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A+A-


    林霄原本就非常佩服星哲,因為星哲帶兵打仗的時候,雖然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但是每一次都能夠起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雖然八陣圖已經失傳了,不過仍然有些鑽研其中的名家,能夠根據曆史記載以及自己的努力,了解或者接觸到一點點八陣圖的信息。”

    星哲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林霄,他自從看過電視劇《神鬼八陣圖》之後,一直都想見一見傳說中的八陣圖到底長什麽樣子。

    “你知道誰手裏有八陣圖嗎?我也好想看,能弄到嗎?”

    林霄無奈地搖了搖頭,看樣子是要讓星哲失望了。

    “八陣圖是找不到了,不過前朝李靖和哪吒父子,在八陣圖殘圖的基礎上繪製了六花陣,這個倒是可以找到的。”

    “李靖?哪吒!怎麽感覺有點跳戲了,這不是隔壁哪吒鬧海的劇組嗎?”

    星哲眨了眨眼睛,一臉疑惑地問道。

    林霄並不知道哪吒鬧海是什麽事情,但是他看星哲一臉說不出話的表情,就知道,星哲對李靖和哪吒父子一無所知。

    其實他也非常好奇,星哲有的時候好像什麽都知道,無所不能。有的時候又好像什麽都不知道,一無所知。

    林霄猶豫再三,最終把六花陣的曆史講解一下,就當自己是給學生教書的先生一樣。

    主要是太祖皇帝,也就是秦羽的爺爺的爹和李靖之間的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了。

    首先,太祖皇帝問到:“黃帝的兵法,後世傳說為《握奇文》,或者稱作為《握機文》,這怎麽講?”

    李靖回答:“奇,讀音為機,,所以也稱奇為機,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按《握奇文》上說:“四方為正兵,四隅為奇兵,中央的剩餘兵力即是由主將所掌握的機動部隊。”

    戰場上戰機無處不在,應當掌握機動力量,並用來隨機應變才是正確的,正兵通常是用以執行國君的總的戰略意圖的部隊,奇兵則是將領按照戰場情況靈活使用的兵力。《孫子兵法》說過,平素能嚴格服從命令的,士兵就會養成服從的習慣。這是按照君主的命令行事的正兵。

    《孫子兵法》又說:“用兵作戰的具體方法不能在事先規定的,國君有的命令可以拒絕執行。”

    這是指將帥應變指揮、見機行事而言。大凡將領,隻會用正而不知用奇的,那便是保守的墨守成規的將領;隻知用奇而不會用正的,那便是俘躁好鬥的將領;既會用正又會用奇的,那才是輔佐國家的良將。所以說掌握戰機和掌握機動兵力,這兩者是不可分開的方法,關鍵在於學習者能夠融會貫通而已。

    太祖皇帝問:“八陣圖分為九個小的方陣,中央的一陣為剩餘之兵,由大將親自指揮,四方四隅各陣都向中陣看齊,大陣之中包容許多小陣,大隊之中包容許多小隊,前陣可以做後陣,後陣也可以做前陣。敵方一旦進入此陣,進攻不能很快的攻擊到中心的大將,想退出此陣又非常的不容易,陷入兩難境地。整個方陣四頭八尾,哪部分受到攻擊,哪部分就立即變為陣首迎擊敵人。如果敵人直衝中心大將,那麽方陣的頭尾都能急時的救應。八陣的前身本是五陣,後來諸葛亮演變成為八個,這是為什麽呢?”

    李靖回答:“諸葛亮曾用石塊縱橫排列成八行,八陣的布陣方法,就如同《握機文》一樣,我過去教練部隊陣法,總是先教會此陣,現在世上所流傳的《握機文》,說明的非常簡單,隻是一些大概罷了。

    太祖皇帝問:“天、地、風、雲、龍、虎、鳥、蛇,作為八陣的名稱,它們的含義是什麽?”

