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 10 章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第十章
    林家購置了好多副眼鏡,為了方便林如海,賈敏讓人將眼鏡放在了他會經過的所有地方。不光如此,賈敏還非常大度的給每個姨娘房裏都送了一副過去。
    因林家的這個舉動,整個揚州都開始跟風,揚州城裏有名的幾家靉靆鋪子都開始供不應求了。不過三五天,揚州的大街小巷就出現了不少帶著水晶鏡的書生和紈絝子弟……
    江南一向文風盛行,會如此也是因為名人效應。
    但自來江南流行什麽,全國就會流行什麽,於是沒多久這股眼鏡風也徹底刮遍大江南北。
    等到京城上下都開始刮眼鏡風時,賈家給林家的節禮裏都出現了眼鏡這種東西。不過那會兒林如海也早已經徹底適應了霧裏看花的近視眼生活。
    官場上不少人都收到了林如海視力受損的消息,但這種事情並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甚至是因為他前科探花的出身,又將此事視為理所仍當。
    讀了那麽多的書,早該如此了。
    旁人怎麽想的,林如海並不在意,他隻在意這件事會不會影響到他的仕途。
    除此之外,林如海又因近視之故變得更為謹慎。
    不光處理的公文要反複查看,蓋出去的印章也是反複核對,就連說話做事也會極為注意身邊環境。
    因為突然發病的林如海,總擔心有人會借此害他。
    ……
    時間一晃,林妹妹便滿了周歲。
    這一日,林如海早早就將林妹妹的學名記在了林氏族譜上。寧寧一直知道‘黛玉’二字是林妹妹的乳名。這會兒聽說了這事,還眼巴巴的問林如海林妹妹的學名是什麽。
    林如海說了一個字,見寧寧仍舊歪著頭看他,便笑著將那個字的出處說了。
    反正就是林如海一通咬文嚼字後,寧寧除了知道這個字寓意極好外,旁的就沒了。
    在林家,寧寧被人稱一句洛姑娘,大姑娘;林妹妹會被稱一句姑娘,或是黛姐兒。
    至於記在族譜裏的那個名字,差不多要等到林妹妹過了及笄,正式議親的時候才會被人提起。
    又因著記學名這事,突然讓賈敏意識到了什麽,於是轉天整個林家就再沒人喚寧寧‘洛姑娘’,而是都喚了大姑娘或是寧姑娘。
    等賈敏讓闔府上下改了稱呼,寧寧才後知後覺的想到女子的大名是不能隨便叫的。因著也沒注意到這些細節小事,易古兩位嬤嬤還自責了一回。
    其實她們會這般,也是因為林洛這個名字是當今賜名,還是上了帝王起居注的。旁人喚寧寧‘洛姑娘’,會讓她們覺得這是一種敬稱,有種被帝王庇護的心理。
    不過是段小插曲,也無甚可在意的。
    隨著小黛玉一點一點長大,開始蹣跚學步,牙牙學語了,寧寧的功課也越來越重。
    偶爾寧寧還會苦中做樂的想到當年高考時她若是也能如此用功,清華北大還不都隨便她扒拉。
    這時候,寧寧也多少能理解一回被穿越女搶奪一切後,土著貴女為什麽會瘋癲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穿越女又是怎麽將世家大族從小精心教養的土著貴女比下去的呢?
    旁的不提,為了養成好儀態,寧寧就吃了不少苦頭。
    哪怕才五六歲,但寧寧走路時卻不會讓身上的環佩鈴鐺發出丁點聲音。精致的小步搖和耳墜子,更是不會在行動間來回晃蕩……
    難道真是…山豬吃不了細糠?
    也不對,現代女人不是一般的強,隻是大家夥強的方向不一樣罷了。
    “姑娘,莫要走神!”
