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48章

字數:10020   加入書籤

A+A-




    三日後見真章

    “少爺一向是個沒主意的,小姐同意了, 就算這次帶不走他, 下次也是一樣。”常嬤嬤解釋道:“況且人家祖母還在, 老太君這麽想帶人回去,小姐還好說, 可是少爺就有點為難了。”

    宋嬤嬤起身關了門,小聲道:“你知道什麽。”

    看見自家嫂嫂這樣子, 明顯是要說什麽隱秘了, 常嬤嬤急忙屏息靜氣,全神貫注聽著。

    “你們家的這一位老爺, 已經入了上頭那一位的眼了!”

    常嬤嬤一驚,“太後?”

    沒想宋嬤嬤翻了個白眼, 道:“太後垂簾聽政,風頭正盛,哪兒是那麽容易巴結上的, 我說的是當今聖上!”

    “當今聖上?”常嬤嬤有點疑惑,“聖上今年是十二還是十三來著?還是小孩子呢,等他能親政至少也五六年過去了,哪兒還能記得住我們家老爺。”

    “這你就不懂了,”宋嬤嬤擺出一副你鄉下地方待久了,已經跟不上潮流的表情, 道:“陛下書房裏的桌子裏頭有個小屏風, 上頭寫著不少大臣名字, 說是將來等親政了要親自褒獎的, 你們家老爺隻要這幾年別犯事兒,注定要飛黃騰達了。”

    “再說太後權勢雖大,又一手遮天,但是你想想她還能做幾年?還不如早早的在聖上身上下注,將來大把的好日子呢。籠絡好了陛下寵臣的孩子,將來咱們國公府也就有了再次興盛的機會了。”

    常嬤嬤皺了皺眉頭,雖然覺得這法子有點迂回,不過也曉得不過是兩個孩子,對國公府來說添兩張嘴吃飯而已,一本萬利的生意,怎麽都不虧的,當下點了點頭道:“既然這樣……不如我們再去說一說?要我說你上次也太直接了些。”常嬤嬤埋怨了一句。

    宋嬤嬤笑了兩聲,“誰知道你們家裏這個老太太如此精明?”她說了這一句又急忙打岔過去,“說起來若不是你在,我也搶不到這個好差事,你想想,如果這一次辦成了,你也能跟著一去回去國公府了,到時候我們也能跟老太君身邊的王嬤嬤一樣,一家子住個小四合院,還能有丫鬟伺候,得了體麵的差事,就是少爺小姐見了你,也得好生尊稱一句常嬤嬤了。”

    常嬤嬤陷入這美好的夢境裏頭不可自拔,宋嬤嬤也沒去打擾她。半晌常嬤嬤一拍大腿站了起來,“走走走!再去說一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年我也是國公府出身的丫鬟,斷斷不能伺候這鄉野村婦終老的!”

    “正是!”宋嬤嬤也跟著站起來,將衣裳拉平,“若不是咱們家裏沒有適合的女孩子了,老太君原先的意思是不如再嫁一個庶女過來。”宋嬤嬤歎氣,“老太君這真是——原先我們幾個都覺得幾個庶女也養的這麽精細,總覺得是虧了,沒想……還是老太君精明。”

    常嬤嬤附和道:“可不是,夫人天天說國公府的日子好,尤其是臨死前兩個月,不然我也沒這麽容易說動小姐。”說著常嬤嬤又囑咐一句,“小姐心裏是同意了,但是麵上你卻不能說破。”

    宋嬤嬤笑了兩聲,“你當我不知道?這姑娘家的性子,我在國公府裏頭看了不知道多少了。”

    兩人一路走著,常嬤嬤又說了方才老夫人的話,兩人商量了對策,宋嬤嬤又在街上隨意買了兩樣糕點,跟著一起去了陶家。

    常嬤嬤提著東西去回報老夫人,宋嬤嬤則去依依屋裏坐了會兒。

    “快過年了,我也該回去了。”宋嬤嬤語重心長道,雖然方才她們兩個商量著不能戳破小姐的心思,可是這事兒光靠她們兩個出力,老夫人是肯定不會鬆口的,所以也得稍稍逼一逼這姑娘,沒道理光盼著坐享其成,名聲有了好日子也過了。

