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零式戰鬥機一

字數:4325   加入書籤

A+A-




    “姐夫,這些洋人轉性了?”

    程遠誌一臉納悶。

    從昨天下飛機開始,林超一行3人就受到熱烈的歡迎。

    不但有航空節執行主席雷斯頓的親自迎接,還把他們安排到萊昂最好的酒店入住。

    晚上,還要參加航空節組織的晚會。

    不過,林超以勞累為理由謝絕了。

    “不是他們轉性,你沒發現今天晚宴的時候,我們隔壁安排了一桌倭國鬼子麽?”

    程遠誌的雙眉一皺。

    “我也注意到了,聽著那些家夥烏拉烏拉的,還真想給那些腦袋上幾酒瓶子。”

    林超笑道:

    “你信不信,我們的展館就挨著鬼子,搞不好還要和宇宙第一大國南棒子在一起。”

    程遠誌愣了片刻,才恨恨的說道:

    “我就說這些洋鬼子怎麽變了,原來把坑挖在這裏。姐夫,我們怎麽辦,和小鬼子大幹一場嗎?”

    林超抬手就是一巴掌。

    “你傻啊!和小鬼子打一架能解決什麽問題,讓某些人炒作華夏人小肚雞腸?老子們就是報複,那也得用堂堂正正的手段。

    二錘,小鬼子來了二十三人,怎樣大的陣容,是準備飛團體嗎?”

    趙錘搖了一下頭。

    “鬼子弄了一架零戰來。”

    二戰初期,倭國海軍航空兵使用的“96式”艦載機已經落後。

    在1937年10月5日,倭國海軍正式向三菱和中島兩大戰鬥機製造廠商,發布了“十二試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計劃。

    這其中有幾項重要的是指標:

    1、最大速度:在4000米高度上,飛行速度要在500公裏/小時以上、

    2、爬升性能:達到3000米高度必須在3分30秒以內。

    3、續航力:通常情況下,在3000米高度以最大功率1.5小時。超載狀態下以最大功率1.5-2小時,巡航狀態下6小時以上。

    接到計劃書以後,三菱重工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艱難的項目。

    他們緊急退出其他機型的競爭,集中精兵強將,用於開發這一款新式戰鬥機。

    但是,海軍的要求實在太超前了,以至於三菱重工的設計師堀越二郎都瞠目結舌,甚至還在私下嘀咕。

    “海軍方麵也太嚴苛了,那些高官以為現在的技術,能夠製造出這樣的東西嗎?除非是降低標準,否則這個任務無法進行。”

    可抱怨歸抱怨,既然接到任務,那就是硬著頭皮也要上。

    1938年1月17日,在橫須賀海軍航空廠,海軍召開了聯係研討會,具體討論“12試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工作。

    在會議上,擔任橫須賀航空隊戰鬥機隊長的源田實,介紹海軍航空兵在華作戰的經驗教訓,並最終對艦載機的性能提出要求。

    “12試艦載戰鬥機必須飛得更快,更遠還要更加的靈活。”

    堀越二郎趕緊提出自己的觀點:

    “這些要求的性能中的任何一個,放在世界上都屬於一流水準。如果所有的性能都達標,技術上實在太困難。還請軍方把指標多少放寬一點。”

    看自己的要求的不到滿足,源田實當然很不高興。

    之前,他是第2聯合航空隊的參謀,靠著在辦公室裏得到的經驗,源田實斬釘截鐵般的說道:

    “戰鬥機的機動性絕對是第一要求,最大速度和續航力有所犧牲也無所謂。”

    就在僵持不下時,任職海軍航空廠飛行試驗部陸上機組長兼戰鬥機主任的柴田武雄不幹了。

    憑著在華夏前線作戰,以及試飛HE-112戰鬥機的經驗,他也得出自己的結論。

    “戰鬥機機動性至上的理論已經過時了,外軍的戰鬥機、轟炸機都毫無例外的以提高速度為第一要點。

    現在我們的戰鬥機,在機動性上已經強於外軍的飛機。就算是有所欠缺,憑著戰術和訓練也能夠彌補。

    我方的轟炸機在遠程攻擊時,一定需要戰鬥機的護航,所以續航力也必須增強。”

    一時間,源田實和柴田武雄爭執不下,吵到最後也沒有得出結論。

    最後,這場聯係研討會以“原方案通過”而告終。

    中島公司看勢頭不妙,立刻退出了競標。

    於是,這個燙手的洋芋,就被三菱重工接手過去,項目的負責人就是堀越二郎。

    不過,想要完成設計實在是勉為其難。

    三菱重工又與海軍方麵進行了多次溝通,但軍方的要求根本沒有變。

    而且那些丘八的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甚至還有憲兵隊的人跑來調查三菱員工的思想問題。

    這個時候還不識趣,一頂“非國民”的大帽子扣下來,不死都難了。

    被逼到牆角的堀越二郎,也隻能硬著頭皮上馬。

    12試艦載戰鬥機的第一個難點,是使用哪一種發動機。

    堀越二郎手裏頭有兩種選擇,一個是“金星”係列引擎。

    在1936年,金星40型的引擎,最大功率已經達到1000馬力。而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還有一種是“瑞星”係列引擎。

    它是在金星的基礎上開發而來的,由於縮短了汽缸活塞行程,所以直徑也大為縮減。

    這樣一來,發動機的功率也就減少。最新產品瑞星13型的功率隻有875馬力。但三菱重工四舍五入一番,它就成了900馬力。

    如果是歐美設計師,他肯定會選擇“金星”發動機,但堀越二郎卻猶豫了。

    雖然,發動機功率越大,速度、爬升性能就越好,但這就需要一個較大的機身。

    可是海軍的艦載機曆來都是比較小巧,忽然換了一個大家夥。他們能不能適應?

    堀越二郎又把眼睛放在“瑞星”發動機上,如果選用它的話,艦載機的重量將在2300公斤以下。

    可是,較小的機身卻容納不下太多的東西,而且改進的空間很狹小。

    思前想後,堀越二郎最終還是選擇“瑞星”13型。

    因為,這時的海軍艦載機的主力96式艦戰,隻有1600公斤,稍微大一點的機型,飛行員們也容易接受。

    既然確定了發動機,機體方麵的設定也就開始了。不過,海軍方麵毫不妥協,12試艦載機的還將困難重重。

    這個時候,堀越二郎做了一個決定,這給零戰埋下了無數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