精密的電子元件和電路設計,但在這個時代,隻能依靠靈氣和陣法來替代。
“你說的沒錯,這就是關鍵。”林舟歎了口氣,“這就像我們之前設計水力鍛錘,需要精確計算齒輪的齒數比才能控製轉速。聲音的編碼和解碼,也需要找到一種精確的對應關係,一種‘語言’,讓振動和靈氣波動能夠相互理解。”
兩人陷入了沉默,瞭望塔上隻剩下風吹過的聲音。石板上的“電話”示意圖,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晰,卻又透著一股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
林舟在腦海中回憶著現代通信的基礎知識:信號分為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模擬信號是連續的波動,數字信號則是離散的脈衝。或許可以先從簡單的模擬信號入手,用靈氣波動的頻率對應聲音振動的頻率,用靈氣波動的幅度對應聲音的響度。
蘇晚晴則在思索陣法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設計一種“共振陣”,讓發送端和接收端的陣法產生共振,從而實現振動的同步傳遞?但如何讓共振精準對應複雜的聲音,還是個未知數。
“或許我們可以先做一個簡易的模型。”林舟打破沉默,“用兩個竹筒作為外殼,底部蒙上薄膜,中間用裹著靈紋的銅線連接。在一端說話,觀察薄膜的振動是否能通過銅線和陣紋,傳遞到另一端的薄膜上。先實現簡單的聲音傳遞,再逐步優化編碼和解碼的精度。”
蘇晚晴點了點頭,眼中重新燃起希望:“這個辦法可行。我們可以先用最簡單的單頻聲音測試,比如敲擊竹筒,看看能否在另一端聽到對應的聲音。如果能成功,再嚐試複雜的語音傳遞。”
兩人越聊越深入,從薄膜的材質(選擇韌性好的羊皮),到銅線的粗細(確保靈氣傳導),再到陣紋的設計(以穩靈紋為主,輔以傳導紋),一一敲定了初步方案。原本的技術瓶頸,似乎有了一絲突破的希望。
就在兩人準備下山著手製作模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樓梯傳來。王疤臉氣喘籲籲地跑上瞭望塔,臉上帶著幾分興奮和疑惑:“林小哥,蘇姑娘,俺……俺有個奇怪的消息要匯報!”
“什麽消息?”林舟問道。
王疤臉抹了把汗,說道:“俺今天帶著偵察隊在青林鎮外圍巡邏,發現青林鎮的城門守衛比平時嚴了好幾倍,而且城裏隱約能聽到爭吵聲,還有士兵在街道上巡邏,氣氛很緊張,好像……好像亂了!”
“亂了?”林舟和蘇晚晴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青林騎士回去才一個月,青林鎮怎麽會亂了?
“你看清楚了嗎?是發生了什麽衝突?還是有外敵入侵?”蘇晚晴追問道。
王疤臉搖了搖頭:“俺們不敢靠太近,隻能遠遠看著。城門守得很嚴,不讓外人進出,隱約能看到城裏有貴族打扮的人帶著家丁走動,好像在對峙。具體發生了什麽,俺也不清楚。”
林舟的手指輕輕敲擊著石板,陷入了沉思。青林鎮突然混亂,會不會和他之前送出去的那車“糖衣炮彈”有關?
那些肥皂、玻璃杯、白糖,在青禾村隻是批量生產的普通貨物,但在青林鎮,絕對是稀世珍寶。青林騎士帶回這些東西後,必然會引起其他貴族的覬覦,甚至可能引發內部的權力鬥爭。
想到這裏,林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之前說“讓子彈飛一會兒”,現在看來,這發“糖衣炮彈”,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蘇晚晴也反應過來,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看來你當初送出去的那些貨物,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率是這樣。”林舟點了點頭,眼神變得銳利,“青林鎮的內部混亂,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於,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的內部矛盾,擴大貿易,甚至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挑戰在於,如果混亂蔓延到我們這裏,或者有勢力趁機來犯,我們需要做好應對準備。”
他轉頭看向王疤臉:“繼續密切監視青林鎮的動向,多派幾個人輪流偵察,一旦有新的消息,立刻匯報!”
“好嘞!”王疤臉立刻應聲,轉身跑下了瞭望塔。
林舟看著青林鎮的方向,心中思緒萬千。技術瓶頸尚未完全突破,但外部局勢的變化,已經為青禾村帶來了新的變數。
青林鎮的混亂究竟是權力鬥爭,還是其他原因?這對青禾村的貿易計劃和發展布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林舟和蘇晚晴的“電話”構想,又能否在這變幻的局勢中,順利推進?
新的機遇與挑戰,已然悄然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