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玩家的煩惱
字數:5983 加入書籤
mr241的異常不僅僅在賽格伊斯對應跳躍圈中存在,在離開跳躍圈後的一小時,潘文的艦隊竟然沒有偵測到任何艦船信息。
前一次離開mr241時,就算海盜們也被緊緊的壓在跳躍圈中不敢出來,但是在跳躍圈外,仍然能時不時的找到幾艘來自其他勢力不怕死的小船,現在,他們都消失了。
“通知柏妮斯,讓她派一個超限機甲小組保護11號離艦做個偵測。”
“明白。”
黃金號本身擁有星係掃描能力,但是mr241是活躍星雲,想獲得啟動星係掃描功能的勻速航行通道得提前做一堆計算,時效不如在其他地區,所以潘文幹脆借此機會看看11號人機組合的偵察能力。
11號人機組合雖然隻能在靜態下啟動星係掃描,可艦隊在mr241星雲中也隻有平時巡航速度的四分之一,包含釋放與回收的時間,用時也不比黃金號自己做掃描多太多。
作為測試,潘文要求11號將機甲分析能力發揮到最大,保證不漏掉任何掃描因素的前提下,能掃描多大區域就掃多大。
因情況比較異常,在釋放了11號人機組合與超限機甲組後,黃金號帶著艦隊稍微偏離黃道麵,仍然自行進行了一次星係掃描。
mr241星雲中塵埃與小石頭都是幹擾星係掃描的物體,數量也多到不行,可能是因為運算量太大,掃描耽誤了長達一小時,艦隊不得不為回收超限機甲組與11號做了半小時的回旋機動。
為不損失航速,回旋機動時的推力會比正常航行大,意味著更大的推進輻射,同時經過平麵三百六十度的姿態變更,很容易就會使自家艦隊落在信息劣勢的位置,何況持續的時間有半小時之多。僅此一點,11號人機組合在伏擊戰以外的情況下,就失去了大部分戰術價值,也不知道賽格伊斯高層是出於什麽想法跑去開發的。
拿到掃描結果後潘文更是心懷不滿,11號的專屬偵察機甲,在一小時的時間裏竟然隻完成了半徑九百萬公裏範圍的數據分析,就算有mr241星雲環境的因素,這也僅僅是黃金號15分鍾內能處理完的數據,而且還是在動態中處理。黃金號剛剛自行完成一次半徑三百萬公裏掃描就隻花了三分鍾而已,其中豆豆與黃金號自有主機配合次數增加,重複計算減少加速了點時間,兩次連續動態掃描總時長才五分鍾。
果然隻是雞肋而已啊。
他早有此心理準備,不過畢竟11號人機組合是全新的實驗室產品,多多少少的也有點希望她能表現的更好,可惜等來的還是失望罷了。
潘文不看好11號人機組合的原因還並不是她必須在靜止環境裏做星係掃描,而是體積。11號的專屬機甲整個還沒豆豆的本體ex01型主機大,豆豆的本體隻提供計算力,沒有任何其他功能,而機甲卻還要裝載動力係統、乘員艙、掃描係統和機甲本身的機械結構!就算再怎麽厲害的微型化技術,兩者在同一等級工業基礎下,機甲方在極為有限的空間裏也不可能提供ex01型主機哪怕十分之一的計算力。
星係掃描這項技術本身就依賴強大的計算力才勉強使掃描圖具有戰術時效性,沒有了戰術時效,也就是張星係勘探圖而已。
話說回來,11號這樣那樣的缺陷倒也不是完全沒救,計算力不足也有不足的用法。降低11號人機組合在做星係掃描時的計算量的途徑有兩類,其一隻搜集基本信息、由其他配備了二號主機的艦船做後續的分析工作,不過這方案也有缺點,11號需要靜止偵察,而機甲在大數據加密通訊時距離又沒有太好的保障,碰上恒星活躍、粒子幹涉等狀況會更糟,還得給它配備一些戰機充當專門的數據鏈才行。另一種自然是縮減掃描範圍,按她本次的表現,如果把半徑縮短至兩百萬公裏,大概就能在六至八分鍾內處理完掃描數據,做一套兩次的聯動掃描分析可以控製在十五分鍾之內,就具有一定的戰術時效了。
但不管怎麽改進應用方式,11號人機組合的星係掃描與黃金號上原裝的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差距太大,實用價值可以忽略仍然是事實。機甲顧慮到賽格伊斯高層的臉麵不能丟掉,11號本人的價值隻能之後慢慢開發了。
黃金號提前確認過半徑三百萬公裏內的安全,現在借著11號帶來的掃描結果,看了眼周邊情況,艦長潘文、副艦長娜傑日達與戰術組的成員臉色都不太好。
這條前往mr241內環各狩獵點的航道潘文的艦隊不是第一次走,因此周邊無威脅時應該是個什麽狀態都是有檔案可查的,對比11號的掃描結果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在距離黃金號現有位置350到600萬公裏間,有至少三個規模不小的艦隊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
這裏距離賽格伊斯跳躍圈不遠,按玩家的尿性,附近的艦船肯定都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這三個有規模的艦隊不是路過,就是專門在此等大魚的!
