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林靈素

字數:3192   加入書籤

A+A-




    ()    “四天師,還不是四個天師?難道是一個人,他叫四天師?”小王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對。一個人,他號稱四天師,據說是因為他有四大天師的綜合實力。”寅大將緩緩地說。

    “誰能有這麽大的本領啊?別說有四大天師的實力,就是其之一也絕不可能啊。”小王在這樣的情境之,沒辦法高呼,但他的語氣和表情就已經說明了,如果可以,他必將大喊,來表示內心的極度不理解。

    “也許說他有四大天師的綜合實力有點誇張,但是說他具備其之一的本領,想反駁,還真不好下這個定論呢。”寅大將語氣居然出奇地凝重,甚至言語之,還有一點敬畏。

    “這麽強!那他叫什麽名字呢?”小王很快平複心情,問道。

    “張來福。”寅大將緩緩吐出個字。

    這張來福名聲其實並不甚大,因為其人不好名,不展示道法,不常結交江湖人士。雖不甚出名,但極其自負;雖不展示道法,但見過他的人,無不欽佩;不結交江湖人士,卻熟知各家掌故淵源,絕對是江湖上資格最老的耆宿之一。因其深不可測,術法界對其自稱四天師,也並無強有力的權威的反對之聲。更何況他生而特異,因為他有夢得。

    國人極其重視神的指示,比如“錫”這個字在名字裏,往往表示“賜”的含義,很多都是與神跡有關。據張來福的一些知名弟子所言,他的夢得之傳成為顯赫,是得了眾多神仙指點,其最重要的是玉真教主林靈素。

    林靈素確實有本事的得道真人,舉世皆信服。林真人為溫州永嘉人,家世寒微。生日不詳。歲讀書,粗能作詩。據說蘇東坡曾見之,驚異其聰明,並問其誌,答曰:“生封候,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誌也。”年將十,博通儒道經典,誌慕清虛,語論孤高,迥脫塵俗。初林靈素遊洛陽時,遇一道人趙升,交遊數載,忽一日卒死,林靈素為其沐浴安葬,得所遺書冊,細字如珠,間有天篆,人莫能識。內言神仙變化法訣,興雲致雨符咒,驅遣下鬼,役使萬靈。次年,林靈素又遊曆至嶽陽酒肆,居然見到趙道人。趙道人說:“我乃漢代張天師弟子趙升。之前所授五雷玉書,謹而行之,不可輕泄。”林真人謹從。

    林真人所處的北宋末期,即梁山英雄聚義的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其人也豪情縱橫恣意灑脫。當時宋徽宗尊信道教,林真人為金門羽客、衝虛通真達靈其妙先生。曾在太清樓下侍宴皇帝,瞥見了羅列著蘇東坡等人的元祐奸黨碑,就稽首下拜,皇帝怪而問之,林靈素說:“這碑上姓名的人都是天上星宿啊!”

    甚至林真人還即席作了首詩,詩曰:

    蘇黃不作章客,童蔡翻為社稷臣。

    十年來無定論,不知奸黨是何人。

    蔡京等惶恐慚愧至極,落荒而逃。

    政和間,徽宗依林靈素所言,命天下皆建神霄萬壽宮,開神霄錄壇。

    京城神霄宮建成後,徽宗率蔡京和群臣慶賀。早齋罷,徽宗引百官遊觀,忽吟得上聯:宣德五門來萬國。蔡京等沉思無以答。徽宗問林真人:“師能對否”

    林真人應聲而答:“神霄一府總諸天。”

    徽宗皇帝大喜,遂令林真人修正一黃錄青醮科儀,編排界聖位,校正丹經子書。並請林真人於每月初日升座,親王內貴、武百官皆聚集,聽講洞道經。禦駕親臨,亦隻居於座下。其聲勢之隆,曆代無出其右者。

    某年,洛陽城東,繁花飄落,春意闌珊。

    林真人在此遇到一個特殊的年青人,名為趙鼎,頭角崢嶸,氣宇軒昂。林真人見之甚喜,憂之亦甚。欲收為弟子,則趙鼎執意功名。交遊數日,臨別之時,送其密封書冊一卷,並贈其一語:“以後你應當成為興宰相,如果遇春頭木會之賊,請辭官而去。打開我給你的書冊,依法行之,可脫大難,還可得悟長生,得登仙籍。不然的話,潮陽的古驛站之,你必悔之晚矣。”

    年青的趙鼎當然不以為然,銳意功名,出將入相,仕途通達。最後得以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可謂生榮死哀。趙鼎被稱為南宋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以後因奏檢事,得罪秦檜而被貶海島。

    這一年暮春,趙鼎道過潮陽驛,方抵驛亭,見一少年秀衣紅顏,徑入驛,熟視之,即林真人也。真人笑著問:“我之前所說的話沒錯吧?”趙鼎叩頭長歎,悔之無及。

    宣和元年,經多次懇求,皇帝終於放林真人歸山。林真人在京時,其心腹弟子,乃是東西皇城使張如晦,其人在林真人居通真宮的時候侍奉甚恭謹,真人與之出則同行,坐則同席,宗師之法術教義,獨張如晦一人得傳其妙處。後來林真人還鄉永嘉,張如晦即隨同居於永嘉。

    待臨終坐化之際,林靈素真人傳道脈於張如晦。

    吾法門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並六丁妙用神,盡付與汝,世代隻傳一人,無致輕泄。今則別去,他時神霄再會。

    林靈素真人曾卜墳於城南山,坐化之後,教張如晦葬之。當時有言,我之遺體,可掘穴深五丈,見龜蛇便下棺。

    當時囑咐已畢,索紙筆書一頌語:

    四十五歲勞生,浮名滿世崢嶸。

    隻記神霄舊路,秋月上更。

    書訖,上香一炷,時夜正更,月朗風清,忽有霹靂一聲,林真人坐化而去。

    “後來張如晦傳人為陳道一,因時稱林靈素為玉真教主,是以眾門人自稱為玉真弟子,故可謂之神霄派玉真門。而張如晦雖傳弟子一人,未傳嫡係後人,但實已不傳之傳,其本家嫡傳更為精深,但絕對不為外界所熟知。傳至張來福,十二代皆為嫡傳。而此來福真人自稱四天師,即言本人有四天師之法力,加之又曾有林真人之前世記憶。此人道法通神,絕不可輕視,更不可褻瀆。”

    寅大將簡要介紹已畢之時,地上的戰團忽然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