    聽到易嬤嬤冷冰冰的聲音,寧寧立馬凝神靜氣,一邊用心記下易嬤嬤說的插花技巧,一邊禍害丫頭們從花園裏采的那一籃子各色鮮花。
    黛玉學會了走路,便時常駕著古代版學步車探索世界。帶著十幾二十人的出行隊伍來到花園時,就看見寧寧在這裏,當即就咿咿呀呀的邊叫邊往這邊跑。
    見黛玉來了,易嬤嬤便知道今天的插花教學隻能暫時中止了。與其他丫頭嬤嬤一道給黛玉行了個禮便退到了一旁。
    寧寧是個促狹的,她從來不會跟黛玉正經說話,而是學著她的樣子咿咿呀呀一通。
    主打一個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麽,我也不能讓你聽懂我說什麽的促狹心思。
    等姑侄兩個咿咿呀呀的溝通完,寧寧又讓人將黛玉抱到鋪了坐墊的石凳子上坐了。
    之後禍害新鮮花卉的人就變成了兩個。
    林如海和賈敏確實不怎麽會養孩子,好在他們不懂卻願意學。
    於是寧寧身邊有三十來號下人,這倆口子便也給黛玉配了二三十號的丫頭嬤嬤管事媳婦。
    寧寧早早就撤了乳母,賈敏也在黛玉周歲後將她給黛玉選的四個乳母都送走了。
    寧寧身邊有易古兩位教養嬤嬤,賈敏便也托人找關係的給黛玉弄了兩位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從小教導黛玉規矩儀態。
    總之就是寧寧有什麽,黛玉也會安排上。
    為了不落人口舌,林家的那位哥兒也差不多是同樣待遇。
    許是胎裏養得極好,那位哥兒的身體瞧著就比黛玉健壯不少,但黛玉也沒像原著中說的那般從會飲食便吃藥,她就是瞧著瘦弱些罷了。
    寧寧時常將空間裏的泉水悄悄喂給黛玉喝,所以她也不知道黛玉這種變化是賈敏安排照顧的精心還是那口泉水的功勞。
    甚至是時至今日,寧寧也不確定空間裏的的那口井是不是傳說中的靈泉。
    對了,常姨娘被‘自己’蠢死後,賈敏又給林如海納了房妾室入府。然後手握林家一雙子嗣坐看後院的妾室各種爭風吃醋。
    誰輸了就扶一扶,誰贏了就壓一壓。對內大度不妒,對下寬厚和善,贏得一片讚譽和好名聲的同時也在及時調理身體,準備生下真正的嫡子。
    至於林如海,他一邊有子萬事足,一邊又想要林家枝繁葉茂,同時還想要官運亨通更進一步……
    黛玉兩歲的時候,林如海的三年任期就到了。因這會兒寧寧六歲,黛玉兩歲,大哥兒一歲,林如海與賈敏擔心路上有什麽閃失,便決定由林如海一人入京城述職,賈敏帶著三小隻去姑蘇祖宅等消息。
    等林如海的新官誥下來了,賈敏再帶著三小隻慢慢往目的地趕。
    林如海進了一回京,直接跨過正四品,由原來從四品的揚州知府升成從三品的江南道按察使。
    江南道按察使府位於金陵城,金陵又與姑蘇極近,賈敏得了消息又等林如海到了金陵,這才帶著寧寧三個啟程。
    賈史王薛四家的祖籍都在金陵。
    不過賈家和史家這邊,多是一些普通族人和族老。
    王家則是王家這一代的長房生活在金陵,二房在京城打拚。
    薛家那裏除了在外遊曆做生意的薛家二老爺外,闔族都在金陵。
    王大老爺,是王家二老爺王子騰,嫁到榮國府的二太太賈王氏,嫁給薛家家主的薛王氏的嫡親兄長;同時也是舊年嫁給賈璉的王熙鳳親父。
    王家與榮國府兩房都做了親,王大太太又是寧國府賈敬之胞妹,賈敏的堂姐。
    而薛家這邊,薛老爺雖然久居金陵,但其發妻薛王氏卻是自小生活在京城的。以賈家與王家的關係,賈敏與王家姐妹也是自小就相熟的。
    而林如海原就是京中長大的世家子弟,年少之時也曾在京中的一些世家宴會上見過王大老爺。
    也因此,自打薛王兩家人打聽到新上任的按察使是誰後,便都紛紛朝林如海和賈敏下了帖子。
    相較於還知道客氣為何物的薛王兩家人,賈家這邊的族人就沒那麽客氣了。
    一打聽到新任按察使夫人是他們賈家的姑奶奶,便不管不顧的登門了。
    寧寧與黛玉都坐在賈敏房中吃點心,見管事媳婦來回話,她還一臉納悶的說道:“便是自家親戚也沒這麽急不可耐的。我聽說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他們這麽巴巴的跑過來,難道是有什麽冤情不成?”
    深知賈家族人什麽德行的賈敏:…那你怕是想多了。
    即將進入大義滅親環節的林如海:…確實是冤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