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武器測試的喜憂
字數:4732 加入書籤
西線聯軍早前已經答應潘文為他和阿妮克雇傭軍優先提供精華研究項目衍生裝備。現在這批反**武器雖不在協議範圍內,不過交付貨物的運輸官明確表示它是附加條件,想來想去似乎沒有太好的理由避開這個危險的任務。
還好潘文在k11與各方的關係還行,經過兩天的聯絡、磋商與準備,調集出個民間聯合艦隊一起去做任務。
本次武器實驗行動的參與艦船,包含阿妮克雇傭軍的86艘、k11反抗部隊90艘、玩家雇傭軍150艘,以及西線指揮部原k24-k27地區撤離部隊50艘。
裏麵阿妮克雇傭軍自然是最強大的一支力量,86艘戰艦有超過50艘巡星艦,還不包含巡星艦中搭載的子艦。巡星艦是阿妮克人在太空生活和掠奪的重要保障,平日的維護就優於小船,結果是巡星艦的整體整備速度比護衛艦什麽的還快點。
至於西線指揮部提供的50艘艦船,反而比反抗部隊的還要湊數,居然有一大半都是偵查艦,剩下的還包含數艘貨船臨時改裝的救援艦,戰鬥艦根本就沒多少,唯一讓人欣慰的也隻有一艘老式信息綜合艦了。kt星團老式信息綜合艦沒有超空間偵查能力,還用的是波形體係,也就是說它以au為半徑單位偵查時,情報反饋延遲能超過一小時!考慮波形體係也許能和超空間信息體係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補,潘文沒有任何怨言的帶上了這批艦船。
完成準備,集合,直接出發。
準備期間潘文艦隊裏的學員戰術團隊已經對比了最新的各方資料,基本能確認右翼蟲群在突破k21-k23防線後還保留著非常可觀的力量,後續攻陷k15-k20沿線的損失,在蟲群強大的再生能力支撐下上不會對蟲群整體造成多少影響。
戰術定製的目標隻有一個——不能一頭撞到蟲群主力。
要確保無誤的回避風險,就需要一類偵查艦的配合,相信蟲子被一類偵查艦碰過一次後也會對這些玩意畏首畏尾。就算無所顧忌,一類偵查艦掛掉的地點短時間內也是安全區,起碼能讓艦隊獲取個初始行動速度。隻要有了速度,戰鬥、周旋或逃跑就都有選擇餘地。
很明顯西線過來湊數的偵查艦中不會有這種殺器。還好帝國、聯邦聯合艦隊並沒有打算把武器丟出去就不管過程了,雖然因軍事機密的關係不能提前泄露一類偵查艦的行動路線,不過潘文提出協助請求後,他們還是派了個工作組到黃金號上,可以在必要的時間節點有選擇性的告知部分一類偵查艦的動向。
於是武器測試聯合艦隊很安逸的就以k13做中轉蹦到k15地區,並且在完成跳躍後,立刻收到一組由一類偵查艦發布的敵情廣播!
以現階段額一類偵查艦行動速率,偵查區裏每個星係平均四個小時才有15分鍾到30分鍾能接收到敵情廣播,能第一時間得知概況,西線聯軍指揮部肯定做了些工作,並不是簡單的運氣能解釋的。
通過廣播確認k15的蟲群大體規模後,潘文也不打算繼續深入,吃掉它們差不多就能交差。
追逐蟲子的過程倒是不難,隻是這裏的蟲子是移動部隊,由於距離的關係,追到其中一群時,另一個被超空間信息係統鎖定的目標不見了,似乎是完成了向k14地區的跳躍動作。
艦隊裏有新舊兩種信息綜合艦,還有專業的11號偵察機配合,右翼蟲群又不能像左翼蟲子一樣隱身,附近也沒有支援蟲群,在絕對信息優勢下,雙方武力規模上也是測試團隊占優,武器測試的過程沒什麽波瀾。
測試中,測試艦隊選擇與蟲群做逆向平行移動,不管是作戰前,還是作戰中隨著蟲群的移動,敵我雙方的相對中軸是不斷變化的,一旦死蟲,就會因慣性原因產生移動方向異常的物體,十分方便遠距離統計。
然而結果並不能讓大夥滿意,因為bu計劃花大力氣弄出來的反**並沒有他們吹噓的那麽厲害。
實戰測試中,反**武器除殺傷指標外,各項數據都達到預期值。嗯,最重要的項目沒達標。
倒不是毫無效果,據統計,反**導彈在進行一次照射,在半徑一萬公裏內,隻能消滅掉約千分之二的炮灰小蟲,半徑一千公裏內的效果還不錯,能滅掉近兩成小蟲,而且能癱瘓掉少量巡邏艦級別的大戰蟲。
是的,對蟲群作戰主力,隻能短時間癱瘓。
聽起來能癱瘓主戰力的大戰蟲似乎也不錯,在戰場上癱瘓的結果和致命好像沒太多區別。
