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江城歸魂,匠聲鼎沸
字數:2904 加入書籤
江城的晨光剛染亮長江江麵,天河機場的停機坪已被人群占滿。王伯帶著老街二十多位匠人站在最前排,每個人手裏都舉著用紫檀木片做的“匠”字牌;蘇清瑤身邊圍著考古所的同事,展架上擺著剛印製好的巡展海報——百寶嵌屏風的全景圖旁,“魂歸故裏”四個篆字格外醒目;林墨領著故宮少年實驗室的小傳承人,穿著統一的藍布工裝,胸前別著迷你榫卯徽章。
當載著屏風的恒溫運輸車載著流浪、陳坤一行人緩緩駛入時,人群突然安靜下來,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王伯快步上前,用粗糙的手掌撫過運輸車的車標——那是匠魂集團的“榫卯龍紋”標誌,“回來了,總算回來了。”他聲音發顫,袖口沾著的木粉落在車身上,像撒下一把傳承的種子。
屏風被小心翼翼地抬進非遺傳承館時,整個老街都停了工。木雕匠人馬叔放下刻刀,玉雕師李姐關掉打磨機,連開小吃鋪的張嬸都端著剛蒸好的米糕趕來:“浪娃,陳小子,吃塊熱糕墊墊,這是咱老街的規矩,迎貴客得用熱乎的。”米糕的香氣混著紫檀木的溫潤氣息,在傳承館的穹頂下漫開。
“叮!觸發主線任務‘巡展首站籌備’,任務要求:完成百寶嵌屏風的最終微調,組織江城首站啟幕儀式,吸引萬人觀展。任務獎勵:匠心值+3000,解鎖‘非遺街區活態傳承’方案,獲得國家文旅部專項扶持資金。”係統提示音響起時,流浪正和王伯檢查屏風的銜接處,“長途運輸讓榫卯有輕微鬆動,得用‘輕敲歸位’法調一下,不能用膠水。”
陳坤握著爺爺的老刻刀,在王伯的指導下處理屏風邊緣的浮塵:“爺爺當年在巴黎修複家具時,也是這樣用竹刷除塵,說‘文物怕髒,更怕急功近利’。”盧卡斯蹲在一旁認真記錄,老範德薩則舉著相機,拍下匠人們工作的場景:“我要把這些照片帶回荷蘭,讓更多人知道,中國非遺不是博物館裏的標本,是活著的手藝。”
林墨的“少年非遺工坊”就設在傳承館的側廳,他帶著十幾個本地中學生組裝榫卯模型:“這是百寶嵌屏風的迷你版,大家看,這三個部分對應的就是主麵板、銜接板和鑲板,拚起來的時候要聽‘哢嗒’聲,那是木紋在打招呼。”一個紮馬尾的小姑娘舉著模型跑過來:“林墨哥哥,我長大了能修複真的屏風嗎?”林墨笑著點頭:“隻要你用心聽‘木語’,當然可以。”
巡展啟幕儀式當天,江城老街被遊客擠得水泄不通。國家文旅部的李司長親自到場,當他按下啟動鍵時,傳承館的玻璃展櫃緩緩亮起,百寶嵌屏風在暖光下愈發溫潤——龍紋的鱗片用細小的珍珠鑲嵌,寶相花的花瓣則用青金石與瑪瑙漸變銜接,歐洲卷草紋纏繞著中國雲紋,在屏風邊緣形成完美的閉環。
“這麵屏風,是跨越三百年的‘文化信使’。”流浪站在話筒前,聲音透過音響傳遍老街,“從乾隆年間的宮廷造辦處,到二戰時期的歐洲街巷,再到今天的江城,它見證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更見證了中國匠人的堅守。”他指向台下的匠人團隊,“真正的非遺,從來不是某一件文物,而是這些握著刻刀、守著初心的人。”