    “這……”依依一瞬間低了頭掩蓋住自己眼神,抬頭便又是平常那副溫溫柔柔的表情了,“嬤嬤回去替我問外祖母好,母親去了,我也不能在她身邊盡孝,這心裏著實難受。”

    宋嬤嬤心裏偷偷樂了樂,這姑娘語速都變快了,要說她不想回去國公府過那進門出門都跟著丫鬟,舉手投足都有人伺候的日子,她第一個不信!

    那邊常嬤嬤將東西放在桌上,也是一樣的說辭,“臨近過年了,她說再來給老夫人道個別就該回去了。”

    謝嬤嬤給玖荷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說你看我說的不錯吧。

    玖荷有點調皮的眨了眨眼睛,她說還要再道別呢,這是以退為進,重點是還要再見老夫人一次。

    謝嬤嬤有點愣住了,半晌笑了笑,心想橫豎也就這一次,還能翻起什麽花兒來?

    “畢竟也算是親家派來的人,你帶她進來吧。”老夫人不急不慢歎息一聲:“見了這次,以後怕是也沒機會再見麵了。”

    聽見老夫人這話,縱是常嬤嬤這等臉皮,也不由得紅了紅,“我這便去叫她進來。”

    “您別跟她一般見識。”玖荷借著倒茶的功夫沒忍住勸了一句。

    老夫人衝她笑了笑,道:“你看我可是老糊塗了?都氣過一次的事情,如何還能叫她來第二次?”

    玖荷不好意思低頭笑道:“要不您別說話了,那邊派來個婆子,我們招待便成,您是老夫人,怎麽好親自跟那邊的下人打招呼的呢?”

    老夫人有點感謝她的回護,笑著摸了摸她的頭,道:“我們家裏沒有那麽多規矩。”

    “我也覺得。”謝嬤嬤上來說了一句,“那姓宋的婆子說話太不客氣了,哪兒有把您當成親家太太的意思?再說當初成親,他們可是求爺爺告奶奶扒上來的,她是沒見到還是怎麽?現在來裝大爺了。”

    玖荷咳嗽了一聲,那邊常嬤嬤已經掀了門簾,帶著她嫂嫂宋嬤嬤來了,不過還有兩個意外之客。

    小少爺跟小姐也過來了。

    老夫人眼睛眯了眯,掃了常嬤嬤一樣。

    這等眼神……常嬤嬤不由得有點害怕,略略低了頭,可是轉念又一想,是在這小民家裏終老,還是能回到國公府享福,成敗就看這一次了,當下又挺直腰板抬起頭來,笑眯眯道:“我嫂嫂就要回去了,今兒專門買了東西來給老夫人問安的。”

    她帶來那東西玖荷也掃了一眼,不過是街上尋常之物,要說用心,那是一點沒有。

    老夫人嗯了一聲,道:“你有心了。”又問:“準備哪日回去啊?可曾看了黃曆選個好日子?天氣冷了,路上怕是又要下雪,路上至少得留出二十天來才好,而且還得計算好了,中間在哪幾個城鎮裏頭歇息,萬一要是一天沒趕上,後頭的路程可就走的不舒服了。”

    宋嬤嬤哪兒想過這個,她根本連馬車都沒訂呢,當下被問的啞口無言,求助的眼神往常嬤嬤身上去了。

    玖荷看了都快笑出聲來,平日裏老夫人不顯山不漏水的,尤其是上次老夫人被她氣得暈了過去,她還以為老夫人這性子是那種耿直到不行的,不過……現在這樣剛好!