“再次啟動掃描吧,增加掃描範圍,確認他們的動態。”潘文可不願意自己去當魚。
……
就在潘文的艦隊對周邊進行再確認時,論壇的某聊天室裏還鬧哄哄的。
“你們到底能不能想到辦法?!不行我就叫下麵的兄弟逃跑了!”在座中唯一的一個女人拍了拍自己光潔的額頭,表示對討論進展的不滿。
“水姐姐,你別急啊,這不是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太難突破了嗎,大家也是為了能少點損失嘛,不然您的隊伍先上!?”最後一句用上了期待的語氣。
被稱作水姐姐,但性格似乎與水沾不上邊的女人哼了聲把臉轉過去沒說話了。
幾個月來,玩家們已經把凱撒iii型重型巡星艦能找到的資料都找到了,結果卻並不讓人滿意。凱撒iii型巡星艦由於不屬於常規艦,銷量一直上不去,進而導致可搜集信息也不夠全麵,特別是諸如設備實用數據這類隻有艦上工作人員才能接觸的信息。
說起凱撒iii型的非常規類別,從機庫配置目的、火力配備狀態來分它屬於戰術巡星艦,與一般的重型巡星艦主要充作戰略/戰術指揮中心的狀態不太一樣,追求的是小區域的壓製打擊能力,加上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就是一類具有很強單艦生存力的戰術巡星艦。
戰術巡星艦各自有著各自的好處,但是局限性使得難以被軍隊大規模采購,私人武裝想采購也要看所屬勢力的武裝限製與口袋中的錢夠不夠,因此一直都屬於銷量偏低的類型。以機庫為例,在機庫容積相同的情況下,凱撒iii型可以同時容納至少十八艘各型巡邏艦,通用機庫由於設備無法匹配,空間夠也無法容納同樣數量的巡邏艦,勉強放進去一旦做出臨時規避動作也要弄出一機庫碎片。當巡邏艦與護衛艦都處在對方打擊射程中時,十八艘巡邏艦構成的艦隊火力強度會比三四艘護衛艦提供的火力高出差不多一倍。但是在交火射程內釋放機庫內的艦艇麵臨不少安全問題,使得凱撒iii利用自身子艦進行小範圍壓製策略,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優勢地形,極大的縮減了戰術應用麵。恰好戰術應用範圍是大規模采購中分量很重的一項指標,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因為缺點寧願不要這種優勢,極為影響銷量。
當然作為泰坦重工獨立研發生產的戰艦,賣掉多少,能不能搜集到全麵資料,其實看型號的編號就行了。泰坦重工所有的戰艦/艇編號規則是一致的,都是名字加一到兩組羅馬數,名字的選擇規則是泰坦重工內部事務不討論,第一組羅馬數代表艦船是該型艦/艇中的第幾個型號,第二第組羅馬數代表對同一型號的性能改進次數既不含結構變動的設備升級。按商業規則,賣的越多開發小組手裏的經費越寬裕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型號,以爭取更多的客戶層。所以可以很簡單的通過泰坦重工官方站點查詢該艦/艇的首艦展出時間、報價變動、最終發展型號就能判斷出大概賣掉多少,越賣越貴或是型號發展到甚至更高的隻要問個人就能知道大體狀況,稍微懂行的就能扯上幾個小時。還有條捷徑,如果是泰坦重工的高級客戶,簽署個保密協議就能拿到外麵找不到的數據,不過全體精確數據是隻有成為買家才能知道。
可惜由於泰坦重工與伊斯帝國的合作主要通過404廠進行,而關係較近的聯邦玩家因為遭這隻boss殘害較少不願意參與進來,帝國玩家在調查中是走了不少彎路才搜集到相當於高級客戶這個階段,花費更是讓不少人做了冤大頭。
