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康熙

字數:8259   加入書籤

A+A-




    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54~17221220),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78xs 7說網  更新快//[ ~]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姓名:愛新覺羅·玄燁

    民族:滿族(女真族)

    血統:滿族、蒙古族和漢族的混血(他的父親順治是滿族人,他的奶奶是蒙古族人,他的母親原是漢軍旗,後入滿籍)

    年號:康熙愛新覺羅·玄燁

    生辰: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宮

    排行:順治帝第三

    祖母:孝莊皇太後

    父親: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順治帝)

    母親: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嫡母: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初婚:11歲

    原配:孝誠仁皇後赫舍裏氏(康熙上諡號為“仁孝皇後”,被雍正改成孝誠仁皇後)

    配偶:皇後:4人、皇貴妃:3人、貴妃:1人、妃:11人、嬪:9人、貴人:13人、庶妃:4人、常在:9人、答應:9人

    女:35,20女(寫上宗譜的有2411女)

    即位:順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1661年2月17日)

    即位年齡:8歲

    在位年數:61年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享年:69歲

    死亡地:北京暢春園

    廟號:清聖祖

    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簡稱仁皇帝

    陵寢:景陵

    曆史地位:中國大一統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繼位人: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

    太:胤礽(兩立兩廢)

    最不幸的事:8歲喪父,10歲喪母

    愛新覺羅·玄燁

    即位之時,清廷伊始。康熙雖然繼承皇帝位,但因年幼,國家大事的決斷於四位輔政大臣手中。這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居首位,總掌啟奏批紅等大權愛新覺羅·玄燁,但年老力衰。第二位的蘇克薩哈富有才幹,但與鼇拜不和。( ·~ )其後遏必隆則明哲保身,不與人爭鋒。富有野心的鼇拜,為了在索尼退下之後控製朝政,一方麵拉攏遏必隆,一方麵借圈地事件打擊蘇克薩哈。鼇拜處理朝政時,十分專橫,無視康熙。康熙帝為收回權力,成功設計擒拿了鼇拜,將其囚死獄中。

    為進一步加強皇權,康熙十六年(1677年),設立了以南書房為核心的政治製度。他表示“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身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於人,則斷不可行”(《清聖祖實錄》卷284)。為此,他一方麵通過各種強力措施,限製滿洲貴族的權力,如剝奪各旗王公幹預旗務的權力,破除“軍功勳舊諸王”統兵征伐的傳統,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政治影響等。另一方麵,康熙獨斷用人獎懲之權,不許大臣評議;並設立密奏製度,以了解下情。這種統治方式為清代其他皇帝沿用。

    編輯本段

    治國有方

    崇尚儒學

    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冊第80頁)。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禦製《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布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為治國之本。康熙崇尚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化**達到了頂峰。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康熙帝的這一態度為清朝內部持續數十年的文化紛爭(也是治國方略的紛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經濟發展

    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采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體現了他仁愛的一麵。其一,是廢止“圈田令”,即廢止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後圈占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其二,延長墾荒的免稅。清初規定墾荒三年內免稅,以後改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後征稅。這一政策刺激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使耕地麵積迅速增加。其三,實行更名地政策。對於農民耕種的原先屬於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

    文化民族

    康熙強調興禮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詔說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

    政績介紹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複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隻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

    另一方麵,康熙平定三藩,統一台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麵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裏。( ·~ )

    編輯本段

    軍事能力

    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初步形成了剿撫並用的方針,即“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清聖祖實錄》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憑天道,俯愜人情,以萬不得已而用兵”(《禦製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序》)。康熙認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誌成城者是也”(《清聖祖實錄》卷151,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收複了台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即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台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平定三藩

    所謂“三藩”,是指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尚之信。自清初以來,他們各霸一方,形成幾股割據勢力。“三藩”都擁有大量武裝。特別是吳三桂,“功最高,兵最強”,積極儲將帥,習武備,使“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他們仗著日益壯大的力量,飛揚跋扈,不聽約束,給清廷以很大威脅。而且所耗軍費巨大。愛新覺羅·玄燁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提出反清複明,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聲討清朝。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收複,一清帝國危在旦夕。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被迫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1677年投降。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陷落。1678年八月,吳三桂死,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複湖南、廣西和四川。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

    平定準噶爾叛亂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紮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大清,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係密切。

    噶爾丹起兵被粉碎以後,喀爾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來的居住地。在清政府的幫助下,噶爾丹暫時退兵。

    玄燁設置將軍和參讚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台等重鎮,加強了對喀爾喀蒙古各部的管理和統治。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明末清初,沙俄在亞歐大陸上不斷向東擴張,並於17世紀中期侵入了東北亞外東北地區。沙皇多次遣使來清,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關係,但[因俄國侵占清帝國領土等問題而遭到清政府拒絕]。此外,由於清初帝國內部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紀80年代中期,康熙才對黑龍江地區的俄國據點雅克薩采取了有力的軍事行動,捍衛了東北邊疆一百五十多年的和平穩定。

    管理西藏

    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政策外,還派兵於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汗**隊。此後,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協助****分理前後藏事務。

