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諸位廢太子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太子母家的勢力急劇衰落,舅舅死了,曾經明君喜歡的皇後老了,沒有了寵愛。
明君這個人口味一向是一致,年輕如此,年老也是如此,就是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因此他有了新歡,開始大力提拔新歡的家人。
也就是導致一部分人開始向新貴投誠,能夠吃蛋糕的人變多,自然導致一部分原有的人利益受損,牽扯到利益上的問題自然不好解決,也就導致彼此變成了敵人。
新貴得到了明君的寵信,自然要收下一些小弟,也就會和太子的人出現了利益分歧,而明君向著誰?自然是新歡的代表新貴!
要知道父子兩個人的政見就有著很多不同,太子已經是大人,有著自己的想法,也就導致父子之間說不到一處。
當了多年皇帝的明君屬於不願意聽別人話的主,還有明君常年征戰後引發的矛盾,都是一個個坑,這些都導致父子之間的漸行漸遠。
等著新貴開始出頭之後,父子之間的關係那就是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巫蠱事件的出現,這件事最終的是非曲直都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跟著薑浩開始講述,他利用自己之前夢裏學到東西根據曆史他總結出來一個套路:做明君的太子兒子很慘,尤其是當那種超長待機的明君的太子更加慘,基本上就沒有好下場。
那些倒黴太子之所以倒黴,除了太子自己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君們的性格,他們都不是好說話的人。
之所以被稱為明君,往往都是經曆過大事件而最後勝利的人,就比如說一龍二鳳三野豬四痞五秀六和尚,一個個都是開疆裂土的主,經曆了很多風雨最終取得了勝利。
明君中的一龍是根本沒有立下太子,長子扶蘇被不少後世人當成了準太子,但扶蘇和一龍在政見上頗有分歧,最終一龍把扶蘇貶去邊關,因此扶蘇是不是繼承人待定。
而後一龍在巡視天下時一病而亡,死時有沒有說清楚到底選擇誰做自己的繼承人?史書上沒有給與一個答案,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誰來繼承那個天下?
最終登上天子座位的是那個跟著一龍迅遊天下的兒子胡亥,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胡亥成為一國之主。
奈何一龍死得太過突然,沒有更多人聽到一龍的遺言,一龍一直想著長生這件事,根本就沒有提起過繼承人,也沒有聖旨留下。
要知道傳位的聖旨絕對是需要有足夠品級的官員監督,整個過程都是有相關的記錄,而胡亥就沒有。
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有一個消息:是趙高矯詔讓胡亥繼承了皇位,讓扶蘇自殺而亡。
如果胡亥做的還不錯,這件事更多是傳奇,而不是被後世的史書記錄,甚至一再被指責。
事實上那個登上皇位的家夥,根本不怎麽行,處處依靠著趙高,甚至出現了指鹿為馬的情況。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胡亥並沒有矯詔上位,而是一龍特意帶著這個最寵愛的孩子一起走,因此胡亥完全就是合法繼承!
如果胡亥是合法繼承,那麽隻能說一龍在教養兒子上不怎麽樣,隻因為這個兒子真的是個蠢蛋,強大的秦帝國在他手上走向衰落的路,過後還被人殺死。
同為明君的二鳳倒是早早立了太子,但和英明神武的二鳳比,他的太子就是不怎麽爭氣,還因為桃色事件讓諸大臣不看好他,等著太子親娘死去後,太子又幹了不少蠢事,甚至謀反,最終太子被廢掉,流放到了遠方。
三野豬的太子,就是倒黴蛋戾太子,最終是戾太子及同父同母的妹妹們都沒有逃脫,死得差不多。
看看,二鳳和三野豬的太子都是覺得自己不如意,因此造反,但一個保住自己的命,被流放,隻因為他的父親還是愛這個兒子,即使他造反了,另一個則是全員滅殺。
四痞則是三野豬的祖先,也是立下太子後想要廢太子,結果太子有了好娘親的保護,才沒有被廢掉。
五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立下第一任皇後生下的兒子為太子,但後來先廢了皇後的位置,作為太子一看不妙,自己辭去了太子的位置,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善終。
六和尚據說倒是喜歡自己的太子,太子也做的很好,親爹在前線打仗,太子在後麵管理後勤,可惜的是這個太子死得比自己的父皇早,據說太子是累死的,除此之外還要嚇死的,病死的等說法。
傳言六和尚的太子算是以上太子裏地位最穩的一個太子,他的死打亂了皇帝的計劃,導致皇帝大殺功臣,甚至在太孫繼位後還引起藩王造反,太子一脈也沒有幾個能夠活下來。
一連串的倒黴太子中還要加上滿清康熙年間的太子,康熙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也算是明君,可他的太子也是淒慘。
史上有名的九龍奪嫡講的就是這段曆史,康熙可以說是自己一手捧著太子長大,太子是皇帝心裏最重要的兒子,以至於養成了太子霸道獨行的性格,正是如此也就給父子之間埋下了隱患。
隨著時間的增加,太子登上太子的位置太長了,再加上周圍人的影響,多少有些覺得父親占據皇位的時間太長,
皇帝雖然愛著兒子,但還是不允許兒子觸及皇權,偏偏太子漸漸對於權有了一些想法,父子感情開始出現了問題,最終成為很大的裂痕。
因此康熙打算教訓一番這個兒子,太子手裏的東西隻能是皇帝給的,而不是太子可以自己拿,為此康熙讓其他成年皇子開始參政,也就有了九龍奪嫡。
太子的工作能力不錯,在皇帝禦駕親征期間負責監國,做的很好,可惜的是他習慣了獨,被皇帝捧慣了的他上去就下不來,隻想著得到而沒有想過回報,
作為皇帝最愛的兒子——太子有些受不了,隻因為他不再是被父皇獨愛的那個孩子,時間久了就昏招頻出,被廢了兩次,最終圈禁。
太子走到這一步,皇帝的責任不小。為什麽會有這種結論?太子會是那個樣子,那不是皇帝自己慣著?
皇帝在太子小時處處捧著太子,壓製其他皇子,就仿佛自己隻有太子一個好大兒,其他皇子根本不是皇帝的兒子一樣。
久而久之太子就再也下不來,驕傲自大,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很難同情螻蟻一樣。
在太子做事出現問題時,皇帝也是輕輕放過,最終讓太子變成那個再也無法回頭的太子。
偏愛是很偏愛,但抵不過那一把椅子。
康熙看著好大兒的情況,漸漸就沒有早年對太子的無原則疼愛,反而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喜好有了很大的變化。
後來在禦駕親征期間皇帝生病了,病痛中的他渴望著親人的安慰,可太子一直是處於被老父親關照的情況,就覺得別人對他好是理所當然。也就是說太子習慣了隻想著自己,就根本沒有想過安慰一下皇帝。
在康熙看來自家的太子冷漠自私,最終引起康熙的不滿,皇帝年紀大了,就喜歡孝子賢孫,而不是隻想著自己的太子。
可太子也是十分委屈啊!隻因為皇帝沒有教過他怎麽說好聽的話,怎麽做個孝子賢孫,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被放棄。
這些都是曆史上很有名的明君的太子們,大都沒有什麽好下場。唯一例外是那個自動退讓的太子,過的不錯光武帝的第一位太子,後來被封為東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