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韋季叔

字數:4700   加入書籤

A+A-


    ()    且說韋家村的一些村民們正推著小車,滿載著各種瓜果蔬菜而歸,像是剛從地裏回來。

    顧卓樂說:“這少室山下的村民們,看上去跟別處不一樣,家家都大豐收啊!”

    可是狄帆看得明白,村民們雖然是大豐收,但是臉上卻不見半點喜悅之情,便說:“對,非常準確,看上去是不一樣。”

    顧卓樂疑惑了,說:“哥哥什麽意思?”

    狄帆解釋道:“從我們看到的摩尼教的詳圖,這韋家村自然是在少林寺的勢力範圍。但是村民們似乎沒有半點開心的樣子。”

    顧卓樂說:“這是為何?”

    狄帆說:“我也不知道,先去問問吧。”

    顧卓樂說:“我們不是要快些上少林嗎?”

    狄帆微微一笑,說:“到少室山下了,就不急,有些事情比上少林更重要。”顧卓樂不解。

    正當此時,有一雙老人正推著小車回家,卻因勞累,頃刻間小車就要翻到了。狄帆順勢將小車扶正,說:“老伯,可要當心呀,拉回來這麽一大車子的菜,還這麽嫩,要是在家門口摔了可不好,一個多月的收獲可就沒了。”

    這老伯在家排行第四,故叫韋季叔,人稱四叔公,年過古稀,頭發花白,臉麵消瘦,雖有些力氣,但很是憔悴,皮膚也隻是附著在骨子上,絲毫不見幾塊肌肉。他的老伴叫昌一意,也跟他一般瘦弱,還有些咳嗽,裏提著籃子,放著卻是有些破損的蔬菜。韋季叔見狄帆來幫忙,連忙道謝,看了看狄帆的雙,問道:“娃娃可是莊稼人?”

    狄帆明白韋季叔的話,靈一動,說:“不是,是我們顧員外家的幫廚,小夥計一個。”

    韋季叔說:“這菜啊,不管是掉在地上還是裝在車裏,一會兒就不是老朽的嘍。”

    狄帆本來就因為韋家村的村民沒有喜悅之感而覺得奇怪,聽了韋季叔這麽一說,更是疑惑,要是自己家吃,哪裏用得著這麽多新鮮的小菜,隻說:“這自家的菜,不是自己的,難道還是別人的嗎?”

    韋季叔笑了笑,又打量了狄帆和顧卓樂一番,說:“倆娃娃不是本地人吧?”

    狄帆點點頭,說:“嗯,我們是從堯山來的,這是我們顧員外家的小姐,因為逃婚,才來到這少室山下,正要去少林寺許個願。”

    韋季叔和昌一意都笑了,韋季叔說:“娃娃有所不知,我們這村子叫韋家村,現在是少林寺的地界啦。聽說這少林寺最近來了很多人,這菜啊,老朽一會兒就要給大師們送上山去。”

    狄帆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啊,那少林寺也會給些錢的嘛。”

    韋季叔又笑了笑,說:“那都是四十年前的事嘍。”

    此時,顧卓樂早已接過昌一意的籃子,說:“哥哥,我們還是先幫老伯和老婆婆把車子推回家再說吧。”狄帆點點頭,便與韋季叔一起推著小車,顧卓樂提著籃子,扶著昌一意隨後。

    韋季叔的家在韋家村的村頭,是個單獨的去處,與韋家村相距一裏多的路,不一會兒,四人就到了。待推車停靠好後,韋季叔便邀狄帆和顧卓樂到屋裏坐,昌一意自去沏茶。

    稍加寒暄之後,韋季叔接著原來的話繼續說:“我們這韋家村本是皇帝的,可自從李皇帝換了朱皇帝以後,這裏就成了少林寺的地方了,還包括方圓數百裏,都是少林寺的了。”

    狄帆說:“聽說少林寺現在的住持本惠禪師可是位得道高僧,應該不至於欺壓村民吧?”

    韋季叔說:“老朽可沒說住持大師不好,可這方圓數百裏的地都是他的師兄空慧法師管著的。自從本惠禪師當了住持以後,我們這韋家村交的地租都到了五成。”

    狄帆大為吃驚,說:“那村民們可怎麽活呀?”

    韋季叔說:“還能怎麽活,省省也就一年過去了。”

    狄帆說:“再省也不夠吧?”