    常嬤嬤急忙上前一步道:“她來的時候是國公府派了馬車過來的,要走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

    宋嬤嬤鬆了口氣,連忙順著這個意思又說了兩句。

    老夫人舉起茶杯來抿了兩口,不急不慢嗯了一聲,道:“路上小心。”旁的竟是一句話也不多說了。

    玖荷十分開心,隻是宋嬤嬤就沒這麽舒服了,她心裏暗暗罵了一句,又扯開了話頭。

    “您別怪我舊話重提,先夫人還做姑娘的時候便是我們老太君最最喜歡的女兒,我一來看見依依就跟當日看見先夫人一樣,若是能讓我們老太君再看一看,她心裏都不知道有多開心。”宋嬤嬤說著說著,竟然還紅了眼圈,裝得別提有多真了。

    玖荷故意咳嗽了一聲,將她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氣氛破壞的一幹二淨。

    宋嬤嬤狠狠瞪了她一眼,道:“說句不吉利的話,我們老太君翻過年去就六十了,還不知道能過幾個年,您就連這點小小的願望都不能滿足她嗎?她不過就是想見見這一對苦命的孩子啊。”宋嬤嬤說的自己先哭了起來。

    可是屋裏幾個人,老夫人不動聲色,謝嬤嬤跟先夫人還有她帶來的陪嫁常嬤嬤一起耳濡目染十幾年,這些人是個什麽脾氣早就摸得一清二楚,看見她哭也不過是翻了個白眼,將頭扭過一邊去了。

    不過屋裏坐著的少爺小姐兩個聽了這話,都不約而同的紅了眼眶,陶行別過頭去,依依更是用手帕蓋了麵,似乎已經哭出來了。

    謝嬤嬤一聲歎,又去轉頭看玖荷,隻見她惡狠狠的瞪著宋嬤嬤,似乎下一個動作就是撲上去了,謝嬤嬤想起她先前說的那句“不能說老夫人跟陶大人的不是”,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隻是又有點感慨,這一家人有的時候還不如這半路出家的。

    玖荷往後頭一張望,三輛馬車,她衝著老漢點點頭,客氣道:“您稍等片刻,我先去回老夫人。”

    玖荷回去屋裏,有點雀躍跟老夫人道:“齊家派人來了!”

    老夫人嗯了一聲,謝嬤嬤卻有點疑惑,“你這麽開心做什麽?”

    玖荷笑了笑,“這是常嬤嬤宋嬤嬤兩個露底了,齊家老太君服軟了。”看著謝嬤嬤還有點沒明白過來,玖荷道:“方才那老漢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問這兒可是陶大人家裏?這說明什麽?”

    玖荷看了謝嬤嬤一眼,也不賣關子了,“這說明他們從來都沒來過,若是齊家平日裏跟咱們有往來,他們又怎麽會不知道地方?”

    謝嬤嬤不由自主點了點頭,歎了口氣,“這些年……”說了三個字兒又想起來不是什麽好事,雖然玖荷也不是外人,隻是不管跟誰說,這種事情縱是自己想起來都是有幾分不舒服的。

    “就算問一聲是打招呼,是客氣。”玖荷又道:“我看他們幾個人,周圍都落了些煙灰瓜子兒殼什麽的,想必已經在咱們家門口等了一陣子了,您想,若不是那家的老太君專門吩咐了,齊家的下人又怎麽會好好的在咱們家門口等著?連門都不敢敲,生生的等著人出來。”

    看那兩位嬤嬤就知道國公府齊家的下人平日裏是多麽的傲氣了。

    老夫人嗯了一聲,看她們兩個很是不沉穩,又比往日都開心了幾分,當下道:“將人請進來,再去叫行哥兒和依依過來,既然他們外祖母專門給帶了東西,也叫他們兩個出來看看,這樣回去的人也有話說。”

    謝嬤嬤出去叫人,玖荷去廚房燒水沏茶,等她端了茶出來的時候,那一位帶頭的老伯已經在老夫人屋裏說話了,玖荷從半掩的角門往前院一張往,他帶來的手下正往卸東西,看見玖荷,謝伯伯趕忙兩步過來,小聲道:“多煮些茶來,要有饅頭麵湯等物也稍稍準備一些。”

    玖荷點頭,舉了舉手上的茶壺道:“東西放下就去。”

