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隻慧法師

字數:3510   加入書籤

A+A-


    ()    話音剛落,狄帆取來一個大盆、一碗梅幹菜和一碗番薯粉,將梅幹菜和番薯粉一起放入盆,用瓢舀來適量水倒入盆,調勻放著。

    準備好後,狄帆說:“生火,鍋放入半鍋水。”眾火頭和尚不解,隻是照做。

    狄帆又去提來一籃雞蛋和一籃洗淨的絲瓜,放在砧板旁。隻見他右握刀,翹起刀刃,並將刀背靠在砧板上,左取來一根絲瓜,放在砧板上,靠近刀刃旋轉,薄薄的絲瓜皮隻有一條曲帶,逐步脫落,待所有絲瓜去皮後,先切片後切絲,都是極好的刀功,之後將切好的絲瓜都放入原來的籃子。

    狄帆又取來一個大盆,從一隻桶取出豆腐,將大盆裝了個八成,未動;再取來一個大盆,左將雞蛋逐個拋起,右將雞蛋磕入盆,未動;最後,狄帆讓其一個火頭和尚洗一些蔥,放在砧板上,自己卻走向灶台。

    此時,鍋的水剛好開了。狄帆讓人提來盛著絲瓜的籃子和個已經準備好的盆子,之後將絲瓜全部倒入鍋,用勺子調了調;待火候到時,狄帆的右夾起根筷子,插入盛有豆腐的盆子,用金聖的功夫,將豆腐搗勻,立馬倒入鍋,又調了調;待鍋開始冒泡時,狄帆將盛有梅幹菜和番薯粉的盆子再調勻,倒入鍋,用勺子調均,加了些鹽、醬和醋等調料,再用勺子調勻;最後狄帆將蔥切碎,抓起幾把,扔回鍋,隻見鍋的蔥花呈現出一個佛字。

    眾人聞之,鮮香撲鼻,沒有吃就已大咽口水。

    狄帆說:“可以撤火啦。”一大鍋羹就這樣完成了,雖與在戚家堡的做法一樣,都是四色羹,但畢竟是大鍋的,眾人也是第一回見,個個歎服。

    狄帆又說:“盛出半鍋,招待那些個江湖人。其他的菜和主食,師傅們可以隨便做,保管他們沒有任何異議。”

    子佑說:“那還有半鍋羹呢?”

    狄帆笑著說:“難道我們膳律房的諸位師傅和夥計們不想吃嗎?”

    子佑說:“心想念,隻是這羹有蛋……阿彌陀佛。”

    隻聽得外麵傳來一陣聲音“還阿什麽佛!你們不吃,大和尚來吃。”火頭和尚忙施禮,叫的是四師叔。

    狄帆回頭看時:將入天命之年,圓臉大耳,膚色紅潤有光,下巴飄散著幾根稀疏的胡子,一身黃色僧袍,外麵披著有些破舊的袈裟。此人正是智浩大師的師父,叫隻慧法師,隻管著藏經閣,平時多來膳律房,自然是品嚐些好東西。他也是紫光壇第二排的人物,曾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留。”

    在狄帆開始去絲瓜皮時,隻慧法師就來到膳律房的門前。此時早已聞到四色羹的鮮香,根本沒有聽見火頭和尚們的話,隻慧法師便在灶台上拿起勺子,舀起來就往嘴裏送去。稍微抿了一口,隻慧法師便閉目享受,說:“好久沒嚐到這麽美味的四色羹了,真是極品!”

    狄帆聽得明白,心想:這少林寺怎麽會有人知道這絲瓜豆腐蛋花羹的原名,難道這隻慧法師與母親是舊相識嗎。

    隻慧法師也自知說漏了嘴,便對智浩大師說:“徒兒,還不叫大家一起嚐嚐?但是,記住了,一會兒趕快準備飯菜。”說完,隻慧法師對狄帆眨了一下眼,調頭就跑。狄帆想追,卻來不及了,隻慧法師早已不知去向。

    眾人聽了隻慧法師的話,隻吃了一小碗,雖夠不上滿滿的口福,但也是心情大好。不多久,眾人就開始忙活起來。智浩大師早覺得狄帆不是一般人,就請他去了旁邊的禪房。二人坐定,智浩大師施禮,說:“阿彌陀佛,昌施主可是真的昌施主?”

    狄帆還禮,說:“在大師麵前,不說誑語。在下老城狄帆,受貴寺住持本惠禪師之邀,特來少林拜會。不曾想在山腳下遇到了四叔公,故借上山,還請大師不要說出去。”

    智浩大師立馬起身,說:“不知狄施主駕臨本寺,有緣一見,真是幸事。現在寺危難,還請狄施主多多相助。”

    狄帆再次還禮,說:“一定。”

    智浩大師說:“是否要貧僧前去稟告住持?”

    狄帆說:“不急。現在雖然有些緊張,但真正的危還沒有到來。我看貴寺也是從容應對,並無懼色。不過,是不是先放村民們回去,這膳律房用不著這麽多人。”

    智浩大師見狄帆這身打扮,也知狄帆暫時不想暴露身份,說:“阿彌陀佛,貧僧這就去安排。”

    狄帆說:“一定記得給錢。還有,暫時不必請村民們再來了,恐誤傷了他們。”

    智浩大師說:“一切但憑狄施主做主。”

    不一會兒,智浩大師就回了禪房,說:“每個村民以每人每天二十五個銅錢來算工錢,貧僧讓人去辦了,不知狄施主可滿意。”

    狄帆點點頭,說:“現在寺情況如何?”

    智浩大師的說法基本與黨在興說的差不多:崆峒派來的是崆峒四煞,泰山派來的是第二代掌門天東道長的首徒靈風子,華山派來的是第二代掌門酆芬的首徒史秋雨,恒山派來的是第二代掌門鮑清萱的首徒唐姍姍,衡山派來的是第二代掌門莫伯雲之子莫大含,丐幫來的是第二代幫主莊天宮的小兒子莊青莘、副幫主任自齊和位九袋長老。眾人已於今日早晨趕到少林寺了,其酆芬人稱鳳冰子,鮑清萱人稱萱妃子。這就是智合大師不讓韋季叔和狄帆從正門入少林寺的原因。

    智浩大師問道:“為何各大門派來的都是掌門的徒弟?”

    狄帆說:“很簡單,各大門派也是自顧不暇呀。”

    智浩大師說:“阿彌陀佛,竟是這樣!”

    狄帆問:“剛才來的大和尚是何人?”

    智浩大師說:“那是貧僧的師父,隻慧法師。師父他隻管著藏經閣,閑來無事,就會來膳律房。言語不拘一格,還請狄施主海涵。”

    狄帆笑道:“無妨。我看隻慧法師雖身在佛門,卻是不拘小節,也定是豪爽之人。”

    智浩大師說:“阿彌陀佛。狄施主可知敝寺的危何時才能化解?”

    狄帆說:“等大馬鏢局的血案告破,貴寺自然就沒有危了。大師莫急,用不著幾日的。不過,我可是打擾大師清修了。”

    智浩大師自然應下了,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狄帆又與智浩大師聊了些佛法大意之事,二人甚歡。不多時,外麵傳來一男一女的聲音,叫的仍然是“大哥”。狄帆聽得出是何人的聲音,隻對智浩大師如此這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