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 20 章
字數:6059 加入書籤
第二十章
夫死父喪三年孝,妻亡續弦一年後。
但上朝有律:凡府、州、縣親民官,任內娶部民婦女為妻妾者,杖八十。若監臨官,娶為事人之妻妾及女為妻妾者,杖一百。女家並同罪,妻妾仍兩離之……
也就是說,隻要林如海為官金陵城,縱使賈敏一命嗚呼,他的續弦也不能是世居金陵的甄氏女。
當然,也不能是任何一個金陵戶籍的妹紙。
往大了說,因林如海現擔著江南道按察使的官職,那凡是江南戶籍的女子就都不能成為林如海的續弦。
當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事情玩的就是一個民不舉官不究。
像是賈敏給林如海納妾,人家拿的是賣身契,走的合法買仆手續。因有賣身契在,竟也能自圓其說一回。
不過續弦不是小事,林如海肯定不敢也不會犯這種授人以柄的糊塗事。
當然了,就是林如海不介意,甄家也不會冒這個險。
好在林如海的江南道按察使任期已不到一年,他們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先將賈敏送走。等賈敏下葬了,甄家再與林如海商洽續弦事宜也不遲。
若林如海也有此意,甄家也會在之後的吏部述職時,幫忙將林如海調出金陵。若林如海不識抬趣…那就另當別論了。
甄應嘉收回思緒,先從秘匣裏拿出一個青白色小瓷瓶遞給心腹侍從,後又於其耳邊低聲交待數語。
語畢一邊示意心腹去做事,一邊替林如海操心起了下一任的官職安排。
江南道按察使是從三品,再往上便是正三品。
到了正三品,那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都不容小覷。以林如海的能力和甄家的人脈,不用十年,必能擠進內閣……
.
甄應嘉交給心腹的那個青白小瓷瓶裏,裝的是一種前朝傳下來的宮廷秘藥。
長期服用此藥,身體會慢慢變得虛弱。先是疲乏困倦,後是食欲不振,之後渾身無力,失眠多夢盜汗,時間一長人就耗死了。
林家下人極多,但卻未必個個忠心。
加之有些下人原就是林家來了金陵後,臨時采買回來的,忠心什麽的就更談不上了。
甄應嘉的心腹像往常那般先不動聲色的打聽林家的情況,之後再威逼利誘林家灶房的下人,迫使其人將秘藥下在賈敏的飲食裏。
林家有大小三個廚房。
小廚房負責林家正經主子一應三餐飲食及點心湯水。寧寧,林如海,賈敏和黛玉四人,吃的就是小廚房預備的飯菜點心和湯水。
內廚房負責後院姨娘女眷及各房丫頭教養嬤嬤等膳食,像是寧寧身邊的南燭南星,易古兩位嬤嬤以及林如海的那些妾室姨娘的餐食點心都是這裏負責。
而大廚房則是負責除內院外的所有仆役,門人清客的飲食及宴請席麵。
甄家人在打聽完林家的情況後,就直接收買了小廚房一個專門負責燒火的婆子。
後世的影視院裏時常會出現下毒之人哆哆嗦嗦的打開一個小紙包往鍋裏下藥,或是直接拿著小藥瓶往鍋裏倒藥粉的畫麵,但其實古人有更高效迅速,更殺人於無形的下毒方法。
比如說提前將藥粉按一定的量分出數份,再分別用糯米紙包上,完事將糯米紙團成團放在荷包裏,尋到機會就迅速將糯米紙團丟到湯盅裏。
糯米紙遇水即化,丟到滾燙的湯盅裏不過眨眼間便會消失不見。而用糯米紙包著的藥粉也會融化在沸騰的湯水裏,無形無跡。
你問寧寧是怎麽知道的?
嘖,自然是親耳聽到的唄~
薛家正式進入守孝模式後,林家的日子也一如前兩年那般該幹嘛幹嘛。不想暑熱時節,賈敏卻中了暑氣。調理了數日後雖沒了中暑症狀,但身體和精氣神卻越來越差。
林家請了郎中來瞧,皆說無妨事,又說天涼爽下來就好了。
之前寶釵中五石散那會兒,金陵這邊的郎中表現就挺耐人尋味的。因有些放心,寧寧便讓馮倫和章氏去給賈敏把了回脈,不想這二人也沒瞧出什麽來。
書上隻說黛玉四歲失弟六歲喪母,卻沒說賈敏得的是什麽病,又是什麽時候病的。
這會兒賈敏一生病,寧寧一邊擔心賈敏會一直病下去,一邊又寄希望於天氣轉涼。
誰知入秋後,天氣開始轉涼,賈敏的情況不但不曾好轉竟還越發嚴重。到了冬日,賈敏的精神頭竟更短了。
就在寧寧都想到了各種癌症腫瘤的時候,真相竟以一種讓人猝不及防的方式呈現在眾人麵前。
每日巳時二刻和午睡起來後,賈敏黛玉和寧寧都會吃些湯水點心。
賈敏吃藥,所以霜糖要少放。黛玉喜歡桂花蜜的味道,因此她的甜湯裏不放霜糖而是放桂花蜜。寧寧則更喜歡甜度爆表和奶香味十足的湯水點心。
那日下晌灶上娘子在做湯水的時候失了手,一不小心就將不少霜糖倒進了賈敏的湯盅裏,於是她便將賈敏的那份例湯給了寧寧。
