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坑

字數:4656   加入書籤

A+A-


    依據第二行動方案,開完碰頭會不到100小時,賽格伊斯的秘密行動聯合艦隊就已經到達了kt星團的第一站kt11,那個全是人造天體的小勢力混居地,此時正在進行的是分組作業。

    按自身所屬的海盜團體來分組是很簡單的,分分鍾就能搞定,不過現在的行動涉及到同步作戰等問題,通訊的傳達與接收都需要另外安排。把這些應該在港口就處理完的事情拖到此處,除了時間本就較為緊迫,也能看出高層在這件事的保密方麵還是很上心的,

    星基交易友好同盟會的方麵,假如按過往戰績為依據,潘文明顯具有優勢,不過他這一年來完全沒打理人際關係,代理指揮的權利由一名叫史蒂夫的家夥攥著了。

    對此潘文也沒什麽可表示異議的,首先,史蒂夫是委員會指定的人,興許會比在場的其他人了解更多內幕,背後捅刀子的行為,內幕往往比戰術更重要。此外,代理指揮的艦隊可全都是一級會員,同盟會的未來委員會成員,一個不好就會得罪一群人,各個都不好擺平,類似的麻煩事還是少湊上去為妙。

    做完分組,分配好各艦隊信息傳達點與進入戰區的大體時間範圍,各艦隊就開始進入跳躍程序。

    這裏必須再進行一次說明,大銀河時代裏,除了基礎的本艦出力型的超空間跳躍方式,還有外部設備輔助型,如同潘文的第一艘護衛艦,老早就功成身退的黑潮號一樣。本艦出力型的跳躍需要戰艦達到脫離速度,依據各種戰艦的航行正截麵大小、用於開啟量子甬道的能量級數,其脫離航速需要達到光速6%到8%不等。而外部設備輔助型,則僅需本艦出力型20%到50%航速即可完成超空間跳躍過程。

    兩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好處,外部設備輔助型需要的能源值較低,自然可以使用出力低的引擎以降低造艦、購買成本,同時在脫離的時間、航線長度上都會有優勢,非常適合海盜這樣打一槍換個地方的群體。本艦出力型多屬於主力型戰艦,因為量子甬道的啟動需要的能量是個天文數字,對引擎出力、能源儲備的要求都很高,一旦能以自身能源係統滿足要求,作戰時大出力引擎加能源儲備體係的綜合結果,能幫助戰艦維持長時間全火力射擊,而無需顧慮護盾恢複需要的能量。

    聯合艦隊都是些大噸位艦隊,裏麵這樣那樣的船數量都不少,要完成跳躍同步將在後麵的幾十個小時裏由各艦隊代理指揮官做整合。

    從kt11出去的這一站,還不是幾天後的戰區比鄰區域,同盟會這邊由於艦隊規模偏大,被丟了條更遠的路徑。從kt11出去,進行兩次跳躍,到達kt16待命,等接到作戰信號後,還要做兩次連續跳躍才能進入戰區。

    加入戰鬥的那一刻需要做連續跳躍雖然沒有明確的解釋,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卡特公國周邊與人類的主勢力區伊斯帝國、加布裏聯邦距離很遠,與mr星團之間連商人也已經沒多少往來,就算按星際公約它們是中立國,作為海盜的賽格伊斯聯軍也不能真的就把它們當成中立國來處理,謹慎總不會錯的。

    數小時後同盟會艦隊到達待機預定點,其他艦隊閑下來的時候,代理指揮官的手下們開始忙活起來。

    史蒂夫代理指揮官現在要麵對的就是非製式軍隊的麻煩——念一圈都能讓人頭疼的艦船種類。

    絕大多數海盜並不會像潘文一樣刻意去規劃艦隊的艦船型號,因為他是以“未來”的實力去規劃,一般而言隻有某些全體行動中極為臃腫的大海盜才會去處理這方麵的事,普通情況下它們仍然隻購買性價比高的二手艦,無法照顧到型號統一的事情。

    海盜的二手艦來源包括周邊地下渠道流通過去的退役艦、完整的戰艦戰利品、小船廠以各種設備七拚八湊弄出來的仿製艦等等等等,在這種環境下,就算出來一千條戰艦每艘型號都不同也絲毫不用奇怪!

    同盟會聯軍都是一級會員的艦隊,比起一般蝦兵蟹將也隻是稍微好點,十六個人,共計一百七十餘艘護衛艦以上等級各型戰艦,總共有五十九個型號!

    五十九個型號!這麽除下來,平均值好像也不到四個型號呢,看起來還不錯?

    什麽不錯啊,以潘文家三型艦船中的胖墩號舉例,胖墩號代表的00863e級艦在整個聯軍中還有四艘,但是是分別屬於五個船主的!對了,潘文艦隊中所有的子艦包括偵查艦、導彈艦、炮艇等都是完全收納在機庫中,無需自行跳躍,所以不進入統計過程,但仍然要上報艦船規格給代理指揮官的團隊,可其他人艦隊裏還有收不進機庫的小船,這些都還沒計入五十九個型號中!

