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公司 上(求收藏,求推薦)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A+A-




    在西門青的陪同下,武好古和潘巧蓮、米友仁、郭京、劉無忌、林衝、張熙載、花滿山等人,很快到了官船停泊的碼頭。在碼頭上,他們遇到了已經把貨物和行李從船上卸下,並且裝上雇來的車馬的林萬成和陸謙。

    離了碼頭,眾人便依著潘巧蓮給的地址,尋去了潘孝庵在海州的莊子。莊子就在朐山縣城之外,海州灣的邊上,遙遙也可以望見海對岸的鬱州仙島。

    莊子占地大約幾十畝,麵寬十餘間,前後有六進六出。雖然還稱不得豪宅,但還是讓兩世人生都住得不是那麽寬敞的武好古大開了一番眼界。

    莊子的大門是朝南開的,進了門就是一排平房,是給莊客和仆童們居住的,現在大部分都空著,然後是一個栽滿柳樹的院子。第二進是會客的廳堂,兩側各有一個小門,通往第二個院子。這座院子兩側的廊房,被潘巧蓮安排給了林萬成、林衝、陸謙、張熙載和花滿山等五人。第三進是內廳堂,用來接待親近的客人,兩側有書房和暖閣。後麵的兩進屬於內宅,原本一進歸潘孝庵居住,一進歸潘巧蓮居住(潘巧蓮還是第一次來)。現在潘巧蓮和小瓶兒占了她自己那一進,武好古、米友仁、郭京和劉無忌四人,則住進了原本屬於潘孝庵的那一進院子。

    最後的一進院子則是個後花園,麵積不小,假山池沼、曲橋遊亭樣樣齊全,池畔種滿了桃、杏、梅、竹、蘭、菊、薔薇、荼靡……各色花樹。院內兩角各有一座小樓,都麵朝大海,取名“觀海閣”和“聽濤軒”。

    除了這座大宅院之外,周遭上萬畝的田地樹林,還有一個小小的碼頭,都屬於潘孝庵所有的。

    這樣的莊園,在如今的宋朝可以說遍地都是了!

    宋朝是不抑製土地兼並的,而且也不禁止勳臣官員經商斂財。因此開國一百多年後,宋朝國內的貧富差距變得非常顯著(開封府的高房價其實就反應了貧富差距的巨大),如潘孝庵這樣的豪門巨富,在經營商業致富的同時,都將資本投入了比較容易管理的土地之上。

    武好古在自己的臥房中安頓了一番後,就來到了內堂客廳。一個潘家莊園的管家,正在給潘巧蓮報賬——就是匯報一下今年能收多少租子,莊園的開銷又有多少。

    潘巧蓮聽得很認真,武好古便沒去打斷,就在一旁尋了把椅子坐著聽。

    其實收入也不大多,一萬餘畝的土地,租子還不到兩千緡,平均一畝不過幾十個銅子兒。

    而且收到的租子也不能全免稅,潘孝庵不過是個從八品的官,罩不了那麽多的土地。所以還得拿出幾百緡交給朝廷,餘下的一千多緡中,又得拿出幾百維護莊園,能夠交到潘大官人手中的,不過一千緡而已。

    而這處莊園和周圍的土地,購置的成本怎麽都要三萬緡以上,這樣的回報率,著實有點劃不來……

    實際上,這些田產對潘家這種勳貴+豪商而言,不過是用來安置閑錢的資產。

    管家報完了賬,躬身行了個禮,便轉身離開了。

    武好古笑著對潘巧蓮道:“十八郎,沒想到事情會恁般順利,連小米都拜在我門下了。

    看來再回開封府,便可以大展一番拳腳了。”

    潘巧蓮抿嘴一笑:“大武哥哥早就在大展拳腳了,等回了開封,就該謀個官身,當個名士了。”

    當名士?”武好古盯著潘巧蓮看了一會兒,“你覺得我該走一趟遼國?”

    潘巧蓮點點頭,思索著說:“誰都知道當今天子日思夜想的便是平遼滅夏了,而且朝中諸相公,也都和官家一心。若是見到了燕雲故土圖,定會高看大武哥哥幾眼的……大武哥哥再要做官,可就不是伎術官,將來也不是近幸小人了。”

    伎術官的“伎”和歌伎的伎是一樣的,地位可想而知……都是賣藝不賣身的!

    雖然也是官,也屬於士大夫,但是在官裏麵是最不值錢的。

    武好古以畫師身份得官,還是以名士的身份入仕,身價完全不一樣的。

    靠武好古的人物畫本事,先做繪畫稱旨,然後把官家、太後哄高興了再授個什麽官,實際上也屬於不值錢的伎術官。

    但如果武好古先做了名士,不擔任繪畫稱旨(照樣可以給官家、太後畫畫),直接以名士身份授官,身價雖然不如科舉出身的文官,但是比伎術官高太多了,甚至比蔭補來的中下級官員都要高級一些。

    而在等級森嚴的大宋官場上,名士官和伎術官的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這種差距在武好古看來或許無關緊要,反正他早晚抱上宋徽宗的大腿(其實抱大腿也近幸和名士的區別),但是潘巧蓮卻不能不在乎。

    這關係到她日後在開封府名門圈子裏的臉麵,也關係到她的後代能不能順利步入仕途。

    還是十八想得周到,”武好古思慮了一會兒,也覺得自己該爭個名士的地位,“不過入遼之事還需從長計議,眼下是沒有時間的,總得等我們在開封府的書畫勾當上了正軌。

    還有個事兒想跟你商量則個,待我們回了開封府,家裏的買賣便要做大了,不能再和過去一樣了,得有個大大的公司。”

    公司?”潘巧蓮在哪兒聽過這詞兒,一時又記不起來。

    武好古說:“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並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這是孔子和莊子說的,大意就是聚多人之財,共同營運生利。”

    潘巧蓮笑道:“我想起來了,這是《大同》裏麵的話……其實開封府有不少商家也是集數家之財開起來的。”

    對,等回了開封,也得搞個公司,叫米襄陽、王駙馬、李公眠、紀憶之、蘇大郎他們都來入一股。”

    潘巧蓮點點頭:“嗯,還有西門大哥,郭三哥,劉小乙。”

    對,對,”武好古說,“還有那個花滿樓、張熙載、林家父子和陸小乙也都可以入上一小股。這樣才能合眾人之財,集眾人之力,一起把公司搞好了。”

    成立公司這事兒,武好古琢磨很久了。

    他現在大約是個個體戶,最多就是有幾個合夥人的個體戶。造幾張假畫蒙個好事家是沒問題,但是要做大買賣,做大事業,卻是不行的。

    因此必須組織一個高效率的經營實體,而武好古所了解的這種經營實體,也就是公司了。

    他前世在某某漫畫公司和某某遊戲公司幹過幾年,知道一間小公司是如何運作和組成的。

    而且他還知道在近代曆史上,還出現過一些經營項目包括殺人放火的大公司,比如東印度貿易公司和黑水公司等等。

    這說明公司這種組織不僅可以用來做尋常的生意,也可以用來殺人放火搞殖民地……呃,女真蠻子的後代(指滿清)不也讓英屬東印度公司亞洲艦隊給揍了嗎?

    也許一個或幾個“經營項目廣泛”的公司,就可以在二十多年後成為挽救華夏天傾的工具。

    反正東印度公司和黑水公司的雇傭軍,肯定比開封府裏麵那些廢物點心一樣的禁軍牛逼多了……