    謝伯伯雖然是一臉的笑容,不過也帶了點不屑,“這一撥才是正兒八經走親戚的呢,隻是又客氣的不像話。”

    謝伯伯還得看著前院,說了兩句便又走了回去,玖荷端著茶壺到了老夫人屋裏。

    老夫人坐在上首,背後站著謝嬤嬤,少爺跟小姐一左一右坐在她下手,正中站著那老伯正在說話。

    能被國公夫人派出來辦事,還是在前頭一樁事情辦砸了的前提下出來,這一位必定是個能八麵玲瓏的角色,玖荷放下茶,掃了這老伯一眼。

    年紀大,麵向看著很是和善,這頭一眼就叫人生不出惡感來。

    老伯看見玖荷倒茶,衝她微微一笑表示感謝,不過說話的節奏一點都沒亂。

    “……原該叫常嬤嬤跟著一起回來的,隻是她們兩個回去的路上興許是哪頓飯吃的不太合適了,染了病,好容易撐到國公府,回完話就躺下了,兩天就瘦成皮包骨頭,我們老太君請大夫看了,說是得了時疫,老太君便將他們一家遷去京郊的沒人的莊子上養著了……我臨來的時候老夫人還專門差人去看了,怕是好不了了。”

    “這可真是……”老夫人歎了口氣。

    依依已經忍不住出聲詢問了,“常嬤嬤什麽——”她抿了抿嘴,將原本打算說的下半句話咽了下去,明顯換了個說辭,“臨近年下的,怎麽這個時候病了呢?”

    玖荷看見那老伯嘴角明顯往上翹了翹。

    “咳,姑娘跟我們老太君想到一處去了,連說的話都一樣呢。”老伯興高采烈的讚了一句,“要不怎麽說是親的呢,當日您母親在家的時候,也是跟老太君最貼心的一個。”

    玖荷咳嗽了一聲,要說一個懂事盡職的丫鬟,這個時候是該打斷對話了。這分明就是挖牆腳,或者說哄騙還不太懂事的小孩子來著。

    老夫人看她一眼,玖荷微微屈膝,端著東西又出去了,臨出門聽見那老伯又換了個話題。

    “老太君叫我給您陪個不是,原想著夫人去了,咱們兩家更應該走動才是,沒想這婆子平日裏在家裏倒還過得去,一出門就成了這等張狂樣子。”老伯一邊說話,一邊唏噓,“隻是我還得多解釋一句,老太君原不是這個意思,都是傳話的婆子會錯了意。”

    玖荷看不見,不過她覺得老夫人興許是點了點頭,因為那老伯笑了笑,又道:“咱們家老爺深受聖眷,沒兩年調回京城,再好好走動不遲。”

    後頭的話玖荷是沒聽見了,她已經進了廚房,給前院幾個幫手煮茶熱饅頭填肚子去了。

    這一忙就到了中午,這些人也沒多留,隻說後頭怕又有雪,路上不好走,萬一年前趕不回京城就不好了,因此卸了東西又拿了賞錢便離開了。

    玖荷做上午飯,又去老夫人屋裏續水,聽見老夫人正跟少爺小姐道:“禮單你們也看看。”說著,依依起來接過單子,看了兩眼又遞給少爺。

    “米麵糧油還有些野味都收了,回頭做出來我們過年吃,那個時候你們也出了熱孝,能用些葷腥了。”老夫人一邊回憶著禮單上的東西,一邊道:“你外祖母給你的素銀首飾,你收著便是。”

    依依點了點頭,老夫人又對陶行笑了笑:“那些文章看看就成,有合意的字句摘抄兩句,但是也不用深究。”

    陶行卻有些不太理解,不過也沒當著老夫人的麵說什麽,因為臨近午飯,兩人拿了東西便走了。

    下午陶行讀書,玖荷照理去給磨墨倒茶換手爐,卻見陶行坐在桌邊發呆,前頭的案上放的正是京裏那一位齊家老太君給他的文章,厚厚的一大摞。

    看見玖荷進來,陶行欲言又止猶豫好久,這才道:“那人說這是今年殿試上的好文章,說外祖母專門找來給我看的,怎麽……怎麽祖母不叫我細看呢?”

