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雲帆出朝

字數:3084   加入書籤

A+A-




    公子帆一聽到赤璿的“去上朝”三個字,就知道他已經是默許了。上朝,不過是去聽聽百官的意見,然後讓自己來說出其中的利害!

    前朝,見赤璿許久不來,百官議論紛紛,甚至是說起了江湖傳言——皇上病危了!突然楊康大搖大擺的走進來,吊著嗓子喊了一聲:“皇上駕到,百官早朝。”這才安靜了下來,齊齊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公子帆扶著赤璿進來:“愛卿平身。”

    他們見是公子帆,不由一愣,又目光齊齊地望著他。他怎麽會來?

    宮裏麵的規矩,百官當然是知道的,不過公子帆可不是普通人,這樣的規矩在他們眼裏完全覺得公子帆不會到場,也從而讓公子帆的到場與他們內心所想的形成極大的反差。

    赤璿給公子帆留意一下,讓他在最後。如今親王皇子駙馬到場的一共有六位,公子帆所娶的靜兒是他最小的女兒,當然排下來他在最後麵。公子帆理所應當,微微一笑,隨即過去。這件事情讓百官捏了一把汗,也著實沒有想到公子帆居然就這麽應了下來!

    赤璿目光如炬,掃視一周後開口問道:“諸位大臣都到了?”

    記數的小太監點點頭:“皇上已經到全了!”

    赤璿點點頭,然後沉聲道:“如今大炙的國力大家也都知道。又是一年的開春了,戶部有什麽安排嗎?”

    “哦,老臣已經把預計開支的情況遞上折子去了!”

    赤璿右手拿起最上麵的折子,直接扔了下去正好落在了公子帆的腳邊:“你一說朕就來氣。你還好意思向朕要糧給?看看這上麵寫了些什麽!”

    公子帆一聽這話,立刻會意,連忙撿了起來看著,一旁的譽王也在看著熱鬧。不過很快,公子帆臉就沉了下來,上前一步進言道:“皇上,還請聽雲帆一言。”

    “你說。”

    “之所以這樣,在於軍隊與百姓之間的差距不協調。我們的糧草已經難以供給了!”

    一聽這話,赤璿感覺到這件事情的不一般,連忙問道:“此言何意?”

    公子帆道:“無論是都城還是州縣所在地,與鄉村的經濟聯係,主要是單向性的,即多村向城市繳納貢獻、tí gòng勞役,一般卻較少從城市獲得產品,廣大鄉村到在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規範內生存。國與野、都與鄙、城與鄉之間,政治上是前者對後者的壓追與控製,經濟上則是後者對前者財富和勞力的gòng yīng,這使城市不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費性的,城市手工業基本是為官府fú wù的官手工業。而如今農業和手工業的差距過大供不應求,導致了如今的局麵,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裁軍!”

    裁軍?百官聽聞大吃一驚,於是也議論紛紛,但是沒人敢說話。

    公子帆已經預料到了這樣的局麵,然後說道:“大家且聽我一些數據便知道我為什麽這樣說了。”到此,眾人又停止了討論。隻見公子帆斯文慢理道:“如今,皇上有五十萬禦林軍、五十萬禁衛軍。京城邊,王子龍將軍有一百萬軍隊待命,蘇殊將軍有二百五十萬將士整裝待發,而靖王殿下的一百萬人馬也在周邊保護皇城。如此,便有了四百五十萬人馬在皇城周圍,諸位說,我們的軍隊人數多不多?”

    “這也不多啊!”有人嘟嘟囔囔地開口。

    一旁的雲起聽到差點笑了出來,這當然是不多,可是那些沒有數進去的人呢?

    公子帆聽到此處,也是一笑:“看來各位還是沒有明白雲某的意思。那我再說的明白一些。如今京城有四百五十萬人馬,而各個地方郡縣也都足以有這個數,如此加起來便有億萬之眾。而邊關的人數更加不用我說,大家也都明白。如今青年壯丁都去打仗了,那都留下了些什麽人耕作呢?婦老弱病殘?如此我們的國家還怎麽能夠富裕起來?”

    百官聽聞,茅塞頓開,點頭言是。靖王立刻上前領取了這一改革的差事,這麽好的機會怎麽可以放過。公子帆見他領了,也沒有說什麽,畢竟兩個人對此討論了好長時間,恐怕明日靖王殿下就能夠拿出來一個著實可行的計劃上奏了!

    “你們,還有沒有要說的?”赤璿開口問道。許久不見有人回應,又開口問了一次,還是沒有,赤璿就開口:“那朕這裏有事需要你們裁定一下。”

    一聽到皇上有事需要裁定,冷汗就流下來了。這是誰又撞牆頭上讓陛下看見了啊!

    隻見赤璿讓一個小太監念文書,小太監不認識字,雲起接過來看了看然後點點頭,這是公子帆手筆。隨即把公子帆勸赤璿改革科考的建議書朗聲念了起來。

    這中間,百官聽的一頭霧水,而且是一臉無可奈何。而那些國子監的老臣們聽到如此,臉色就不好看了,其中一個臉上憋的通紅,更改祖宗的法令,這不是瞎搞嘛!

    許久讀完,雲起點點頭,評論道:“這雖然不是古文,但是其中的考證十分嚴謹。在我看來,此方法確實不錯,陛下可以施行!”

    “雲起,你也是從國子監走出來的人!別忘了那些道義!”那個臉色通紅的老者說道。

    雲起皺著眉,然後道:“我覺得不錯。而且以前的東西的確不怎麽樣,改改也是挺好的。”

    赤璿聽了,點了一個人讓他提提意見。那人出來道:“老臣以為此前曆代命官的主流看法視‘六經’為百術之源,統攝萬端,從而以‘六經’為髓,儒學為骨,經、史、子、集為肌膚,外翼全體學術文化。這種架構較明顯地反映了傳統經學的思維模式,它顯然是以經學或以其為基礎的儒學作為主體內容,仍是要求儒學居於中國學術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臵於從屬的被支配的位臵,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經學和儒學統攝下的‘國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