    編輯本段

    修身養性

    人品

    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嚐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又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康熙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治學

    錢宗範在《康熙》中說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自然科學方麵的數學、天文、曆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人文方麵的經、史、、集;藝術方麵的聲律、書法、詩畫。他幾乎都有所研究。他寫出了**十篇關於自然科學方麵的論著,他親自審定了多種曆史方麵的書籍,他還精通多種民族語言。”,康熙的漢文水平很高,中國曆史知識豐富。“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雲霧裏,民生休憩在當前。”他的這首《登高詩》被譽為帝王詩。康熙六巡江南題詞很多,如為濟南趵突泉題“激湍”、“源清流潔”,為珍珠泉題“清漪”、“潤物”,為鎮江金山龍禪寺題“江天一覽”,為濟南省城書院題“學宗洙泗”,為錢塘江龍王廟題“恬波利濟”,為陸秀夫祠堂題“忠節不磨”,為米芾海獄庵題“寶晉遺蹤”。題詞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漢文水平和豐富的中國曆史知識,題詞的書法也很好。康熙善學。宣城梅觳成、泰州陳厚耀入值南書房,康熙教過他們算學。

    康熙善射。他晚年對近禦侍衛說我自幼至老,用鳥槍弓箭射死老虎135隻,熊20隻,豹25隻,猞猻10隻,麋鹿14隻,狼132隻,吹哨引來而射死的鹿幾百隻。射獲其餘野獸不計其數。曾一天之**兔318隻。”

    康熙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他最後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親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開河才去的。經過實地考察,他正確地予以否決。

    康熙養生之道

    康熙在位61年(1661—1722),是帝國時代在位最長的皇帝。玄燁活到69歲,他壽命長與其含性養身,飲食、起居鹹成規度,潔衣淨寶,注意生活細節不無關係。康熙的養生之道,在《庭訓格言》中有多處記載,對於我們今天養生有可吸取的。

    一、飲食有節,起居有序。愛新覺羅·玄燁這是康熙的養生之要。康熙曰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他說,不可暴飲暴食,要“起居有常,”不可“貪睡”、“貪食”,更不可“沉湎於酒席中”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二、衣著潔淨,室內溫馨。

    愛幹淨,講衛生,成習慣是康熙的健康之友。康熙曰凡居家在外,惟宜潔淨。”就是說,不論在家裏或出門在外,都應該幹淨整潔。他說人平日潔淨,則清氣著身,若近汙穢,則為沌氣所染。”

    三、飲酒有度,藥補慎用。

    康熙不反對飲酒,而反對沉湎於酒中及不節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康熙能飲酒而不多飲,隻是“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飲小杯一杯。”他厭惡貪杯之輩。康熙曰大抵嗜酒,則心誌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病疾。

    四、清虛棲心,神靜心和。

    “寡慮”、“寡嗜欲”、“寡言”,是康熙養生之道的另一招方。他引庚桑之言日毋使思慮營營。”就是說,不要使你的思慮焦憂不安。康熙以“寡思慮”養神,以“寡嗜欲”養性,以“寡言語”養氣,方可以“養生”。因為,形體是感放生命的器具,而心是形體的主宰,精神則是心聚會的。康熙曰心靜則心和”,“心和而形全”。

    **

    **是指封建社會統治者迫害知識分的一種冤獄。清代康雍乾三朝對**之嚴厲,株連之廣泛,處理之殘酷,無以複加。康熙時**則相對有所減輕,比較著名的有《明史》案,《南山集》案。

    《明史》案:明末宰相朱國楨,退休後著有《明史》稿一部,清兵入關後,朱氏後人將書稿賣給富戶莊氏,莊氏又請人將明末崇禎一朝曆史補上,並請人整理、潤色、作序,命名為《明史輯略》,作為莊氏的著作出版。該書在提到明朝在遼東與滿人交戰時,仍用明時習慣用語,用明朝年號;稱清先祖和清兵為“賊“,對清室先世直呼其名,不加尊稱,等等,這就構成“詆毀清朝“的“十惡不赦“的大罪。凡參加莊氏《明史輯略》整理、潤色、作序的人,及其姻親,無不被捕,每逮一人,則全家老小男女全部鋃鐺入獄。與此書相關的寫字、刻板、校對、印刷、裝訂、購書者、藏書者、讀過此書者,莫不株連。入獄者2000餘人,審訊後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淩遲處死。一時人頭落地,血肉橫飛。依清律,各犯之妻、妾、媳、女及15歲以下之、侄、孫等沒官為奴及徙邊者無數。這是清朝一宗大案,發生在康熙二年。

    《南山集》案:戴名世很有才華,門人尤雲鄂為戴刻了《南山集》,集中引用了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中若幹內容。這《南山集》並無攻擊清朝的文字,僅僅是在記述明弘光帝逃亡南京事,用了“永曆”的年號。當時明代已亡,清代已立,不用清帝紀年而用亡明紀年,就是大逆不道。最終,《南山集》一案株連戴、方(苞)兩家,三代之內,年16歲以上者俱處死,母女妻妾及15歲以下之孫俱給功臣家為奴。此外,刻印者、作序者等無一幸免。

    兄妹後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