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字數:4611   加入書籤

A+A-




    即使柳從雲掛著林如海學生的名頭,和黛玉是師兄師妹之分,他也仍舊是外男,所以二門的婆子在不敢怠慢的情況下,把門房遞上來的書信和東西直接送到賈母房中,當麵交與黛玉,以免二者有私相授受的嫌疑。

    柳從雲這回送的東西極多,單是皮子就裝了兩口大箱子,另有幾口袋幹果。

    賈母略看了兩眼,便命黛玉收下。

    黛玉正看柳從雲的書信,想是考慮到須得經過賈家人之手,柳從雲的信中並未泄露其他機密,隻說早已收到林如海之信,業已知曉林如海之逝,請黛玉節哀等語,又道他現今忙於建功立業,想趁著年輕解除西北邊境之危,三年五載內不見得能回京都一趟,若黛玉有事需要人出麵料理,隻管打發人去找他兄弟柳湘蓮,他已經寫信交代過柳湘蓮了。

    黛玉知道柳湘蓮其人,一則寶玉與他交好,常聽寶玉提起,二則去年柳從雲捎了金餅托林如海給他,他便沒有了衣食之憂,果然認真地讀起書來,雖然學業上進益有限,但已不再做串戲的營生,當然也沒撂下武藝,頗有俠義之名。

    除此之外,柳從雲又道皮子有些是從敵軍王帳中抄來的上等貨色,也有閑時狩獵所得,送與黛玉禦寒之用,箱子裏的兩匣子寶石美玉首飾等物有他分到的戰利品,也有平常在山腳下河流中撿來的,他一個大男人用不著,故送黛玉。

    黛玉看完,心中一歎,忙問送信的人在哪兒。

    婆子回答道:“兩人在門房坐著,說是隨求和隊伍一起進京的,過兩日就該回去了。”

    信中並無瞞人之事,黛玉給賈母看過,乃道:“回信自不必說,隻是師兄千裏迢迢地使人送了東西,我也當有回贈。因此,想叫信差進來,請他們捎帶些東西回去。”

    賈母聽了,道:“一會子在我屋裏見他們。”

    黛玉應允,遂命人先招待信差用酒飯,自己則回房收拾東西。

    柳從雲所贈之物隨之送來,黛玉一麵命人收拾回送柳從雲的東西,一麵打開裝皮子的箱子,果然看到內裏有兩個一尺見方的匣子,其中一個與上一回送禮所用的匣子略有區別。

    黛玉瞧著匣子的模樣十分眼熟,細細打量片刻,忽然捧著匣子至臥室,將珠寶等物一股腦地倒在榻上,按了按匣內底部一個不起眼的機括,“嗖”的一聲,一麵木板向內倒下,露出一個夾層,其間藏有一個小小的油布包。

    布包內包著一疊帛書,黛玉展開細看,亦是出自柳從雲之手。

    柳從雲告訴她,因地域氣候所致,西域的田地十分便宜,大片大片的荒地是誰開墾了便歸誰,開墾過的田地一畝地不過一二兩銀子。因此,他用兩萬五千兩銀子買了兩萬畝地,掛在她的名下,另外又帶兵開墾了大片的荒地,約有三萬畝,亦在她名下,這是捐贈兩萬五千兩銀子采購之物所換來的勞力,如今他忙於公務,無暇料理,請黛玉派人前去接管。

    看到這裏,黛玉輕輕歎了一口氣,形容不出心中的滋味兒。

    非骨血之親的師兄有情有義,處處周全妥帖,反觀有骨血之親的榮國府,隻知惦記著林家留下來的那點子家業,品性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黛玉舌根泛著苦意,靠人不如靠己,須得自己立起來才有將來可言。

    念及於此,黛玉提筆給柳從雲回信,道那五萬兩銀子是林如海給他的,便是買了田地也不該給自己,不然自己便成小人了,不過自己確實不能坐吃山空。

    於是,黛玉提議柳從雲和自己聯手,柳從雲出人,即因傷殘退伍又可行動的兵士,她出錢出鋪子也出管事,一個在西域,一個在京都,兩者手下匯合,齊心協力打通一條京城通往西域的路,將西域獨有的和田玉、寶石、香料、駿馬、皮貨、幹果等物運至京城,寶石美玉等經過雕琢後自然不必擔心銷路,也可以將中原獨有的茶葉瓷器綢緞等物銷往西域。

    此法乃是拾人牙慧,畢竟不少商賈做這些事,但是,唯一的好處便是安置了那些傷殘兵士,令他們下半生衣食無憂,不必被當成廢人。

    黛玉想了想,又建議柳從雲上書朝廷,既然西域地廣人稀,那麽不妨由朝廷出麵,組織一些沒有田地自願前往的百姓或者流民、乞兒遷移到西域,令他們興修水利,開荒種田,哪怕種出來的糧食隻夠他們自己糊口,也比從前的處境強些。

    黛玉考慮到西域的氣候問題,可能沒法子種莊稼,但是可以種植其他東西來換取中原運過去的糧食,譬如從西域傳進中原的棉花、瓜果等,也可以養殖牛羊等。

    最重要的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那兒,隻求安定,也會齊心協力地維護西域的天平。

    西域以內以及邊境年年有夷人作亂,追根究底,就是因為朝廷在那兒的人太少了,朝廷隻想著囊括進疆域,卻不想法子發展。何況,許多夷人都是居無定所,一旦凍死了牛羊,家無果腹之物,便想著南下燒殺搶掠,若有了穩定的進項足以養家糊口,誰願意去送命?

