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謠言粉碎,古門藏珍

字數:3317   加入書籤

A+A-


    當狼毫筆最後一次劃過漆盒的纏枝蓮紋時,老街的暮色已濃得化不開。流浪放下筆,朱紅漆色在油燈下泛著蜜蠟般的光澤,原本斷裂的盒身被“退光漆”工藝修補得渾然一體,連王伯都得眯起眼,才能在木紋銜接處找到補漆的痕跡。
    “這手藝……是祖師爺賞飯吃。”王伯摩挲著漆盒,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今晚你住倉庫,行軍床是新的。明早我帶你去看那扇古門——再拖,街道辦的推土機就該來了。”
    流浪剛躺上行軍床,手機就震個不停。秦峰發來截圖,學院論壇首頁被趙天宇的帖子霸屏:《設計學院流浪,剽竊不成竟雇凶!》。帖子裏顛倒黑白,說流浪“借鑒”他的設計被戳穿後,竟“指使社會閑散人員威脅”,配的側臉照還刻意擠出淚痕。下麵罵聲洶湧,秦峰和幾個課堂目擊者的辯解,轉眼就被水軍淹沒。
    【係統提示:觸發支線任務“澄清謠言,樹立非遺正麵形象”】
    【任務要求:24小時內扭轉輿論,獲100名以上師生認可】
    【獎勵:匠心值300點,解鎖非遺直播權限,金絲楠木材料圖譜】
    流浪指尖劃過評論區,一條質疑格外醒目:“光吵沒用,拿真東西出來。”他勾起嘴角,打開秦峰整理的文件夾——裏麵有模型製作全程照片、課堂錄音,甚至有同學匿名發來的“趙天宇過往抄作業證據”。但他沒急著反駁,反而登錄校園文化節官網,提交了參展申請,展品名填著《榫卯匠心:古建微縮與技藝實錄》。
    做完這些,他才在論壇發了條短帖:“明晚七點,設計學院展廳,用手藝自證。附:榫卯模型製作全程視頻。”視頻是秦峰連夜剪的,從選料時的木料紋理,到雕刻鬥拱的刻刀軌跡,時間戳完美覆蓋趙天宇聲稱“獨立創作”的半個月。帖子剛發三分鍾,就被頂到熱評第一,質疑聲漸漸弱了下去。
    天剛蒙蒙亮,王伯就拽著流浪往老街口走。遠遠地,那扇百年楠木古門就撞進視野——高五米的門樓歪向一側,“江城舊韻”四字雕刻崩裂了大半,七層鬥拱斷落七處,漆皮像枯葉般剝落,露出裏麵發黑的朽木。
    “日軍轟炸都沒傷著它,現在要毀在咱們手裏。”王伯往門柱上踹了一腳,塵土簌簌掉,“上個月暴雨衝垮地基,街道辦說修不好就拆,建水泥路。”
    流浪繞門走了三圈,指尖撫過開裂的門板,係統立刻彈出數據:【左側門柱地基沉降3厘米,鬥拱缺失2處,木胎腐朽麵積12%,需楠木修補+天然防腐處理】。他剛記下數據,就聽見卡車引擎聲——林董派來的材料車到了,車後跟著個穿白襯衫的姑娘,舉著相機快步走來。
    “流浪同學,我是考古係蘇清瑤,受林董委托記錄修複過程。”姑娘胸前的校徽閃著光,目光落在流浪沾著木屑的手上,“你那榫卯模型的照片我看過,‘攢尖式鬥拱’的變體工藝,現在能做的不超過五個。”
    流浪一愣——蘇清瑤,前世江城考古界的標杆,主持過明十三陵榫卯構件修複,沒想到這世會提前相遇。“蘇學姐,正好缺人記數據,這門的鬥拱是清代獨有的‘一木三開’工藝。”
    兩人正對著鬥拱測量,就聽見刺耳的嚷嚷聲:“流浪,你在這兒裝什麽大師?視頻指不定是偽造的!”趙天宇帶著四個跟班晃過來,校服領口敞著,一副混不吝的樣子。他昨晚刪帖被管理員警告,今早聽說流浪要參展,特意來“砸場子”。
