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驚瀾再起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金殿之上,蕭景珩以雷霆之勢駁斥禦史構陷,更得皇後宮中適時遞話佐證,可謂大獲全勝。周廷玉被當庭申飭罰俸,顏麵掃地,其背後指使之人亦暫時收斂鋒芒。皇帝當眾肯定了蕭景珩的功績,看似聖眷優隆,恩寵無雙。
然而,退朝之後,步出森嚴的皇極殿,蕭景珩與前來迎候的沈清辭對視一眼,彼此眼中卻無多少喜色,隻有更深的凝重。他們深知,這朝堂之上的風波,從來不是簡單的口舌之爭,其背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與權力博弈。今日的勝利,不過是撕開了更大風暴的一道口子。
永寧侯府當晚設下家宴,名為接風洗塵,實則關起門來,氣氛凝重如鐵。永寧侯蕭遠屏退左右,隻留核心幾人在書房密議。
“今日殿上,凶險異常。”蕭遠撫須長歎,眉宇間帶著久經宦海的憂色,“周廷玉不過馬前卒,其背後之人,能量不小。陛下雖維護了你,但最後那句‘卿還需再接再厲’,看似勉勵,實則……也未嚐不是一種警示。功高震主,古之明訓啊。”
“父親所言極是。”蕭景珩沉聲道,“陛下需要一把鋒利的刀開拓海疆,卻也忌憚這把刀過於鋒利,傷及自身。今日陛下維護孩兒,是因孩兒尚有可用之處,且對方攻訐太過拙劣。若下次,對方找到更刁鑽的角度,或孩兒稍有行差踏錯,恐難有今日之幸。”
沈清辭為翁婿二人斟上熱茶,輕聲道:“父親,世子爺,妾身以為,當下之急,需做三件事。其一,世子爺需即刻上表,謙辭部分賞賜,並再次申明開拓海疆、設立市舶司乃陛下聖心獨斷、朝廷國策,臣下不過執行,萬萬不敢居功,將功勞歸於上。此乃‘藏拙’。”
“其二,”她繼續道,“需主動化解‘與民爭利’之嫌。或可請父親聯絡幾位與東南海商有舊、又素來中立的致仕老臣,由他們出麵,向陛下陳情,言明市舶司規範貿易後,雖斷了些許走私豪強的財路,卻使多數守法中小商賈得以安居樂業,東南賦稅反有增加,此乃‘汰劣存優’,利於國本。”
“其三,”沈清辭目光微冷,“需暗中查明,今日謠言,尤其是汙蔑世子爺清譽這等下作手段,究竟源頭何在。是三皇子一係?還是與佛郎機人有所勾結的東南豪商在京中的代言人?亦或是……其他對永寧侯府不滿的勢力?唯有知己知彼,方能防患於未然。”
蕭遠聞言,眼中露出讚許之色:“清辭思慮周全,老成謀國。就依此計。明日我便去拜訪致仕的戶部老尚書,他於東南錢糧之事甚為清楚,且為人剛正,由他出麵,最為妥當。”
蕭景珩亦點頭:“表章我今晚便草擬。至於探查之事……”他看向沈清辭,“清辭,你在內宅,與各府命婦往來,或可聽到些風聲。讓莫先生留下的人,也動起來。”
計議已定,各自行動。
次日,蕭景珩的謙辭表章遞上,言辭懇切,將功勞盡歸皇帝聖明與將士用命。皇帝覽後,溫言勉勵,賞賜照舊,但也未再加深賞,朝野看來,似是君王駕馭有功之臣的尋常手段。
數日後,幾位致仕老臣聯名上奏,陳說市舶司之利,數據詳實,條理清晰,有效地緩解了“與民爭利”的輿論壓力。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表麵風波漸息之時,一場更隱蔽、更陰險的危機,悄然逼近。
這日,沈清辭依製入宮向皇後請安。回府後,她屏退眾人,神色凝重地對蕭景珩道:“世子爺,今日在宮中,安國公夫人悄悄告訴妾身一事,需得警惕。”
“何事?”蕭景珩心知不妙。
“夫人說,近日宮中隱隱有傳言,說……說陛下有意重啟‘水師都督府’,總攬沿海防務及市舶司事宜。此位高權重,非同小可。而……而有人頻頻在陛下麵前提及,三皇子殿下近年關心海防,屢有建言,似有舉薦三皇子領此職之意。”
蕭景珩瞳孔驟縮!“水師都督府”?總攬海防與市舶司?若此職落入三皇子之手,那他這兩年辛苦開拓的西洋局麵、市舶司的成果,豈非盡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以三皇子及其背後勢力對海事的保守態度,極可能否定新政,重回海禁老路!