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是照射源與目標距離最短的導彈投射型的結果,意味著功率較低的掛載型根本不可能在與遠距離對大戰蟲產生太多影響,能幹擾到它們的命中率都要謝天謝地了,至於主炮型的反**武器還在船廠裏造呢。
另外,導彈投射型進入大戰蟲一千公裏距離內,有很強的運氣因素在其中,一旦蟲群進一步增加攔截配置,幾十百來枚反**導彈很難說能發揮什麽作用,至少也得數百上千的往外放,那可都是錢啊。
還有,本次測試被坑的蟲群裏,有少量沒有生產器官的超大型蟲子,整個測試過程中,沒有哪怕一枚反**導彈命中其周邊區域,這些玩意最後還是靠主炮幹掉的。該情況經過一係列數據對比至少能得出兩個結論。其一,超級蟲子的近距離攔截能力至少已經不亞於人類的輕型巡星艦;其二,超級蟲子主武器的遠距離火力投射量有夠離譜,可足夠糟糕的命中率拖累了它,二十萬公裏外基本看臉,和其他右翼星區的蟲子一樣不太適合強攻,k11西區的布防程度即使還略顯不足,在一類偵查艦的配合下做好短期防守問題不大。
潘文對結果比較滿意。蟲子也好,人類也好,都停在這別動,並且為了拚命努力發展軍事技術,若能持續個十年八年的,絕對能給外麵的真實世界提供物資、金錢無法衡量的海量參考數據。
從某個角度看,他也隻是想當然而已,魔王們、數百億思維體以及無數ai,都會想盡各種辦法弄死敵人。可能某個時刻遺漏的微小錯誤,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決定勝負的因素,他就算再敬業,沒有足夠強力的情報資源,遲早會產生疏忽。
回到武器測試,測試中武器的結果不算理想,艦隊卻在戰鬥後的殘骸檢查、采集過程中有意外的發現。
兩塊……不,兩粒精華。
艦隊中有少數人已經聽說過精華,畢竟是第一次見,兩粒精華是阿妮克人先發現,卻不知道怎麽采集這種介於能量與物質之間的物體,被後到場的潘文艦隊工程船以“需要隔離檢查”為由把精華給捉走了。
戰鬥數據庫中檢索不到這兩粒嬰兒拳頭大小的精華是什麽蟲子產生的,連是不是由反**武器打出來的都不清楚,因此暫時隻能定義為意外,連驚喜都算不上。
為確認精華的出現是純粹的意外,還是反**武器打擊的低概率結果,完成測試後潘文沒有帶著艦隊撤退,相反,他趁著隊伍中有能提供一類偵查艦行動時間點的人物,進一步向蟲群占領區內部深入。
艦隊轉道k17時情況有些不妙,這裏聚集了巨量蟲子,幸虧一類偵查艦對蟲子似乎產生了些威懾,幾群掃描特征十分搶眼的蟲子沒有“守門”,讓測試艦隊轉頭跑回了k15。
萬萬沒想到,第二次測試最後還是在k17完成的,那幫蟲子同樣不是固守群落,蟲子們似乎在k21-k23防線內打運動戰的樣子。
有一類偵查艦的運動方向保證跳躍後初始安全,還有信息幫助,k17執行的第二次測試目標蟲群與前一波差不多,結果也差不多,並且又一次發現三粒精華。
結果能夠被重複,猜測就成了科學。
事實證明反**武器能以極小概率強製炮灰小蟲變成精華,概率是低了點兒,小蟲子的精華最多就支持個戰機、炮艇用用,可是也算是好的開始,反**武器擺脫了可有可無的尷尬處境,應該還能反過來刺激bu計劃中精華開發項目的進度。
返回前,艦隊在一類偵查艦的信息支持下,抽了個空順道將原人類住民撤退時沒帶走的幾個小行星工廠細節了一番,成品是沒有了,原材料和太空防禦用裝甲多少算追回點本錢。
回到k11,經過一係列嚴格的病毒、寄生檢疫,解散艦隊。
提交測試數據以及小粒精華後,潘文得到了來自西線指揮部支持的價值十萬星幣的能源棒作為測試報酬!
十萬星幣的能源看似很多,戰前買一艘凱撒級信息綜合艦還有剩,然而跟潘文召集到的測試部隊的消耗一比,毛都不算一根。整個測試艦隊跳躍一個節點,就要消耗掉總量一萬五千星幣左右的燃料,就這還多虧艦隊裏還有十多艘使用低成本聚變能量的巡星艦。
潘文大手一揮,留下一萬星幣的能源做自家補充和儲備,剩下的,分作三份分給反抗部隊、阿妮克雇傭軍和玩家雇傭軍,東線來打醬油的不管。
倒不是潘文看不起敗退軍隊組成的東線指揮部,而是可分配物實在少了點兒,隻分給三個組成部分,才能讓大部分參與測試的船主盈利。官方自有官方的資源渠道,潘文要做的是讓民間武裝看到在人蟲大戰中盈利的可能,如此他就能聚集起足夠的力量攪混水,否則等精華爛大街的時候,是個人都覺得自己上自己也行,還有他啥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