寧寧毫無所覺的吃了,不想翌日一早章氏來給寧寧請平安脈的時候就發現了異樣。
原本是發現不了什麽的。
但賈敏如今病著,胃口也越來越小,往往一盅湯水就隻能吃上三五口。加之明年三月的時候林如海就要任滿回京述職了,於是甄家那邊又不停的催燒火婆子加大藥量。
原本燒火婆子隻往賈敏的湯盅裏丟一個糯米紙團的,為了加大藥效,那婆子最近都丟兩個糯米紙團。
而寧寧自小胃口就好。那湯水送過來後,她一如往常那般將湯水吃得幹幹淨淨。
章氏每日早起都會給寧寧診平安脈,也最了解寧寧的脈象。那麽大的藥量進入體內,脈象自是不會與前一日相同……
兩相一對比,再加上之前曾給賈敏診過脈,很多事情就都有了答案。
可以說,若不是寧寧誤食了賈敏的湯水,怕是寧寧都不會想到賈敏是被人下毒害死的。
馮倫第一時間入府,親自為寧寧拔毒。寧寧還好,回頭精心調養些日子就無恙了,但賈敏卻沒有寧寧這麽幸運了。
拖得太久,毒素已深入五髒六腑……反正馮倫是無能為力了。
好在他雖解不了毒,卻可以開些補血益氣的藥幫著賈敏簡單調理一下身體。
那邊停了秘藥,這邊又用心調理,賈敏的身體雖然不曾好轉,卻不似前些日子了。
對了,值得一提的是馮倫還真聽說過這種秘藥。
當年馮太醫一家之所以會被抄家流放,就全拜這種秘藥所賜。
隻是這種秘藥初時不易發現,等到發現時就已經藥石罔效了。
……
事發後,林如海震怒,賈敏也是驚怒不已,後怕連連。生生遭了一回古代版洗胃大罪的寧寧也是恨極了幕後之人。
可惜甄家人行事謹慎,那燒火婆子並不知曉是誰支使她給當家太太下毒的。
不過那燒火婆子卻提供了一個不算線索的線索。
男的,金陵口音。
那麽問題來了,到底是金陵的哪路人馬既能拿出前朝秘藥,還非要用這麽迂回的方式置賈敏於死地呢?
最重要的是:弄死賈敏又能對他們有什麽好處?
寧寧一時間想不到原因,林如海開始的時候也沒想到,但賈敏卻一下子就猜到了真相。
畢竟賈敏不傻,又涉及已身,自是明白能用這種秘藥毒死她的人,肯定不會隻是想要弄死她那麽簡單。
然倆口子想了許多,就是沒想到幕後之人會是甄應嘉。
而寧寧呢,她決定用自己的方法找到那隻陰溝裏的老鼠:
“不管是誰,我都祝他喝水嗆到,吃飯噎著,走路摔著,日日失眠到天亮。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天養病,六十天養傷……所有的期待都落空,所有的謀算都功虧一簣。”
聽到寧寧這段祝福的人:這祝福…竟比秘藥還毒!
毒不毒的不重要,隻要有用就行了。
不過相較於尋找幕後之人,如何替賈敏解毒才是當務之急。
原本按林如海的意思,等明年任滿回京述職時,賈敏仍舊帶著黛玉和寧寧先回姑蘇祖宅等候消息。但賈敏身中秘藥,真去了姑蘇就不是等消息,而是等死了。
正好京城不光有太醫還有禦醫,賈敏跟著一塊入京述職也可以請太醫為其診治。再一個,以林如海對當今的了解和對朝局的分析,當今定然會賜下禦醫為賈敏醫治。
一時說定了行程安排,賈敏便每日都帶著寧寧和黛玉收拾行李,清點家資。
賈敏身體情況在寧寧看來就像是一部電池出現問題的智能手機。旁的手機充三個時辰的電可以支撐一整天的高強度使用。而賈敏這部手機則是充一整天電,卻僅能支撐三個時辰的使用。
而這三個時辰還是僅限於接打電話,看看小說這一類的低耗電操作。
黛玉曾偷偷問寧寧:“姑姑,娘親會死嗎?”就像弟弟那樣,再也見不到了。
“我不知道,不過我和你一樣,都希望你娘能活下來。”
寧寧搖頭,對黛玉說道:“人活著才有希望,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好在咱們林家最不缺的就是銀錢和人脈。隻要嫂嫂能夠活下來,哪怕她一輩子都要纏綿病榻,延醫問藥呢。”
黛玉:‘理是這麽個理,可這話怎麽聽著…這麽怪呢?’
╮(╯▽╰╭
而與此同時,失眠數日的甄應嘉也被失眠和各種倒黴事折騰得夠嗆。
早起吃藥時不光又嗆到了,還被燙出了滿嘴水泡。去前院書房見賈雨村的時候,竟然又左腳拌右腳的摔了出去。
這一摔,就又是一通兵荒馬亂。而他的一條腿竟然也在混亂中,被一塊小小的瓦片砸斷了……
甄應嘉被就近送到前院書房救治,等郎中離開,從後院匆匆趕來的甄老太太便坐在甄應嘉榻前,一邊心疼的抹眼淚,一邊借題發揮的遷怒人:
“自那賈雨村來了咱們家,你們父子倆個就三災八難的。早起讓你媳婦帶著哥兒姐兒去寺裏跪經,不想這會兒你就又被他克到了……”
‘…真是好大一口鍋!’
書房外的賈雨村氣急敗壞的腹誹:就問冤死了我,對你們有什麽好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