今天討論會的狀態,表示玩家越是了解這個boss,反而越猶豫不決,說起原因也是三方麵造成的。
首先自然是boss本身的戰鬥力。
凱撒iii采用護盾延時充能技術,該技術就是個很難突破的屏障。簡易點介紹,重巡的能量係統在保持主火力全開時冗餘量也是很少的,換算一下也就能為護盾提供800到1000點每秒的恢複,一旦全麵動用攔截係統,數值還會更低,但是利用能量暫儲器冗餘能量會積累起來,這項技術使得重巡能同時為好幾個麵的獨立護盾提供高速充能需要,有密度非常高的火力強度才有可能擊破這個護盾體係。
根據玩家的交火經驗,這隻boss也應該是最強的那一類,所以就算擊破護盾,還要麵對比正常艦船長一大截的血條,中間還隨時得應付護盾再充能的問題。
前兩項都不是問題的話,那麽boss本身離譜的攻擊力使得前兩項都變成了大問題,加上凱撒iii超空間信息綜合係統為其提供的反突襲能力,事情變得十分難纏。無法突襲的話靠近射程需要時間,攻破護盾和血條需要時間,boss強大的攻擊力卻會導致本方一直快速減員,當減員到一定程度無法壓製護盾時就隻能等死了。
對付這種強力boss隻能用人海戰術,可是人海戰術會反向為boss射程優勢,本來是四十萬公裏開打的都可能變成四十五萬公裏開始掃擊,如果沒有足夠的全尺寸主炮壓製,損失隻會更大。
第二個原因是boss身邊到現在還沒查出來頭的機甲部隊。
這個機甲部隊的攻擊力相當放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對玩家艦隊造成比boss還大的破壞!玩家動用了不少關係調查出東西很可能是出產自芙羅琳共和國這個號稱擁有最高小型機技術的國家,可是芙羅琳共和國的位置和國策就不允許艦船過去,民間渠道又無法接觸到高級機密,導致調查無法繼續深入,更不用說獲取該類戰機要怎麽對付的信息了。
第三個原因是玩家自身,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隨著各種渠道流出的護衛艦到帝國玩家手中,帝國玩家的確對比聯邦玩家在艦船等級上擁有了一定優勢,但是在戰鬥劣勢時,艦船毀傷成本也是在成幾何倍數上升的。因為玩家需求量大,帝國境內私人武裝流通的二手護衛艦基本已經沒有了,損毀後的重新列裝就隻能考慮走_私渠道或新船,這就不是正常玩家一兩個月積蓄能對付的了的了,就算對中層艦隊指揮人員也是相當吃力的。
損傷成本的上升讓玩家們在作戰行動的定製中比原來更為謹慎,比如對付這種攻擊力打頂的boss,大家就都希望別人衝前麵,可誰都不是傻子,一吵起來自然是沒完沒了。
哪怕大家達成協議一起出動,戰術的選擇還是個問題。
直接動護衛艦群上去幹?根據以往的交戰記錄,這隻boss的攻擊力足以一發主炮癱瘓掉輕型護衛艦,算上被動規避也抗不過三發,在座幾位的艦隊都不在一個方向,剛好處在boss的第一打擊麵上幾乎能斷定護衛艦會全滅,損失絕不是平分戰利品能刮回來的。
就算是巡邏艦和護衛艦混編衝上去,boss第一打擊麵上也絕不好受,畢竟大夥還沒忘記除了一直跟在**oss身邊的小boss,那邊又多了幾艘船。
主要是在座的幾家不屬於同一公會,沒有上麵的決策層統一調度,所以事情又回到原點,都不願意承擔比其他艦隊更大的風險和損失,如果還要打那就隻有一條路走——先完成聯合混編,大家走同一個方向一起上,然而這樣無疑會延誤戰機同時加重整體損失,那些被避開的能量/粒子束,很可能對後隊造成更大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