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智浩大師
字數:3229 加入書籤
() 一會兒,狄帆就掀起鍋蓋,在碟子上撒了些鹽,用菜刀將碟子端出,而後又蓋了鍋蓋,並讓韋季叔熄了灶台的火。狄帆將碟菜端出,韋季叔去盛飯。狄帆剛回頭,卻看見顧卓樂正在道口偷看。原來狄帆與韋季叔的對話,顧卓樂都聽得明明白白,見了狄帆,甩頭就走開了。這是狄帆第一次當著外人承認二人之間的關係,顧卓樂早已觸動心花。
一會兒就開飯了,絲瓜炒蛋、小炒冬瓜和清蒸茄子,樣樣都是極好的菜,昌一意稱讚不已。韋季叔和昌一意多有給狄帆和顧卓樂夾菜,自己都隻說人老了,吃不了多少,其實是心疼二人。
狄帆心裏明白,這便是四叔公二老對他一份純真的、樸實的真情。而顧卓樂吃得特別香,覺得這是她吃過的最好吃的一餐。不一會兒,狄帆就去廚房端來南瓜,真是清香撲鼻。話不多說,四人一會兒就吃飽了。稍作休息後,韋季叔就推著小車出發了,狄帆相陪,顧卓樂和昌一意目送。
巳時剛過,韋季叔和狄帆便趕到了少林寺的山門前。早有十二位成年的和尚攔住了去路,都握棍棒的,後麵還有一位領班的大師,叫智合大師,是本惠禪師的二徒弟,年將四十,等身型,穿著黃色僧服。智合大師見是韋季叔來了,立馬讓十二和尚收了棍棒,然後施禮,說:“這麽大熱的天氣,還讓四叔公給本寺送些菜來,真是罪過。”
韋季叔擺著笑臉,說:“無妨無妨,還算早。反正都要送來的,現在剛好地裏的莊稼不錯。”智合大師再謝,問站在他旁邊的人是誰。
韋季叔說:“這娃娃是我老婆子家的侄孫,叫昌小山,在家裏是個幫廚的夥計。老朽知道寺裏忙,便叫娃娃跟來了。”狄帆作揖稱是。
智合大師見狄帆也是一身廚房做活的打扮,又兼打小就認識韋季叔,遂對狄帆沒多加盤問,隻說:“今日寺裏來了好幾撥人,恐有些吵雜,還請四叔公和昌施主從小道去膳律房。”
韋季叔點點頭,領著狄帆,推著小車,往山門西麵的小道而去,不多時就到了膳律房。
膳律房在塔林與方丈院之間,房頂上正冒著炊煙。一些村民早已在這了,或肩上挑著擔子,或推著小車,或趕著騾車……都是給少林寺送些家禽蛋和田地裏的特產,有些甚至加工過的,如水磨豆腐、梅幹菜和醃製豆角等。不用說,這些東西都是村民們用來抵扣地租的。在狄帆和韋季叔來時,他們都準備回去了。
膳律房的幾位和尚還在一旁清點,為首的叫智浩大師,是膳律房的主事,也是後來的智浩方丈。他正仔細核對,見韋季叔來了,忙上前來,稍加寒暄之後,說:“阿彌陀佛,現在天氣炎熱,貧僧前幾日就叮囑過四叔公,不必與其他村民一樣,可在秋收時送來。”
狄帆很不屑,說:“現在莊稼好不送,等入秋再送,要是那時菜不好,量也不夠,怎麽辦?”
智浩大師說:“貧僧可去大師伯那說情,讓四叔公安心。”原來宏泰**師有四位徒弟,依次是空慧法師、本慧法師、施慧法師和隻慧法師。本慧法師當了住持之後,改名叫本惠禪師。智浩是隻慧法師的唯一徒弟,故稱空慧法師為大師伯。
狄帆說:“聽說空慧法師向來公正嚴苛,如果他不同意,又該當如何?”
未等智浩大師說話,狄帆接著說,“是不是我們得大冬天再送來,那秋季和冬季我們是不是天天都落了個食不果腹的下場?”
智浩大師見狄帆說話嚴肅,卻也在情理之,有些不好回答,隻說:“阿彌陀佛,敢問小施主貴姓?”
韋季叔攔下了狄帆,說:“智浩大師,這娃娃叫昌小山,是老婆子遠房家的侄孫,今日特來看我,會做些幫廚的活,就帶他一起上寶寺來了。”
智浩大師說:“阿彌陀佛,四叔公有心了。”言下之意,智浩大師願意讓狄帆留在膳律房裏。待推車上的菜清點完畢,智浩大師也讓人開了收據,狄帆便讓韋季叔先回去,自己在智浩大師的帶領下,進了膳律房。
在膳律房內,十來個火頭和尚正在討論午該做些什麽飯菜,還有幾個村民正幫忙洗菜。其一個叫俞桂上,是少室山下俞家村的村民,與狄帆一般年紀,一般個頭。狄帆向他打聽之後,才知火頭和尚正為給花葉山莊、苗繡樓以及東海派的人做什麽菜而煩惱。
由於苗繡樓與原錢莊有生意上的往來,摟主苗石發以及他的獨子苗恪訓、獨女苗海卿來過戚家堡。徐貞也親自下廚,宴請過他們。狄帆便心有了主意,不過也沒急著前去與智浩大師說話,隻在一旁與俞桂上說話,原來俞家村的情況與韋家村的基本一樣。
火頭和尚的領班叫子佑,十來歲,腦滿肥腸的樣子。按少林寺的譜訣字輩“福、慧、智、子、覺”來說,子佑是智浩大師的下一輩,早將狄帆和俞桂上二人看在眼裏,說:“那個俞桂上,趕緊的,好好洗菜,別瞎說話了,否則工錢就沒了。”
狄帆說:“大胖和尚,身為出家人,當以和為貴,不執著我相,亦不執著他人相,何故為難他?”
智浩大師為之一驚,心想:原來這昌小山通曉佛法大意,不可大意。
子佑也一下子被鎮住了,說:“非我相,非他人相,果腹之相。”
狄帆說:“說無相,實為欺人相。與他人相,當為大智心者、大願心者,不執著於相,廣修善行。至於果腹之相,吾已有相。”
見子佑還是不放過,智浩大師攔下了,說:“阿彌陀佛,昌施主深領佛法,多有得罪,還乞海涵。當下,還請昌施主出個主意,別讓我等怠慢了遠道而來的客人。”
狄帆說:“好說好說。”
後人有詩讚少林寺:
看寺院,少室山有名刹,古來名勝第一家;太和覺賢敕建成,十棍僧享天涯;此間更出天地,五乳峰下遺化;山門禦筆鎏金寶,九脊紅牆披綠瓦;大雄寶殿藏經閣,研經習道佑華;達摩亭後千佛殿,殿宇佛像宏而大;舍利共聚在塔林,達摩洞修仙法。
習武學,天下武功源少林,少林功夫冠群賢;釋迦牟尼萬人仰,初祖菩提第一幡;十二技無人敵,拳法精湛得體健;夢綠堂少林槍,棍法可使唐王安;更有強勁少林刀,劈砍瘋狂又彪悍;少林劍術何人識,沒名鎮山達摩劍;心法更勝招式,菩提易筋雙齊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