“消息可靠嗎?”蕭景珩聲音低沉。
“安國公夫人乃皇後心腹,消息當不是空穴來風。”沈清辭道,“而且,夫人還暗示,近日有幾位與三皇子府往來密切的方士、內侍,常向陛下進言,說什麽‘海氣太盛,衝犯紫微’,需‘貴人坐鎮,以鎮海疆’之類的讖語妖言。”
“讖語妖言?”蕭景珩冷笑,“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想用這等虛無縹緲的東西,來為三皇子奪權鋪路!”
“世子爺,此計歹毒。”沈清辭憂心道,“若陛下真信了這些,認為開拓海疆引動天象,需皇子鎮守,則於大勢極為不利。我們需早作應對。”
就在夫妻二人苦思對策之際,又一記重擊接踵而至。威遠鏢局京中暗線冒死傳來密報:發現東南巨商、“四海商行”東家趙百萬的心腹管家,近日秘密入京,頻繁出入三皇子府一位得力屬官的外宅!而隨行的禮單顯示,其攜帶了價值連城的東海明珠、珊瑚樹等重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百萬……三皇子……”蕭景珩將密報捏得死緊,眼中寒光爆射,“果然是他們!東南那些被斷了走私財路的豪商,與朝中欲奪我權柄的勢力,勾結到一起了!”
形勢急轉直下,暗流匯聚成洶湧的漩渦,從朝堂到後宮,從輿論到讖緯,從經濟到權力,一張無形的大網,正從四麵八方罩向剛剛載譽歸來的永寧侯府。
“不能再被動應對了。”蕭景珩猛地站起身,在書房內踱步,“必須主動出擊,打亂他們的布局!”
“世子爺有何打算?”沈清辭問。
“他們想用水師都督府和讖語來做文章,那我們就在這上麵做文章!”蕭景珩目光銳利,“陛下若真有意設水師都督府,此職關乎國運,非通曉海事、戰功卓著者不能擔任。三皇子久居深宮,何知海情?我明日便上奏,詳陳西洋之行的經驗教訓,強調海防之重,在於船堅炮利、將士用命、情報精準,而非虛妄之談。並順勢提出,若設都督府,當廣納賢才,尤其要擢拔在東南剿匪、西洋巡弋中曆練出來的將領!”
“此議甚好!”沈清辭讚道,“既表明了姿態,又暗指三皇子不堪此任。同時,或可讓父親聯絡幾位軍中的老勳貴,共同上書,強調武將選拔,當以軍功實務為重。”
“還有那讖語,”蕭景珩冷笑,“他們能編,我們也能解!清辭,你速去尋幾位真正精通天文曆法、德高望重的欽天監老博士,不必提及其他,隻請教‘海氣’與‘紫微’之象的正解。這些老學究,最重正統,必不屑方士妄言。由他們之口,道出‘海納百川,乃興旺之兆’、‘聖主在位,四海升平’的正理,豈不比那些妖言更具說服力?”
“妾身明白,這就去辦。”沈清辭立刻領會。
“另外,”蕭景珩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趙百萬這條線,不能放過。讓莫先生的人,盯死那個管家,查清他見了誰,送了什麽東西,說了什麽話!最好能拿到他們勾結的確鑿證據!必要時……”他做了個手勢,“可以讓那管家‘意外’地消失,或者……讓他開口說些該說的話。”
夫妻二人計議已定,立刻分頭行動。永寧侯府這艘剛剛經曆風浪的巨艦,再次調整風帆,準備迎接更猛烈的驚濤駭浪。京華之地的暗戰,已從廟堂之上的明槍,轉入到了更深處、更凶險的暗箭較量。而真正的風暴眼,似乎正指向那至高無上的皇權繼承之爭。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