    韋季叔歎了一口氣,說:“哎,有好點的東西,都留給娃娃。實在不夠,就到山裏弄些野菜,還能活命,總比別的去處要好。老朽家裏就我跟老伴倆人,算是夠吃的。”

    狄帆說:“好像朝廷也就收四成的賦稅。”

    韋季叔說:“娃娃有所不知,這朝廷不隻是收些賦稅。一旦打仗或者別的什麽事,它都要隨時加征的,還可能提前征收。這少林寺還好,隻要年底前將地租交齊就好。”

    狄帆想起了何師我的來信,信就說了安州有提前和加倍征收賦稅之事,連忙點頭稱是。隻是聽韋季叔這麽一說,狄帆就有些心酸。這地租本來就不該征收這麽多的,少林寺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韋季叔卻覺得可以接受。

    說話間,昌一意說要早些做飯,過會兒還得在午飯前將菜送去少林寺,並留狄帆和顧卓樂在家吃飯。狄帆說自己是幫廚,會做些飯菜,讓韋季叔和昌一意歇著。顧卓樂也說狄帆做飯好吃,自己可以陪二老說一會兒話。

    狄帆便先去後廚,聞著一陣飯香,原來昌一意已經做好了米飯。韋季叔不放心,隨後也去了後廚,不僅幫忙生火,還特地讓狄帆多做些菜。

    狄帆兩下功夫就將絲瓜、冬瓜、茄子和南瓜洗淨,用了金聖的法,幹淨利落得將絲瓜和冬瓜去皮。刀工也是極快的,隻將絲瓜切好。此時,韋季叔拿來兩個雞蛋,讓狄帆做菜。狄帆本欲不要,讓二老留著,慢慢吃。韋季叔笑了笑,塞到狄帆裏。

    此時鍋已大熱,狄帆放了少許油,便快速將雞蛋磕到碗裏,快速攪拌之後就倒入鍋,右食指和指夾起鍋鏟,在鍋裏打了一圈,就將柔嫩的雞蛋撈起,又馬上將切片絲瓜下鍋,待絲瓜即將熟時,倒入雞蛋,稍加攪拌調勻就起鍋了;然後將鍋洗淨,狄帆又放了一小塊醃製的肥豬肉,一會兒還是借著金聖的法,一用筷子剔除油渣,一起刀,將冬瓜切成薄片,落入鍋。兩下功夫,一碟小炒冬瓜就好了。接著又將鍋洗淨,舀來一瓢水,倒入鍋,放入蒸板,在蒸板上放入一個碟子,待水剛開始翻滾,就將茄子紛紛高拋,雙起刀,茄子均被切成四份,都落在碟子上;再取來南瓜,又是一個高拋,右起刀,在南瓜稍微劃了幾刀之後,左食指和指夾住南瓜柄,隻見大塊南瓜順著刀身,均勻滑落在蒸板上,最後蓋上鍋蓋。

    韋季叔一一看在眼裏,愣住了,心裏讚歎不已,一會兒就緩過神來,說:“老朽從沒見過這樣炒菜的。”

    狄帆笑了,說:“我母親便是顧員外的主廚,我也學了些,保準好吃。”

    韋季叔說:“老朽有個主意,不知娃娃願不願意?”

    狄帆說:“四叔公請說。”

    韋季叔說:“這少林寺最近都很忙,正到處找廚子,昨天還來村裏尋人,不知娃娃願不願意去少林做飯?反正你要去少林許願的,這也好給你們這一對私奔的娃娃攢些錢。”

    狄帆說:“我跟小姐怎麽會是一對呢?之前就跟四叔公說過了,是我家小姐逃婚,我隻是陪她出來的。”

    韋季叔笑了笑,說:“沒什麽不好意思的,你家小姐是逃婚,這不假。但是,你就是她的意人。不然,哪有小姐叫夥計為哥哥的,還那麽親?”狄帆無言以對,隻能點頭稱是,也表示願意去少林。

    後人有詩為讚:

    五千年來多祖聖,古今自有龍傳頌;

    古來主食今菜肴,精美情禮舉不勝;

    廚藝傳承從不絕,上下撰記留丹青;

    徐貞諄諄教狄帆;大山悉力享一生。

    又雲:

    看神州五千今古,有神傳撰記無數;

    石烹技法流於今,誰言星火隻為熟;

    戰神亦可為灶神,人初祖蒸烹穀;

    耕而有陶才生鼎,始祖家杜康酒;

    周秦香滑多五穀,夏商家有大釜;

    大漢西域多遊人,趨向劉家好豆腐;

    光武之後創甘油,蓬萊仙子起美舞;

    二十冷盤《輞川圖》,五代陶氏《清異錄》;

    此間更有滿漢席,五湖四海得同祝;

    技藝源遠更流長,五星旗下尤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