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胡言亂語

字數:3051   加入書籤

A+A-




    “那天的事你還記得嗎?一個姓姚的教授拿一個雞頭壺來找我和你羅叔叔鑒定,我記得你當時坐在櫃台裏。”吳老六循循善誘。

    “哦,記得啊。我還記得你和羅叔叔吵架了。”

    吳老六老臉難得地紅了一下,心想年輕人說話真是無所顧忌。見羅繼文在旁邊有偷笑的意思,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是是,那天是我的不是,你羅叔叔好心提醒我,我卻把他的好心當作了驢肝肺。嗨,怪隻怪敵人太狡猾,不僅是我走眼,你羅叔叔也差點走眼了。後來要不是你提醒他,也和我一樣掉進這坑裏去。我正想問一句,你是怎麽看出來的?”

    李暢知道是羅繼文把自己賣了,偏過頭去找羅繼文,卻發現才幾秒鍾的功夫,羅繼文已經不見人影了。

    “湊巧,完全是湊巧了。我隻是覺得那個家夥像個騙子,說話行事都像,吳伯伯您想啊,騙子拿過來的東西還能是真的嗎?”李暢站起身來,露出想走的意思。

    “你等等。坐下再說兩句。”吳老六趕緊把李暢拉住。“你真的一點也不懂這一行?”

    “真的不懂,吳伯伯,您看我高中畢業就到bj來打工了,我要是有這個本事,還用得著到酒吧當服務員嗎?”

    羅繼文躲在外頭,聽見裏麵李暢一板一眼說得挺像那麽回事,心說,不知道你這個小心眼裏是怎麽想的,總是與眾不同。酒吧服務生?一天就可以掙個幾十萬上下,鬼才信你看中酒吧裏那一千多塊錢的薪水。

    吳老六心裏疑慮,自己也算得上一個老江湖了,普通的騙子想騙過我吳老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姓姚的手段高超,做功、唱功俱佳,也是自己被唾手可得的好處迷了眼,相信天上掉餡餅,才被忽悠得五迷三道。這孩子才多大,有多少生活經驗,自己看不出來的事,他能看出來?

    “你怎麽看出姓姚的是一個騙子?”

    “我是從心理學、行為學、偵探學等各個角度發現這個姚教授的可疑,與古玩的鑒定一點關係也沒有。”

    那天的所有細節此刻都湧現在李暢的腦海裏,新娘子上轎現挑耳朵眼,李暢回憶著那天的細節,努力找出可疑的地方。不過,那個騙子偽裝得實在是巧妙,表演也很老到,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綻。不過,吳老六的眼睛裏隻有那個雞頭壺,估計也不會注意到什麽細節。李暢開始信馬由韁地瞎掰忽。

    “我注意到那個家夥進來的時候,目光有些遊移,我就有了懷疑。他取出瓷器的時候,雖然過程很誇張,層層包裹。但是,在解開包裹的時候,我注意到他的嘴角掛著很不經意的微笑,那是一種詭計即將得逞的笑容。我站在旁觀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特別是羅叔叔判斷那是真品的時候,那個家夥的表情,就像看到一條魚要上鉤一樣。所以,我就冒冒失失地提醒了羅叔叔。也是羅叔叔運氣好,難得他相信我。”

    吳老六聽著李暢的胡言亂語,無奈地苦笑了。李暢不是羅繼文,吳老六也無法對著李暢大喊大叫。

    十月六日,羅繼文帶李暢等去參加一個拍賣會,這是圈子裏麵的人組織的一個拍賣會,參會的多是圈內人,隻邀請了有數十幾個有實力的大富豪參加。這樣的拍賣會每年舉行兩次,給圈子裏人提供一個互通有無的場所,同時,拍賣會上也有實力強勁的買家,替一些玩家有意出讓的藏品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每次會上總有一些好藏品展示出來,書畫、玉器、瓷器、陶器什麽的,種類很多,大家把手裏要交流的藏品拿出來,可以委托拍賣,也可以彼此議價,私下交易。

    如果價錢合適,羅繼文還想買幾件東西,同時他也帶去了幾件藏品要拍賣。

    對於拍賣的過程,李暢並不感興趣,這些東西,如果他想要,開動複製異能,要多少有多少,他唯一感興趣的是聽拍賣師介紹拍件的背景資料,惡補一下基礎知識。

    通過背景資料的對比,李暢發現拍件中也有少數幾個贗品。不過,這次他學乖了,再不會閑著沒事站出來掃大家的興。隻是在羅繼文心動的時候,悄悄地提醒他一句。

    開頭拍賣的多是些普通的藏品,價格都不大高,從幾千、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藏品的原主人一般都是收藏中有多餘的了,拿出來拍賣,回籠資金,也好拍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回去。

    拍賣會上最後一個拍品是玉魚蓮墜。

    “這是宋朝的一個玉魚蓮墜,長62cm,寬4cm,厚06cm。屬清宮舊藏。玉色白,表麵有赭黃色斑。魚小頭,長身,無鱗,魚身彎成弧狀,昂首,尾上翹,鰭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細陰線。魚身旁伴一荷葉,長梗彎曲,盤而成環,可供穿係繩。底價100萬,每次增加10萬。”拍賣師介紹了這個拍品後,馬上有人出價110萬。

    “120萬。”

    “130萬。”

    競價很激烈,價格增長得很快。這個拍品是今晚拍賣底價最高的拍品了,看這個架勢,有可能漲到300萬才能成交,有幾個富豪對這件拍品很感興趣。

    羅繼文對這件拍品沒有興趣,就抽空向李暢他們介紹這件拍品:“荷花與魚相並含有連年有餘之意,是吉祥圖案的一種。西周以後魚類玉器數量大減,到了唐代又有回複,宋代佩魚的風氣開始流行,出現了較多的玉魚,樣式、種類不一,或與荷蓮、茨菇相伴,或僅單條魚,或無鱗,或飾橫向水線,或飾網格紋。這個風俗一直延續到元、明、清時期。”

    “你知道這是誰拿出來的拍品嗎?”李暢問。

    “不知道,一般的收藏大家彼此之間可能會有所了解,畢竟平常都在一起交流,但是貴重一點的就密不示人了,中國人喜歡財不露白。這件拍品在一般的收藏人手裏,也算得上當家收藏了,能在這個拍賣會上拿出來,可能家裏有急事了吧。”

    這件拍品最後以290萬的價格被一個富豪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