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煉丹?精準控溫了解一下
字數:5307 加入書籤
從任務堂領取了300貢獻點和那截珍貴的百年雷擊木,陳不凡心滿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青竹峰小院。他沒有立刻開始研究雷擊木的“附魔”方案,而是先盤點了一下此次黑風林之行的收獲。
最大的收獲自然是成功記錄了“天雷驅動v0.1”的符文模型。雖然目前還無法直接應用,但為他打開了通往雷係法術代碼化的大門,潛力無窮。
其次就是這100點貢獻點和雷擊木材料。貢獻點可以在內門兌換各種資源,而雷擊木則是實打實的煉器寶物。
“接下來,得盡快提升修為,同時把鍵盤法寶升級一下。”陳不凡暗忖。引氣期的修為,在內門確實不夠看,很多想法受限於靈力不足無法實現。而鍵盤經過連番大戰,也需要修複和強化。
他打開內門的資源兌換列表,琳琅滿目的物品映入腦海:功法、法術、丹藥、法器、材料……價格也令人咋舌。100貢獻點,也就夠買幾瓶不錯的修煉丹藥,或者一些基礎的煉器材料。
“得想辦法賺更多貢獻點。”陳不凡將目光投向了列表中的“煉丹”和“煉器”區域。無論是自己修煉還是升級法寶,都離不開丹藥和煉器。如果自己能掌握這些技能,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賺取貢獻點。
“煉丹……本質上就是按照特定配方丹方),控製各種材料數據)在特定條件溫度、壓力、時間)下發生反應算法),生成目標產物丹藥)的過程。”陳不凡的代碼思維立刻開始運轉,“這聽起來,很像化學實驗或者……編寫一個複雜的化學反應模擬程序?”
這個想法讓他心頭火熱。如果能把煉丹過程“代碼化”,用精準的“腳本”來控製火候、投料時機、融合過程,是不是能大幅提高成丹率和品質?
說幹就幹!他花費了20貢獻點,兌換了一本最基礎的《煉丹初解》和一份“辟穀丹”的丹方。辟穀丹是最低級的丹藥,隻能飽腹,沒什麽靈氣,煉製相對簡單,是新手入門的最佳選擇。
他又去了內門的“地火房”,租用了一間最低級的地火室和一口最普通的製式煉丹爐。地火房執事看到他一個引氣期弟子跑來煉丹,眼神頗為怪異,但也沒多說什麽。
進入地火室,熱浪撲麵而來。陳不凡盤坐在丹爐前,沒有像尋常丹師那樣先靜心感悟火候,而是直接開啟了“代碼之眼”,掃描整個煉丹環境。
丹爐的結構、地火口的靈力輸出波動、室內溫度分布……一切數據在他眼中亮化。
然後,他拿起《煉丹初解》和辟穀丹丹方。在別人看來是玄奧知識的丹訣,在他眼中逐漸變成了一段段描述性的、充滿模糊變量的“偽代碼”:
“預熱丹爐,至溫熱均勻……” > predron, teperature=150, even_distribution=true)
“投入主料青稞米三錢,文火焙烤一炷香,至微黃……” > add(ain_ateria, ‘green_rice’, 15g); o_fae, tie=1_incense_stick, unti_or=’sigo’)
“投入輔料清泉水五滴,武火急煉十息,促其融合……” > add(aux_ateria, ‘spring_ater’, 5_drops); ae, tie=10_breaths, purpose=’fusion’)
“問題很大!”陳不凡眉頭緊鎖,“‘溫熱’是多少度?‘文火’、‘武火’的具體靈力輸出功率是多少?‘一炷香’、‘十息’的精確時間?‘微黃’的顏色標準?這些變量太模糊了!全靠經驗和感覺,難怪成丹率低!”
這就像寫程序,卻用“稍微加熱一下”、“大火猛燒一會兒”這種模糊語言,不bug百出才怪!