    黛玉將回信放到夾層裏,用這個匣子裝了人參等名貴藥材,另外又寫了一封信放在明麵上,方連信帶收拾出來的東西一並拿到賈母房中。

    彼時信差已經用完了酒飯,請進來時,迎春等人皆躲進碧紗櫥內,賈母和黛玉跟前也豎起了一道屏風,外麵隻幾個老嬤嬤和未留頭的小丫頭招待他們,設座上茶。

    黛玉隔著屏風先向柳從雲問好,然後又請他們回去後代自己向柳從雲道謝,最後方將賈母看過的書信和東西交給二人,道:“我這裏收拾了一些東西,煩請兩位捎回西北。上頭都寫著簽子了,一份連著書信交給師兄,一份送給明將軍。”

    禮物是黛玉早就準備好的,隻是沒有任何渠道送往數千裏之外,所以一直收在箱子裏頭,這回總算可以送到明德和柳從雲的壽禮了。

    兩個信差滿口答應,道:“請縣主姑娘放心,我們定會交到明將軍和柳將軍的手裏。”

    黛玉又封了四十兩銀子並兩套冬衣給二人作盤纏,後者感恩戴德地去了。

    西域的幹果曆來有名,柳從雲所送的口袋裏裝了許多紅棗、杏脯、鬆子、枸杞子等,一樣樣地用小布口袋裝著,黛玉一個人吃不完,回房後命人收拾出來,打理幹淨,分送各處。

    黛玉舍不得將柳從雲送來的珠寶首飾皮貨等物送人,哪怕一個工藝粗糙的銀鐲子她也想自己收著,畢竟是柳從雲送給自己的心意,不好借花獻佛。黛玉思來想去,從自己收著的東西裏挑選出幾張上等皮子和一些沒上過頭的精致首飾用來送人,假稱是今日所收之物。

    良辰美景並紫鵑雪雁等人見狀,不覺都笑了。

    紫鵑展開幾張貂皮,道:“果然都是好的。娘娘省親那日依舊十分寒冷,姑娘不好穿素服,我找兩匹略鮮亮些的緞子出來給姑娘做一身衣裳,免得叫人說嘴。”

    黛玉道:“冬天還沒過完,你倒想著明年的事。到了那日,我哪裏用得著穿自己做的衣裳?何況,今年的冬衣早在秋天的時候就做好了,府裏做的,你們做的,沒有十套也有八套,我又不出門,穿也穿不完,不如把好皮子留著明年秋天用。我看那兩張虎皮極好,一張給我做家常坐臥的褥子,一張做椅披,別人來了我屋裏見到也覺得我剛強一些。”

    紫鵑忍不住笑道:“不知姑娘幾時養出來的脾氣,不愛花兒朵兒了,倒想用虎皮來彰顯威風,依我說,別把寶玉嚇住了才好。”

    黛玉眼珠子一轉,拍手道:“聽你這麽說,更要用虎皮做褥子和椅披了!”

    眾人依從黛玉之意,接連幾日忙活,好容易趕製出來,於是,虎皮褥子鋪在外間大炕上,椅披則搭在黛玉平常讀書寫字所用的椅子上。

    黛玉猶嫌不足,特意將虎首朝外,更添威武氣息。

    可巧寶玉年下得了下麵送來的兩盆臘梅,花開得好,極清香,故先孝敬了賈母一盆,又興衝衝地將另一盆給黛玉送來,不料剛進門就被耀武揚威的虎頭唬了一跳,頓時一蹦三尺高,嚷道:“林妹妹,炕上鋪著的是什麽東西,嚇煞我也!”

    迎春、探春和惜春等都在黛玉房中頑耍,迎春倚著熏籠做針線,探春站在水晶缸前賞魚,惜春則坐在炕上和黛玉對弈,聞言見狀,無不撫掌大笑。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第二更,嘿嘿。

    好生羨慕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來這裏開荒的前輩們,誰開歸誰,現在租出去,年入千百萬的比比皆是。

    有個老前輩,我堂哥和我公公都認識,家裏有上千畝地,租出去,妥妥年入百萬,然而此人總是自己種瓜,年年種年年賠,而且此人好賭,性格還很倔強,不會種非得種,某一年趕上好行情,瓜商出八千塊一畝地買,他不賣,賣了的話妥妥淨賺五六百萬,最後那瓜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