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榕城之旅-5】

字數:3513   加入書籤

A+A-




    吃第一個田螺的時候,明珺幾乎是硬著頭皮。

    其實,把田螺肉挑出來放在碗裏,沒有了那礙眼的螺殼觀感,白嫩嫩的肉塊,上麵淋著香噴噴的蒜蓉,看起來倒是惹人垂涎三尺。

    肉質很鮮,微微的韌勁,又不至於讓人嚼不動。

    吃田螺,對其他人來說,勝在那份閑情逸致,對明珺來說,是緬懷那一份思念的情懷。

    再有一種讓明珺比較鍾情的美食——豆腐釀,其中以黃姚的最為出名,秘訣在於黃|姚古鎮有一口千年古井,古井中的那一捧好水,用那種清冽的井水泡黃豆、磨豆腐、煮豆腐,才讓製出的豆腐釀如此好口感。

    明珺這一次雖然無緣品嚐到,但榕城的也不錯。

    圓圓扁扁的一塊,外形看起來比較獨特,兩麵煎得金黃,入口又嫩又香又脆,裏麵的餡又香,口感極佳,直叫人回味無窮。

    難怪大文豪蘇東坡曾讚賞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雞豚?

    將鮮嫩的水豆腐放入盆中抓爛如泥,濾幹水,用手捏成團。將豬肉、蝦、花生、蒜、蔥、鹽、木耳、五香粉等剁溶為餡,還加入糯米。放餡封口,再一個個擱上燒開的油鑊上煎或者油炸,待表皮呈黃褐色時起鍋,瀝幹多餘的油,稍後再次入鑊,吃的時候還要加豆豉水、醬油等燜透,或放進火鍋裏煮。

    如此的製作之後,味道充分滲透,香氣撲鼻,色香味俱佳,別有一番風味。

    明珺品嚐過後,真心感覺香鮮得不得了,包著的糯米還很有嚼勁,吃了一個還想吃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還有一道小吃——粉餃,餃子是很尋常的小吃,很多地方都有,但這種粉餃,明珺還是第一次見到。

    粉餃最正宗的源頭是在南(NN)寧,水街粉餃可是與老友粉齊名的。

    “忘記多少珍饈佳肴,忘不了水街粉餃”。

    粉餃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糯米粉蒸熟作皮,極富有彈性。因為南方人不習慣吃麵食,卻對大米情有獨鍾,粉餃就是北方餃子在南方的本土化後的產物。

    等到蒸得香飄四溢時出籠,澆上黃皮醬,灑些許油星,便是一味絕佳的美食。

    一盤粉餃擺在明珺的桌子上,眼前的粉餃,粉皮光滑透亮,晶瑩剔透,飽滿圓潤,皮質結實有嚼頭,用料特別厚實。瘦肉和馬蹄剁碎作餡,鮮香清爽。

    據說,這種粉餃即使多次拋起來也不會爛。

    與北方餃子的肉味濃鬱、廣(GD)東餃子的清爽相比,這裏的粉餃味道帶著濃鬱的“西南風”——酸甜中帶著肉香,餡是廣府風味的冬菇肉末,皮和潮|州粉果相似。

    粉餃之所以能傳承百年,靠的是獨一無二的純手工製作工藝。做粉餃要用優質的米,經過泡、洗、挑選、磨米、調漿、蒸製等十幾道純手工製作工序,在這過程中絕對不能加任何添加劑,搓出來的粉皮自然厚實有彈性,蒸熟後也結實有嚼頭。當然,在這過程中作用最大的還是米質,米質的好壞決定了粉皮的品質。

    粉皮做好之後,將瘦豬肉、蝦米、香菇、木耳、蓮藕、馬蹄等製成餡心,然後包成餃子。蒸熟後就可以上桌,蘸醬、醋等不同的調料,就有不同的風味。

    明珺的蘸醬,是一小碟黃皮醬,酸酸甜甜的,蘸著粉餃,味道濃鬱而令人開胃,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明珺抱著隨遇而安,遇到心動的美食就去嚐一下的心態,但吃著吃著,突然感覺胃有點不舒服,可能那盤炒田螺放的辣椒太多了,平時吃慣清淡的,猛地吃了那麽多辣的,腸胃有點受不住。

    幸好,這個時候正好路過一家買涼茶的小店——梧(WZ)州涼茶。

    在兩廣,像這種街頭巷尾的涼茶小店是很普遍,各種功效的涼茶都有,價錢也不貴。比如某老吉和某多寶,原始配方就是在涼茶文化很強盛的花城誕生的。

    而據稱,涼茶的鼻祖就是梧(WZ)州涼茶,早在一百多年前,梧(WZ)州涼茶就已經隨著廣(GX)西人的遷徙傳到了廣(GD)東以及東南亞等地。

    兩廣等地因常年溫暖多雨、濕氣重,生活在當地的人們就很容易生“火氣”,尤其是吃過油炸食品,休息不夠都容易讓“熱氣”爆發出來,隨之咽喉、牙齦部位都會有強烈的不適感。因此,民間曆來有喝涼茶消暑祛濕的傳統。

    小小一杯涼茶,第一口喝到的隻是草藥的清苦,留在心中的卻是陣陣的甘甜。

    “大病找醫生、小病喝涼茶”,反映的就是兩廣人的這種涼茶文化與涼茶情結。

    涼茶鋪裏,擺放著幾個葫蘆狀的大銅壺,一列青花粗瓷大碗,牆上掛著些幹草藥物,散落著幾張待客的木凳,客人或坐或立享受著店主用十幾種藥材配製的涼茶。

    從地道的生衝雷公根、雞骨草、某老吉(正宗的王老吉是非常苦的,療效卻非常好)、二十四味、五花茶,發展到現在的祛濕降火涼茶,平肝靜氣茶,清熱解毒茶等係列產品,既可以在小店裏喝完就走,也可以瓶裝外帶。

    不過,明珺通常嫌苦,不得迫不得已不會選擇涼茶,而是選擇龜苓膏。

    龜苓膏也是曆史悠久的傳統藥膳,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

    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製而成。藥性溫和,不涼不燥,老少皆宜,既清熱去濕,旺血生肌,止瘙癢,去暗瘡,又能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最關鍵的是,加了蜂蜜或者煉奶、椰子汁,味道還很好,比苦哈哈的涼茶更受人們喜愛,暢銷中外,甚至還成功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龜苓膏呈黑色,微帶透明,像極了黑色的啫喱果凍,剛從冰箱取出來,涼涼的,滑滑的,完全可以當做啫喱果凍來吃。

    正宗的以龜殼來熬製的龜苓膏,可不是有錢就能吃到的,涼茶小店沒有,超市裏的那種包裝密封的,也不是。

    那些龜苓膏都是完全重要熬製的,龜殼用了具有相同藥性功效的中藥代替。

    明珺對龜苓膏,就好像小孩子對啫喱果凍那樣熱衷,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吃到真正的龜苓膏。並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根本不知道哪裏可以買得到……

    ***

    【4|2018.3.5】(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