“必須量化!”陳不凡下定決心。他沒有立刻開始煉丹,而是進行了一係列“基準測試”。
他先用地火室的控火陣法,嚐試輸出不同功率的火焰,並用“代碼之眼”記錄對應的實際溫度曲線、熱量分布。
然後,他取出一小份青稞米,在不同的恒定溫度下加熱,記錄其顏色、質地、靈氣散失率隨時間的變化數據。
接著,測試清泉水滴入不同溫度丹爐時的氣化速度和靈氣混合效果……
花了將近一天時間,陳不凡收集了大量的基礎數據。他腦海中的“係統”輔助他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煉丹反應數據庫v0.1”。
現在,他眼中的辟穀丹丹方,已經變成了另一副模樣:
辟穀丹煉製腳本 v1.0
步驟1:預熱
set_heater(poer=15) 對應地火陣法15輸出功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break
步驟3:投輔料,武火急煉
ait(66秒) 時息約66秒
步驟4:收丹略,後續步驟類似量化)
...
雖然還很簡陋,但已經比原丹方精準了無數倍!
陳不凡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代碼化煉丹”。
他嚴格按照自己編寫的“腳本”操作。控火陣法精確調節功率,神識如同傳感器)實時監控溫度和材料狀態。
“溫度155度,均勻度達標,投入青稞米。”
“功率20,開始計時……顏色監測中……顏色值達到0xe1e1a1,達標!投入清泉水!”
“功率提升至75,計時66秒……”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誤差,精準得如同機器。
一旁的地火房執事通過水鏡術看到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這哪是煉丹?這分明是在進行某種精密的儀式!那種精準和冷靜,根本不像個新手!
66秒後,陳不凡降低火功率,打出一道簡單的收丹法訣。
丹爐蓋開啟,一股淡淡的、帶著焦香的藥味傳出。爐底躺著五顆圓滾滾、色澤均勻的淡黃色丹藥。
成了!而且一次成功!成丹五顆!
尋常新手,能成一兩顆就不錯了,而且品質參差不齊。陳不凡這五顆,品相幾乎一模一樣!
陳不凡用玉瓶收起丹藥,神識一掃,心中已有判斷:下品辟穀丹,但品質極其穩定。
“成功率達到100,但品質隻是下品。看來我的數據模型還有優化空間,比如‘武火急煉’的溫度和時間可能不是最優解,需要更多數據擬合。”他並沒有滿足,反而開始分析“日誌”,尋找優化點。
他又兌換了幾份材料,重複剛才的過程,但微調了“武火”階段的功率嚐試70,80)和時間嚐試60秒,72秒),並記錄每次的成丹數量和品質。
幾次試驗後,他找到了當前條件下的“最優解”:武火功率78,時間68秒。用這個參數,他最新一爐辟穀丹,竟然出了七顆,而且其中三顆達到了中品品質!
“優化成功!”陳不凡臉上露出了笑容。這種通過數據和邏輯不斷逼近最優解的過程,讓他找到了前世調試代碼、優化算法的快感。
當地火房執事看到陳不凡拿著那瓶七顆、其中三顆中品的辟穀丹出來結算時,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這才半天功夫?一個引氣期新手?這成丹率和品質……妖孽啊!
消息不脛而走。一個剛入內門、據說靠歪門邪道取勝的引氣期弟子,在地火房用一種匪夷所思的、精準如儀軌般的方法,高效煉出了品質穩定的辟穀丹!
煉丹堂的一些弟子聽說後,嗤之以鼻,認為辟穀丹太過簡單,說明不了什麽。但也有些人,開始對這個叫陳不凡的新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陳不凡沒有在意這些議論,他看著身份玉牌裏消耗掉的貢獻點和手中幾瓶辟穀丹,心中盤算著:
“辟穀丹利潤太低。下一步,可以嚐試煉製‘聚氣丹’了。那個的‘算法’更複雜,但利潤也高得多。而且……”
他眼中閃爍著代碼般的光芒。
“或許,我可以嚐試編寫一個‘自動煉丹’的腳本?或者……批量生產腳本?”
代碼修仙的路子上,似乎又開辟了一條新的分支——煉丹自動化!
喜歡修仙代碼人請大家收藏:()修仙代碼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