    李靖回答:“這是後人在傳授中被誤解的地方。古人為了保守這一陣法的秘密,便故意給它安上了八個神秘的名稱,其實八陣乃是一整體,具體分為八個部分罷了。比如天、地和風、雲,原本是幾種隊旗的名稱,而龍、虎、鳥、蛇,則不過是各個部隊的序列之別。後人不知古人詭詐,被誤解。給各個大陣小陣都以各種物象命名,其實又何止上述那八種呢?”

    太祖皇帝說:“此陣的數目初始是五個,到最終諸葛亮推演成八個,這並非是單純的假設物象的緣故,而是一種古代的傳統製度。你能不能試著講一講這個問題?”

    李靖說:“黃帝最早創立丘井之法,並根據井田之法確立了兵法製度,井字共有四條相互交叉的道路,這四條把軍隊分成了八個方陣,它的形狀就像一個“井”字,正好把土地分成了九個方塊。由於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塊角落為閑地,所以這就是所謂八陣開始於五陣的由來。空出中央陣地,由大將居中指揮,以前後左右加上四個角落環繞相連列陣,便成了八陣。等到交換隊形打擊敵人的時候,則部隊頻繁機動,旌旗招展,雖然陣地上紛亂廝殺,看似混亂但是其實陣法卻不錯亂,部隊行動有如江河奔流,混混亂亂,混跑混打,但是陣形渾圓而陣勢也不散。這就是所謂分散開來成為八陣,而組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大陣啊。

    太祖皇帝宗說:“諸葛亮曾經講過: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軍隊,即使將領無能,也是無法被打敗的;缺乏訓練、軍紀鬆弛的軍隊,即使將領很有才能,也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我懷疑這種說法並不是正確的觀點。你以為如何呢?”

    李靖說:“諸葛亮說這番話是有感而發的。《孫子兵法》上說:訓練教育沒有章法,官兵關係混亂緊張,列兵布陣雜亂無序,因此而致敗的,叫做亂。自古以來,自亂其軍,自取覆亡的事例,真的是不可勝數,所謂管理教育不嚴明,說的是軍隊訓練沒有遵循古代良好的做法;所謂官兵關係混亂緊張,說的是軍官不能樹立威信,所謂亂軍引勝,說的是自己先潰敗,而不是敵人打勝的。因此諸葛亮說: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雖然是庸將指揮,也不會打敗仗;如果自己不戰自亂,即使是賢將指揮,也難免發生危險。”這又有什麽可懷疑的呢?

    太祖皇帝:“看來教育和訓練是否得法,確實是不可忽視的啊。”

    李靖說:“教習方法得當,士卒就會樂於聽從命令;教習方法不當,即使是早晚不停地督促責備,也必定無濟於事。臣下我之所以專心一致地把古人練兵的陣法和製度一條一條編寫成陣圖,就是希望通過這些陣法將部隊訓練成節製之師。”

    太祖皇帝:“我曾同李績討論兵法,他的見解大多與你相同,隻是李績他沒有考究出處罷了,你所創製的《六花陣》法,是根據什麽而來的呢?”

    李靖答:“我的《六花陣》是根據諸葛亮的《八陣圖》法推演而來的。其基本原則是大陣包容小陣,大營包含小營,四方四角相互銜接,一曲一折彼此對應,諸葛亮的八陣圖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創的六花陣繼承了這一原則,因此我的陣法外麵六陣呈示為方形,裏麵中央軍陣呈示為圓形,因其總體形狀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稱六花陣。”

    太祖皇帝問:“內圓而外方,這是為什麽呢?”

    李靖:“外麵六陣是正兵,所以呈方形;裏麵的中央軍陣是奇兵,所以呈圓形。方是用來規定戰場的範圍,圓是用來連接各方機動的路線。所以,規定戰場範圍的步數要像大地一樣固定;確定機動的路線要像天體運轉一樣靈活。步數固定,回旋整齊,就可以在變化中不容易發生混亂。從八陣演變為六花陣,仍然是源本於諸葛亮的布陣原理。”

    星哲聽得有點懵逼,他覺得李靖真是太牛逼了,既能夠生出金剛芭比哪吒,有對軍事這也有研究,新男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