    陶行這麽問不過心有疑惑,也沒什麽人可以問,自然也是沒打算從玖荷哪兒得到什麽回答的,畢竟……她不過是個賣身的丫鬟。

    玖荷看見他的表情就知道這一位少爺是怎麽想的了,祖母家裏跟外祖母家裏不合,一邊覺得祖母是為了這個才不叫他細讀,一邊又覺得就這麽直接去問祖母不太敢,畢竟那一位外祖母家裏的人可不怎麽地道。

    玖荷不由得歎了口氣,心想齊家這一位老太君還真是慣會使軟刀子的人,怪不得上輩子齊家小輩都無能成了那個樣子,齊家表麵上還穩穩的撐在那裏,一大半都是這位老太君的功勞。

    “這文章……我想老夫人不叫你細看,大概有三個理由。”

    陶行抬眼看她,眼神越發的疑惑了。他一個理由都想不到,這丫鬟居然能想出來三個理由。

    “你說說看。”陶行坐直了身子,專注的看著玖荷。

    “首先這讀書得一點點來,少爺現如今還在準備童子試,看著殿試的文章委實太早了一些。”

    玖荷還有一句話沒說,便被陶行打斷了,“我知道,可是這是殿試的文章,不論排名如何,這些可都是同進士做的文章,看看……也是沒有壞處的吧?”

    “縣試,府試,院試,接下來是鄉試、會試,之後才能殿試。”玖荷將整個科舉數了一遍,道,“我問一句,如果一切順利,少爺什麽時候能參加殿試?”

    陶行皺了皺眉頭,“明年縣試的時候我還在孝裏,最快也要後年才能縣試,下來是府試……院試三年兩次……”陶行伸著指頭數,再開口已經客氣了許多,“得六年。”

    玖荷點了點頭,“那就是兩屆了。”

    陶行嗯了一聲,玖荷又問:“殿試考什麽?”

    陶行比方才認真許多,他已經明白能從玖荷這裏知道祖母是什麽想的了,便鄭重其事回答道:“考策問,考治國理政,由陛下親自出題。”

    玖荷再次點頭,道:“陛下今年十三歲,現如今還是太後垂簾聽政,同幾位顧命大臣一起理政。我猜……”玖荷想起上輩子太後不甘心放手搞出來的爛攤子,道:“這兩次的考卷多半是考孝道。”

    陶行方才已經翻了兩張卷子,現如今看著玖荷已經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玖荷給他倒了水,又給手爐裏頭換了新碳,用若無其事的語氣暗示道:“不管是主持鄉試的學政,還是主持會試的欽察大臣,這麽些年,可從來沒有人當過兩屆考官的。”

    陶行剛想反駁殿試不一樣,殿試從來都是陛下出題的,可是忽然想起來太後垂簾聽政這事兒來,六年之後輪到他科考之時,陛下已經年滿十九歲,無論如何都該親政了,那個時候肯定不會再考孝道了。

    陶行嘴緊緊的抿在了一起,果真是三個理由:時機、內容,還有出題的人。他忽又站起身來衝玖荷深深的鞠了一躬。

    “若不是你給我答疑解惑,我怕是要誤會祖母了。”

    玖荷看見他麵上嚴肅的表情竟然跟陶大人有了幾分相似,當下閃了身子沒受他的禮,道:“我不過是個丫鬟。”

    陶行也沒強求,隻是道謝兩聲越發堅定的讀書了。

    玖荷收拾了東西出來,回到後院不由得又看了看小姐的屋子。

    少爺雖然是個軟耳根子,卻能明辨是非,也聽得進去話,可是這小姐……

    “咳!”宋嬤嬤有點失望,“要她沒用,關鍵是少爺!得把少爺帶回去!”

    “少爺一向是個沒主意的,小姐同意了,就算這次帶不走他,下次也是一樣。”常嬤嬤解釋道:“況且人家祖母還在,老太君這麽想帶人回去,小姐還好說,可是少爺就有點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