    蘇清瑤皺起眉,上前一步:“我是考古係蘇清瑤,流浪同學的修複過程有專業記錄。若質疑他的手藝,不妨現場見證。”她父親是省文物局專家,在學校裏頗有分量,趙天宇的氣焰頓時矮了半截。
    流浪沒理會趙天宇,從材料堆裏撿起塊楠木廢料:“既然大家都在,我演示下‘霸王拳榫’。”他掏出微型魯班尺,三兩下畫好線條,鑿子翻飛間,木屑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十分鍾後,兩個巴掌大的鬥拱出現在手中,他輕輕一扣,“哢嗒”一聲嚴絲合縫,用力搖晃也紋絲不動。
    “這榫卯全靠結構受力,不用一顆釘子。”流浪指著接口處,“趙天宇,你的設計圖裏,這裏的受力點反了——按你的圖,連半個鬥拱都做不出來,因為你根本不懂榫卯。”
    圍觀的街坊和晨練老人湧上來,幾個學設計的男生搶過鬥拱翻看,驚呼:“這精度比教材圖例還準!”“趙天宇上次交的圖,這裏確實是錯的!”
    趙天宇的臉漲成豬肝色,剛要狡辯,手機突然炸響。李教授的吼聲穿透聽筒:“趙天宇!學院查清了,你剽竊證據確鑿,取消評優,全院通報!”
    掛了電話,趙天宇腿一軟,差點摔在青石板上。他惡狠狠地瞪了流浪一眼,帶著人灰溜溜跑了。街坊們卻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說:“小師傅,這門就拜托你了!”“我家有祖傳刨子,下午給你拿來!”
    蘇清瑤看著被人群圍住的流浪,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們考古係剛挖出一批漢代榫卯構件,木頭糟朽嚴重,想請你參與修複。”
    流浪剛要答應,係統突然彈出提示:【檢測到左側地基下有異常木質結構,疑似清代“藏匠匣”】。他蹲下身,扒開地基裂縫裏的濕泥,指尖觸到一塊方形木角——紋路與古門楠木完全一致,邊緣還刻著極小的“匠”字。
    “王伯,蘇學姐,這裏有東西。”流浪指著裂縫,“是老輩匠人藏的工具匣,裏麵可能有技藝筆記。”
    王伯猛地蹲下來,手指顫抖地摸了摸木角,眼淚瞬間掉下來:“是‘傳匠匣’!我師父說過,頂尖匠人會把絕活記在本子上,藏在自己建的建築裏,傳給出師的徒弟!”
    蘇清瑤立刻拿出手機:“我聯係文物局的老師,專業人員沒來前,先用塑料布蓋住,避免受潮。”
    夕陽西下時,學院論壇徹底反轉。趙天宇的帖子被刪除,流浪的參展信息被置頂,評論區全是期待:“文化節必去看榫卯!”“為非遺大佬打call!”秦峰發來截圖,認可人數已經超過300。
    【係統提示:支線任務完成,獎勵已發放】
    流浪激活直播權限,對著古門拍了段視頻,配文:“三天後文化節,帶你看千年榫卯的重生。”按下發送鍵時,他看見蘇清瑤正對著藏匠匣的位置拍照,王伯在一旁比劃著修複方案,街坊們扛著自家的老工具往這兒湊。
    倉庫裏的刨木聲徹夜未停。流浪在趕製文化節的展品——一座微縮的古門模型,鬥拱部分特意做成可拆卸的。王伯坐在一旁磨漆料,突然說:“那匣子裏,說不定有‘燕尾扣’的失傳技法。”流浪手上的刻刀頓了頓,看向窗外老街的燈火,嘴角揚起笑意。
    他知道,修複古門隻是開始。那些藏在歲月裏的匠魂,那些被遺忘的手藝,終將被他一一喚醒,在這個浮躁的都市裏,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