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時間差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 林一航的退步,使得氣氛不再那麽低沉。
安嘉和玉慧也都明白,百分之五的股份是不可能的,林一航能做到如此已經是他的底線,兩人也沒有在繼續緊逼,畢竟大家是合作夥伴,是不是生死仇敵。
當事人林一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到底還是這麽多年曆練出來的心態,心那點負麵情緒很快就消散了。
方人根據永溪鎮的項目討論到半夜,落實許多具體的問題,林一航放心了很多。
第二天開始,王震帶領著啟航集團的人跟著梁大山開始和這些村民溝通起來。
事實遠比想象複雜的多,即便是疊加了這麽多籌碼,這些村民依舊還是有很多要求。
王震有些氣惱,谘詢林一航的意見。
林一航想了下說:“差不多點就得了,我們的利潤有了,這些村民都不容易,隻要在合理範圍內,可以適當的在讓步一點,以後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關係相處的融洽點沒什麽不好。”
王震點了點頭,一般這種征遷最難搞定的基本上就是雙方之間的協調關係。
林一航話已至此,王震如果在拿不下來,隻能說他沒有能力。
林一航玉慧安嘉幾人提前離開了永溪鎮,王震還留守在那,開始了和這些村民的拉鋸戰。
算算時間,隻要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姓李的應該就能收到國家上麵的通知,而等南江政府落實項目,永溪鎮早就被他拿下了。
回到啟航集團,人就永溪鎮的項目簽署了正式協議,為了保證不出亂子,林一航否定了玉慧開個新聞發布會造勢的想法。
開什麽玩笑!
這次投資這麽多錢,林一航為的就是撿漏,要是弄的人盡皆知了,到時候還怎麽整。
60上線了!
和前世一樣,算不得一下引爆了互聯網,但是也算是打出了一些名聲。
首次上線,一小時下載量達到了二十五萬,這個數字已經很可觀,周宏偉對此卻並不滿意。
和林一航溝通了幾次,他在詢問之前林一航答應他的造勢活動什麽時候開始。
林一航安撫了周宏偉,告訴他讓他先老老實實的沉澱一下,答應他的事情沒有忘記,到時候會提前通知給他。
周宏偉不知道林一航打的什麽算盤,內心雖然有些無奈,但是也隻好答應下來。
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著實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關於燕京那邊,曹康告訴林一航,李景天出資收購了已經破產的華景集團,僅僅隻是改了個名字,華景變更為景天,團隊不變,重新開始了運營。
林一航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倒是沒有太大的吃驚,因為之前李景天告訴過他,說他有意進軍商場,不管怎麽說華景集團的框架結構都非常完成,直接收購比重新建立速度要快的多。
林一航更好奇的是武家的態度,畢竟華景集團倒閉的原因和武家脫不了關係,李景天這麽大張旗鼓的接華景,難道不會得罪武家?
曹康搖頭說:“這事具體我不清楚,武爺離開國內的時候聽說到李家去做過客,應該是達成了什麽默契,李景天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武爺不會把他看在眼裏,應該是他老子出麵了。”
林一航點了點頭,這樣一來就能說的過去了,林一航倒是沒有太過關注景天集團的事情,他在南江,對方在燕京,八竿子打不著。
第二件事,隨著林一航和黃先生的合作,前段時間,黃先生介紹林一航認識了一個上海的富商,富商名叫袁河,四十歲出頭,在上海經營日用品公司,公司規模不小。
黃先生說是和袁河路徑南江特地來看看他,其實林一航明白,多半是黃先生背後的那幫團隊有意開始接觸他了。
這對林一航來說是個好事,黃先生和袁河來了,林一航放下所有的事情,老老實實的陪了他們一天,給足了兩人麵子,袁河離開的時候和林一航交換了電話,還告訴林一航,以後來上海給他打電話。
這個消息沒有瞞過緊盯著黃先生的蘇嵐,黃先生和袁河離開之後,林一航沒有隱瞞交代了幾人見麵的過程。
蘇嵐很激動,她告訴林一航,這個袁河從種種跡象表明,並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一個年產值一個億左右的日用品老板,能值得黃先生和他交情這麽好?
蘇嵐告訴林一航,一定要和袁河搞好關係。
林一航答應下來。
第件事,和永溪鎮相關,雖然還沒有具體明確的落實下來,但是林一航已經得到不少小道消息,南江政府會有大動作。
林一航內心為之振奮,最近這段時間,姓李的沒少給他找麻煩,弄的林一航經常是心煩意亂,風水輪流轉,要不了多久就會顛倒過來。
永溪鎮的地皮早就拿下了,沒得到任何風聲,林一航沒有亂動,和村民的協議都簽署好了,隻要一動地,錢緊隨其後的就到賬。
俊哥給林一航打來電話,說是林一航讓他盯著的那兩個人研究的那個互聯網項目好像是有了一些進展。
林一航算算日子,和熊貓燒香出現的時間已經很接近了,他讓俊哥緊盯那兩個人。
和俊哥通話結束,林一航給周宏偉打了個電話,說是計劃開始了讓他準備準備。
周宏偉一臉呆滯,根本搞不清楚,林一航說的什麽。
計劃?
什麽計劃?周宏偉什麽都不知道怎麽準備。
還沒等他問出來,林一航就緊接著掛斷電話,在給林一航打那頭已經顯示的是正在通話。
與此同時。
林一航也正在拿著電話宣布著一條條的命令。
……
南江市政府,剛剛開完會的李書記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外界小道消息傳的風風雨雨的,他自然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國家政策。
不出意外,南江發展化產業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是,南江是現代化城市,化產業少的可憐,剛才會上,李書記已經了解過基本的情況。
他有些煩躁,不知道該如何下,政策這種東西,絕對是和經濟利益掛鉤的,國家可以同意撥款,但關鍵是他得拿出實際的東西才行。
看似風光無限的南江一把,不過李書記明白,他並沒有徹底的站穩腳跟,這次對他來說是,是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