    五十九型戰艦,其中不少型號都分屬於不同船主,想要同步完成跳躍調度起來就已經不是小問題,更頭疼的是戰前是要做兩次連續跳躍,之間還有個靜止再加速的過程,想要最終同步進入戰場提高全員生存率與作戰成功率,之間的計算量隻能用天量來形容。

    假如艦隊裏都是製式艦,其實計算的部分都可以由計算機完成,可是海盜家的艦船新舊程度差距很大,有的更是快有百歲之齡,憑空增加了許多需要人工評估的部分!

    “不用我來頭疼真是太好了。”潘文在視頻通話中說了句慶幸的話。

    視頻的另一邊還給他個白眼的是多麗絲,在她看來,潘文的戰績足以表明實力,竟然不用他做指揮,完全是黑幕。

    多麗絲的心理也許會稍微傾向潘文,不過她的抱怨大概更多的來自於對代理指揮官的戰術素養心理沒底。

    潘文和多麗絲聊天中雖然看出來一些,不過沒有挑明。在他看來類似的擔心沒有必要,別看史蒂夫現在是個代理指揮,真進了戰場發生遭遇戰,怕是沒幾個艦隊會完全聽令,一個十幾艘戰艦的艦隊做攻擊完全同步都要幾十秒,聯合艦隊真那麽指揮,根本毫無效能可言,隻能以小艦隊為單位分派戰鬥目標作戰,那樣的話對小艦隊而言和平時狩獵差不多,僅僅是有了更多被流彈打擊的可能而已。

    和多麗絲一樣,接下來的時間裏,潘文抽出時間和各艦艦長都聊了聊,不過和其他人聊與和多麗絲聊天的目的不同,這些人,尤其是少尉二、三號艦的艦長在受雇後的幾個月裏加起來都沒好好說過多少閑話,潘文也是趁著年底發工資到現在這段才和他們做了些溝通,現在是趁熱打鐵。

    按雇傭製度,說起來似乎沒什麽互相了解的必要,拿錢幹活而已。潘文倒也不是要把和其他艦長的關係弄的和多麗絲一樣,主要是給他們機會了解自己而已,他作為旗艦艦長,底下的艦長了解他的性格,對作戰時明確意圖會稍微有些幫助,不管是培養默契,還是為以後的續約做打算,閑聊都是有必要的。

    胡亂浪費了些時間,又休息了一陣,終於在到達預定待機點的四十小時後收到了來自通訊船的消息:

    卡特公國艦隊已經在六小時前離港,聯合艦隊可以準備就位。

    和玩家不一樣,npc的信息傳遞效率是很垃圾的,戰爭艦隊出港動靜不會小,就這樣還要等出港後六小時才能收到消息,如果真的開打,現在兩邊都開打一兩個小時了!

    得虧代理指揮官盡責,他的前期工作做的很全,各艦船超空間跳躍程序前的位置在十多個小時前已經安排好,收到通訊船消息,沒有更多的延誤,艦隊直接啟動跳躍程序。

    這邊選定航道開始移動,kt16的地主總算鬆了口氣,差點就要放禮炮歡送海盜集團軍。

    ……是的,賽格伊斯給同盟會聯軍選定的落腳點也是個單星係小國。不是每個單星係小國都會有芙羅琳共和國的實力的,像kt16這家,因為恒星係較為貧瘠,總共就兩顆岩質行星,其中一顆由於溫度太高,還隻能用於工業開發與開采,整個國家的艦隊比同盟會聯合艦隊的規模也就大那麽一丁點兒。

    其實把待機點安排在這可能還有些不能說的用意——比如同盟會聯合艦隊全是一級會員組成,每個一級會員就算它一個boss階艦長好了,像潘文艦隊裏就有潘文、多麗絲、潘玥兒三個boss階艦長,實戰能力等於多出兩條船!一個規模差不多的製式艦隊如果敢a過來,後麵可有樂子!

    當然現在無事離開了也就不用提了,但話說回來,受限於海盜身份,就算發生了什麽他們也不能進入占領階段,因為那會引發全勢力付諸武力,最多是搶了再搶,作戰的結果和本次行動預定目的不會有多少差別。

    說回艦隊。

    雖然做了提前的計算和安排,但是設備損耗等影響在短時間裏難以精確評估,進入戰區前的最後一站時,輔助設備跳躍型的戰艦就出現了部分延誤,代理指揮官隻能在緊接著的第二個跳躍過程中對跳躍時機做些微調。反正看起來就算有些誤差,隻要不跳到別人包圍圈裏問題也不大。

    接下來,大夥就要進入kt22進行打劫了。

    如果一切順利,那當然是很好的,隻是在跳躍程序的加速過程進行到一半時,又收到另一艘高速通訊船的信息。

    這條消息對海盜們來說算不上好消息,某種程度來說或許能算是極壞的了:兩國艦隊碰頭後沒打起來,進入談判了!能確定的是雙方主力艦隊八成都集中在對峙區,接下來的行動交由各代理指揮官全權負責,後續的威脅信息隻能盡量傳達到作戰目標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