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老驥伏櫪

字數:250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由於英國本土人口有限、而殖民地人口極多,也即是說,產出有限而市場廣闊,這很明顯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理論上光是內需就可以讓英國的工業持續穩定發展。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由於奉行“愚蠢的”自由市場原則,導致外國商品、特別是美國和德國商品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的市場與英國商品公平競爭,而英國殖民地的資源則被美德等其他列強以低廉的價格買走。而與此同時,目前世界上主要列強、包括以前最喜歡鼓吹自由市場的法國在內,全都搞起了貿易保護......

    也就是說,英國是在自己沒有受到公平對待的前提下“慷慨”地讓其他列強用英國人的錢和資源發展他們的工業......

    曆史上這種讓人無法理解的腦殘政策一直持續到了一戰前夕,而那個時候美國的工業產量已經占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國內市場也隨之膨脹到了足以支撐美國工業自成循環,英國這個時候才搞貿易保護,意義已經十分有限了。而這個時空,因為老張伯倫的工黨異軍突起,英國在1901年就開始實施嚴格的關稅保護政策,多少延緩了一點大英帝國衰落的速度,同時對美國和德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妨礙,也間接地導致這個時空的世界曆史走入了另外一條岔道......

    本來,英國作為一個傳統上由資本支配權力的國家,即使是老張伯倫這樣的鐵腕人物,也很難在金融資本集團的幹擾下推出這種對美國妨害極大的政策。但在這個時空,老張伯倫卻具備了曆史上沒有的多個有利條件,首先自然是他更高的個人威望,以及英國民眾因為那場慘敗而對舊體製產生的強烈質疑,這一切促成了英國工黨的誕生和迅速壯大。

    而與此同時,英國戰後整頓軍備則讓英國工業資本家的勢力大幅增強,就拿英國海軍的造艦計劃來說,差不多每三年一批、每批至少十艘主力艦和數倍於此的輔助艦的方案可以帶動下遊的無數企業,極大地促進英國製造業的發展,也讓在老張伯倫號召下開始團結起來的英國工業資本家有了更強的話語權。

    這裏必須說明的是,與美國的金融資本更多地采取直接控製工業資本並合流成為金融壟斷資本的方式不同,英國的金融資本因為安全感不足、更傾向於傳統的間接控製的方式以方便在危機時迅速外逃,這就讓英國的工業資本有了掙脫其束縛的可能。而後來中美戰爭的爆發,又迫使金融資本的注意力西移,從而讓英國工業資本獲得了翻身做主人的天賜良機,一向遭到金融資本打壓的老張伯倫也借此東風強勢當選內閣首相,並藉著經濟危機的爆發開始推行所謂的“張伯倫改革”,進而改變了英國、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曆史......

    那個時候老張伯倫已經六十多歲了,以當時的正常壽命來看,他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嗝屁,這讓老張伯倫的敵人難以避免地生出了人亡政息的幻想,而沒有在一開始就采取激烈的措施來對付他。

    結果那些銀行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老頭忒能活了,居然一連當了四任首相,當其卸任的時候,英國的新體製已經完全建立了起來,並且還培養出了一大批新的既得利益者,想再改回去,光是幹掉老張伯倫本人已經意義不大了......

    老張伯倫在年輕時就已經聲名鵲起,卻因為堅持他那非主流的政治理想而早早就被宣判了仕途上的死刑,但他仍然憑借其非凡的人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英國政壇上一位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在這個時空,他更是抓住了中國崛起所引發的國內外變局一飛衝天,在自己的垂暮之年綻放出了最為璀璨耀眼的光芒,至少部分地實現了自己一直堅持的政治理想,並且深刻地影響到了英國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曆史。

    為了表示對其的敬意,李暉後來親自參加了他的葬禮,並引用曹操名篇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為致詞,,對於這樣一位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大政治家,這兩句詩簡直就是其人生的最好概況。

    不過,對老張伯倫恨之入骨的人也不少,那些被金融資本控製的媒體就紛紛針對此事大做文章,稱老張伯倫為“白奸”......

    好吧,如果從整個西方文明的角度來看,這麽說也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老張伯倫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本會急遽衰退的大英帝國,卻導致西方世界長期多頭並立、內耗嚴重,遲遲產生不了一個能夠統合各國力量的領導者,給了以中國為核心的東方文明反超的機會。

    不過如果老張伯倫在九泉之下有知,一定會對此嗤之以鼻,因為英國本來就一直都是阻撓西方文明統合的攪屎棍啊

    注1:其實掰開了也不難理解,因為隻有在自由市場製度下,金融資本才能獲得主導權,同時還能借此扶植美國,至於普通民眾,因為短期內可以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外國商品來提高生活水平,因此也很容易被金融資本控製的媒體拉攏過來支持自由市場製度,導致工業資本愈發勢弱,而當英國因此衰弱之後,普通民眾後悔已經晚了。好吧,在長期的愚民宣傳影響下,能夠明白過來的民眾隻是少數,大部分人才不會去想背後的原因,日子難過就罷工唄然後經濟就徹底進入了惡性循環,英國再也別想有翻身之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