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投石問路

字數:2478   加入書籤

A+A-


    三奶奶李氏的主動示好,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沈清辭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這絕非簡單的妯娌關懷,而是三房勢力擴張、開始嚐試整合內宅資源的一個明確信號。他們不再滿足於外院的權力,開始將觸角伸向世子身邊最親近的人。
    沈清辭深知,自己這個“衝喜貴人”的身份,在世子“病重”的情況下,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和潛在影響力。三房的拉攏,既是試探,也是布局。若她接受,便可能被綁上三房的戰車;若她拒絕,則很可能被視為敵人,招致打壓。
    她必須謹慎應對。
    次日晨省,沈清辭特意戴上了一支李氏送來的、成色普通的珠花。趙氏見了,果然問起:“清辭這珠花樣式倒是別致,以前沒見你戴過。”
    沈清辭微微垂首,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羞赧和感激:“回母親,這是昨日三弟妹送來的。三弟妹心善,說得了些小玩意兒,非要分給兒媳。兒媳推辭不過,又想著是弟妹一番心意,便鬥膽戴了,讓母親見笑了。”
    她這番話,既點明了珠花的來源,又將自己置於一個被動接受、感念親情的位置,姿態放得極低。
    趙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隨即笑道:“景琰媳婦是個懂事的,你們妯娌和睦,互相幫襯,是好事。” 話雖如此,沈清辭卻敏銳地捕捉到趙氏眼底深處那一閃而逝的審視。作為內宅之主,趙氏絕不會樂見任何一房勢力獨大,尤其是可能威脅到世子地位的勢力。三房的拉攏之舉,恐怕已引起了她的警惕。
    這正是沈清辭想要的效果。她不能直接拒絕三房,那會樹敵;也不能完全接受,那會失去自主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趙氏這棵大樹,在三房的熱情和侯夫人的警惕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既不得罪三房,又向趙氏表明自己“心係世子、別無他念”的立場。
    果然,此後幾日,李氏又借故來了墨韻堂兩次,或送些時新點心,或閑聊府中趣事,言語間依舊親熱。沈清辭一律以禮相待,態度溫婉,卻始終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既不顯得過分熱絡,也不至於冷淡失禮。她將李氏送來的大部分東西都登記在冊,明麵上收下,實則束之高閣,偶爾挑一兩件不起眼的用上,全了對方的麵子。
    她的這番應對,似乎讓李氏有些摸不著頭腦,熱情漸漸淡了些許,但表麵的和氣依舊維持著。
    而沈清辭的注意力,則更多地投向了府外。春桃打聽到,三爺蕭景琰最近往城外大營跑得格外勤快,似乎在與幾位軍中將領商議要事。而那位新來的胡長隨,更是神出鬼沒,時常不見蹤影。
    “小姐,還有一件怪事,”春桃壓低聲音匯報,“奴婢聽廚房采買的婆子說,最近市麵上好些緊俏的藥材,比如老山參、靈芝什麽的,價格漲得厲害,而且有價無市,好像……好像都被幾家大府邸給包圓了。”
    藥材緊缺?沈清辭心中一動。侯府庫房裏自然不缺這些,但若是外麵緊缺……這會不會與世子的“病情”有關?或者,是有人在為某種“變故”做準備?
    她隱隱感覺到,一張無形的網正在收緊。三房的活躍,藥材的異常,莫先生的深夜踱步……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聯係。
    這日晚間,沈清辭照例去正房“侍疾”。內室藥香依舊,蕭景珩依舊“昏睡”。但沈清辭在替他整理枕畔時,意外發現,那本《孫子兵法》又出現了,而且,書頁是攤開的。
    她的心猛地一跳。借著昏暗的燈光,她飛快地瞥了一眼。這次,書頁停留在《九變篇》,而有一行字的下麵,被指甲劃了一道更深的痕跡: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沈清辭瞬間明白了!蕭景珩在提醒她,真正的智者考慮問題,必須兼顧利與害兩個方麵!他是在告訴她,看待三房的拉攏,看待府內外的局勢變化,不能隻看表麵,必須深入分析其中的利害關係!三房的崛起,對她是威脅,但或許也蘊含著可以利用的“利”;而表麵的平靜之下,可能隱藏著更大的“害”!
    這是在點撥她,也是在考驗她!
    她強壓住心中的激動,不動聲色地將書合攏放好。蕭景珩在用這種方式,與她進行著更深層次的“交流”。他需要的不隻是一個傳遞消息的耳目,更是一個能獨立思考、權衡利弊的盟友!
    這一夜,沈清辭失眠了。她反複咀嚼著那句話——“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蕭景珩的暗示,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她前方的迷霧,也讓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接下來的路,需要她更冷靜的頭腦,更敏銳的判斷,和更果決的行動。三房的投石問路,隻是一個開始。更大的風浪,恐怕已在醞釀之中。而她,必須盡快成長起來,才能在這場越來越複雜的棋局中,站穩腳跟。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