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聖人級戰列巡洋艦(下)

字數:273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那幾位軍艦設計師都將李暉當成是軍艦設計的天才,因此根本就沒想到要隱瞞這種常識,卻不知道李暉根本就是一個隻是邁進門檻的菜鳥、全靠係統的幫助才能設計出那樣出色的作品,結果等於是無償地給李暉上了好幾堂教學課,然後李暉也是這才知道自己對菱形布局的理解存在著嚴重的偏差

    這個發現立即讓李暉推翻了聖人級戰巡原先的設計方案,因為如果艦型可以設計得比較細長、而不致於影響航速的話,菱形布局的優越性就足以壓倒缺陷和不足了。

    李暉很清楚,中國海軍的實力之所以能夠奇跡般地躍居世界首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李暉抓住海軍科技升級換代過程中的斷檔期、大膽地放棄輔助艦,將幾乎全部的資源都用到主力艦上所致。但是這種因為速射炮出現後艦炮火力暴增、而魚雷卻困於動力還是隻有那點射程而淪為雞肋的失衡狀態並不會維持太久,一旦魚雷技術突破瓶頸,中國海軍就不可能繼續維持那麽龐大的主力艦隊了,因為從那時起就要分出至少一半的資源用於建造輔助艦了

    再加上隨著表麵硬化裝甲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這款戰巡的相對優勢也不可能還有之前海天級那樣巨大,再加上英美德三國都已經開始進行海上軍備競賽,中國海軍舉世無敵的泡沫要不了幾年就將破滅。【愛去△小↓說△網w  qu 】

    沒有了壓倒性的實力,就不可能繼續走正麵硬扛的路線,利用航速的優勢避實擊虛、切斷敵人的海上交通線,將會成為中國海軍對付將來可能的強敵時更有效的手段。而破交作戰一般都是小編隊、甚至單艦行動,菱形主炮布局的優勢就太明顯了,這在此那兩年的海戰裏已經得到過充分的證明。

    本來“在艦型較為細長的前提下”,菱形布局對所用主炮的限製會大大削弱其實用性(沒有其他限製的話,噸位相近、長寬比都較大時,菱形布局的軍艦的主炮火力【綜合考慮口徑、倍徑和數量】肯定不如全中軸線布局,而且差距很大,頂多隻能達到六七成。),即使是用於破交,也很難競爭得過中軸線布局。

    但因為係統科技的限製,目前可供李暉選用的速射炮最大口徑不到280mm,而艦體噸位卻最多可達接近14500噸的標排,在裝甲厚度不需要太厚的現狀下,如果采用中軸線布局設置4座雙聯裝275mm主炮的話,這款戰巡的噸位浪費會相當嚴重,而菱形布局浪費噸位的缺點這時卻反而變成了優點。畢竟軍艦噸位所占的費用在總的造艦費用裏隻占幾分之一,同樣是8門275mm主炮的萬噸級全中軸線布局主力艦隻比14000噸級的菱形布局主力艦便宜不到10%,那自然是後者性價比更高

    裝甲不厚?沒錯,聖人級戰巡的主裝甲厚度仍然隻有155mm,因為這已經足夠用了,再多隻是浪費噸位。

    根據墨門目前掌握到的消費,英美至今尚未開發出*******炸藥(ps:吐槽一下,發現德國也就化工企業比較愛國,在技術保密方麵做得很好,其他企業則全都罔顧國家利益,就連克虜伯裝甲這樣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居然也為了賺錢將技術專利賣給給英國了,否則日德蘭說不定真能打贏),仍在使用過於敏感的苦味酸炸藥。而在被帽穿甲彈發明之前,采用這種裝藥的話,就算是305mm厚度的克虜伯裝甲,何況聖人級戰巡所用的裝甲材料已經不再是原版的克虜伯表麵滲碳硬化裝甲,而是性能更加優越的改進型!

    由於係統年代為1900年的海軍科技基本上都還沒有開始研究,李暉並沒有比克虜伯裝甲更好的裝甲用材直接可選。事實上,即使有得選,李暉也不會選用,因為曆史上後來那些更先進的裝甲都是針對此時還未出現的被帽穿甲彈而研製出來的,對付現在各國海軍所用的無被帽穿甲彈反而效果不佳(相對於表麵硬化裝甲來說)。

    但是工業科技中“先進冶金學”與“硬質合金”的研究完成,卻讓李暉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利用新掌握的這些材料工藝,在現實中試製出比克虜伯裝甲表麵硬度更大的新型裝甲,因為這種新型裝甲仍然屬於表麵硬化裝甲,馬上就出現在了李暉優化軍艦時的可選裝甲型號當中

    由於加入了不少此時還未在合金鋼中應用的重要合金元素和更加先進的表麵硬化工藝,這款被李暉命名為“天字一號”的主力艦用裝甲表麵硬度大得嚇人,防護能力自然也隨之大幅增加。以實心彈測試的結果來看,“天字一號”裝甲差不多可以等效於120%厚度的克虜伯裝甲,就算敵人的穿甲彈也改用鈍感的梯鋁炸藥,不超過305mm口徑、40倍徑的艦炮照樣拿它束手無策,哪怕開到近距離直瞄炮擊。

    而且就連李暉也沒有想到的是,“天字一號”裝甲由於表麵硬度太高,導致後來出現的表麵硬化裝甲克星——硬被帽穿甲彈幾乎完全無效(因為硬被帽的硬度不夠了),這影響就更大了

    有了如此強大的裝甲防護,聖人級戰列巡洋艦幾乎可以完全無視艦炮的威脅,隻有魚雷、水雷這樣的水下兵器才能夠將其擊沉,再考慮到魚雷技術突破瓶頸應該比需要材料學取得突破的硬被帽穿甲彈更早,因此李暉對於防備魚雷還是相當重視,但他並沒有增加防雷隔壁,而是選擇了更加主動的方式——加強副炮火力來讓敵人的雷擊艦艇根本沒有射出魚雷的機會!

    口徑縮小到105mm之後可以采用整裝炮彈,艦炮射速大增,極限射速可達25發/分,比拉拴式步槍都快,而且數量增加到了16門,其火力密度可想而知。至於炮彈威力的問題,對於魚雷艇這樣的小型目標,即使是105mm口徑的爆破彈也足夠用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