陳坤接過話筒時,台下突然響起一陣歡呼聲——霍氏家族的後人特意從紐約趕來,手裏舉著陳敬山當年的木工圍裙:“陳先生當年說,圍裙上的木屑,是最好的勳章。今天,我們把勳章還給匠人的後代。”圍裙上的“敬山”二字已被洗得發白,但針腳依然工整,那是陳坤的奶奶當年親手縫的。
啟幕儀式的高潮,是“百匠手印”環節。王伯、流浪、陳坤、林墨,還有來自荷蘭的盧卡斯,都將沾著木粉的手印按在傳承館的紀念牆上。當盧卡斯的小手與王伯的大手重疊時,台下響起整齊的掌聲。老範德薩感慨道:“我祖父當年和陳先生的約定,今天在孩子們身上實現了。”
“叮!完成主線任務‘巡展首站籌備’,獎勵匠心值+3000,解鎖‘非遺街區活態傳承’方案,獲得國家文旅部專項扶持資金500萬。”係統提示音響起時,秦峰跑過來報喜:“浪哥,直播在線人數破億了!全國有二十多個城市的博物館發來邀約,都想讓屏風去巡展。”
蘇清瑤帶來了更重磅的消息:“考古所剛在江城郊區發現了一座清代匠人工坊遺址,出土了一批‘德順齋’的工具和圖紙,我們可以和傳承館聯動,打造‘從工坊到宮廷’的沉浸式展陳。”她遞給流浪一份考古報告,“這些圖紙裏,有百寶嵌屏風的製作流程,比故宮的檔案還詳細。”
當晚,老街的非遺市集格外熱鬧。王伯帶著年輕匠人現場演示榫卯技藝,李姐的玉雕攤位前圍滿了年輕人,張嬸的小吃鋪推出了“榫卯形狀”的米糕,盧卡斯則用中文教外國遊客組裝迷你屏風模型。流浪和陳坤坐在傳承館的台階上,看著眼前的熱鬧景象,手裏握著同款的“匠”字鎮紙。
“爺爺的日誌裏寫,他當年離開江城時,老街的匠人隻剩下三個,”陳坤望著遠處的燈火,“現在你看,光是傳承館的學徒就有五十多個。”流浪笑著點頭:“這才是‘文物回家’的真正意義——不是一件東西的回歸,是一門手藝、一種精神的紮根。”
林墨跑過來,手裏拿著一張畫:“浪哥,陳叔叔,這是我設計的巡展海報,下一站巴黎的,我把埃菲爾鐵塔和榫卯紋結合在一起了。”畫紙上,百寶嵌屏風的龍紋纏繞著鐵塔,下方是各國小傳承人的笑臉。老範德薩湊過來看了看,豎起大拇指:“我已經聯係了巴黎的博物館,他們都等著這張海報呢。”
深夜的傳承館裏,百寶嵌屏風靜靜地立在展櫃中。月光透過窗戶灑在上麵,螺鈿的反光在地麵上形成一道銀色的線,像連接江城與世界的紐帶。流浪打開係統界麵,新的任務已經刷新:“主線任務‘巴黎巡展啟幕’,任務要求:帶著百寶嵌屏風走進盧浮宮,舉辦‘匠魂無界’非遺交流活動。”
陳坤突然發現,爺爺日誌的空白頁上,不知何時被林墨畫了一個小小的笑臉,旁邊寫著“傳承不息”。他抬頭看向流浪,兩人同時起身——江城的首站隻是開始,下一站巴黎,再下一站倫敦、阿姆斯特丹……這麵屏風的旅程,也是中國非遺走向世界的旅程。
“明天,我們去工坊遺址看看。”流浪說。陳坤點頭,轉身關上傳承館的燈,隻留下展櫃裏的暖光——那光芒照亮了屏風上的龍紋,也照亮了門外老街的石板路,路上的每一盞燈,都像一顆跳動的匠心,在夜色中指引著傳承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